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近日委託檢測機構對無印良品(巴溝華聯店)銷售的商品質量開展抽樣檢測工作,但並未獲得無印良品工作人員積極配合。
前期,北京市工商局組織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日常監測工作中,對無印良品銷售木製家具開展監測,結果遭到各種不配合。
9月21日,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根據北京市工商局日常監測工作計劃,依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的規定,委託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無印良品巴溝華聯店銷售的木製家具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
記者抵達現場後獲悉,剛剛執法人員並未獲得無印良品方面的同意。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面對抽檢,商家存在牴觸心理,而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隨後,執法人員將再次嘗試進行抽檢。面對媒體和隨後增援的執法人員,無印良品是否會接受抽檢呢?
記者跟隨執法人員進店,執法人員向該店店長出示行政執法證和抽檢通知書,表明來意。這回無印良品店長才將執法人員帶到家具區,執法人員此時僅看到一件前期被監測的木製家具,其他被監測商品並未在現場擺放。 對此,該店長解釋稱:「選購該商品的消費者不多,因此沒上該商品。」而執法人員要求調貨,被拒。
相關知識: 無印良品是一家崇尚無品牌標誌的日本雜貨品牌,從2005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與日本本土不同的是,相較無印良品在日本大眾消費的定位,無印良品在國內是一反在日本的平民化,反而以中高端產品、輕奢作為品牌定位。
其目標消費者人群主要為白領和高購買力的一線城市消費者,定價相對較高。這也一直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被部分消費者們詬病且長時間存在的問題。
現在,無印良品似乎開始轉變,逐漸走向平民化。近日,無印良品官方微博中宣布,品牌已於8月24日起,下調中國市場500餘件商品定價,降價平均幅度為20%。此次活動降價主要品類集中在服裝、家居、生活日常用品等。同時,還推出限時特惠活動,進一步擴大促銷力度。
愛逛無印良品的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這家性冷淡的店鋪近期的打折大促動作變得越來越頻繁了。1月初,無印良品在日本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降價,對2300多件商品進行了價格調整。
暢銷的電腦包,降幅25%,就連襪子都便宜了100日元。在日本,無印良品的對手也許是亞馬遜,而在中國,原本與大雜燴的淘寶等走差異化路線的無印良品,卻遇到了網易嚴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淘寶心選等一系列對手。從中國網際網路品牌的「抄襲」到「逆襲」,無印良品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戰局呢?
脫胎自日本經濟蕭條時期的無印良品,以去掉了包裝、宣傳和中間環節的高性價比的初衷在日本成為暢銷品牌。然而,進入中國後的無印良品卻一直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在獨特的生活方式的概念下,這些看似樸素的產品,在中國賣出比日本高得多的價格。這中間,當然有因為店鋪銷量小而導致的物流、庫存的壓力,而無印良品的宣傳和定位,卻神奇地將品牌放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也讓中國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們接受並習慣了這種定價。這條路,卻生生地被精品電商們給斬斷了。
隨著中國精品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如果不能與之一同成長,那麼無印良品的優勢將被這些從代工開始就佔了它設計和教育市場成本便宜的中國精品電商們,迅速地抹去。
根據去年10月的季度財報,在促銷好降價的刺激下,無印良品在日本市場呈現了同店銷售11%的大幅增長,顯然,日本的消費者們的確對降價有著良好的反映。不過,在同樣的夏季促銷的刺激下,中國大陸市場的同店銷售,僅增加了1.8%,而香港、臺灣還出現了收縮。
無印良品在海外店鋪數量已經超過日本本土數量的今天,似乎很難僅僅依靠幾個與大型的中國電商硬抗。接下來,無印良品將在深圳開設最大的海外旗艦店和全球首家酒店,不知道這樣的航母型的生活方式的輸出,能否為無印良品持續擴張提供足夠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