家有萌寶,問題不少。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經常和各位寶媽交流,在聊天時發現,各有各的煩惱。
有的家裡孩子吃的太多,導致孩子小小年紀便體重超重;有的家裡孩子又不愛吃飯,導致在現代物質如此豐富的年代,在自家孩子身上還能重現「饑荒年代」特有的骨感;有的孩子活潑外向,一刻不停歇,讓家長防不勝防;有的孩子內向安靜,常常如老僧坐定般待在家裡不願出門,家長們又擔心孩子悶壞了。
而這其中,家長們提及概率最高、最擔憂的問題就是孩子不愛吃東西,該怎麼辦?
1、小兒厭食症的定義:
孩子不愛吃東西,這在醫學上稱為「厭食」。小兒厭食症是指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症候群。其中以1--6歲小兒多見,嚴重者可導致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對兒童生長發育、營養狀態和智力發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醫學上定義的厭食症要點包含兩點要素:一是進食減少;二是持續時間達兩個月以上。
許多家長都存在對自家孩子過分關注的情況,小孩子的一時胃口不好,一頓少吃,就擔心孩子厭食了,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了,這都是現代版的「杞人憂天」;還有些家長,特別是新手媽媽,完全精準到比例,蔬菜和肉類和水果的比例是多少,具體每樣多少克都要分配到位,孩子沒有吃完,也說孩子厭食,這都是對於「厭食」的誤解。
2、小兒厭食症的病因:
1.餵養不當: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超市和零食店遍地開花,路邊攤和各種快餐品牌店如肯德基、麥當勞等開在孩子上下學的必經之地上,孩子獲取食物的途徑豐富多樣,就連大人都不時會忍不住垃圾食品的誘惑,更別說自制力不夠強大的小孩子們;
小敏(化名)小朋友就是一個零食愛好者,小小年紀的她對於應付爸媽的突擊檢查有一套瞞天過海的妙招,回家之前一定會擦乾淨手和嘴,還會細心的喝水去味,面對爸爸媽媽的質問:「有沒有在外面買零食吃?」也會一本正經的回答:「沒有」。但是吃飯的時候吃得少,總說不餓。最後還是在媽媽幾天的「跟蹤」下,才發現這個「小騙子」偷偷在外面吃了零食才回家。零食吃多了,導致沒有胃口,孩子的身體也很瘦弱;
2.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內分泌素不足:如缺鋅;各大電視臺裡經常播放的其中一個廣告就是補充微量元素「鋅」,「鋅」具有促進生長發育,改善味覺的作用,缺鋅會導致味覺下降,出現厭食、偏食甚至異食、腸道菌群失調等一系列後果;
3.外界環境和自身習慣不好所導致:例如氣候炎熱、運動量不足、睡眠不足等都可以引起寶寶們食欲不振,沒有胃口;
4.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響:如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腸炎、長期便秘;藥物影響:例如紅黴素等抗生素會引起噁心、嘔吐,導致厭食;食物過敏;神經性厭食;這幾種厭食通常是由於繼發於其他疾病所引起。
三、該如何解決厭食問題:
1.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爸爸媽媽合理餵養孩子:上面提到的小敏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嚴格監管下:控制零花錢,爸爸媽媽上下學都負責接送,並且和爺爺奶奶達成一致意見,不再溺愛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小敏沒有吃零食的機會了,回家時終於感受到了飢餓,吃的飯比以往要多了,慢慢堅持兩個月後,小敏的飲食規律了很多,胃口好了,小孩子也不再總是面黃肌瘦的了;
2.補充微量元素:可給予口服鋅製劑,此外還可以多吃動物性食物,牡蠣還有海鮮中含有豐富的鋅元素;
3.改變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生活規律;睡眠充足;平時勤鍛鍊;有條件的家長需要陪伴孩子一起,早睡早起,勤於鍛鍊。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關於運動,我們會寫一篇文,詳細的介紹一些有益運動及其特點,敬請期待;
4.及早就醫,解決原發病,改善孩子厭食問題。
其實孩子不好好吃東西也是各方面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厭食的發生,爸爸媽媽們需要認真對待,儘早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