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大朝臺:如何快速得到文殊菩薩加持?常見5法慢如蝸牛

2020-12-16 五臺山清心

往期期回顧:

上一期《正說大朝臺》專題文章中為您分享了佛經中記載的五臺山與文殊菩薩、通過《一萬菩薩繞清涼》可以讓自己的內心立即平靜下來,只有這樣,祈禱、祈福才容易成功。

本期《正說大朝臺》繼續為您分享《如何獲得文殊菩薩的有力地加持》

1、獲得加持的基本條件

加持到五臺山祈福或朝臺人的口頭常常出現,那麼到底如何獲得文殊菩薩強有力地加持呢?

1.1、錯誤的加持方法

人們總是希望用最簡單的方法,活著沒有任何的付出就獲得最大的成就。得到加持也是如此,有人總是希望燒一柱香、磕一個頭、默念幾句祈禱語就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取得預期的結果。

希望歸希望,事實上,不符合因果的「加持」是經不起事實檢驗的。我們不能排除碰巧的、偶然事例,但是文殊菩薩或諸佛所代表佛法也不認為停留在燒香、拜佛、磕頭階段就能得到善果。

我們可以思惟一下,假如這樣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話,那麼在五臺山工作、生活的人們天天可以來許願、時時可以磕頭,人人都得到了加持。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這樣的方法就是把諸佛菩薩當做神、保護神、全能神來看待,顯然這不是追求真理的佛法所希望的。

1.2、什麼是加持?加持力?

加就是增加,持就是接受並保持。加持,是佛教,尤其是密宗派行者常用的一個術語。加持就是用外力強制某一人或事物,接受一種新的能量,使其改變原來的狀態和樣子。

這種能夠獲得、改變的力量就是加持力。

1.3、獲得加持的三種途徑

1.3.1、咒力

如果某人持咒精進、功力深厚,則咒語產生了一定的感應力,可以感化神鬼,並且使得神鬼協助被加持者。

1.3.2、願力

如果某人心力極強,且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應相一致,則能夠感應諸佛菩薩、護法龍神來護佑和救助,從而產生加持力。

1.3.3、心力

如果某人心力極強,則可以直接影響被加持者的心向,加強他們的意志,轉變他們的觀念,從而逢兇化吉、消災、治病,都是以精神的心力為主宰。

因此,到五臺山要得到加持,必須符合下面的條件:

首先,自己要遇到善知識,否則與惡知識為伍,不僅得不到加持反而法身慧命都成問題了。

第二,在善知識的引導下認識了解文殊菩薩、明白文殊的大願力是什麼。

第三,自己具備強有力的信心或信念。

否則,把文殊菩薩當做全能神、甚至連文殊菩薩的名號也沒有聽說過、更談不上了解文殊的大願了,對佛法三心二意,或者停留在附佛外道、迷信的基礎上,這樣不具備加持的基本條件,怎麼能夠得到加持呢?

1.4、加持的原理分析

加持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咒力、願力、心力以及被加持者的願力、心力而轉變被加持者的心。

被加持由於心力的改變而改變其行為的力量。因此,通過改變心力或者安心達到安身的效果,使得被加持者信心大增,身力加強,身心和意志具有較強的勇氣與毅力,從而面對現實從容處之。

2、文殊菩薩親點的咒語

既然加持來自三個途徑,我們可以分別來討論一下。

在浩如煙海的佛經之中,文殊菩薩給漢地眾生親點了一部佛經,也是唯一的一部,就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中的核心就《佛頂尊勝陀羅尼咒》,武則天時代印度的尊者佛陀波利到五臺山受到文殊大士的點化,文殊菩薩化現成老人,指點其取回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取回之後文殊菩薩第二次見到佛陀波利,這則歷史事件詳細記載在《大藏經》《清涼山志》《五臺縣誌》等諸多經典中。

事件的經過詳細記錄在《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中。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唐宋時期刻在石柱上(經幢)之後,被立在所有中國、朝鮮、日本、臺外等地寺院中間,可見其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從皇帝、貴族到平民百姓人人修持這個法門。甚至歷史上有五個強勢皇帝(武則天、唐代宗、明成祖、忽必烈等)都同時下詔推行這部佛經,這在佛教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唐代的《五臺山文殊化現圖》中同樣只有三次出現「文殊字樣」,而其中兩次就是這則事件的緣由。

能留存到今天的《唐代法寶·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幢》歷盡1300年之後,依然屹立在五臺山,也是五臺山最早的、最為珍貴的法寶,如今我們在《一萬菩薩繞清涼》途中,都可以一一觸摸、頂禮、圍繞、持誦這部咒語,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3、親近文殊菩薩

獲得加持的第二個途徑就是自己的願力要與文殊菩薩或諸佛菩薩的願力相通、相應。只有親近文殊大士才能獲得加持。那麼如何親近文殊菩薩呢?

3.1、什麼是親近?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住所,來到五臺山跪在文殊菩薩聖像前,這樣的親近只是與文殊菩薩結緣,要得到真正加持或成就,所歷經的時間或許需要一生、乃至無量劫。

從認識文殊菩薩到與文化菩薩願力相應、相通才能得到加持,必須真正去「親近文殊菩薩」。

那佛法中的「親近」到底指什麼呢?

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所著《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華嚴孔目章卷四》中告訴我們,所謂親近指親近善知識的四種方法。又稱四善法。即:

3.1.1、親近善友

因善友常談善法,若親近之,則可滅除一切惡法,增長一切善根。

就是要我們了解文殊菩薩的大願、文殊菩薩的善法。

3.1.2、專心聽法

即專心聽正法,長養諸善根。

只有靜下心來,聆聽正法,才能長養自己的累劫修來的善根。

3.1.3、繫念思惟

既聞正法,則思惟其義,契會於心。

了解了文殊菩薩的願力和正法之後,還要思惟其義,才能領悟與心,才能在生活工作中應用。

3.2.4、如法修行

聽從所聞之正法,如實修行,斷除煩惱生死之苦,證悟寂滅之道。

聽到佛法之後,還要實實在在地去實踐佛法,生活中修行,才能斷除煩惱、了脫生死、證得涅槃。

《繞清涼》的行程中,不僅領路者是正信佛法、精進持戒的佛弟子,親自到文殊菩薩化現的地方頂禮膜拜、參禪悟道。沿途還會與有緣的高僧大德交流佛法、開示疑慮等等,這些都是了解文殊菩薩、親近文殊菩薩的必經之路。反之,如果與惡知識為伍就會參加卜卦算命、殺雞取卵等惡法,走向歧路,後果可想而知。

3.2、不親近 難以得到加持力

末法眾生業障深重,尤其是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心靈極其浮躁,能做到上面的如法親近文殊菩薩者寥若星辰。

下面的這些行為並非真正親近文殊菩薩,難以立即文殊大士的加持:

3.2.1、親近惡法

親近惡法就會遠離正法。企圖用微小的代價獲得巨大的果實,換言之就是違背因果定律。祈求神鬼、狐仙的加被自己發財升官。尤其是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砂。附佛外道大肆橫行。人們雖然來到五臺山,真正能了解正法者屈指可數。

3.2.2、不聞正法

即使到了三寶住所的寺院,也不去聽聞正法,只是看看建築、看看熱鬧、享受一下清涼的感受、體驗一下出家的生活。不願意向善知識問法、聞法。只是流於形式在寺院留個影和師父合格照。

3.2.3、不去領悟

也有的人到寺院和師父們一起喝茶,聽一些佛法,但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佛法當做耳邊風,從不去認真思惟領悟。把聽法當做消遣、形式、擺設......

3.3.4、不去實踐

也有的人聽到佛法之後,也思索其中的奧義,但是把佛法當做知識,裝點門面,學一套、做一套,佛法從來不去應用在生活與工作當中。

3.3.5、遠離根本

親近文殊菩的根本目的是離苦得樂、證得涅槃。如果只是貪圖一世的善果,其實不是正真的親近。

《大毗婆沙論三十二卷三頁》中說:

問:何故擇滅亦名不親近?

答:離親近本故。謂有親近有為法者,以貪其果。如貪蔭涼花葉果等,親近於樹。涅盤無果,可令彼貪,名不親近。

問:何故說涅盤智者應親近?

答:智者謂佛及佛弟子。彼應解了及起得證,故名親近。非貪其果故,亦名不親近。

總之,諸如上述不親近文殊菩薩的種類無量無邊。不親近文殊菩薩,如何能的到文殊大士的加持呢?

感恩您持續關注《正說大朝臺》專題,下一期繼續為您分享:

《如何獲得佛法的信心》

相關焦點

  • 正說大朝臺:祈福成功關鍵的第一步
    這也正是末法眾生業力感召所致。所有正信的佛弟子或追尋真理的人來說,迷信顯然不是他們的目的。超凡脫俗,開啟智慧,過好此生,追求未來才是他們朝聖五臺山的根本目標。那如何朝聖五臺山,如何得到文殊菩薩的智慧呢?
  • 大朝臺之一念忘緣
    兩年前這個月,第一次大朝臺,便結下這種緣,期間和吾友山西太原天街小雨石頭兄談了普洱茶的種種,用心良苦,用力過重。今年的7月17日凌晨四時許至19日中午十二時,一直在五臺山上徒步行走,山路障礙,吃力向前,這時候,茶在保溫杯變濃,變成解渴的茶,這就是因緣。金燈寺前如實知內心,喝茶解渴乎?
  • 中高考前,多為孩子念文殊菩薩心咒,祈求文殊菩薩加持!
    感恩文殊菩薩加持!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文殊菩薩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 文殊菩薩是怎樣幫我開智慧的
    可是經過前面的兩次朝聖,我明顯感覺到朝拜佛菩薩道場身心受到洗禮,靈魂得到淨化。所以這次我想去五臺山。我在每次拜地藏懺後,我都祈請地藏菩薩加持弟子下半年得以順利地朝拜五臺山。朝拜的日程出來後,我分析了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上半年造房子,又趕上小孩子開學,交房租,所以,最近手頭很緊張。這時候跟家人說這件事,我都不好意思。
  • 拜文殊菩薩只是為了孩子學業?這其實是極大的偏見和謗佛
    所以說為孩子的課業拜文殊也是一樣的道理,甚至猶有過之,要知道文殊菩薩的弟子都是菩薩甚至佛陀,您的孩子有這麼大的福報嗎?難道只為了您的那一點點供奉或者僅僅幾炷香嗎,這真的是極大的偏見甚至謗佛謗法了。這對於剛剛開始接觸佛法甚至說是「佛教」的師兄們來說也正常,但對我們這些學佛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也有了一些基礎,希望能得到更多更真實的利益的人就不夠了,這一篇我們就來仔細的聊聊文殊菩薩。看完之後您就會明白他為何被稱為七佛之師,諸菩薩之母了,換句話說,這哪裡是大菩薩,根本就是佛的老師啊。
  • 索達吉堪布:至誠祈禱文殊菩薩,決定開啟智慧
    妙金光說:「我不需要別的,最想要他漂亮的衣服。」文殊菩薩回答:「你若能趨入菩提,我可以把衣服送給你。」她不懂什麼叫菩提,文殊菩薩就為她一一講解。講解的過程中,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發出「善哉」的讚嘆詞,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震動。眾眷屬問佛為何如此,佛說:「文殊菩薩為度化某妓女,正以慈悲和智慧在宣說佛法。你們想聽的話,可以到那裡去。」於是佛身邊的好多弟子都跑到文殊菩薩那裡去了。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妙江法師:文殊菩薩會迎接每位來五臺山的人過去說來五臺山朝山,文殊菩薩接一千送八百,就是來朝山的人,文殊菩薩接一千裡,送八百裡,就是接得你很遠。不是一千裡,甚至一千年,幾千年,你就想著這個地方了,你對五臺山有這個想法了,有這個想法就叫感應,你感他就應,這叫感應!
  • 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把《文殊菩薩心咒》發誦一次,為孩子消災增福...
    農曆十月二十是大智文殊菩薩出家日!值此殊勝吉祥日,請大家共同誦經、持咒、供養、放生、布施、吃素等傳遞善法,功德億倍於平常,回向法界眾生遠離痛苦,永具安樂因!祈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正法久住世間!
  • 願吉祥•妙吉祥 ‖ 西峽燃燈寺恭迎文殊菩薩聖誕日暨中高考金榜題名啟智法會實況報導(2)
    5月8日,燃燈寺2019「楞嚴七」法會系列(1)暨:文殊菩薩聖誕·中高考金榜題名啟智法會已順利進行到第5天。文殊菩薩聖誕日各類法會由燃燈寺當家師當實法師領眾主法,全體僧眾,各地信施檀越,同赴法會,共沐佛恩。
  • 一場大朝臺,一場五百年的修行
    行走在太行山以北的黃土高原地上,明顯的感覺到風寒,即便伊始快速爬升,仍體感寒涼,每一縷風吹過潮溼的後背,都會帶走溫存的體溫,快速換上衝鋒衣,抵達東臺頂。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東臺望海峰海拔2795M,臺上望海寺,這裡是文殊菩薩五智之大圓鏡智,內供有聰明文殊菩薩。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五《菩薩住處品》云:「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故世界各地佛教徒不遠萬裡朝拜五臺山,希望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賜與智慧和福德,歷史上也有很多文殊菩薩在五臺山顯現應化的記載。
  • 文殊菩薩與《文殊般若經》的思想及其影響——蔡宏
    一、菩薩來處文殊菩薩,梵文 Manjusri。又譯為文殊師利,滿殊尸利,曼殊室利等,簡稱文殊。義譯為濡首、妙德、妙吉祥[①]。在大乘佛教裡,文殊是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當成智慧的化身,說般若為諸佛之母,文殊為七佛之師。常見的文殊像,頂有五髻,表示五智無上無得之相。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是智慧與善良的化身,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其形象多變,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
  • 文殊菩薩向如來請教,如何發心,才能圓成佛道
    老陽按:佛教之中講究因果,因地正確,果報才會好,那麼如何發心,才能成就佛道呢?這一段經文出自圓覺經,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 《文殊贊》講記01(頌文殊贊功德殊勝)
    念誦《皈敬頌》:「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從現在開始,直到成佛期間皈依三寶。其中「施等」為布施、持戒、修持所生等福德、智慧資糧,以此資糧為利益眾生而願成佛。現今,我們已得暇滿人身,值遇大乘佛法,並得到大乘善知識的攝受。
  • 五臺山大朝臺的人生感悟之一場500年的修行
    朝臺路線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五臺山大朝臺先說一下五臺山,五臺山由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五大主峰環抱而成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再講一下什麼是朝臺,所謂朝臺是指佛教信徒到五臺山朝山拜佛,表示對佛和文殊菩薩的信仰。跟藏族人磕長頭和轉山一樣,都是一種禮佛方式。
  • 農曆四月初四,恭迎文殊菩薩聖誕吉日!
    今天是農曆四月初四,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聖誕吉日!文殊菩薩,又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妙吉祥」,是佛陀的大弟子,以智慧第一、辯才無礙著稱,具足一切智慧,被稱為「大智」,代表如來一切智慧,故而又名「智慧佛」。文殊菩薩被稱為三世諸佛之師、諸佛之母,是眾菩薩之首。
  • 念文殊菩薩心咒,對孩子學業大有助益,開啟智慧之門!
    若想開啟內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捨,可一心專念文殊心咒「嗡阿RA巴匝那德」。尤其是孩子在讀書時,常念文殊心咒,對學業大有助益。《大忿怒續》中說:「一切菩薩當中,文殊菩薩的加持最大。」現在有些人智慧不夠,為人處事時不辨取捨、不懂分寸,若能經常祈禱文殊菩薩,不僅可以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而且,生生世世都不會變成愚昧眾生。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智慧總集,是一切諸佛的長子。《釋尊廣傳》中記載:縱然是釋迦牟尼佛,往昔也在他面前發過菩提心。
  • 五臺山蕩滌心靈徒步大朝臺詳細記錄(攻略、精美的寺廟建築、神秘的...
    一直有個五臺山完美大朝臺的夢想,2009年7月、2011年6月兩次徒步大朝臺都因為時間和準備不夠充分中途下撤。兩次大朝臺只走了東、北、中、西臺,南臺和佛母洞既是我兩次大朝臺的遺憾也是我完美大朝臺的夢想。
  • 壯觀的五臺山大朝臺,想去的來看一下攻略吧!
    佛生西天,法流東土,無不以般若妙心為宗要,以智慧解脫為旨歸。文殊大士,久已成佛,帶果行因,顯菩薩相輔佛教化,化清涼境接引群生。五臺聖境,因緣殊勝,名剎疊現,歷年來吸引著佛教僧俗信眾的頂禮膜拜,不管是風和日麗的春天,還是風雪交加的臘月,你都會看到朝聖者的身影,特別是那些三步一叩首僧侶,歷盡千辛萬苦,一個臺一個臺的遊歷,就是為了表現自己對文殊菩薩的景仰。當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面臨諸多困擾與紛爭,抉擇與突破,需要深徹的智慧來洞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