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

2020-12-20 繼藝裡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

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

「泥塑」在中華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

很多人簡單的認為泥塑

是粗淺的藝術表現形式

是非主流的藝術種類

其實是大錯特錯

今天就由「繼藝裡」

給大家帶來有關泥塑的「顛覆認知」

泥塑難以保存?

錯!

雖然泥不似銅、鐵這般易於保存

但我國留存下來的泥塑數量

也十分的可觀

就單以甘肅省博物館而言

就保存了一組唐代流傳下來的泥塑

造型古樸

形態各異

細節的處理到現在仍舊是精緻無比

泥塑價值低?

錯!

你以為真的是你和的稀泥?

好的泥塑作品

除了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昂貴的手辦」

以這尊雍正的泥塑為例

彩塑整體高32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館

是清廷從蘇州招募的藝人工匠所捏制

精心保存至今足可以證明他獲得了雍正皇帝本人的認可

也讓後人有機會在沒有攝影技術的年代

一窺雍正爺的真容

帝王手辦啊有木有

還有這尊漆金泥塑觀音菩薩像

已經從元朝保存至今

不過可惜的是

早些年間流落海外

現藏於納爾遜阿特金森博物館

泥塑造型單一守舊?

錯!

隨著現代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泥塑也越來越多樣化

無論是什麼樣的造型

只要是你能想像得到的

泥塑作品也都能夠滿足你的審美需求

到目前為止

泥塑已入選多地非遺

以江蘇省為例

就有蘇州泥塑、鎮江泥塑、徐州泥塑......

由此可見

泥塑在各地文化圈子中紮根是有多深。

相關焦點

  •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開心的竟然是「玩泥巴」!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挺窮的,沒有什麼玩具,但是依然能找到很多開心的事兒。回憶裡的童年,一塊兒泥巴,一顆青草,都能找到無數樂趣。小時候經歷過的最有趣兒的事情就是「玩泥巴」,不花錢的泥巴很多玩法呢,哎呀呀,這麼一說怕是年齡要暴露了喲!
  • 玩泥巴的童年
    在童年記憶中,每逢夏日,幾場雨過後,田野裡僵硬的泥土便開始鬆軟,這時候正是農村孩子玩泥巴的天賜良機,一個個與泥巴有關的遊戲開始粉墨登場了。每天放學後,三五個要好的小夥伴來到村外的田埂上,把書包往地頭上一扔,從溼淋淋的地上抓幾把黃膠泥,開始隨心所欲地亂捏一氣,捏飛機捏坦克捏大炮,捏豬捏狗也捏人。
  •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泥巴嗎?
    記得小時候,沒有會發光亮的水晶球,沒有會一按就響帶音樂的各種琴,也沒有一放上電池就會加足馬力的軌道火車。在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那個童年,無論我們玩什麼遊戲都是最純粹的享受,即使,只是手中一塊塊的泥巴。對,我就是東北人,像一首各種惡搞的歌中唱的那樣,我在東北玩泥巴,然而,不是多麼冷的隆冬,「小傻子」才在隆冬玩泥巴,除非你不嫌凍手,或許,我也做過這要的「小傻子」。小時候,最期待夏天的雨後,或者意弄上一大盆涼水,還要專門選上黃土才能揉出好質量的泥巴,這可是秘訣,黃土絕對是個好東西,抹炕最好,摔泥巴也很不錯。
  • 昆明周邊玩泥巴勝地,一起約起來!
    小時候的我們玩具屈指可數,一個洋娃娃、一隻小跳蛙、一輛玩具車或是一個裝水水晶球。雖然玩具少,但我們也能從田野中尋找自己的快樂。在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玩泥巴的時刻,田野上隨便找個位置便可以玩上大半天。
  • 我們一起玩泥巴:小泥人
    一個小泥人教大家怎樣捏泥巴,還會帶著大家一起玩呢——主人公「小泥人」詼諧有趣的自述,一下把我們帶入了兒時玩泥巴的快樂回憶。童年的快樂怎能少得了玩泥巴,這可是我們小時候的最愛哦。也不用特意找水攏土,隨便去一個水溝溝邊,邊挖邊玩,捏小雞小鴨小貓小狗,你捏個我,我捏個你,然後就開始扔泥巴炸彈……現在的孩子接觸泥巴可是少多嘍,就是捏東西也是那種軟軟的橡皮泥。日本作家伊東寬用幽默的造型為我們帶來了一本散發著泥土氣息的繪本,讓孩子把看書和玩結合起來。
  •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我在東北玩泥巴原版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 他在黃河邊耍泥巴長大,又玩起太行山黏土,玩出的花樣可真多
    河南省武陟縣何井村有位從小耍黃河泥巴長大的年輕人叫司福源,大學畢業後竟在焦作太行山區玩起了黏土,傳承國家非遺「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焦作市總工會授予「焦作工匠」稱號。司福源用太行山黏土和絞胎瓷片糊出了一面牆。
  • 巧手匠心玩泥巴
    對於現在玩慣了樂高、電動汽車等現代玩具的小朋友來說,泥巴這種既天然環保又價格低廉的玩具讓他們感到陌生,它卻是自古以來兒童們最喜歡的「天然玩具」。9月5日下午,徐州報業兒童團邀請徐州泥塑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郝敬明,為小團員們開展了一場特別的泥塑課程,讓孩子們實實在在地享受了一番玩泥巴的樂趣。
  • 鬥魚馮提莫:我小時候不僅玩泥巴還玩過更刺激的,一般人不敢玩!
    其中不僅有大家熟知的「過家家」遊戲,而且還有你或許聽過但不敢玩的刺激項目。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回顧一下她直播時都分享了哪些內容吧。據馮提莫回憶;小時候她在農村老家,那時候她家裡還是那種兩層樓的瓦房,房子前面有一個到處都是泥巴的庭院。當年她和妹妹就在庭院裡一起玩泥巴「過家家」。說起「過家家」,馮提莫顯得異常興奮。
  • 兒時玩泥巴,如今陪孩子這樣玩,竟有這麼多樂趣!
    還記得 小時候玩泥巴的快樂嗎? 摔泥巴盆,「砰」地一聲,炸了 泥塑個小人兒造型,比一比 還有在泥巴裡踩來踩去 總之,泥巴帶來無限快樂 而結果,就是衣服、身上沾的滿是泥巴,哈哈~ 現如今,泥被玩成什麼樣了?
  • 李宏亮:我在合肥「玩泥巴」
    他偏安風景優美的嶺南村一隅,用了二十多年的堅守和研習,把腳下這方紅土,用最熱情的藝術之火,燒製成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陶器。他是李宏亮,「廬州土陶」傳承人,近日做客徽派,把多年的「玩泥巴」心得娓娓道來。「廬州土陶」技藝省級傳承人李宏亮家族傳承 從小就愛「玩泥巴」徽派:「
  • 德宏:農村娃娃 不玩泥巴
    兒時的憧憬,成為妹亮長大後的追求。可是,直到她大學畢業,全鄉僅有一所私立幼兒園。村裡的大部分孩子還是像她小時候一樣,爺爺奶奶帶著、哥哥姐姐領著、泥巴堆裡玩著……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孩子只能和老人留守。知識文化匱乏的老一代,無法擔負起教育孫輩的重任。
  • 她靠玩泥巴,玩成藝術家,捏出來的作品比3D插畫還美
    我們看到一個個精彩的藝術作品,會感嘆藝術家的創作技巧,那些精彩的作品,還會讓我們心生敬畏,假如轉化一下觀念,那些精彩的畫作,都是由一根根線條,一塊塊顏色組成,這些線條和顏色我們都可以畫成。製作工藝上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不存在難度,偏偏我們都會畫一根線條、剪一剪子紙、敲一下石頭,卻無法創造出精彩的藝術作品,難度就在於精細的控制和組織,材料和工藝並不存在什麼難點。
  • 這位福鼎人把泥巴「玩」出了「眾生相」
    泥巴「玩」出「眾生相」 在古老的神話裡,天地初開之際,女媧捏土造人;而人類文明伊始,又用泥土塑造了神。一方泥土,就這麼神奇地在虛實之間有了最初的藝術氣息———泥塑。泥塑這種民間手工藝,自古以來多為神佛像,見於各寺廟禪院。 我第一次零距離欣賞泥塑是在2016年福鼎市首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上,驚訝於一塊塊不起眼的泥巴竟也能變成令人心生敬畏的藝術品。也是在那時,得知福鼎的泥塑手藝極具特色,且傳承已久。
  • 每日一匠|路豔,玩泥巴的公主,把泥巴玩到了世界大賽
    個人簡介路豔 山東濟寧人中國軟陶粘土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藝術培訓行業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濟寧市青年創業大賽冠軍泥巴公主軟陶網校創始人一個才華橫溢的鄰家大女孩一個技藝精湛的軟陶手藝人一個雷厲風行的青年創業者
  • 8歲男孩天天玩泥巴,父母看到傑作後很意外
    ,父母看到傑作後感到很意外四川對夫婦近來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發現自己8歲的兒子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玩泥巴。孩子每天回家後臉上、衣服上都是一片片的泥巴;無論父母怎麼厲聲制止孩子都當做耳旁風。這天他們又發現自己的兒子偷溜出去玩泥巴,於是夫妻倆就決定偷偷跟著兒子,打算一次制止他。但當他們發現兒子用泥巴造出的東西時卻傻了眼。
  • 美術老師帶著學生玩泥巴,讓農村孩子實現藝術夢想
    王豔芬是東西湖區2020年「最美教師之藝術精英」稱號獲得者。1993年王豔芬從原武漢教育學院美術系畢業後,被分配到自己的母校——三店學校。三店學校地處農村,學生中貧困生、留守兒童較多。孩子們天真淳樸,時常捏泥人送給她。
  • 美術課上玩泥巴 幼兒園的孩子們樂瘋了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玩泥巴,這是很多人兒時百玩不厭的遊戲。然而,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這種機會不多了。  不過,昨天在寧波全市男幼師交流會上,一名男幼師帶著孩子們好好地玩了一把泥巴,讓孩子興奮得大呼小叫。
  •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
    瑪莎拉蒂陷進泥坑,熊孩子蹦上車頭玩泥巴,車主:高興就完了!在這種態勢下女司機是進不了村也回不了城,她也是急得不得了,但是誰曾想坐在車裡的孩子在這時卻下了車,他直接跳到了泥坑裡面玩起了泥巴,車主看到這一幕也是響起了自己小時候在村子裡面玩泥巴的場景,於是她也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享受起了這片泥坑。
  • 8歲男孩每天偷跑出去「玩泥巴」,成品曝光後,網友:真屈才了
    其實父母可能不太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泥巴,孩子喜歡玩泥巴是因為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創造力,而這種創造力就會從玩泥巴中體現出來,因為孩子會把泥巴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雖然在大人的眼裡可能並沒有什麼形狀。最近,一名8歲的小男孩因為熱愛玩泥巴,被父母責罵,別的孩子一放學都是窩在家裡學習、看動畫片,但是這個孩子總是跑到後山的一片空地上玩泥巴,每次回家都是髒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