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生西天,法流東土,無不以般若妙心為宗要,以智慧解脫為旨歸。文殊大士,久已成佛,帶果行因,顯菩薩相輔佛教化,化清涼境接引群生。五臺聖境,因緣殊勝,名剎疊現,歷年來吸引著佛教僧俗信眾的頂禮膜拜,不管是風和日麗的春天,還是風雪交加的臘月,你都會看到朝聖者的身影,特別是那些三步一叩首僧侶,歷盡千辛萬苦,一個臺一個臺的遊歷,就是為了表現自己對文殊菩薩的景仰。
當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面臨諸多困擾與紛爭,抉擇與突破,需要深徹的智慧來洞照。朝臺,讓我們牽上與智慧本尊的因緣,開啟我們自性的光明,降服內在的陰暗,讓我們享受智慧的喜樂,擁有勝妙的吉祥。
五臺山,地處五臺縣內,因山中盛夏氣候涼爽宜人,故別名「清涼山」。五臺山朝臺傳說中,有大小朝臺之說,登上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書殿為小朝臺;從南臺頂普濟寺開始、西臺法雷寺、中臺演教寺、北臺靈應寺、東臺望海寺止為大朝臺,五臺朝臺完成,就是完成了重要的修行過程。朝五個臺頂全程近 70公裡,大部分路段在2500以上,北臺頂3061米,號稱華北屋脊。多數路段沒有樹木沒有水夏天暴曬,冬天狂風肆虐,只是在臺頂寺廟可以補充水,也可以用齋飯。吉祥寺之前沿途沒有水源可以補充,徒步條件比較艱苦。整條路線的挑戰性,觀賞性吸引了無數驢友前來體驗,路線與僧人朝臺方向相反,都是從東臺望海寺開始北臺、中臺、西臺、南臺下佛母洞結束。
中臺翠巖峰仿佛是一個大草原,但是布滿一個個的亂石坑,石塊形狀規則,多呈長方形或條形,上面是乾燥了的苔蘚,傳說文殊菩薩從東海龍宮借來清涼石,將五臺山變成清涼聖景,但是卻忘了歸還。東海小龍王跑來索要,漫山亂翻,將翻起的石頭堆在山頂上,後人將這些石頭稱為「龍翻石」。
大朝臺是僧侶的追求、三步一叩首完成朝臺,是修行過程的一個裡程碑;對於戶外驢友來說,完成朝臺這也是徒步穿越值得記憶的一個經歷。朝臺路線海拔高,大部分路線在海拔2500米以上,最高點3061米,應該屬於高原穿越活動。再就是路途遙遠,70公裡的徒步,行進在高山草甸 ,亂石陡坡之間,是對體力、毅力、耐力的考驗。這裡是華北屋脊,群山俯首白雲縹緲風景這邊獨好;每個臺頂就是我們的目標,徵服一個又一個目標,朝拜五方文殊,自己的人生經歷完成了一個超越,對佛教這一哲學體系有了新的理解 。朝臺對於我,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第一次參加戶外,第一次徒步穿越,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批下山,腿腳沒有磨損受傷。——這就是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