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尋水的魚:別讓祭祀的火光衝破文明的夜空
又到了中元節臨近的時候,近日,四川達州市主城區部分民眾紛紛來到州河兩岸燃燒祭祀物品,導致河岸煙霧嫋繞、火光沖天,祭祀場景蔚為壯觀。當晚,據四川省環境空氣品質發布系統實時數據顯示,從當晚5時至10時許,達州市空氣品質分指數(AQI)從優(42)直線飆升至重度汙染(233),其中首要汙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直至11時許,空氣品質分指數(AQI)才開始逐漸下降。 (8月24日新華網)
「沒有星星的夜空,沒有話題能補充」,這是截取自新生代歌手張杰《明天過後》裡面的一句歌詞。然而,令眾人沒有料想到的是近日的夜空卻被「祭祀火光沖天」這一話題給硬生生地填充了。筆者作為一名身在異鄉的達州人,對家鄉以這樣突兀的方式登上了新聞頭條感到驚愕和嘆息。驚愕嘆息之餘是情感與理性的反思,反思祭祀方式的「粗暴」與「文明」。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中元節,作為祭祀祖先的主要節日之一,生者為逝去的先祖送上祝福,表達緬懷之情本應無可厚非,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然而,在後人門採取如此大規模的「粗暴」祭祀行動之後,留下的卻是空間質量的嚴重下降和PM2。5直接爆表,是過往行人的手捂口和眼微睜,嚴重時很有可能造成交通堵塞、引發火災事故。想必,這算是打了「文明」祭祀一個響耳光吧。
自中央出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和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六項禁令」以來,全社會厲行勤儉節約已蔚然成風。相較於以往祭掃時節燒紙焚香、放鞭炮、花樣繁多的奢侈祭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響應黨中央勤儉節約的新風尚,採用鮮花祭掃、植樹祭故人等「低碳」文明祭掃方式。達州城區部分民眾此次的做法卻是與我國大力倡導的「低碳」祭祀、文明祭祀有所違背,在問題的背後我想應該是當地有關部門的宣傳不夠到位和監管有所缺失,是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不夠重視,也是對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刻。
每逢祭掃日,不少民眾都會用燒紙錢的方式寄託對已故親人的哀思,這不僅造成了錢財的鋪張浪費,更給我們的社會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為了更好地與自然和諧相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當地政府部門可以發布通告、發放告市民書,引導民眾用鮮花、植樹、祭酒等文明低碳的方式表達對先輩的懷念之情。同時還可以鼓勵民眾積極參與集體追思會、家庭追思會、詩文朗誦等祭奠活動,營造領號的文明祭祀氛圍,提升群眾文明祭祀的意識,摒棄燒紙、焚香、放炮等傳統祭掃陋俗,樹立健康文明的祭祀新風,讓文明之光照亮夜空,讓理性之光閃耀大地。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