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期回顧:
上一期《正說大朝臺》專題文章中為您分享了佛經中記載的五臺山與文殊菩薩、通過《一萬菩薩繞清涼》可以讓自己的內心立即平靜下來,只有這樣,祈禱、祈福才容易成功。
本期《正說大朝臺》繼續為您分享《如何獲得文殊菩薩的有力地加持》
1、獲得加持的基本條件
加持到五臺山祈福或朝臺人的口頭常常出現,那麼到底如何獲得文殊菩薩強有力地加持呢?
1.1、錯誤的加持方法
人們總是希望用最簡單的方法,活著沒有任何的付出就獲得最大的成就。得到加持也是如此,有人總是希望燒一柱香、磕一個頭、默念幾句祈禱語就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取得預期的結果。
希望歸希望,事實上,不符合因果的「加持」是經不起事實檢驗的。我們不能排除碰巧的、偶然事例,但是文殊菩薩或諸佛所代表佛法也不認為停留在燒香、拜佛、磕頭階段就能得到善果。
我們可以思惟一下,假如這樣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話,那麼在五臺山工作、生活的人們天天可以來許願、時時可以磕頭,人人都得到了加持。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這樣的方法就是把諸佛菩薩當做神、保護神、全能神來看待,顯然這不是追求真理的佛法所希望的。
1.2、什麼是加持?加持力?
加就是增加,持就是接受並保持。加持,是佛教,尤其是密宗派行者常用的一個術語。加持就是用外力強制某一人或事物,接受一種新的能量,使其改變原來的狀態和樣子。
這種能夠獲得、改變的力量就是加持力。
1.3、獲得加持的三種途徑
1.3.1、咒力
如果某人持咒精進、功力深厚,則咒語產生了一定的感應力,可以感化神鬼,並且使得神鬼協助被加持者。
1.3.2、願力
如果某人心力極強,且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應相一致,則能夠感應諸佛菩薩、護法龍神來護佑和救助,從而產生加持力。
1.3.3、心力
如果某人心力極強,則可以直接影響被加持者的心向,加強他們的意志,轉變他們的觀念,從而逢兇化吉、消災、治病,都是以精神的心力為主宰。
因此,到五臺山要得到加持,必須符合下面的條件:
首先,自己要遇到善知識,否則與惡知識為伍,不僅得不到加持反而法身慧命都成問題了。
第二,在善知識的引導下認識了解文殊菩薩、明白文殊的大願力是什麼。
第三,自己具備強有力的信心或信念。
否則,把文殊菩薩當做全能神、甚至連文殊菩薩的名號也沒有聽說過、更談不上了解文殊的大願了,對佛法三心二意,或者停留在附佛外道、迷信的基礎上,這樣不具備加持的基本條件,怎麼能夠得到加持呢?
1.4、加持的原理分析
加持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咒力、願力、心力以及被加持者的願力、心力而轉變被加持者的心。
被加持由於心力的改變而改變其行為的力量。因此,通過改變心力或者安心達到安身的效果,使得被加持者信心大增,身力加強,身心和意志具有較強的勇氣與毅力,從而面對現實從容處之。
2、文殊菩薩親點的咒語
既然加持來自三個途徑,我們可以分別來討論一下。
在浩如煙海的佛經之中,文殊菩薩給漢地眾生親點了一部佛經,也是唯一的一部,就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中的核心就《佛頂尊勝陀羅尼咒》,武則天時代印度的尊者佛陀波利到五臺山受到文殊大士的點化,文殊菩薩化現成老人,指點其取回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取回之後文殊菩薩第二次見到佛陀波利,這則歷史事件詳細記載在《大藏經》《清涼山志》《五臺縣誌》等諸多經典中。
事件的經過詳細記錄在《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中。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唐宋時期刻在石柱上(經幢)之後,被立在所有中國、朝鮮、日本、臺外等地寺院中間,可見其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從皇帝、貴族到平民百姓人人修持這個法門。甚至歷史上有五個強勢皇帝(武則天、唐代宗、明成祖、忽必烈等)都同時下詔推行這部佛經,這在佛教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唐代的《五臺山文殊化現圖》中同樣只有三次出現「文殊字樣」,而其中兩次就是這則事件的緣由。
能留存到今天的《唐代法寶·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幢》歷盡1300年之後,依然屹立在五臺山,也是五臺山最早的、最為珍貴的法寶,如今我們在《一萬菩薩繞清涼》途中,都可以一一觸摸、頂禮、圍繞、持誦這部咒語,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3、親近文殊菩薩
獲得加持的第二個途徑就是自己的願力要與文殊菩薩或諸佛菩薩的願力相通、相應。只有親近文殊大士才能獲得加持。那麼如何親近文殊菩薩呢?
3.1、什麼是親近?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住所,來到五臺山跪在文殊菩薩聖像前,這樣的親近只是與文殊菩薩結緣,要得到真正加持或成就,所歷經的時間或許需要一生、乃至無量劫。
從認識文殊菩薩到與文化菩薩願力相應、相通才能得到加持,必須真正去「親近文殊菩薩」。
那佛法中的「親近」到底指什麼呢?
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所著《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華嚴孔目章卷四》中告訴我們,所謂親近指親近善知識的四種方法。又稱四善法。即:
3.1.1、親近善友
因善友常談善法,若親近之,則可滅除一切惡法,增長一切善根。
就是要我們了解文殊菩薩的大願、文殊菩薩的善法。
3.1.2、專心聽法
即專心聽正法,長養諸善根。
只有靜下心來,聆聽正法,才能長養自己的累劫修來的善根。
3.1.3、繫念思惟
既聞正法,則思惟其義,契會於心。
了解了文殊菩薩的願力和正法之後,還要思惟其義,才能領悟與心,才能在生活工作中應用。
3.2.4、如法修行
聽從所聞之正法,如實修行,斷除煩惱生死之苦,證悟寂滅之道。
聽到佛法之後,還要實實在在地去實踐佛法,生活中修行,才能斷除煩惱、了脫生死、證得涅槃。
《繞清涼》的行程中,不僅領路者是正信佛法、精進持戒的佛弟子,親自到文殊菩薩化現的地方頂禮膜拜、參禪悟道。沿途還會與有緣的高僧大德交流佛法、開示疑慮等等,這些都是了解文殊菩薩、親近文殊菩薩的必經之路。反之,如果與惡知識為伍就會參加卜卦算命、殺雞取卵等惡法,走向歧路,後果可想而知。
3.2、不親近 難以得到加持力
末法眾生業障深重,尤其是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心靈極其浮躁,能做到上面的如法親近文殊菩薩者寥若星辰。
下面的這些行為並非真正親近文殊菩薩,難以立即文殊大士的加持:
3.2.1、親近惡法
親近惡法就會遠離正法。企圖用微小的代價獲得巨大的果實,換言之就是違背因果定律。祈求神鬼、狐仙的加被自己發財升官。尤其是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砂。附佛外道大肆橫行。人們雖然來到五臺山,真正能了解正法者屈指可數。
3.2.2、不聞正法
即使到了三寶住所的寺院,也不去聽聞正法,只是看看建築、看看熱鬧、享受一下清涼的感受、體驗一下出家的生活。不願意向善知識問法、聞法。只是流於形式在寺院留個影和師父合格照。
3.2.3、不去領悟
也有的人到寺院和師父們一起喝茶,聽一些佛法,但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佛法當做耳邊風,從不去認真思惟領悟。把聽法當做消遣、形式、擺設......
3.3.4、不去實踐
也有的人聽到佛法之後,也思索其中的奧義,但是把佛法當做知識,裝點門面,學一套、做一套,佛法從來不去應用在生活與工作當中。
3.3.5、遠離根本
親近文殊菩的根本目的是離苦得樂、證得涅槃。如果只是貪圖一世的善果,其實不是正真的親近。
《大毗婆沙論三十二卷三頁》中說:
問:何故擇滅亦名不親近?
答:離親近本故。謂有親近有為法者,以貪其果。如貪蔭涼花葉果等,親近於樹。涅盤無果,可令彼貪,名不親近。
問:何故說涅盤智者應親近?
答:智者謂佛及佛弟子。彼應解了及起得證,故名親近。非貪其果故,亦名不親近。
總之,諸如上述不親近文殊菩薩的種類無量無邊。不親近文殊菩薩,如何能的到文殊大士的加持呢?
感恩您持續關注《正說大朝臺》專題,下一期繼續為您分享:
《如何獲得佛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