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人大】亦思亦行:一個人大學生的「世界課堂」

2020-12-25 人大新聞網

在這方精緻的人大校園,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都在發生新鮮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輕聲誦讀,有人在謹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剛剛結束通宵的奮筆疾書站立窗前眺望遠方,有人站上講臺翻開書本談論古今天下,有人圍坐一圈熱烈討論話題……這些風景一直在我們身邊,年復一年,鑲刻在人大地圖裡。

有很多人,值得歌頌;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庫建言、協創平臺、百村調研、同輩關懷、法律援助、公共服務……每個故事都有人來了又走,都充滿自信、驚喜和欣慰,也流淌著不安、失落和淚水。

本學期人大新聞網繼續推出《光陰人大》系列稿件,講述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心路和足跡,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這一段難忘的光陰故事。

第19期為您推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13級學生劉北溟的故事。

他言談舉止文質彬彬,捧著茶杯的樣子卻有些孩子氣;他笑容內斂,目光卻充滿張揚的自信;他自在隨心,驀然回首這旅程卻早早有了清晰的方向。

他是劉北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13級國際法專業碩士生。從初來乍到的日本課堂,到唇槍舌劍的香港賽場;從耶魯大學的辯論與思考,到歐洲人權法院的繁忙與成長,他走出了一場屬於他自己的「逍遙遊」。

心之所向:從興趣中找方向

「不要局限自己,大學期間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感興趣的方向,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劉北溟這樣解釋自己研究生時代的專業選擇。

這個想法源自他大二時參加的香港基本法模擬法庭比賽。在那場比賽裡,參賽隊員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不同於熟悉的大陸法系的香港基本法、陌生的思維方式、全英文的語言環境。三個月的準備時間,劉北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與自信,更逐漸滋長出一份對國際法的濃厚興趣。此後的出國交換、出國實習、出國留學的進展,劉北溟坦言,都是「因興所致」。

2012年冬天,劉北溟和幾個同學報名參加了首屆中國WTO模擬法庭比賽。但報名之初,他們幾個對WTO框架並不了解。參賽之後,他們開始查閱相關資料、讀判例、讀法條,「認識是隨著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而更加深化的。」正是在準備WTO模擬法庭比賽的時候,他與他後來的導師韓立餘教授結緣。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對於國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新的體會,邁向國際法專業的腳步也更加堅定。

談起國際法,「儘管國際法是軟法,然而它是大多數人思想交融的結果,是全世界都認可的規則,是智慧的結晶。」從劉北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對國際法的感情。不知從何時起,興趣變成了習慣,喜歡演化成本能。他因興趣與這個專業結緣,又在不斷深入的學習中將這種緣分延續,化作滿腔熱情。

開拓眼界:走出國門找差距

「在耶魯的交流和歐洲人權法院的學習經歷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劉北溟這樣總結自己數次的海外遊學,「不一樣的世界,迥然不同的風採,我學到了太多東西。」

2011年,就讀大三的劉北溟獲得了赴美國耶魯大學交流的機會。短短五周的學習,劉北溟承認 「特別辛苦」。每天清晨,他都要早早起床,圖書館一開門就進去,圖書館關門才出來。為了不讓自己的身體垮掉,他每天還要到健身房鍛鍊一小時,之後再繼續讀未讀完的書。在那一個多月裡,他讀的書摞在一起足有半米高,這樣的學習強度,是他在國內想都沒想過的。

辛苦換來的是巨大的收穫。耶魯課堂上,老師一般不會長篇大論地講授知識,反而是啟發同學們就書中的觀點開展辯論。整節課裡,老師的作用往往只是引導同學們的思路走向深入,或者對過於偏激的觀點予以糾正,這與國內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反差。劉北溟認為,國內老師目前仍然較注重知識的講授,很少發問,同學們在課後也很少被要求讀書與思考,因此沒有多少學生願意單純為了研究某個學術問題而去翻閱大部頭的資料。

在這次交流學習過程中,劉北溟對於耶魯大學濃厚的學術氛圍、自由的課堂氣氛有了深刻的體會,也更加堅定了將來要出國留學的決心。

歐洲小城中的人權法院,帶給劉北溟的是另一種收穫,「你的生活會有很多不確定性,當你覺得你已經很好了,一走出去,你就會發現還有很大的差距。」他發現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歐洲人權法院中的工作繁忙而充實,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一起交流討論案例、查閱判例、閱讀經典書籍,他們在平等的氣氛中討論,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厚積薄發:在積澱中抓機遇

「我沒有認真規划過自己的道路,每一次機遇都是自己充實自己的方式,我都會好好珍惜和學習。」每一次機遇得來都不是運氣:他有優異的英語成績,所以他通過了英文基本法模擬法庭比賽的選拔;他有突出的綜合實力,所以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赴耶魯大學交流;他有過硬的專業素養,所以他得到了到歐洲人權法院實習的機會。機會不會垂青沒有準備的人。

2010年的冬天,劉北溟開始了第三次創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準備工作。圍繞感興趣的農村土地問題,劉北溟和他的隊友整理出數十個選題,一遍又一遍地篩選,最後選擇了「重慶市地票交易制度」進行調研。

為了加深對選題的理解,他先後拜訪諮詢了十幾位教授。他和隊友在深夜討論,直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亮明德廣場。連續幾個月的不懈努力,他們最終獲得了成功:中國人民大學唯一一個文科類一等獎作品,這是對劉北溟和隊友努力的最好回報。

「當你有了方向,你就會督促自己和你的同伴一起努力,讓自己的理解更為深入。」沒有這一次次的努力,就不會有最後的成功。

北溟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扶搖而上九萬裡的徵程,乘六月之息,只要在路上,就是一場逍遙遊,千裡快哉風。

「我才剛剛開始。」

《光陰人大》專題第19期團隊

總策劃:鄭水泉

策    劃:高燕燕

編    輯:謝天武  孫浩爽  陰志璟

美    工:劉丹怡

文    章:記   者 劉昱含 董玉萌

相關焦點

  • 朝陽區圖書館「亦讀亦思亦欣賞」青少年讀書節啟動
    朝陽區圖書館「亦讀亦思亦欣賞」青少年讀書節啟動 「小書友」評委組成員也在活動現場向小讀者們公布了「亦讀亦思亦欣賞」青少年讀書節的評選流程和參與方式啟動儀式之後,人稱「鐵馬姐姐」的憶空間老師曹雨捷主持了《舌尖上的清明上河圖》閱讀分享會。分享會現場氣氛活躍熱烈,歡聲笑語不斷,小讀者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更多的體會到了閱讀的魅力。鐵馬姐姐富有激情的講解,贏得了熱心家長和小讀者的陣陣掌聲。
  • 【光陰人大】學術新芽初綻:記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
    本學期人大新聞網繼續推出《光陰人大》系列稿件,講述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心路和足跡,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這一段難忘的光陰故事。第26期光陰人大為您推出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的故事。
  • 【光陰人大】且行且珍惜——記中國人民大學青年教師呂捷
    本學期人大新聞網推出《光陰人大》系列稿件,講述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心路和足跡,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這一段難忘的光陰故事。第8期為您推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青年教師呂捷的故事。
  • 【光陰人大】遇見你們,遇見更好的自己:記財政金融學院朗誦隊
    在這方精緻的人大校園,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都在發生新鮮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輕聲誦讀,有人在謹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剛剛結束通宵的奮筆疾書站立窗前眺望遠方,有人站上講臺翻開書本談論古今天下,有人圍坐一圈熱烈討論話題……這些風景一直在我們身邊,年復一年,鑲刻在人大地圖裡。
  • 光陰裡的繞指柔
    最美的力量是把人生的荊棘紮成花朵兒別在髮髻上,一邊走一邊綻放,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的活著,賞心三兩,知己一二,越蒼老越樸素越天真。   ——題記漫過紅塵,輕倚歲月的門扉,回望走過的光陰,在那些深淺不一的足印裡,有徐徐清風的笑聲,有楚楚心酸的淚光,有戀戀不捨的回眸,亦有段段花開的喜悅。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也學會了堅強的守候。感受了親情的溫暖,也體會了人情的淡漠。
  • 珍惜光陰,不負韶華,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與當代大學生共勉
    科技信息的快速發展,知識共享給每個大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機會,可以隨時隨地聆聽名校名師的課程,可以有更多的方式與老師交流溝通,大大縮小了普通學習與名校、地理位置優劣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思維靈活、活力四射,在此不再贅述你們的優點了,更希望你們: 1、學業第一。
  • 他的金句,亦思亦梗?
    現在的人大多把讀書的時間分給了玩手機,尤其是難讀的名著,更少有人細細品讀。但網上的見解終究參雜有太多斷章取義的主觀因素,想要看懂名家名言,終究還是要回落到原作當中。老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12G衝浪少年們,還是放下手機捧起書本吧。那幽幽墨香才能使內心平靜,尋到靈魂歸處。
  • 一個人的畢業典禮,讓人淚目,大學生,你還在虛度光陰嗎?
    近日,一位在ICU病房的女大學生一個人的畢業典禮,被各大媒體報導,感動了無數人。21歲的華穎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管理學院2015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她自強自立,關心集體,為人友善,曾擔任管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校國旗班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多次榮獲校級「三好學生」、校級「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稱號;得到師生廣泛好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是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生。
  • 人大附小課堂四聲文化研討會
    ,人大附小承辦。基於「如何能使附小的學生課堂發言更有深度,培養學生獨立見解能力」的思考,從為學生未來人生發展奠基,讓課堂成為學生真正的課堂,2014年1月人大附小第三屆科研年會上,鄭瑞芳校長首次提出了人大附小的課堂四聲理念。四年來,附小教師在不斷努力探索與實踐著,課堂四聲帶來了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並逐步形成具有附小特色的課堂四聲文化。
  • 亦思:為國產電影說句話
    作者:亦思來源:南方都市報
  • 憶人大3+2項目光陰歲月—致我們已逝去卻長存的青春
    吳文君,中國人民大學3+2多國留學本碩連讀項目國際商務管理專業人大3+2國際本碩連續項目課業完成模式採用小組討論形式,小組團結協作,共同完成課業目標。這種課業完成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穫頗多。
  • 智者趁「勢」亦思慎,重塑運營新格局
    變化從未停歇,真正的智者懂得趁「勢」亦思慎而行。不管是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還是複雜激烈的競爭互贏,酒店人本質上還是要靠運營去創造價值。新的一年,酒店人需要換一種思維,重塑運營新格局,回歸資產價值。2017亞洲酒店論壇年會暨第十二屆中國酒店星光獎頒獎典禮將於3月30 - 31日在上海盛大舉行。
  • 大學生組建社團 志願服務「公園大課堂」
    原標題:大學生組建社團 志願服務「公園大課堂」   長江日報記者11日獲悉,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知·行·園」志願服務團隊,攜其作品《大學生公園志願服務的實踐技能拓展——以公園大課堂為例》,參加湖北省第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二等獎。
  • 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獨坐光陰的角落,讀一本好書
    晨間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獨坐光陰的角落,讀一本好書,在清風裡,在夕陽下,靜性凝神,臨窗而坐。清風翻一頁,茶香潤一章,自是清歡無盡,自然喜樂融融。心聲微型系列 民 樂阮音樂的源頭空氣一樣散開,水流一般漫過世界變得如此柔軟,而且安詳竹笛
  • 莫負光陰且行且珍惜
    如果一個人能活70歲  那麼2月29日  他只能經歷大約17次  2月29日四年一次  其實  我們過的每一天、一輩子  都只有一次  莫負光陰  且行且珍惜  2020年2月29日  再會 莫負光陰且行且珍惜
  • 清華大學學生在線課堂筆記曝光,讓人大開眼界,網友自愧不如
    大學生的在線學習,對於有的學霸來說,顯然是要比中小學生更加自覺一些。譬如清華大學的學霸們,自從清華開始在線課堂以來,效果一直非常不錯。筆記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條理清晰,字跡優美,著實讓人大開眼界,過目難忘。
  • 大學沒必要做的4件事,每一件都覺得虛度光陰,第三件卻被人喜歡
    高三畢業後,很多人都開始想大學生活要怎麼樣過,才是最好的,才是能滿足自己之前的光陰的。但實際上很多時候,上了大學的大學生都開始走向遊戲的快樂,戀愛的酸臭以及變得享受吃喝玩樂的快樂。其實很多時候在大學裡沒必要做的這4件事,每一件都有很多人在做,而這4件事也被老師、家長看作是虛度光陰的事情。大學,其實就是一個人改變的地方,這4件事,你是不是正在做。
  •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河山皆靜美,光陰亦可人
    夜讀太白詩篇,忽覺河山靜美,光陰可人。他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兩小無猜,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深情,「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有「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的奇詭想像,有「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的踟躕,有「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的相思。
  • 跨越「至暗時刻」,人大商學院EE家年華用愛點亮寒冬
    五湖四海齊相聚,一聲"你好"憶少年十餘載光陰流逝,作為一年一度的校友回歸盛典,人大EE家年華凝聚著每一位校友的熱愛與力量。今年EE家年華,主辦方是人大商學院,承辦方為人大商學院EE同學會,人大商學院EE同學會秘書處作為年會的組委會,在學校老師和廣大校友的支持和配合下,歷經一個多月的籌備,EE家年華精彩呈現。秘書處所有校友來自於各行各業,以大愛情懷和義工精神完成工作。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同學們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對於人大的愛。
  • 「五個課堂」匯聚新時代大學生制度自信教育合力作用
    要把大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成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既要抓好知識教育,又要抓好品德教育,更要抓好制度自信教育,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在大學生心靈中植根、血脈中熔鑄、生活中融入、行動中彰顯。面對當前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的新變化,新時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教育要在貫穿「五課堂」上下功夫,同向同心同行,凝聚整體合力,形成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