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夥天天玩泥巴,被批不務正業,翻拍《頭文字D》引爆網絡

2020-12-11 騰訊網

點擊觀看視頻:農村網紅用泥巴做了部另類電影《頭文字D》

「大部分人都是在謀生,而把愛好當成事業的人,才是真正在生活。」

在開始「真正的生活」前,河南小夥朱付軍也曾深陷灰暗的人生,三年前,在建築工地摔斷腿後,他一度斷了收入,陷入絕望。但機遇在不經意間降臨,點亮了他未來的路,改寫了他的命運軌跡。

鄉間隨處可見的泥巴,在他手裡成了汽車、拖拉機、房屋……再通過短視頻,為他帶來千萬粉絲——但他的夢想,並不止於此。

騰訊新聞全面小康系列策劃「中國向上」聯合快手扶貧,走訪了三個活躍在農村的「風雲人物」,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以及為家鄉扶貧所做的工作。今天是「泥巴哥」朱付軍的故事。

一場意外

「泥巴哥」朱付軍

回想起那場事故,朱付軍現在也說不準,那對他來說,到底是好是壞。

2017年,27歲的朱付軍在南京的建築工地上摔斷了腿,身體多處骨折。

朱付軍14歲初中畢業,之後離開凋敝的家鄉,外出打工,去過上海、湖州、溫州、南京,揮灑汗水,掙辛苦錢。這起事故發生前,他當過保安、電焊工、搬磚工、打樁工……他也曾以為,這樣的日子會持續到他老去。

摔傷之後,朱付軍不能再靠體力吃飯。結束多年打工生涯,他心灰意冷地回到了老家,河南鶴壁市濬縣寺下頭村。

朱付軍的老家河南鶴壁。

躺在床上養傷的朱付軍,日子過得百無聊賴,時間也顯得尤為漫長。在短視頻平臺閒逛,成了他打發枯燥的主要方式。

稍微能活動後,他突然想拾起童年的愛好,「手上不想閒著,乾脆玩泥塑吧」。哥哥朱付強知道後,給朱付軍挖了一筐泥巴,泡上水,兄弟倆一起捏起來。

做泥塑是濬縣的傳統手藝,朱付軍所在的村子,更是幾乎人人都會。

童年的記憶,隨著溼潤的泥土一下子打開,小時候兄弟倆在村子裡跟著奶奶捏泥巴的畫面,一幀幀從朱付軍腦海裡跳過。

朱付軍外出挖泥土。

奶奶是朱付軍學習泥塑的啟蒙老師。

他還記得,記得每到過年,奶奶和村裡人,會帶著泥塑到廟會售賣,那是村裡人為數不多的現金來源之一。

如今,只有老一輩還在做泥塑,年輕人看不起這一行當,因為「耗時間,又賺不到錢」。

躺在床上的朱付軍,不在乎搞泥塑能不能賺錢,他只是想給自己找點樂子,找點事做。在泥塑的微型世界裡,他就是造物者。

朱付軍最擅長捏拖拉機,每一個細節都能完美還原。「因為小時候看過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拖拉機」。

他給拖拉機編了小故事,和哥哥一起拍攝、發布。

沒想到,這條視頻上了快手的熱門推薦,一瞬間有了幾十萬的播放量。

朱付軍做的泥塑拖拉機。

點讚、評論和關注如潮水般湧來,朱付軍特別興奮,「以前都是我給別人點讚,現在別人來贊我了!」

二十多年來,那個在建築工地搬磚的小夥子,一直默默仰望著高樓間穿梭的行人,做著生活中的「配角」,第一次,他嘗到了做「主角」的滋味。

那天夜晚,他激動得睡不著覺,每隔幾分鐘就要刷一下手機,看看留言。

第二天醒來。朱付軍發現視頻有超過200萬播放,差點忘了腳傷,從床上蹦起來。

生活的軌跡,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改變。

「泥巴也能拍電影?」

在哥哥的幫助下,朱付軍開始每天製作泥塑,並在網上發布視頻。

拖拉機、汽車、坦克……朱付軍的泥塑不是靜止的,而是會「跑起來」的。網友們被他新奇的視頻吸引,「見過泥塑,但沒見過會動的」。

一個月間,哥倆發了三十條視頻,就在快手上吸引了一百多萬粉絲。這樣的漲粉速度,在他開來,簡直不可思議。

朱付軍直播做泥塑。

很多網友發來私信,想購買泥塑、獨家定製,朱付軍看到了商機,開始嘗試通過拍短視頻賺錢。

和哥哥朱付強,表兄弟等人一起,朱付軍成立了泥塑工作室,大家各有分工。哥哥準備材料,朱付軍負責捏泥塑和直播,表弟自學視頻拍攝和剪輯。

朱付軍的泥塑,隨著短視頻的崛起而成長。這幾年,靠著捏泥巴,朱付軍在各個網絡平臺收穫近千萬粉絲。他製作的泥塑視頻播放量達到數億之多。

成為網紅「泥巴哥」後,朱付軍一個月最高能獲得四萬元的收入。但這不是他的最終目標。既然要把它當一項事業做,那就要更加用心、更多創新。

朱付軍團隊拍攝短視頻。

兄弟幾人把泥塑做成劇情、段子,甚至通過綠布摳像技術還原影視片段,創作「戰爭大片」。

一次,他們還原了《亮劍》中李雲龍和秀琴的「向我開炮」片段,獲得了1800w的播放量,還真是一「炮」走紅。不斷提升拍攝技術後,拍電影的念頭在心中生根發芽。

「拍攝電影《頭文字D》的創意來自一位直播網友」,朱付軍說道。疫情期間,電影院關閉,人們也少了很多樂趣,他決定為村裡的小朋友和網友們還原這部經典電影,娛樂大家。

從6月初開始,朱付軍的「電影團隊」開始分頭行動,從做泥塑跑車到找拍攝場地,再到視頻剪輯,花費了半個月時間。

從情節設置到拍攝場景的還原,朱付軍都進行了反覆推敲,生怕辜負網友的期待。

有時因為一個鏡頭拍攝太多遍,泥塑可能會幹裂、損壞。朱付軍讓哥哥找質地更好的膠泥,耐心地把壞掉的泥塑全部再製作一遍。

除了泥塑,拍攝和剪輯對於非科班出身的三兄弟也造成不小的挑戰。

「一開始也不懂什麼是鏡頭感,後來慢慢在網上看、學、查,一步步也就做過來。」他們靠著誠懇、真實、勤勞彌補著自身的不足。

就這樣,呈現在大家面前短短幾十分鐘的視頻,卻凝聚了大量時間和心血。

在6月中旬夏夜的村子裡,朱付軍在空地上支起幕布和投影,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他用泥巴製作的影片《頭文字D》緩緩拉開序幕。

村裡的小朋友聚在一起觀看朱付軍製作的《頭文字D》。

「現在的孩子有了手機和玩具,就很少知道泥塑了,我們把泥塑拍的有意思些,也是希望孩子們能喜歡這種非遺文化,讓泥塑村不會慢慢消失。」談到泥塑村和非遺,朱付軍有些懷念。

讓非遺再次「活」起來

在朱付軍的家鄉濬縣,泥塑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當地特有的土質加水之後成為不易裂開的膠泥,極其適合泥塑。在古代人們就發現了這一點。

《資治通鑑》記載,隋末農民起義時,李密曾率軍隊在古黎陽,也就是如今的濬縣與隋軍大戰,為了紀念這些犧牲的將士和戰馬,軍中心靈手巧的人用當地的膠泥捏成泥人、泥馬表示懷念之情。

2006年,濬縣的泥塑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人的泥塑手藝代代相傳,特別是泥塑小鳥,能用嘴吹出不同的聲音,因此被生動地稱為「泥咕咕」。

古老的濬縣寺下頭村。

但就是這樣造型精美、富有想像力的歷史「活化石」,正在逐漸被當地的年輕人遺忘。朱付軍想要儘可能改變這樣的局面,讓非遺「活」起來。他經常用泥塑拍攝反映當下生活的故事,年輕人愛看,同時也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的了解。除此以外,朱付軍還在網上開店,賣自己捏的道具和村裡手藝人捏的泥塑。這樣既提供了一個方式讓網友們了解這項傳統文化,又幫以泥塑為生的老一輩改善了生活。

朱付軍團隊拍攝泥塑電影《頭文字D》。

受邀參加「快手網紅文旅大會」時,朱付軍在臺上說:「看著鄉親們精美的泥塑堆在家中,卻無人問津,我決心用直播的方式幫助他們。當三千多件泥塑銷售一空時,老鄉們看到了希望」。

如今,在朱付軍的努力下,泥塑這項非遺手藝正在煥發新的活力,「想讓全中國更多人知道泥塑,了解我們濬縣泥塑文化,把非遺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這是朱付軍的心願,也是泥塑村的全新開始。

《中國人的一天》第3795期

視頻/凡夫聲舍

文字/射小箭

編輯/小凡 匡匡

聯合出品/騰訊新聞 快手扶貧

相關焦點

  • 鶴壁80後用泥巴捏「亮劍」
    朱付軍將手中的泥巴玩出了新高度80後小夥兒朱付軍將手中的泥巴玩兒出新高度,他的泥巴人物在定格動畫中「活」了起來,能說會動,還翻拍出《亮劍》等影視劇,另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也讓他看到了家鄉1000多名老手藝人的困窘,他開啟了網絡直播帶貨新路徑,已經幫助當地100多位老手藝人銷售產品10萬多件,銷售額達120萬元,他不僅被網友親切稱為「泥巴哥」,還是當地的「幸福鄉村帶頭人」。
  • 回村捏泥巴火了!他們為何從「跳農門」轉向回農村?
    來源標題:回村捏泥巴火了!他們為何從「跳農門」轉向回農村? 當下,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選擇離開城市返鄉創業。打開短視頻app,屏幕裡年輕人在鄉村歡脫生活的畫面隨手可見。這個現象跟早年農村逐漸空心化形成了對比。
  • 玩泥巴的童年
    在童年記憶中,每逢夏日,幾場雨過後,田野裡僵硬的泥土便開始鬆軟,這時候正是農村孩子玩泥巴的天賜良機,一個個與泥巴有關的遊戲開始粉墨登場了。每天放學後,三五個要好的小夥伴來到村外的田埂上,把書包往地頭上一扔,從溼淋淋的地上抓幾把黃膠泥,開始隨心所欲地亂捏一氣,捏飛機捏坦克捏大炮,捏豬捏狗也捏人。
  •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開心的竟然是「玩泥巴」!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挺窮的,沒有什麼玩具,但是依然能找到很多開心的事兒。回憶裡的童年,一塊兒泥巴,一顆青草,都能找到無數樂趣。小時候經歷過的最有趣兒的事情就是「玩泥巴」,不花錢的泥巴很多玩法呢,哎呀呀,這麼一說怕是年齡要暴露了喲!
  • 德宏:農村娃娃 不玩泥巴
    村裡的大部分孩子還是像她小時候一樣,爺爺奶奶帶著、哥哥姐姐領著、泥巴堆裡玩著……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孩子只能和老人留守。知識文化匱乏的老一代,無法擔負起教育孫輩的重任。「農村娃娃也應該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
  • 農村小孩天天在泥巴堆裡打滾,反而比城市小孩身體好,為啥?
    但奇怪的就是雖然農村小孩天天在泥巴堆裡打滾卻比城市裡吃好喝好的孩子身體都好,很少生病,這是為啥?其實也不難理解,農村孩子天天在野外和大自然打交道,泥巴裡確實是有很多的細菌和病毒,但農村小孩因為常年的接觸,本身孩子的抵抗力也就得到了提升,普通的病菌和細菌根本不在話下。而城裡人因為很少接觸到這些,抵抗力自然就要差一些,稍有細菌侵襲就可能生病感冒。
  • 農村小夥翻拍真人版《鬥羅大陸》!你好,我叫小梧,魁梧的梧
    然而誰曾想到,有這麼一群農村小夥竟然提前翻拍起了真人版的《鬥羅大陸》!當然,因為經費有限導致服裝道具特效等等都顯得十分粗糙。然而,就是這樣的作品卻是引發了無數觀眾的一致好評!畢竟,沙雕作品是網友的快樂源泉。
  • 靠捏泥巴、撿雞蛋就能火?鄉村生活,被他們過出了新花樣!
    農村小夥玩泥巴玩成了網紅2017年,27歲的朱付軍在南京的建築工地上摔斷了腿,不得已結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涯,心灰意冷地回到了老家——河南鶴壁市濬縣寺下頭村。被拴在床上的那段時間,朱付軍沒有生活來源,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快手,幾乎成了他排遣內心苦悶的唯一出口。
  • 我們一起玩泥巴:小泥人
    一個小泥人教大家怎樣捏泥巴,還會帶著大家一起玩呢——主人公「小泥人」詼諧有趣的自述,一下把我們帶入了兒時玩泥巴的快樂回憶。童年的快樂怎能少得了玩泥巴,這可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哦。也不用特意找水攏土,隨便去一個水溝溝邊,邊挖邊玩,捏小雞小鴨小貓小狗,你捏個我,我捏個你,然後就開始扔泥巴炸彈……現在的孩子接觸泥巴可是少多嘍,就是捏東西也是那種軟軟的橡皮泥。日本作家伊東寬用幽默的造型為我們帶來了一本散發著泥土氣息的繪本,讓孩子把看書和玩結合起來。
  •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雖然現在很多農村鄉鎮的建設已經非常到位,農村的黃土地也鋪上了水泥柏油,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村子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像是很多的村子因為種種原因仍舊沒有太好的道路,一旦遇到颳風下雨天氣道路也會變得泥濘不堪,而在最近就有一臺瑪莎拉蒂陷在了農村的土路當中。
  • 8歲男孩天天玩泥巴,父母看到傑作後很意外
    ,父母看到傑作後感到很意外四川對夫婦近來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發現自己8歲的兒子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玩泥巴。孩子每天回家後臉上、衣服上都是一片片的泥巴;無論父母怎麼厲聲制止孩子都當做耳旁風。這天他們又發現自己的兒子偷溜出去玩泥巴,於是夫妻倆就決定偷偷跟著兒子,打算一次制止他。但當他們發現兒子用泥巴造出的東西時卻傻了眼。
  •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我在東北玩泥巴原版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 美術老師帶著學生玩泥巴,讓農村孩子實現藝術夢想
    三店學校地處農村,學生中貧困生、留守兒童較多。孩子們天真淳樸,時常捏泥人送給她。這些略顯笨拙的小禮物卻讓王豔芬靈光一閃:既然孩子們喜歡玩泥巴,何不玩出點名堂來?從零起步學陶藝困難重重。沒有專業基礎,她和孩子們一起捏泥巴一起琢磨;沒有場地,她搬來廢舊門板當工作檯;沒有原料,她和學生四處收集泥土,徒手揉成陶泥;沒有專業工具,他們回收瓶蓋、紙盒、擀麵杖……
  • 8歲男孩不讀書只愛玩泥巴,爸媽恨鐵不成鋼,網友卻誇:建築大師
    如果孩子不愛學習,喜歡做一些在家長看起來沒有用的事情,就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在網上走紅,引起了網友的廣泛熱議。新聞中這名8歲的男孩兒不喜歡讀書,他的閒暇時間全部都用在了玩泥巴上。家長恨鐵不成鋼,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是不論怎麼教育孩子,對泥巴的喜愛絲毫不減。
  • 農村靜靜懷孕23周摔泥巴,特殊的胎教讓人想起過往,你還記得嗎?
    實拍河南正陽農村靜靜懷孕23周,她要進行一個特殊的胎教,摔泥巴。在我們當地又稱之為摔哇嗚,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玩過?你還記得摔哇嗚的場景嗎?因為這樣的哇嗚賠的泥巴少,小夥伴都不希望自己的對手哇嗚響,因為自己賠的泥巴會多。
  • 《頭文字D》上映15周年,周杰倫發文紀念,為何它是周董火的開始?
    有人說是《頭文字D》!實際上周杰倫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很紅了,憑著《JAY》獲得很多的榮譽,之後更是高歌猛進,拿下了第13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作曲人獎、最佳流行音樂專輯獎以及香港唱片銷量大獎頒獎典禮十大銷量國語唱片等獎項 2003年,他在歌唱領域裡已經是名滿亞洲了,甚至被人稱為亞洲第一人。
  • 廣電總局公示10月電視劇備案 多部網絡小說翻拍
    《理想照耀中國》《冬奧一家人》等重點劇目正式備案,《屠戶家的小娘子》《許你萬丈光芒好》《帝皇書》等多部網絡小說將翻拍成電視劇。備案顯示,10月份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57部、2031集,相比9月份的70部、2280集有所下降。其中,當代題材仍是主流,10月份共有42部、1477集當代題材劇目備案,分別佔公示總數的73.68%和72.72%。
  •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泥塑」在中華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很多人簡單的認為泥塑是粗淺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非主流的藝術種類▼其實是大錯特錯
  • 每日一匠|路豔,玩泥巴的公主,把泥巴玩到了世界大賽
    個人簡介路豔 山東濟寧人中國軟陶粘土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藝術培訓行業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濟寧市青年創業大賽冠軍泥巴公主軟陶網校創始人從藝經歷路豔,自幼就喜歡手工,尤其是對泥巴情有獨鍾,這種喜歡更多意義上是痴迷。每一件親手製作的作品都讓她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2008年開始正式接觸軟陶,從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2009年在當地文化市場開了間自己小店,算是正式踏上了職業軟陶人偶製作的道路。慢慢的接觸到越來越多興趣相投的人。
  • 鬥魚馮提莫:我小時候不僅玩泥巴還玩過更刺激的,一般人不敢玩!
    其中不僅有大家熟知的「過家家」遊戲,而且還有你或許聽過但不敢玩的刺激項目。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回顧一下她直播時都分享了哪些內容吧。據馮提莫回憶;小時候她在農村老家,那時候她家裡還是那種兩層樓的瓦房,房子前面有一個到處都是泥巴的庭院。當年她和妹妹就在庭院裡一起玩泥巴「過家家」。說起「過家家」,馮提莫顯得異常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