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開心的竟然是「玩泥巴」!

2020-12-20 漫行草木間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挺窮的,沒有什麼玩具,但是依然能找到很多開心的事兒。回憶裡的童年,一塊兒泥巴,一顆青草,都能找到無數樂趣。

小時候經歷過的最有趣兒的事情就是「玩泥巴」,不花錢的泥巴很多玩法呢,哎呀呀,這麼一說怕是年齡要暴露了喲!

摔泥巴比賽

小村旁邊有兩處池塘,我們老家叫它「灣」!雨季過後,水會耗下去,只剩灣底一點兒水。這時候是可以挖到那種泥巴的。

對的,泥巴並不是路邊的黃土加點兒水就可以的,泥巴得從灣底挖,那種可以捏成各種形狀的泥巴,有一定的硬度和柔韌性。

最愛玩兒的,是摔泥巴,那種泥巴使勁揉搓,最後做成一個「小碗兒」,做好後,倒扣著使勁兒往地上摔,然後就會聽到「嗙」的一聲,「碗兒底」開了一個大口。

這種不花錢的泥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重複使用(跟橡皮泥一樣,沒有幹的情況下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摔泥巴還有比賽呢,比啥呢?比誰的泥巴摔得動靜大。小夥伴們一個個不甘示弱,一個個小碗做起來,然後可著勁兒地往地上摔。

小碗兒大而深,力氣大的孩子通常會贏,但是往往最後是沒有什麼結果的,一個個摔得滿頭大汗,累了就結束遊戲。

泥巴做玩具

泥巴除了這麼摔著玩兒之外,還可以捏成各種形狀。小時候愛跟小夥伴們玩兒過家家的遊戲。會把泥巴做成碗兒、盤子、甚至小酒盅,學著大人的樣子,擺上一桌,便招待起了「客人」。

手巧的孩子,還可以做成各種形狀的,小車、小人、小動物……這是最早接觸過的「泥塑」吧!

泥巴做印版

後來有一段時間,村裡流行起了「印版」。就是把泥巴做成「月餅」大小,上面是各種動物的圖案,曬乾後拿著玩兒。當然也有別的形狀的,但是我小時候所見圓形居多。

通常都會有模子的,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會有,其它小夥伴們借來用。看誰的圖案最新鮮,都爭著搶著去借呢。

更有用心的小孩兒,直接用別人曬乾的「印版」來做,只要小心些,也還是可以的。

還有更傳奇的,把這些泥巴做成的「印版」,放到別人燒磚的「窯」裡,最後就燒成了紅色的模型。

過去農村蓋房子,很多事自己「脫坯」,然後放在「窯」裡燒成紅磚。「印版」放在裡面,自然也是可以的!

就是池塘裡的一些泥巴而已,卻能玩出各種花樣。這便是小時候玩得最多的玩具,男孩女孩兒都可以玩泥巴。但是長大些女孩子就不好意思玩了,仿佛就是一兩年的時光。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相關焦點

  •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泥塑」在中華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很多人簡單的認為泥塑是粗淺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非主流的藝術種類▼其實是大錯特錯
  • 玩泥巴的童年
    在童年記憶中,每逢夏日,幾場雨過後,田野裡僵硬的泥土便開始鬆軟,這時候正是農村孩子玩泥巴的天賜良機,一個個與泥巴有關的遊戲開始粉墨登場了。每天放學後,三五個要好的小夥伴來到村外的田埂上,把書包往地頭上一扔,從溼淋淋的地上抓幾把黃膠泥,開始隨心所欲地亂捏一氣,捏飛機捏坦克捏大炮,捏豬捏狗也捏人。
  • 德宏:農村娃娃 不玩泥巴
    整潔的院子、童趣十足的壁畫、寬敞明亮的教室、嶄新的各類教學用具……在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下,孩子們紅撲撲的小臉蛋上堆滿了稚氣與開心兒時的憧憬,成為妹亮長大後的追求。可是,直到她大學畢業,全鄉僅有一所私立幼兒園。村裡的大部分孩子還是像她小時候一樣,爺爺奶奶帶著、哥哥姐姐領著、泥巴堆裡玩著……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孩子只能和老人留守。知識文化匱乏的老一代,無法擔負起教育孫輩的重任。
  •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泥巴嗎?
    記得小時候,沒有會發光亮的水晶球,沒有會一按就響帶音樂的各種琴,也沒有一放上電池就會加足馬力的軌道火車。在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那個童年,無論我們玩什麼遊戲都是最純粹的享受,即使,只是手中一塊塊的泥巴。對,我就是東北人,像一首各種惡搞的歌中唱的那樣,我在東北玩泥巴,然而,不是多麼冷的隆冬,「小傻子」才在隆冬玩泥巴,除非你不嫌凍手,或許,我也做過這要的「小傻子」。小時候,最期待夏天的雨後,或者意弄上一大盆涼水,還要專門選上黃土才能揉出好質量的泥巴,這可是秘訣,黃土絕對是個好東西,抹炕最好,摔泥巴也很不錯。
  •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雖然現在很多農村鄉鎮的建設已經非常到位,農村的黃土地也鋪上了水泥柏油,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村子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像是很多的村子因為種種原因仍舊沒有太好的道路,一旦遇到颳風下雨天氣道路也會變得泥濘不堪,而在最近就有一臺瑪莎拉蒂陷在了農村的土路當中。
  • 鬥魚馮提莫:我小時候不僅玩泥巴還玩過更刺激的,一般人不敢玩!
    其中不僅有大家熟知的「過家家」遊戲,而且還有你或許聽過但不敢玩的刺激項目。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回顧一下她直播時都分享了哪些內容吧。據馮提莫回憶;小時候她在農村老家,那時候她家裡還是那種兩層樓的瓦房,房子前面有一個到處都是泥巴的庭院。當年她和妹妹就在庭院裡一起玩泥巴「過家家」。說起「過家家」,馮提莫顯得異常興奮。
  • 能否說說農村80後小時候玩的玩具?
    農村80後,小時候很多玩具都是自己動手製作的。樹枝、泥巴、零碎布條都能做自己喜好的玩具。說一下我小時候小孩子們愛玩的玩具吧。至於箭,通常是細長的樹枝或是玉米秸稈最頂上的那一部分,有心的孩子還會在秸稈上插上雞毛。4、陀螺小時候的冬天,去冰上抽陀螺,是很刺激的。陀螺一般大人給做,一小節木頭,下面砍成圓錐體,頂端按上一枚小鋼珠,就可以玩了。
  • 他在黃河邊耍泥巴長大,又玩起太行山黏土,玩出的花樣可真多
    河南省武陟縣何井村有位從小耍黃河泥巴長大的年輕人叫司福源,大學畢業後竟在焦作太行山區玩起了黏土,傳承國家非遺「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焦作市總工會授予「焦作工匠」稱號。司福源用太行山黏土和絞胎瓷片糊出了一面牆。
  • 原來農村生活不好,都是自己製作玩具玩,80後製作玩過的最多!
    導語:原來農村生活不好,孩子們都是自己製作玩具,現在估計小孩們都不會玩,80後的過來看看你玩過什麼?原來農村生活不好,我們小時候玩的玩具都是自己製作的,和小夥伴們一起製作的玩具非常好玩,現在的小孩太幸福了,商場裡擺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小編和大家來分享一下80後自己製作過的玩具,當時很好玩!
  • 農村靜靜懷孕23周摔泥巴,特殊的胎教讓人想起過往,你還記得嗎?
    實拍河南正陽農村靜靜懷孕23周,她要進行一個特殊的胎教,摔泥巴。在我們當地又稱之為摔哇嗚,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玩過?你還記得摔哇嗚的場景嗎?做哇嗚是有技巧的,一塊泥巴要和好,然後摔成塊,從裡往外拔泥巴撥開,最後形成一個正方形的坑,這時候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底子做薄且不要爛,這樣的哇嗚摔的最響。
  • 80後農村孩子小時候玩的,你玩過幾個?估計現在很多孩子不認識
    圖片來源網絡碰拐,也叫撞拐子、鬥雞兒。基本上很多80後的男孩女孩小時候都玩過,下課了在操場上,或者是放學了在村裡禾場上或者屋前屋後,幾個孩子們會自動分為兩組。一條腿抬起來,擱另一條腿上,雙手託住抬起的腿,然後單腿在地上跳來跳去,用膝蓋去撞別人,腳落地就輸了。
  • 《第5人格》是小時候的「捉迷藏」?盤點那些小時候就玩過的遊戲
    不過體驗過後的同學卻發現,這款遊戲的核心玩法其實就是「捉迷藏」、「躲貓貓」,生存者要想盡一切辦法,不讓監管者發現自己,而這個,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捉迷藏,...所以今天小編就來聊聊那些其實我們小時候就「玩過」的遊戲...
  • 昆明周邊玩泥巴勝地,一起約起來!
    小時候的我們玩具屈指可數,一個洋娃娃、一隻小跳蛙、一輛玩具車或是一個裝水水晶球。雖然玩具少,但我們也能從田野中尋找自己的快樂。在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玩泥巴的時刻,田野上隨便找個位置便可以玩上大半天。
  • 農村路邊很常見的小果子,長得像藍莓,小時候經常摘來玩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應該都會很懷念那段在山上或者田間瘋野的日子吧。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玩具和零食,一根樹枝也能玩得很開心。大自然從來不曾吝嗇,它也給予了我們很多美味的小野果。在農村的路邊,或者田埂上,經常都能看到很多矮樹叢中,一個個的小果子。
  • 小時候我們詞不達意,長大後的我們言不由衷
    小時候,總想快快長大羨慕著比自己大的人等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紀卻沒成為小時候想成為的人然後我們一天天長大時間譁啦啦流下那時候可以玩泥巴過家家坐在地上看著小狗搖尾巴如今,遠去了玻璃珠和葫蘆娃還有紙飛機載著的初戀的她有人感慨小時候我們詞不達意長大後的我們言不由衷童年時光如水清澈、明亮掬起一捧放身上——清涼放心上——悠揚小的時候,看著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比自己高的爸爸媽媽,就特別想長大。
  •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遊戲?農村生活過的男孩看後別哭
    還記得哪些是你小時候玩過的遊戲?特別是在農村生活過的男孩看後別哭!1、滾鐵環一般找一個舊桶轂,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環滾著走。這個遊戲在農村男孩狠多都玩過,雖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不學會,你也很難推走。
  • 你的孩子敢走泥巴路嗎?
    兒子說「爸爸,地上有泥巴」。惹得爺爺奶奶大笑不已,我卻內心有一種不安。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在城裡長大,習慣了出門柏油馬路,回家電梯地板的生活,認為那才正常。「有泥巴」在他心裡認為是不正常的,泥巴路是不能走的。
  • 農村小時候沒有遊樂場,看看我們是怎麼玩的?
    想起來,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的時候,我們的童年也不寂寞,一樣有適合自己的遊戲,有現在還流行的,也有快遺忘消失的,下面來一波回憶殺,跟大家侃侃那些極具農村特色的遊戲。一,鬥雞 這個遊戲至少需要兩個人才能玩,單腿支撐,然後用手盤住另外一隻腿不能落地。最後,兩人互相碰撞,盤住的腿先落地的輸。
  • 我們一起玩泥巴:小泥人
    一個小泥人教大家怎樣捏泥巴,還會帶著大家一起玩呢——主人公「小泥人」詼諧有趣的自述,一下把我們帶入了兒時玩泥巴的快樂回憶。童年的快樂怎能少得了玩泥巴,這可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哦。也不用特意找水攏土,隨便去一個水溝溝邊,邊挖邊玩,捏小雞小鴨小貓小狗,你捏個我,我捏個你,然後就開始扔泥巴炸彈……現在的孩子接觸泥巴可是少多嘍,就是捏東西也是那種軟軟的橡皮泥。日本作家伊東寬用幽默的造型為我們帶來了一本散發著泥土氣息的繪本,讓孩子把看書和玩結合起來。
  • 巧手匠心玩泥巴
    對於現在玩慣了樂高、電動汽車等現代玩具的小朋友來說,泥巴這種既天然環保又價格低廉的玩具讓他們感到陌生,它卻是自古以來兒童們最喜歡的「天然玩具」。9月5日下午,徐州報業兒童團邀請徐州泥塑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郝敬明,為小團員們開展了一場特別的泥塑課程,讓孩子們實實在在地享受了一番玩泥巴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