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精緻的人大校園,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都在發生新鮮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輕聲誦讀,有人在謹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剛剛結束 通宵的奮筆疾書站立窗前眺望遠方,有人站上講臺翻開書本談論古今天下,有人圍坐一圈熱烈討論話題……這些風景一直在我們身邊,年復一年,鑲刻在人大地圖 裡。
有很多人,值得歌頌;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庫建言、協創平臺、百村調研、同輩關懷、法律援助、公共服務……每個故事都有人來了又走,都充滿自信、驚喜和欣慰,也流淌著不安、失落和淚水。
本學期人大新聞網推出《光陰人大》系列稿件,講述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心路和足跡,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這一段難忘的光陰故事。
第8期為您推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青年教師呂捷的故事。
在人民大學的校園裡,有這樣一群青年教師,課上,他們是傳道授業的良師;課下,他們是親和耐心的益友。
一個尋常的周一下午,公教三的經濟學原理課如約而至。講臺上的這位青年老師一身乾淨的襯衫、利落的短髮,他就是人大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最年輕的副教授呂捷老師。
康奈爾電子學博士的經濟學之路
「……最高領導抱著良好的意願,採用政治革命的手段,進行強制行動對經濟體制進行手術,對經濟發展造成不斷衝擊。中國的經濟波動絕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現象,而是在綜合意識形態、政治鬥爭等諸多社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站在講臺上的呂捷老師解構著中國的經濟波動與中共政治體制演變的關係,沒有人會想到這位年輕的經濟學人曾是美國常青藤名校康奈爾大學的電子學博士。
在這個剛過30歲的年輕人身上,有著一系列醒目的成績與難以複製的經歷。
十年前,在大多數同學為考研和工作迷茫時,還是大四學生的他已經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物理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發表論文,並以全額獎學金赴康奈爾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攻讀電子學博士期間,他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製備出碳化矽異質結兩維電子氣材料結構,這一寬禁帶半導體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引發了學界和業界的強烈關注。
當所有人以為他會在IT業繼續發展的時候,他卻輔修了經濟學碩士,並通過了康奈爾大學經濟學系的博士生資格考試(Qualifying Exam)。
今天,他站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講臺上,向學生們講授著擴張性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
「從18歲到30歲,物理、電子、經濟、公管、農經,在人生最黃金的十二年裡我任由著自己的興趣在不同領域中遊走。如今步入而立之年,已經不能如年輕時那樣隨性,只有不斷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找平衡。」談起自己的經歷,呂捷很淡然。
「教學是一種享受」
畢業後,呂捷放棄了在美國追夢的機會,回國來到人民大學尋找未來的道路。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回國教書,呂老師笑著說:「如果說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國內與美國的差距還很大。但作為一個中國人,當你回到自己的國家,站在國內最頂尖高校的講臺上,面對著中國最優秀學生的時候,當你和他們一起分享研究成果、一起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時候,你會感到無可比擬的幸福和滿足。我很享受這種感覺。」
執教人大兩年,呂捷老師為本科生講授《中級宏觀經濟學》、《建國以來政治經濟史論》、《經濟學原理》等課程,開課的三個學期連續在學生教學評估中以高分佔據前列,獲得了學生的好評。
「呂老師從不把高深的知識當成難為同學們的工具,越是難的知識就越希望把它講得簡單通俗。白居易寫詩有一個要求就是寫出的詩要能給老嫗讀懂,呂老師頗有白樂天的風度」,從哲學轉到農經專業的王君羽回憶起呂老師的課堂時說,正是呂老師的課讓她樹立起了學習並學好經濟學的信心。
「本科生最具可塑性,思維最為活躍,你可以盡情地發掘他們、培養他們」,呂捷老師坦言他很喜歡本科教學,而對於學生的學習,呂捷老師也有自己的要求,「我的考試從不要求學生背誦概念,我更看重他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看重他們思考的過程與創新性的想法」。
社會學系林思成同學曾選修過呂捷老師講授的《建國以來政治經濟學史論》一課:「雖然老師是理工科博士,但是《史論》一課體現出了很高的政治經濟學水平,是建國後中共黨史與中國經驗的發展經濟學表述的結合。呂老師毫無門戶之見,鼓勵大家從多視角、多學科去發現、思考問題,令我們從政治學、社會學等角度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舉出生活中許多平易近人的例子,讓同學們對概念、模型有直觀的感受。」現就讀於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本科二年級的韓丹陽講起在上博弈論課程的時候,呂老師以男女生表白為例,請兩位同學競猜博弈,再講到古諾模型、競爭均衡等內容,課堂中同學們笑一回,思考一回,奮筆疾書一回,學到了很多。
「他不僅是老師,更是一位兄長」
和很多年輕老師一樣,呂捷老師也和自己的學生如朋友般地相處。作為呂捷老師的碩士弟子之一,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餘中華說,「呂捷老師會經常在人人、微信上和我們聊天、交流,這讓我們感覺他離我們很近,也很了解我們這一代人的想法,很有共同語言。」這也是很多同學在面臨不確定的選擇時最先找呂捷老師傾訴和尋求解決之道的原因。
當學生在面對國內讀研還是出國的困惑時,呂老師有自己的想法,「作為人大的教師,我當然希望這些優秀的本科學生能夠繼續留在人大深造,以提升人民大學研究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研究水平;但是作為他們的兄長,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到外面見識不一樣的世界,去獲得更大的邊際收益,」對前來諮詢的學生,呂捷老師往往鼓勵他們,「要問清自己的內心真正喜歡什麼,要敢於選擇,堅持自己,要有面對風險的勇氣,要有選擇更廣闊平臺的魄力。」
「記得剛進校見到呂老師的第一面時,呂老師就關心起我未來的打算,是繼續深造還是工作,並囑咐我:無論將來如何,你都應該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低調做人,踏實做事,活在當下。」這句話,他一直記在心中,督促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總之,他不僅是老師,更是一位大哥哥。」這是餘中華反覆提起的一句話。
《光陰人大》專題第6期團隊
總策劃:鄭水泉
策 劃:高燕燕
編 輯:謝天武 孫浩爽 陰志璟
美 工:金 妍
文 章:記 者 沈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