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2020-12-11 含沁說歷史

《皮囊》書名來自書中的第一篇文字,寫的是作者蔡崇達九十九歲的「阿太」,這個「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的」,很「狠」的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教兒子遊泳,直接扔海裡讓人自己撲騰,差點溺死,當所有鄰居都罵她沒良心時,她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行走在人世間,如若只是一副皮囊裹挾著一顆沉睡的心,與行屍走肉無異。

《皮囊》是作家蔡崇達的一部作品,就像書名所寫的那樣,書中包含了14個溫柔卻又殘忍的故事,裡面的主人公們,是一個個既失去了家鄉,又還尚未到達遠方的生命,書中一個個似曾相識的情景,讓我們仿佛親身經歷一般。

在《皮囊》最著名的一個章節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99歲的老婆婆——阿太。

蔡崇達說,他的阿太,硬得像塊石頭。她把不會遊泳的兒子丟進了大海,結果差點淹死,然而沒過幾天就又丟了下去,人們都說她心狠,但她卻毫不在意。

切菜時砍斷了自己的手指也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即使已經年近100歲,出門時也依然堅持步行,因為阿太說: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我第一眼看到這句話時,並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直到後面看到阿太補屋頂,不慎摔下來,情緒崩潰時,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

阿太在去世的時候,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皮囊》中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皮囊》中有這麼一句話,被近4萬人銘記,並成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燈,原文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

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本來就是慾壑難填的,而我們的人生,卻也因為捨不得才會被羈絆。靈魂本來就是輕盈的,但是我們卻需要一具《皮囊》,我們捨不得擺脫這幅皮囊,原本輕盈的靈魂,便有了踏實感。

人生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健康的時候,軀體沒有被重視,一旦病了,連身體都無法駕馭時,那種無能為力的恐懼感,油然而生。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人就是被某一件事突然拉扯成長的。

《皮囊》最經典10句話:字字珠璣:

1.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這口氣比什麼都重要。

2.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3.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4.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而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5.很多人都以為他是活出自我的人,但他其實只是裝出了個樣子欺騙自己和別人。

6.我真想和你好好聊聊,關於我們要怎麼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讓虛妄的夢想膨脹自己。

7.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這一顆心的羈旅。

8.生活就是一張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的下一個問題。

9.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臉上仿佛長出一個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氣,仿佛職業表演者的卸妝儀式。

10.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皮囊》就是一盞燈,不僅照亮了你腳下的路,還照亮了你的生活。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當你剛接觸《皮囊》你會發現,它如同它的封面設計一樣,樸實無華,即便是多少名人極力推薦的書,也盡然如此接地氣。

你需要一本書,放在你的枕邊,當夜幕降臨,身邊的一切都沉靜下來,帶領你與靈魂對話的書。

作者在後記中說,「在寫這本書時,每一筆每一刀的痛楚,都可以通過我敲打的一個字句,直接、完整地傳達到我的內心。」

皮囊之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努力地活著,都是在嘗試尋找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的方式。

找尋最舒適的人生狀態,無論是軀體還是靈魂,重要的是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負重前行,被虛妄的「夢想」而拖累。

誠然,每一具皮囊之下的靈魂,都在追尋,或乘風破浪,或遠走他鄉,但人生艱難,或痛或苦皆只有自己扛。

所以,願你我心中有光,照亮皮囊,既不會失去家鄉,又能走到遠方。

既然來了,那就修好與自己握手言和的必修課,勇敢堅定地活這一回吧。

這本38塊錢的《皮囊》,是你的一張電影票的錢,卻可以帶你看盡更精彩、更真實的人生。

帶你卸下皮囊,照見內心,找尋初心。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被3.8萬人銘記
    蔡崇達描述阿太最有意思的要屬這一段了:阿太是個狠人,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她在廚房很冷靜地喊"哎呀",在廳裡的我大聲問:"阿太怎麼了?""沒事,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即使九十多歲也依然堅持出門步行,從來不坐車。
  • 餘華《活著》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妻子病重,不能勞作;兒子為縣長夫人獻血過多而亡;女兒難產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而女兒死後不久妻子也相繼去世;女婿在工地上幹活時發生意外被水泥板夾死;就連最疼愛的外孫也因吃豆子被噎死。故事的最後,也是福貴一生的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與年邁的老人相伴。一起回憶,回憶過去、回憶一生。
  • 蔡崇達的《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世界中的指路明燈
    《皮囊》這本書是蔡崇達第一部文學作品,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皮囊》中的這14個溫柔又殘忍的故事,裡面容納了一個個既失去家鄉又尚未抵達遠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匯總摸爬滾打的我們一樣。全書真摯坦白,故事娓娓道來。裡面容納了一個個既失去家鄉又尚未抵達遠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我們一樣,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
  • 餘華《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妻子病重,不能勞作;兒子為縣長夫人獻血過多而亡;女兒難產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而女兒死後不久妻子也相繼去世;女婿在工地上幹活時發生意外被水泥板夾死;就連最疼愛的外孫也因吃豆子被噎死。故事的最後,也是福貴一生的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與年邁的老人相伴。一起回憶,回憶過去、回憶一生。
  • 《皮囊》中辛辣的一句話,是人生的指路明燈,被多人銘記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人生的指路明燈,被3萬多人銘記最初熟悉《皮囊》這本書,是因為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書中收錄有《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樸》《海是藏不住的》《願每個城市都不被閹割》《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回家》《火車伊要開往叨位》等14篇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開篇的《皮囊》。
  • 《皮囊》中最扎心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被3.8萬人銘記
    這是《皮囊》裡的一句話,也是文章中許多人物的生活。《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阿太這一段了:阿太是個狠人,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她在廚房很冷靜地喊"哎呀",在廳裡的我大聲問:"阿太怎麼了?""沒事,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
  • 《皮囊》很戳心的1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給你勇氣直面生活
    書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篇文章《皮囊》,講述了作者的阿太(外婆的媽媽),那個活到九十九歲,沒什麼文化卻很牛的人。阿太是個活的豁達、通透的老太太。年輕時把尚在幼年,不會遊泳的兒子丟進大海,她被鄰居指責,因為她知道肉體是拿來用的;女兒五十歲的時候撒手人寰,眾人都害怕她過度難過,可她卻異常冷靜,因為她「捨得」;自己切菜時切斷手指,旁人都一團慌亂,只有她表現的像個事外人。
  • 餘華《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說出了成年人的心聲
    在這本《活著》的書中,每一場死亡都荒誕,但讓人感受到了蝕骨灼心的絕望,書中的最後福貴牽著一頭牛在地上,回憶自己的一生,但哪怕這樣福貴還是堅持樂觀的活下去。餘華在中國讀者的影響力中,《活著》貢獻了一大半《活著》這本書現在已有近50個版本,在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銷量逾千萬冊,還入選了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當代文學的經典。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誰的世界裡也沒有容易二字
    沒有聽說過蔡崇達的《皮囊》這本書,一定聽到過這最辛辣一句話吧。如果說韓寒是「理想派」,郭敬明是「夢幻派」,那麼蔡崇達就是「真相派」。如果整天伺候著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當她做菜時被刀切斷手指,家人都驚慌失措地商量怎麼解決時,她說:「沒事,就是把指頭切斷了而已。」她在彌留之際留下一句話:「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嘛,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 讀完《皮囊》後,忍不住淚目: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皮囊》是蔡崇達的第一本文學作品,也是他對生活的特有態度。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有一次切菜時,阿太不小心切斷了自己的手指頭,就在全家人驚慌失措的時候,站著的阿太沒有喊一個"疼"字。甚至用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說到:"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的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 《斷舍離》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丟棄不必要的東西,在生活中,斬斷執念,慢慢做減法,你會發現越活越自在。本著這樣的目的,以及這種全新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斷舍離。《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
  • 《皮囊》中最能戳痛人心的一句話,近4萬人銘記於心,人生照明燈
    即使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但至少一萬個人中還是有一個人有著美好靈魂的。踏雪無痕是理想,泥足深陷是《皮囊》,韓寒評價《皮囊》:「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而不是紅燈亮起或者堵車不動時。」
  • 《斷舍離》中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特別喜歡裡面經典的一句話:"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雖然只有簡單的25個字,但是它卻直戳成年人的痛點:生活中的包袱和累贅太多了,壓的自己喘不上氣。並且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而幸運的是他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她說:「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得到了很好的鬆弛與排毒」。
  • 《平均分》中最「理智」的一句話,短短18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下面讓我們跟隨康輝的《平均分》中這句最「理智「的話,,走進他的不平庸生活,畢竟短短18個字,卻戳中不少成年人的痛點。「成長是一個逐漸學會、懂得承擔責任的過程」。這是康輝於2011年在廈門大學演講時,說的一句話。
  • 劉德華讀《皮囊》:會卸下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猶如明燈
    而為這本書作序的人,正是劉德華,在序言中,劉德華講到: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崇達的《皮囊》裡,有的是對他成長中有所啟發的人,造就了他步步達成目標的人生;我認識崇達、看他的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 成年人最聰明的活法,在這短短25個字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成年人最聰明的活法,在這短短25個字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斷舍離》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十分精闢。這句話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斷舍離的5個基本原則:1、自立自由物品是有生命的,要有意識地讓收納工具裡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能「立起來」,也就是讓物品「自立」。2、物盡其用生活用品不用很多,夠用就好。少即是多,只購買那些「必須」的物品。
  • 【熱評】黨報是指路明燈
    黨報是一種導向,就像矗立在海岸線上的燈塔,在深夜中為航行的船隻指明方向。儘管時下媒體格局已經多元化,但承擔思想「坐標系」、價值「主心骨」作用的,始終還是黨報。黨報不僅是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提升素質能力的良師益友,更是黨員幹部幹好工作、引領發展的指路明燈。黨員幹部一定要把訂閱黨報當成生活習慣和工作的必須。
  • 《皮囊》中最辛辣現實的一句話,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皮囊》這本書的作者是蔡崇達,如同沉重的書名一樣,書裡包裹著14個溫柔又殘忍的故事,裡面容納了一個個既失去家鄉又尚未抵達遠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我們一樣。蔡崇達書中有趣的是阿太那一部分,最有意思的要屬這一段了:阿太是個狠人,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她在廚房很冷靜地喊「哎呀」,在廳裡的我大聲問:「阿太怎麼了?」「沒事,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活著》:人生低谷時,短短28個字告訴你真相
    餘華的《活著》是人生不可不讀的一部經典,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巨大轟動,獲得了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這是一部讓人讀起來感到沉重的小說,短短十二萬字,卻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讓讀者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那種闔上書本才能感受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殘酷造成的,而是它過於真實地展現了一個人物、一個時代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