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農村娃娃 不玩泥巴

2020-09-05 此時德宏


整潔的院子、童趣十足的壁畫、寬敞明亮的教室、嶄新的各類教學用具……在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下,孩子們紅撲撲的小臉蛋上堆滿了稚氣與開心,手裡的畫筆描繪著夢想中的未來……


走進藝星幼兒園,你會以為到了某城區幼兒園。其實,藝星幼兒園位於瑞麗市姐相鄉順哈村銀井一社,離中緬邊境線不足百米,入學的都是附近村寨的少數民族孩子。


開辦幼兒園的妹亮身著碎花裙,不加修飾的臉龐上帶著孩子一樣純真的微笑。由於近期一直忙著準備學校升級的工作,她錯過了婦聯今年的「貸免扶補」項目。這會兒,她正在被市婦聯的工作人員「埋怨」著呢。


「怎麼能忘了呢?今年因為疫情,還可以享受免息……明年一定要來申請,你的情況可以申請15萬元的額度……」婦聯的工作人員「數落」完,又仔細講解了一遍申報流程。


「我們還預留了一片土地,準備給孩子們添加一些遊樂設施……」妹亮羞澀地解釋著。為了建設這所幼兒園,她先後投入了120萬元,還在不停琢磨著,要在這裡添點設施,那裡做點改變。


妹亮從小就特別羨慕城裡的孩子。他們能在一個叫「幼兒園」的地方度過童年,而自己只能和小夥伴在田間地頭做遊戲。兒時的憧憬,成為妹亮長大後的追求。可是,直到她大學畢業,全鄉僅有一所私立幼兒園。村裡的大部分孩子還是像她小時候一樣,爺爺奶奶帶著、哥哥姐姐領著、泥巴堆裡玩著……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孩子只能和老人留守。知識文化匱乏的老一代,無法擔負起教育孫輩的重任。


「農村娃娃也應該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抱著這樣質樸的想法,妹亮決定自己開辦幼兒園。沒有場地,租房;資金不足,貸款;人員不夠,讓媽媽當廚師,爸爸做保安……沒有任何經驗的妹亮硬是在村裡建起了第一所幼兒園。不過最讓她頭痛的,還是生源問題。


「娃娃自己帶就好!」「領娃娃要收那麼高的費用?」「領不好怎麼辦?」妹亮頂著壓力建起了幼兒園,卻得不到村民的理解,第一年只招收了20多名學生。「屋漏偏逢連夜雨」,校舍這時又被檢測為不合格,而修繕的經費一時難以籌措。正當妹亮覺得快要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作為「娘家人」的市婦聯伸出了援手,通過「貸免扶補」項目給她貸款8萬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妹亮和她的幼兒園經受住了各種考驗,用行動做了最好的詮釋,也贏得了更多家長的信賴。孩子進了幼兒園,父母家人不僅輕鬆了,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發家致富。孩子在學校不用擔心走失或意外事故,養成教育、文化教育也和城裡同步,為將來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孩子越來越多,原來的園區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為了給農村的娃娃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妹亮咬牙建設了現在的新校園。現在,學校有6名教師、2名保育員,開設了4個班級,有100多名學生。農村的娃娃不僅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上文化課、說普通話,還能開展傣語教學,更好地傳承優秀民族文化。


7月的姐相鄉,正是稻花飄香的時節。現在的農村娃娃,已不再像過去那樣,聞著稻香玩泥巴了。他們也能像城裡的孩子一樣,享受先進的幼兒教育,在同一片天空下快樂成長。


來源:德宏團結報

原標題:農村娃娃 不玩泥巴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施露

審核:祝小涵

相關焦點

  •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開心的竟然是「玩泥巴」!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挺窮的,沒有什麼玩具,但是依然能找到很多開心的事兒。回憶裡的童年,一塊兒泥巴,一顆青草,都能找到無數樂趣。小時候經歷過的最有趣兒的事情就是「玩泥巴」,不花錢的泥巴很多玩法呢,哎呀呀,這麼一說怕是年齡要暴露了喲!
  • 玩泥巴的童年
    在童年記憶中,每逢夏日,幾場雨過後,田野裡僵硬的泥土便開始鬆軟,這時候正是農村孩子玩泥巴的天賜良機,一個個與泥巴有關的遊戲開始粉墨登場了。每天放學後,三五個要好的小夥伴來到村外的田埂上,把書包往地頭上一扔,從溼淋淋的地上抓幾把黃膠泥,開始隨心所欲地亂捏一氣,捏飛機捏坦克捏大炮,捏豬捏狗也捏人。
  • 我們一起玩泥巴:小泥人
    一個小泥人教大家怎樣捏泥巴,還會帶著大家一起玩呢——主人公「小泥人」詼諧有趣的自述,一下把我們帶入了兒時玩泥巴的快樂回憶。童年的快樂怎能少得了玩泥巴,這可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哦。既可以閱讀,又可以動手捏泥巴,哪個小孩子會不喜歡呢?泥巴是大自然送給孩子們的禮物,不需要投入,卻樂趣無窮,而且好處多多: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想像力,創造力,挫折教育.....
  • 美術老師帶著學生玩泥巴,讓農村孩子實現藝術夢想
    三店學校地處農村,學生中貧困生、留守兒童較多。孩子們天真淳樸,時常捏泥人送給她。這些略顯笨拙的小禮物卻讓王豔芬靈光一閃:既然孩子們喜歡玩泥巴,何不玩出點名堂來?從零起步學陶藝困難重重。沒有專業基礎,她和孩子們一起捏泥巴一起琢磨;沒有場地,她搬來廢舊門板當工作檯;沒有原料,她和學生四處收集泥土,徒手揉成陶泥;沒有專業工具,他們回收瓶蓋、紙盒、擀麵杖……
  • 鬥魚馮提莫:我小時候不僅玩泥巴還玩過更刺激的,一般人不敢玩!
    其中不僅有大家熟知的「過家家」遊戲,而且還有你或許聽過但不敢玩的刺激項目。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回顧一下她直播時都分享了哪些內容吧。據馮提莫回憶;小時候她在農村老家,那時候她家裡還是那種兩層樓的瓦房,房子前面有一個到處都是泥巴的庭院。當年她和妹妹就在庭院裡一起玩泥巴「過家家」。說起「過家家」,馮提莫顯得異常興奮。
  •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雖然現在很多農村鄉鎮的建設已經非常到位,農村的黃土地也鋪上了水泥柏油,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村子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像是很多的村子因為種種原因仍舊沒有太好的道路,一旦遇到颳風下雨天氣道路也會變得泥濘不堪,而在最近就有一臺瑪莎拉蒂陷在了農村的土路當中。
  • 農村靜靜懷孕23周摔泥巴,特殊的胎教讓人想起過往,你還記得嗎?
    實拍河南正陽農村靜靜懷孕23周,她要進行一個特殊的胎教,摔泥巴。在我們當地又稱之為摔哇嗚,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玩過?你還記得摔哇嗚的場景嗎?看俺的哇嗚響不響?」這是農村孩子摔哇嗚的口號。看,靜靜摔了一個哇嗚,一個大窟窿瞬間被炸開了。還有這樣響的哇嗚,在農村孩子眼裡就喜歡這樣的哇嗚,你知道為何嗎?
  •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我在東北玩泥巴原版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泥塑」在中華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很多人簡單的認為泥塑是粗淺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非主流的藝術種類▼其實是大錯特錯雖然泥不似銅、鐵這般易於保存但我國留存下來的泥塑數量也十分的可觀就單以甘肅省博物館而言就保存了一組唐代流傳下來的泥塑▼造型古樸
  • 瑪莎拉蒂滿身黃泥,孩子在車頭上玩泥巴,女車主不制止還很淡定!
    長在農村的小孩想必都幹過「活泥巴」這種事情,或許這是出於對家鄉的土地的熱愛,尤其是在下過雨之後,光著腳在泥地裡走一圈,那些有錢的土豪是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的。瑪莎拉蒂在國內的知名度是比較高的,一般買到手之後會比較的愛惜,但如今一些土豪對於豪車沒有那麼看重了。
  • 農村小夥天天玩泥巴,被批不務正業,翻拍《頭文字D》引爆網絡
    點擊觀看視頻:農村網紅用泥巴做了部另類電影《頭文字D》 「大部分人都是在謀生,而把愛好當成事業的人,才是真正在生活。」
  • 巧手匠心玩泥巴
    對於現在玩慣了樂高、電動汽車等現代玩具的小朋友來說,泥巴這種既天然環保又價格低廉的玩具讓他們感到陌生,它卻是自古以來兒童們最喜歡的「天然玩具」。9月5日下午,徐州報業兒童團邀請徐州泥塑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郝敬明,為小團員們開展了一場特別的泥塑課程,讓孩子們實實在在地享受了一番玩泥巴的樂趣。
  •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德宏有4個名額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德宏有4個名額 2020-06-06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泥巴嗎?
    在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那個童年,無論我們玩什麼遊戲都是最純粹的享受,即使,只是手中一塊塊的泥巴。對,我就是東北人,像一首各種惡搞的歌中唱的那樣,我在東北玩泥巴,然而,不是多麼冷的隆冬,「小傻子」才在隆冬玩泥巴,除非你不嫌凍手,或許,我也做過這要的「小傻子」。
  • 80後農村孩子小時候玩的,你玩過幾個?估計現在很多孩子不認識
    圖片來源網絡碰拐,也叫撞拐子、鬥雞兒。圖片來源網絡玩泥巴。在農村裡,可以說最不缺的就是泥土了,每逢下雨後,孩子們就會湊在一起,挖泥巴玩。大家會挖來一大團,然後找個平整的地方,將泥巴捏成小碗那般大小,方的也有,圓的也有,然後倒扣著摔在地上。比賽看誰摔開的洞大,大的就贏了。
  • 美術課上玩泥巴 幼兒園的孩子們樂瘋了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玩泥巴,這是很多人兒時百玩不厭的遊戲。然而,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這種機會不多了。  不過,昨天在寧波全市男幼師交流會上,一名男幼師帶著孩子們好好地玩了一把泥巴,讓孩子興奮得大呼小叫。
  • 蒲江的田園樂趣:烤燒烤、摘果子、玩泥巴
    摘果子、烤燒烤、玩泥巴我們來到蒲江縣的一處農家樂,人不多,就像是被我們包園了。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架烤架、串烤串兒、生炭火……,主要是幾位爸爸打主力,勞心勞力地為大家服務,辛苦啦。這家農家樂前段時間去的人不多,但好在很大,沿著窄窄的鄉間小路一直往裡走,確實是不太好找。但當來到這裡的時候,你會發現裝扮簡約而不失喜慶,KTV,小河水,涼亭,餐廳,茶水,燒烤場地,一應俱全。
  • 每日一匠|路豔,玩泥巴的公主,把泥巴玩到了世界大賽
    個人簡介路豔 山東濟寧人中國軟陶粘土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藝術培訓行業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濟寧市青年創業大賽冠軍泥巴公主軟陶網校創始人從藝經歷路豔,自幼就喜歡手工,尤其是對泥巴情有獨鍾,這種喜歡更多意義上是痴迷。每一件親手製作的作品都讓她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2008年開始正式接觸軟陶,從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2009年在當地文化市場開了間自己小店,算是正式踏上了職業軟陶人偶製作的道路。慢慢的接觸到越來越多興趣相投的人。
  • 回村捏泥巴火了!他們為何從「跳農門」轉向回農村?
    來源標題:回村捏泥巴火了!他們為何從「跳農門」轉向回農村? 當下,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選擇離開城市返鄉創業。打開短視頻app,屏幕裡年輕人在鄉村歡脫生活的畫面隨手可見。這個現象跟早年農村逐漸空心化形成了對比。
  • 不要害怕髒,多玩玩泥巴有助於提高兒童免疫力
    城市的環境比農村乾淨很多,然而在這樣的城市中出生的孩子似乎免疫力越來越差。醫院成了無數孩子爸媽無比熟悉的地點。為了讓孩子少去醫院,很多孩子爸媽特別注意孩子衛生,如果看見孩子動手玩泥巴,一定會制止。然而最近一項在荷蘭的研究表明,接觸自然泥土後的兒童免疫力更高,並且腸道中的菌群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