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匠|路豔,玩泥巴的公主,把泥巴玩到了世界大賽

2020-12-16 班墨

個人簡介

路豔 山東濟寧人

中國軟陶粘土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山東省藝術培訓行業協會會員

山東省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

濟寧市青年創業大賽冠軍

泥巴公主軟陶網校創始人

一個才華橫溢的鄰家大女孩

一個技藝精湛的軟陶手藝人

一個雷厲風行的青年創業者

其塑造的各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多次榮獲各類文創用品設計大獎,國際手工手作大賽最佳作品獎。

技藝簡介

軟陶,也稱為泥塑,其材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陶土類,而是一種PVC人工低溫聚合材料,外表酷似橡皮泥,但烘烤之後性質類似塑料的一種無毒無害材料,是專業的雕塑材料之一。

泥塑技藝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其中最著名的我國的兵馬俑。每個人物都生動傳神。

由於材料無害,所以也受到很多家長的喜愛,他是取代橡皮泥的不二之物。適合3歲以上小朋友使用,12歲以下的小朋友必須有家長或老師陪同知道。

從藝經歷

路豔,自幼就喜歡手工,尤其是對泥巴情有獨鍾,這種喜歡更多意義上是痴迷。每一件親手製作的作品都讓她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2008年開始正式接觸軟陶,從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2009年在當地文化市場開了間自己小店,算是正式踏上了職業軟陶人偶製作的道路。慢慢的接觸到越來越多興趣相投的人。每一次有小朋友來看她製作人偶時,都是她最幸福也是最難過的時刻,幸福是因為她能把快樂帶給小朋友,難過是因為許多小朋友那渴望學習的眼神,因為當時許多家長並不支持孩子學習軟陶,很多家長的思維裡玩軟陶並不是正規的職業。

於是路豔決定開展兒童軟陶培訓的業務,不單單是為了賺錢,在她心裡,更多的是想讓孩子們得到本該屬於他們的童年快樂。自從培訓業務開展起來以後,路豔的事業道路越來越寬廣,許多家長也開始尊重孩子的意願,於是前來學習的人越來越多。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濟寧青年創業大賽,幾百個青年創業者都以不同的商業模式參加。最終路豔的項目脫穎而出,獲得了冠軍。

2018年,許多外地的愛好者通過網絡聯繫到路豔,表達了自己學習的欲望。於是路豔有了網絡授課的想法,嘗試著開辦了泥巴公主網校,本來只是單純的嘗試,卻一發不可收拾。網絡報名學員竟高達上萬人。許多學員都成為了優秀的軟陶師,走上了這條路。

作品欣賞(部分)

班墨空間編輯:嶽洋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玩泥巴的童年
    在童年記憶中,每逢夏日,幾場雨過後,田野裡僵硬的泥土便開始鬆軟,這時候正是農村孩子玩泥巴的天賜良機,一個個與泥巴有關的遊戲開始粉墨登場了。每天放學後,三五個要好的小夥伴來到村外的田埂上,把書包往地頭上一扔,從溼淋淋的地上抓幾把黃膠泥,開始隨心所欲地亂捏一氣,捏飛機捏坦克捏大炮,捏豬捏狗也捏人。
  •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我在東北玩泥巴原版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 我們一起玩泥巴:小泥人
    一個小泥人教大家怎樣捏泥巴,還會帶著大家一起玩呢——主人公「小泥人」詼諧有趣的自述,一下把我們帶入了兒時玩泥巴的快樂回憶。童年的快樂怎能少得了玩泥巴,這可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哦。也不用特意找水攏土,隨便去一個水溝溝邊,邊挖邊玩,捏小雞小鴨小貓小狗,你捏個我,我捏個你,然後就開始扔泥巴炸彈……現在的孩子接觸泥巴可是少多嘍,就是捏東西也是那種軟軟的橡皮泥。日本作家伊東寬用幽默的造型為我們帶來了一本散發著泥土氣息的繪本,讓孩子把看書和玩結合起來。
  •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泥塑」在中華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很多人簡單的認為泥塑是粗淺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非主流的藝術種類▼其實是大錯特錯但我國留存下來的泥塑數量也十分的可觀就單以甘肅省博物館而言就保存了一組唐代流傳下來的泥塑▼造型古樸形態各異細節的處理到現在仍舊是精緻無比
  • 陶藝教師賈煜:從「玩泥巴」到陶藝 只為保留孩子們的「笑臉」
    圖為學生作品 周瑞辰子 攝中新網西寧12月18日電 題:陶藝教師賈煜:從「玩泥巴」到陶藝只為保留孩子們的「笑臉」作者 周瑞辰子 潘雨潔今年48歲的賈煜是西寧市勞動路小學的一名陶藝教師為了燒好學生的作品,他整日跟窯、加班加點研究制陶,陶藝教室的燈光常常會亮到午夜。「剛開班的時候,陶藝課只能稱為泥塑課,那時候我也是『小白』,從學校附近山上挖一點本土的紅膠泥,和孩子們一起『玩泥巴』,後來將泥塑成型,讓孩子們根據喜好捏出各種形狀。」賈煜在回憶剛剛成立陶藝班的情形時說道。
  •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泥巴嗎?
    記得小時候,沒有會發光亮的水晶球,沒有會一按就響帶音樂的各種琴,也沒有一放上電池就會加足馬力的軌道火車。在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那個童年,無論我們玩什麼遊戲都是最純粹的享受,即使,只是手中一塊塊的泥巴。對,我就是東北人,像一首各種惡搞的歌中唱的那樣,我在東北玩泥巴,然而,不是多麼冷的隆冬,「小傻子」才在隆冬玩泥巴,除非你不嫌凍手,或許,我也做過這要的「小傻子」。小時候,最期待夏天的雨後,或者意弄上一大盆涼水,還要專門選上黃土才能揉出好質量的泥巴,這可是秘訣,黃土絕對是個好東西,抹炕最好,摔泥巴也很不錯。
  • 巧手匠心玩泥巴
    對於現在玩慣了樂高、電動汽車等現代玩具的小朋友來說,泥巴這種既天然環保又價格低廉的玩具讓他們感到陌生,它卻是自古以來兒童們最喜歡的「天然玩具」。9月5日下午,徐州報業兒童團邀請徐州泥塑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郝敬明,為小團員們開展了一場特別的泥塑課程,讓孩子們實實在在地享受了一番玩泥巴的樂趣。
  •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開心的竟然是「玩泥巴」!
    回憶裡的童年,一塊兒泥巴,一顆青草,都能找到無數樂趣。小時候經歷過的最有趣兒的事情就是「玩泥巴」,不花錢的泥巴很多玩法呢,哎呀呀,這麼一說怕是年齡要暴露了喲!摔泥巴比賽小村旁邊有兩處池塘,我們老家叫它「灣」!雨季過後,水會耗下去,只剩灣底一點兒水。這時候是可以挖到那種泥巴的。
  • 帶著玩泥巴的心,走在泥濘的路上
    從放聲大哭到淚流滿面,當咽下所有的情緒,直至無所畏懼。是浴火涅槃的過程。 浴火者多,涅槃者不多,大都被化為灰燼了。 轉個彎,或者原路返回,另闢蹊徑。 此時需要胸襟,如果胸襟小,小事就變大,大了心裡就裝不下,裝不下的心事如何背負得動?如果把心放寬,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腳步也就因此輕盈了。 只有看淡世事滄桑,才能內心安然無恙。 路遇泥濘不堪的道路,我們要充滿自信、樂觀。
  • 美術課上玩泥巴 幼兒園的孩子們樂瘋了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玩泥巴,這是很多人兒時百玩不厭的遊戲。然而,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這種機會不多了。  不過,昨天在寧波全市男幼師交流會上,一名男幼師帶著孩子們好好地玩了一把泥巴,讓孩子興奮得大呼小叫。
  • 她靠玩泥巴,玩成藝術家,捏出來的作品比3D插畫還美
    製作工藝上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不存在難度,偏偏我們都會畫一根線條、剪一剪子紙、敲一下石頭,卻無法創造出精彩的藝術作品,難度就在於精細的控制和組織,材料和工藝並不存在什麼難點。泥塑藝術家伊爾瑪·格魯恩霍爾茲我們每個人都會玩泥巴,在小的時候也都捏過泥巴,同樣是捏泥巴,我們就只能捏出來簡單的泥球,有的人卻可以通過捏泥巴捏成藝術家。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伊爾瑪·格魯恩霍爾茲,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玩泥巴高手。她的泥巴作品看不到任何捏制的痕跡,反而像是一幅幅插畫作品。
  • 這位福鼎人把泥巴「玩」出了「眾生相」
    泥巴「玩」出「眾生相」 在古老的神話裡,天地初開之際,女媧捏土造人;而人類文明伊始,又用泥土塑造了神。 我第一次零距離欣賞泥塑是在2016年福鼎市首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上,驚訝於一塊塊不起眼的泥巴竟也能變成令人心生敬畏的藝術品。也是在那時,得知福鼎的泥塑手藝極具特色,且傳承已久。 相傳東晉時期為了逃避北方多年的動亂,中原人民攜當時先進的文明,一次次南遷,其中就有泥塑。
  • 你小時候玩的泥巴,被設計師捏成了萌點和美感並存的理想之家
    @__julesrose__@Liz Mydlowski有的心靈手巧的機靈鬼甚至連窗邊風景也定製了,豔綠色的拉姆斯沙發混搭起來別有趣味,希臘式的立柱在現代風的家居空間中竟然也是不錯的嘗試。Jessie Cundiff@justinejacsavage莫蘭迪色系和小公主風也仍然是潮流指向標。做小的家具,弧線的造型萌點超多,這大概就是許多女生的理想之家了。
  • 昆明周邊玩泥巴勝地,一起約起來!
    在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玩泥巴的時刻,田野上隨便找個位置便可以玩上大半天。挖個小水塘,做些許碗筷、水杯,最後擺上一桌滿漢全席,約上小夥伴一起過家家;或是幫家裡乾乾農活兒。長大以後,還是忘不了玩泥巴,就想找個可以玩泥巴的地方坐上大半天,做些許自己喜歡的東西。陶藝,是當代玩泥巴的一種新方式。昆明周邊的朋友們有福利啦,在呈貢果逸花谷就能體驗陶藝製作了。
  • 8歲男孩天天玩泥巴,父母看到傑作後很意外
    ,父母看到傑作後感到很意外四川對夫婦近來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發現自己8歲的兒子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玩泥巴。孩子每天回家後臉上、衣服上都是一片片的泥巴;無論父母怎麼厲聲制止孩子都當做耳旁風。這天他們又發現自己的兒子偷溜出去玩泥巴,於是夫妻倆就決定偷偷跟著兒子,打算一次制止他。但當他們發現兒子用泥巴造出的東西時卻傻了眼。
  • 兒時玩泥巴,如今陪孩子這樣玩,竟有這麼多樂趣!
    還記得 小時候玩泥巴的快樂嗎? 摔泥巴盆,「砰」地一聲,炸了 泥塑個小人兒造型,比一比 還有在泥巴裡踩來踩去 總之,泥巴帶來無限快樂 而結果,就是衣服、身上沾的滿是泥巴,哈哈~ 現如今,泥被玩成什麼樣了?
  • 男孩「玩泥巴」出新高度,建起一座村莊,網友:手工能力很強
    一開始不知道要捏什麼,於是他就仿照著自己房屋的模樣,捏著捏著有些上手了,就開始照著鄰居家的房屋捏了起來。雖然手上和身上都沾上了泥土,但他越發的投入,而玩著玩著他卻玩出了新高度。"玩泥巴"反應孩子動手能力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玩泥巴",但很多家長卻比較反感這樣的行為。因為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常常把握不了分寸,會弄得全身髒兮兮的,而且也擔心孩子在這種過程中會沾染細菌。
  • 你的孩子敢走泥巴路嗎?
    兒子說「爸爸,地上有泥巴」。惹得爺爺奶奶大笑不已,我卻內心有一種不安。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在城裡長大,習慣了出門柏油馬路,回家電梯地板的生活,認為那才正常。「有泥巴」在他心裡認為是不正常的,泥巴路是不能走的。
  • 李宏亮:我在合肥「玩泥巴」
    他是李宏亮,「廬州土陶」傳承人,近日做客徽派,把多年的「玩泥巴」心得娓娓道來。「廬州土陶」技藝省級傳承人李宏亮家族傳承 從小就愛「玩泥巴」徽派:「徽派:那時候對泥土是什麼感覺?到目前為止,我都還能記得,我當時對純藝術的狂熱的感情,有點心高氣傲,年輕氣盛,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膜拜俄羅斯畫派的列賓,歐洲的大畫家達文西等等,最最打動我的還是文森特•梵谷的個人經歷,非常悲催的一輩子,那時候就以他為榮,覺得是我一輩子應該做的真正的事。畢業以後考上研究生,因為經濟問題沒能上,選擇了低調的生活,留在合肥,做一點買賣,獲得基本的生活條件。
  •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在這種態勢下女司機是進不了村也回不了城,她也是急得不得了,但是誰曾想坐在車裡的孩子在這時卻下了車,他直接跳到了泥坑裡面玩起了泥巴,車主看到這一幕也是響起了自己小時候在村子裡面玩泥巴的場景,於是她也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享受起了這片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