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終有一天會腐朽,到時候,我們還能剩下什麼呢?靈魂。靈魂?真的有嗎?有的吧。但是那沒有了皮囊的靈魂,他們在忙些什麼呢?下地獄還是在天堂遊蕩?讀了古今中外那麼多記敘,總覺得那些孤魂野鬼,他們所渴望的,不過是轉世為人,再得一具皮囊。
當我翻開《皮囊》,看到這些話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是非看不可了。
《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
當你一頁一頁的翻開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淚腺根本不受控制,淚水不知不覺中就流了出來,因為蔡崇達寫的故事實在是太真實了。
蔡崇達——這位1982年出生於福建晉江的作者,在三十多歲時從新回憶自己的父母與家鄉,以刻畫人物肖像的方式描繪了福建漁業小鎮的時代變遷。
24歲的時候擔任《生活》月刊《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導總監,《皮囊》這本書是他第一部文學作品,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
《皮囊》的開篇就是寫就寫到作者活到99歲的阿太——外婆的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故事。
50多歲的外婆突然撒手走了,親戚們怕阿太想不開,輪流照看著。
但是阿太這個人卻一滴眼淚都沒流,反而嘴裡罵罵咧咧,一會掀開棺材看看,一會跑到廚房裡看看,這讓人感受不到他的悲傷。
蔡崇達描述阿太最有意思的要屬這一段了:
阿太是個狠人,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有次她在廚房很冷靜地喊"哎呀",在廳裡的我大聲問:"阿太怎麼了?""沒事,就是把手指頭切斷了。"
即使九十多歲也依然堅持出門步行,從來不坐車。
因為阿太說,"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如果整天伺候皮囊,那麼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皮囊的人才會成才,這看似無情的話,其實是阿太的人生觀,而我第一眼看的時候。
未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直到看到阿太崩潰的時候,九十多歲的老人,去補屋頂,從上面摔了一跤,從此之後只能躺著,這個時候阿太終於哭了,說:"阿太動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
阿太在去世的時候,給作者留了這麼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一生至少讀一次。
原文是這樣說的:
"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了。"
在我看來,這句話絕對算得上是整本書中最尖銳的話,它深深震撼著我,同時也被3.8萬人銘記,並成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燈。
就像皮囊這本書的推薦語裡說的那樣,"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皮囊》就像一盞明燈,不僅僅照亮了生活,也是照亮了過去。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劉德華說:看這本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當你剛接觸《皮囊》你會發現,它如同它的封面設計一樣,樸實無華,即便是多少名人極力推薦的書,也盡然如此接地氣。
這特殊的一年,你需要這本書,它像一根細細的數據線,讓你電量滿滿開門搞事情。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以至於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天色尚早,盡情折騰。
全書39.8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