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2020-12-08 請叫我盧指導

有些人一輩子都發無法捨棄那副皮囊,看見自己真正的靈魂。

當初是因為火遍全網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這句話才了解到了《皮囊》這本書。

但當我真的開始接觸這本書時,才真是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知道了那種痛哭流涕的感覺。

韓寒曾經評價這本書說:「認心又認人」,的確是這樣。作者毫不掩飾善與惡,忍痛把自己的回憶沿著那條線剪開,一面治癒了讀者,一面刺痛了自己。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我覺得阿太的那句:「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正是《皮囊》這本書全文的精華所在。

真的很難想到,一個九十多歲的神婆老太太還能說出這麼有哲理的一句話。這是一句很耐人品讀的一句話。當我反覆品讀這句話時,突然,內心深處被擊中了。原來,阿太才是真的看得通透。是啊,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啊。

我們的生命本是輕盈的,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可無奈又在拖著這軀殼負重前行。只有真正會用這副皮囊的人才會真正獲得成功。

說得輕巧,誰又真的能做到如此灑脫呢?

阿太就做到了

阿太在去世時,還給作者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黑狗達不準哭,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嘛,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這是多麼深刻的人生感悟,一個雖然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但卻在這個世界上活了九十多年的神婆感悟的人生道理。或許這就是阿太在經過了漫長歲月的積澱知道了生命本輕盈的道理。

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上是都是煢煢孑立的,乾淨得如同一張白紙。懵懂的年齡時,我們的靈魂都是純潔、乾淨、不染一絲塵埃的,那時,我們的小是真實的,開心的。

漸漸地在這個世上走了一遭,靈魂粘上了欲望、煩惱、怨恨等等等等。

我們只有保持純粹,成為這幅皮囊的主人,掌握自己的靈魂,才能在汙濁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人生在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啊,要學會做人生減法,才是對這幅皮囊的善待。

這本書或許並不是我的所有書中最好的那一本,但他確實真的寫進了我心坎裡的那一本。

作者對自己這本書的評價是:「這本書裡沒有一句廢話。

人生在世,我們的肉體最終會腐朽,可我們的靈魂還在。我們真的需要拋開肉體去看看我們的靈魂。

通過靈魂去重新認識一下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重新定義自己的認知。重新選擇自己腳下的路的方向。

我們都行走在人生的路途中,腳步匆匆,卻不知自己的軀殼究竟在為何行走。既然如此,何不停下腳步。

帶著《皮囊》,在每個靜謐的夜晚,慢慢地放鬆自己,感受自己的靈魂,掌握自己的肉體,與自己的靈魂作伴。用這本書,給我們的人生照亮。

大多數的作者寫作,都是在筆尖上留下自己的深刻思考後的答案。而作者卻是用刀沿著自己的靈魂的痕跡劃開,毫不掩飾善與惡,刺痛了自己的同時,寫出了靈魂深處的文字。

《皮囊》這個書名,顧名思義,是說我們都是帶著皮囊在這世間忙碌著的靈魂,靈魂本來是輕盈的,但我們卻需要這樣一幅皮囊,使我們的靈魂得以棲息。

如果你還不能了解你的夢想和責任,如果你依舊迷茫,先學會生活吧!

流年笑擲,未來可期,砥礪前行,不負韶華

全書38元,包裝精美。或許只需要你的一頓飯錢,卻可以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如果你也喜歡這本書,就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讀完《皮囊》後,忍不住淚目: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皮囊》是作者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蔡崇達,大隱隱於市的新生代媒體人,人稱"天才達達",韓寒口中的"寫作大師"。現任《中國新聞周刊》執行主編。"劉德華曾公開表示,自己把蔡崇達視為生命中的一盞燈。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講的是作者的阿太——外婆的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故事。沒有文化,卻有著一種看透一切的人生態度。
  • 肉體是拿來用,不是拿來伺候的!《皮囊》經典10句話,至少讀一次
    作者蔡崇達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皮囊作為開篇,好像是描述了活到99歲的阿太,已經記不大清。行文冷靜,其實沒有給我過多的感觸,但是「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便出自於這裡,出自阿太的口中。
  •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皮囊》:人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最初熟悉《皮囊》這本書,是因為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書中收錄有《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樸》《海是藏不住的》《願每個城市都不被閹割》《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回家》《火車伊要開往叨位》等14篇作品。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皮囊》讓你掙脫欲求的束縛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皮囊》初讀《皮囊》的時候,離開學校還不久,且那時候多帶著一些我終於離開學校和家了的感覺;可今日再讀《皮囊》,才終於明白了阿太說的那句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 《皮囊》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8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皮囊》書名來自書中的第一篇文字,寫的是作者蔡崇達九十九歲的「阿太」,這個「連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的」,很「狠」的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教兒子遊泳,直接扔海裡讓人自己撲騰,差點溺死,當所有鄰居都罵她沒良心時,她冷冷地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皮囊》中最扎心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被3.8萬人銘記
    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在千篇一律的靈魂下,住著的是不一樣的靈魂,靈魂看不見但是他是確實存在的。"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這是《皮囊》裡的一句話,也是文章中許多人物的生活。《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
  • 《皮囊》中辛辣的一句話,是人生的指路明燈,被多人銘記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人生的指路明燈,被3萬多人銘記最初熟悉《皮囊》這本書,是因為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皮囊作為開篇,好像是描述了活到99歲的阿太,已經記不大清。行文冷靜,其實沒有給我過多的感觸,但是「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便出自於這裡,出自阿太的口中。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誰的世界裡也沒有容易二字
    「我們的身體本來多麼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了。」沒有聽說過蔡崇達的《皮囊》這本書,一定聽到過這最辛辣一句話吧。如果說韓寒是「理想派」,郭敬明是「夢幻派」,那麼蔡崇達就是「真相派」。《皮囊》是整本書的開篇,主人公是一個超脫淡然的高齡老太太,她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總能在無意間道破人生的真諦。她曾兩次把年幼的兒子扔到河裡,讓他學遊泳:「肉體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皮囊》中最辛辣現實的一句話,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網上這句流行語吸引著我看了《皮囊》這本書。直到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皮囊》中講述的東西,遠比這句話有深意得多。這些老人的悲傷從不輕易示人,她們喜歡爭的是一口氣,也是自己做人的骨氣,當作者的阿太連自己女兒去世都沒有流淚的時候,大家都罵她沒良心,這時候她也沒有解釋,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句:「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蔡崇達的《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世界中的指路明燈
    《皮囊》這本書是蔡崇達第一部文學作品,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當作者的阿太連自己女兒去世都沒有流淚的時候,大家都罵她沒良心,這時候她也沒有解釋,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句:「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劉德華讀《皮囊》:會卸下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猶如明燈
    蔡崇達的這本《皮囊》,與其說是一本散文集,但卻更偏向一本小說。在書中,你能看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雖然他們不是我們生活的主角,甚至是過客。但是這些人伴隨我們成長,直到最後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書中從不同角度的刻畫,讓你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舞蹈,最終,也讓這生命以最真實豐盈的狀態呈現到你的眼前。讀著讀著,你就會發現,那個人,你好像曾經遇到過。讓你覺得,每讀一頁,都好像發現了更加真實的自己。
  • 蔡崇達《皮囊》:親人生老病死、理想與現實差距、故鄉與遠方抉擇
    皮囊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本書的第一章就是《皮囊》的故事,在這部分中,蔡崇達著力地刻畫了阿太的形象,阿太把不會遊泳的舅公一次又一次地扔進水裡的時候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 細細品讀《皮囊》,故事的背後是每個人皮囊下發自靈魂的吶喊
    在那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人的皮囊下發自靈魂的吶喊,我們從這吶喊聲中,似乎能窺見心靈的真相,認人又認心,在無數的皮囊下,是一扇通向心底深處的大門,讓自己「看見」自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世間的皮囊,有千般變化,終究逃不過歸於虛無的那一天,而皮囊的好壞與否,與這世間的糾葛似乎並不成正比,而是以一種令人匪人所思的情況延續下去。阿太說,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所以,阿太的一生,都對肉體的折騰毫無畏懼。
  • 在紛亂的世界上精彩地活——讀《皮囊》有感
    讀罷《皮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蔡崇達是個很妙的人,他把富有生活化氣息的情景惟妙惟肖地用樸素的文字展現出來,那樣的描寫,少一分寡淡,多一分厚重,恰如其分地把每個人物塑造鮮活立體,讓人有種「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情感共鳴,書中的人物每個人物都帶給我不同的奇妙感受。
  • 讀完《皮囊》哭得一塌糊塗:原來每個人都在扛著皮囊匍匐前進
    ——《皮囊》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讀完這本書,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哭得一塌糊塗,這是我對《皮囊》最直觀的感受。《皮囊》一書並非只是作者蔡崇達單純記錄自己故事的散文集,他用客觀冷靜的角度,寫出了一個個在家鄉小鎮上的真實故事。文中的阿太,一位99歲的老太太,沒文化,是個神婆。她卻教給作者具有啟示力量的生活態度:「 別讓肉體再折磨它的魂靈。
  • 被劉德華高度評價的《皮囊》:人終究要捨棄皮囊,與自己和解
    被劉德華高度評價的《皮囊》:人終究要捨棄皮囊,與自己和解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倘若真的有靈魂存在,那麼,我們的肉體,就是困住我們靈魂的皮囊,讓我們不能更自由的奔走在這個世界上的任意一個角落中。但是在我們整個人生有限的時間裡,我們的皮囊,只能算我們靈魂的暫時的棲息地,在這裡,短暫的休息過後,才能走上一段新的路程。
  • 《皮囊》中最辛辣的一句話,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被3.8萬人銘記
    《皮囊》這本書,作者是蔡崇達,寫盡了人生的悲傷與堅強。當你一頁一頁的翻開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淚腺根本不受控制,淚水不知不覺中就流了出來,因為蔡崇達寫的故事實在是太真實了。24歲的時候擔任《生活》月刊《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導總監,《皮囊》這本書是他第一部文學作品,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書中沒有一句廢話"。
  • 讀完《皮囊》為何會哭的一塌糊塗?原來句句都戳中淚點,引人共鳴
    ——《皮囊》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讀完這本書,輾轉反側夜不能眠,哭的一塌糊塗,這是我對《皮囊》最直觀的感受。《皮囊》一書並非只是作者蔡崇達單純記錄自己故事的散文集,他是用客觀冷靜的角度,寫出了一個個在家鄉小鎮上的真實故事。文中的阿太,一位99歲的老太太,沒文化,是個神婆。
  • 成年人的宣言:人生最基本法則,善待自己的皮囊
    2020年最潮的句子:不要炫耀你的錢,在醫院那就是一張紙;不要炫耀你的工作,你倒下了無數人會比你做得更出色;你唯一可以炫耀的就是你的健康。慶幸你還能守住你這具皮囊,自由穿梭在這個世界上。01、「皮囊」實質是什麼?
  • 皮囊之下還有什麼?
    皮囊,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具鮮活的皮囊,不管這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心就像一盞明燈,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蔡崇達筆下的皮囊以柔情,冷靜,細緻地向我們娓娓道來關於理想,關於親情,關於夢。皮也就是作者的外曾祖母。她活到九十九歲,從來不在乎自己的身體,認為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讓人敬佩又陡生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