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中最理智的一句話,不足30個字,卻道出成年人的痛處

2021-01-10 歷史研習室

在人與物的關係中,我們佐證了斷舍離的重要性,東西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有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放棄對物品的執念、放棄所謂的捨不得,讓物品流入更需要它們的人手中,去發揮更大的作用。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她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更深層的含義是什麼東西對自己來講是不幸福,其中最理智的一句話,不足30個字,卻道出成年人的痛處:「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

學會過減法生活

日本「斷舍離」的提倡者山下英子,在多年前開始了「卒婚」的生活。

原本她與丈夫和公婆生活在日本石川縣,但是30多歲的時候,因為壓力導致白血球降低,開始掉頭髮,來自於公婆的壓力以及新舊價值觀的衝突,讓她苦不堪言。

在夫家的時候,夫妻二人是自己營業,開設自己的牙科診所,她作為丈夫的會計工作,丈夫給她發工資,但是對於山下英子來說,當會計並不適合她的性格,為了丈夫她一直忍受著。

獨生子上了大學以後,她不再擔心育兒的事情,「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的這種思維愈發強烈。最終,山下英子決定,往後餘生,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30歲後半程,她選擇結束與丈夫的同居,沒想到丈夫竟然說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之後,山下英子到處宣傳她的「斷舍離」理論。

山下英子的丈夫喜歡安靜穩定的生活,山下英子則更加具有好奇心的想要探索世界,這种放下自己心中的執念,兩人產生的距離感剛剛好,就是哲學中所謂的的「斷行,舍行,離行。

擺脫過剩執念,減輕心靈負擔

家裡的一切東西都帶有某種故事色彩。

不同的東西帶著不同的「故事色彩」,不同的「故事色彩」也代表著與主人的不同關聯度。可以說,東西是物質和精神的集合體,是「具象化的形態」和「抽象化的情感」的結合體。

但是這種「抽象化的情感」如果不是「喜愛之情」,只不過是一些「花了大價錢買的」「以前穿的時候感覺不錯」「扔了會有報應」 「現在不穿,但處理起來很麻煩」「以後可能買不到了」……

也就是說,它和我們的關係並非良性,因此,在處理物品和個體之間的關係時,要問問自己:

「現在的我,對這個東西有著怎樣的感情?」「現在,我是否和這個東西處於良好關係中?」

「斷舍離」 在現代社會中的極簡美學主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奇的東西層出不窮,讓人們漸漸迷失自我,而為了對抗新事物帶來紙醉金迷,「斷舍離」的概念被廣泛運用到社會各個領域。

後來那些斷舍離的人過得怎麼樣?

大概變成這樣了,因為簡單而舒服,最重要的是學會了接納自己,而不是苛求自己。斷舍離道路上,最大的挑戰是應對心魔——對持有的本能的渴望,和天性的惰性與貪婪。萬事萬物總是福禍相依,好處是我的生活非常簡單、自由,壞處是有點強迫,有種疏離感。

道德經裡有句話,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因此極簡主義的本質,是減少有的,無用的東西,從而增加有的,有用的空間。

2013年,《斷舍離》被引進內地,一經推出便迅速攻佔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掀起斷舍離旋風,楊瀾、陳坤、蔡康永、馬家輝、毛丹青、王人平等名人紛紛提倡。

《人民日報》、《法制晚報》《南方日報》、《人物》、《新周刊》、新華網、鳳凰網、中國新聞周刊網等媒體爭相報導,「斷舍離」也入選2014年中國年度流行語。

所謂斷舍離是「出」的美學,這不僅僅是一本講述收納的書,更能讓我們領悟到生活的美學。它不僅是停留在物品整理的斷舍離踐行,更是通過整理去發現很更好的自己的過程。

所以我建議大家都去親身實踐一下「斷舍離」,因為它會通過日常整理來了解自己,梳理自己內心的混沌,通過選擇和決斷讓人生更加怡然自得的思維方式。

用不上的東西就處理掉,不合適的人就及時說再見,做一個生性涼薄且自律自由的人,一身傲骨、沒心沒肺。

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斷舍離》中最勵志的一句話,不足30個字,卻道出成年人的痛處
    在人與物的關係中,我們佐證了斷舍離的重要性,東西只有在使用的時候才有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放棄對物品的執念、放棄所謂的捨不得,讓物品流入更需要它們的人手中,去發揮更大的作用。《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她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 《斷舍離》中很理智的一句話,短短的25字,是成年人聰明 的活法
    「他生活得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 ----山下英子《斷舍離》《斷舍離》這本書,聽起來是一本古典味道非常濃鬱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跟稻盛和夫畢業於同一個學校的山下英子寫的,她出生於東京,她寫的這本書在中國很暢銷。
  • 《斷舍離》中通透的一句話,僅25個字,道出年輕人聰明的活法
    《斷舍離》中通透的一句話,僅25個字,道出年輕人聰明的活法「斷舍離」的概念十分簡單,即斷絕購買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家裡沒用的東西;離開對物質的依戀,讓自己處在寬敞自由的生活空間裡。《斷舍離》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著作,她從年輕時候就開始學習瑜伽的道場,了解了「斷舍離」的概念,多年以後意識到這種概念可以運用到生活中,便開始在生活中時間,最後總結出了「斷舍離」理念。《斷舍離》中傳授的不僅是一種整理雜物的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生整理觀。書中有一句極為通透的話:「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
  • 《斷舍離》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特別喜歡裡面經典的一句話:"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雖然只有簡單的25個字,但是它卻直戳成年人的痛點:生活中的包袱和累贅太多了,壓的自己喘不上氣。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而幸運的是他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她說:「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得到了很好的鬆弛與排毒」。
  • 《斷舍離》中最理智的一句,短短25個字,是成年人最聰明的活法
    隨後她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斷舍離》書中最經典理智的一句話,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其實,一生中,註定會有一些東西失去,一些事情無能為力。電影《臥虎藏龍》中有句臺詞說:「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對生命中無能為力的事,適時放下,才是最好的修行。
  • 《斷舍離》中最理智的一句話,25個字,錐心刺骨「直戳痛點」
    在生活中,斬斷執念,慢慢做減法,你會發現越活越自在。本著這樣的目的,以及這種全新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斷舍離。《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
  • 《斷舍離》中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特別喜歡裡面經典的一句話:"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雖然只有簡單的25個字,但是它卻直戳成年人的痛點:生活中的包袱和累贅太多了,壓的自己喘不上氣。讀《斷舍離》會發現:學會捨棄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扔掉無用的包袱和過往的累贅,生活才能更加輕鬆,也會更具有價值。斷舍離與陳數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
  • 《平均分》中最「理智」的一句話,短短18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下面讓我們跟隨康輝的《平均分》中這句最「理智「的話,,走進他的不平庸生活,畢竟短短18個字,卻戳中不少成年人的痛點。「成長是一個逐漸學會、懂得承擔責任的過程」。這是康輝於2011年在廈門大學演講時,說的一句話。
  • 《斷舍離》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的痛點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斷舍離」往更深層次的理解就是對自己的內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整理,給自己減輕一些負擔。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多,給自己帶來的困惑和壓力越來越多,所以急需「斷舍離」的哲學整理自己的內心,讓自己靜下心來。學會做減法在《火星情報局》的一期節目中,錢楓問汪涵:「為什麼把刪除了?」汪涵說:「陳坤範冰冰的我也刪掉了。
  • 《斷舍離》:短短25個字,卻道出了中年人最聰明的活法,成就經典
    《斷舍離》中最精闢的一句,短短25個字,卻是中年人最聰明的活法說到斷、舍、離、這三個字,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三個字最初的印象是什麼呢?其實是這三個字都有很好的理解度,我們可以把這三個字的含義這樣理解,所謂的斷就是:斷絕自己想要的,但對於自己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並不需要用到的東西。舍就是:捨棄家裡已經不再需要的破爛,給自己一個嶄新的環境。
  • 《斷舍離》很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可以讓成年人參照
    山下英子所撰寫的《斷舍離》給很多人打開了新大門。斷舍離表面上是一種家居收納術,但從深層角度去看,其實是對自己人生觀念的整理。比如情感上的斷舍離,是很必要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生活裡像汪涵這麼幹脆的人並不多,很多人總是以為微信上的人越多越好,回過頭卻發現自己連個朋友圈都不敢發,好好的社交軟體成了一種累贅。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曾說:我在30歲以前,拼命做加法,30歲以後,要懂得做減法。
  •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短短25個字,卻道出最聰明的活法
    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中文版,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她親自去拜訪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拍了4部戲。當時,所有人都為陳數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的東西感到痛苦。這時,她幸運的是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話,雖然只有25個字,卻直戳中年人的內心
    山下英子一開始推行宣傳自己思想是用"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從2000年開始,她在日本各地演講,而日本當時也就出現了斷舍離的思想。書中最走心的一句話,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
  • 成年人最聰明的活法,在這短短25個字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成年人最聰明的活法,在這短短25個字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斷舍離》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十分精闢。這句話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斷舍離是一種對於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捨棄那些拖累自己的生活節奏,影響生活健康的不良方式。斷舍離的5個基本原則:1、自立自由物品是有生命的,要有意識地讓收納工具裡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能「立起來」,也就是讓物品「自立」。2、物盡其用生活用品不用很多,夠用就好。少即是多,只購買那些「必須」的物品。
  • 《斷舍離》最讓人印象深刻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斷舍離是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徐志摩大家都知道是現代新月派代表詩人,而很多也喜歡他的詩。徐志摩是個多情詩人,他想要的是自由戀愛,厭惡舊式的包辦婚姻;他的妻子張幼儀只是他稱為「鄉下土包」的舊式婦女。對他百邦深情的,確換不來丈夫的愛。遠赴英國照顧徐志摩,卻換來他提出離婚的要求;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她毅然選擇在上面籤字。高貴的離婚,高貴的離開。
  • 《斷舍離》最走心的一句話,雖然短短25個字,卻直戳中年人的內心
    斷舍離思想2009年開始,中國就有中文版的書籍可看了,但是那個時候需要斷舍離的人不多,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再遇到《斷舍離》,它的價值和以前相比更重要的,它就像這社會中的一股清流。書中最走心的一句話,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雖然這句話只有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我的內心。《斷舍離》和陳數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
  •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僅25個字,卻是人生低谷時的「強心劑」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僅25個字,卻是人生低谷時的「強心劑」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低谷時期,當我們處於這個時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夠力挽狂瀾?她在變革中力挺原創,但是同樣遇到了人生中的低谷期,但是她在危機中做到了力挽狂瀾,是一位十分有態度的職場女性。著名演員陳數是中國的斷舍離踐行者。
  • 《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皮囊》是作家蔡崇達的一部作品,就像書名所寫的那樣,書中包含了14個溫柔卻又殘忍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們,是一個個既失去了家鄉,又還尚未到達遠方的生命,書中一個個似曾相識的情景,讓我們仿佛親身經歷一般。在《皮囊》最著名的一個章節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99歲的老婆婆——阿太。
  • 學會的斷舍離,成年人的世界,獲得快樂也很簡單
    諾貝爾的得主莫言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這一輩子,該放下的要放下。」其實有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斷、舍、離,要不然在生活當中你會吃很多的苦頭,你會受很多的委屈。就像那一句歌詞所說的,「越長大越孤單」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承擔更多的責任,越長大也越難快樂了。其實,說到底是我們太過於執著那些不應該執著的東西。
  • 餘華《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說出了成年人的心聲
    各大圖書網站的排行榜中,有一本書雖然篇幅不長,卻總能穩居榜單之中,讓無數人為之落淚,它就是《活著》。很多人剛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會覺得雲裡霧裡,不知道講的什麼,但只要翻開書就能被書中的福貴所吸引,為福貴感嘆流淚。知乎上有一個網友說:「《活著》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一口氣讀完,你會覺得人的一生都鋪開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