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自食其果」

2020-10-10 卿寶成長說

小姑子常跟我抱怨,她的兒子寫作業太拖拉,總是要她一遍又一遍的催,每天都要拖到很晚才能寫完。

比如有一回,老師布置五頁口算題,總共不到一百個算式,按照正常速度,他半個小時肯定能寫完。

誰知等她洗完碗收拾完廚房回來,一個小時多過去了,兒子的作業還停在第二頁上。

小姑子頓時氣壞了,對著兒子就是一頓罵,小男孩低著頭一聲不吭,任憑小姑子再怎麼催他快點寫作業,他都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那天晚上,兒子的作業寫到十一點還沒寫完。小姑子讓他先睡,第二天早上起早再把剩下的作業補完了才去上學。

其實,孩子寫作業拖拉,並不是他不會,而是他沒有學會「自食其果」。

這裡說的「自食其果」是指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承擔沒有完成任務而造成的後果。

一、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自己負責,就是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並承擔其後果。

上學是孩子的事,不是大人的,寫作業也是。

老師把作業布置下來,孩子就應該意識到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什麼時候寫,怎麼寫,什麼時候寫完,都要他自己去規劃完成,而不是等著家長來幫他安排。

家長也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如果你一直在幫他,那麼他就會對你形成依賴,對將來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當你放手不管,孩子因為自己的散漫而沒有完成任務,回到學校受到老師懲罰,這也是他應該承擔的後果。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說:「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

只有孩子自己承擔了後果,才能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

你越早讓他自己負責,他才會越快學會獨立處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二、不要與孩子爭執可能會產生的後果

當孩子對你一再的提醒,以及有可能會產生的後果都無動於衷的時候,那就別說了。尤其當孩子跟你頂嘴反對的時候,不要跟他爭。

孩子天生就有叛逆的心理。

當你不斷地跟孩子爭執,認為他的一意孤行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時,他只會想要反駁你,不斷地爭辯,從而錯誤的認為,爭辯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

孩子只有受過一次挫折,得到一次教訓,才會長一分才智。

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自食其果」。

他只有自己去面對,親自解決自己犯的錯誤,才會認真思考怎麼解決問題,如果他逃避了,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只有讓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為將會產生什麼後果,他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教育孩子重在「引導」而不是「控制」

中國式父母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我的孩子,我說了算」。

事實上,孩子是你的孩子,但並不屬於你。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而不是以父母的威嚴強迫他們接受我們的想法。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一個孩子很好動,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後面跟著媽媽或者奶奶,追著他喊:「不要跑,會摔跤!不能爬,小心掉下來。」

等孩子真的摔跤了,家長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一遍安慰一邊斥責:「叫你不聽話!早就跟你說過了會摔跤,你還跑(爬)!」

甚至有些脾氣比較急躁的家長會通過打罵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權威。

長此以往,孩子在家長的高壓之下變得膽小、怯弱、缺乏自信,更糟糕的是,有些孩子也學會了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這都是不可取的。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產生某種後果,開始害怕而向你尋求幫助,甚至已經犯錯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說「我早知道會這樣」、「我早就跟你說過了」之類的話。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家長,教育應該引導孩子而不是控制,應該鼓勵孩子而不是強迫他們。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何不試著把主動權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選擇。

當他們遇到麻煩的時候,告訴他們,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想想應該怎麼辦?

孩子終有離開父母獨自飛翔的時候,越早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越能獨立,才會飛得更高,看得更遠。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自食其果,真的好嗎?
    這是不是你讓孩子「自食其果」的情形呢?因為父母的話裡面總是帶有強烈的譴責,「不做..,就...(受到的懲罰)」似乎也還有著威脅的意思,孩子若真的受到後果的影響,父母就會在一旁訓話「你看,我之前是不是跟你說過....」「看,不聽話就是這個後果!」這樣做真的是讓孩子體會到事情的自然後果嗎?
  • 《勝算》大結局:劉翻譯官聰明反被聰明誤,錯信福原,自食其果
    劉翻譯及軍師李樹軍雖然聰明,但是卻被權力蒙蔽了雙眼,面對方廳長一口一個老方的叫著,把之前的託家恩人唐飛更是拋到腦後。聰明反被聰明誤,終將自食其果。唐飛對劉翻譯也徹底失望,精心策劃了一個局,把劉翻譯和李樹軍送到了回家路上。劉翻譯官不得不出處決的幾個原因。
  • 面對孩子的問題,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格局,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回答
    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您會怎麼回答呢?下面我們來看看聰明的父母都會如何回答。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告訴孩子:「因為媽媽上班要掙錢啊,掙錢給你買好吃的,不上班就沒錢沒法給你買好吃的了。」這種回答通常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工作就是為了他,無形中使孩子產生一種負擔。聰明的父母會這樣回答:「媽媽之所以上班是因為媽媽也要學習進步啊,和你上學一樣,你進步了,媽媽也進步了。」
  • 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玩這三種遊戲,開發大腦讓孩子更聰明
    如果有人誇自己的孩子聰明,那麼作為父母肯定是十分開心的,往往家長會接上一句:「這孩子隨我」不過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許多例子證明,孩子的智力方面,往往都是後天所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能夠聞名於全世界?而他的父母卻沒有什麼巨大成就的原因了。
  • 孩子經常被欺負,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做,比「打回去」更有效
    孩子被欺負,聰明的父母往往會選擇這麼做,往往效果會更好。可是孩子說,自己告訴老師之後,老師雖然會批評那幾個孩子,但是並沒有什麼效果。久而久之亮亮也不說了,每次被別的小朋友欺負都會選擇默默忍受。而後來媽媽也說,如果別的小朋友在欺負你,那麼你就打回去。可是天性善良的亮亮,並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 孩子聰明不聰明,手掌上有這些「信號」,父母別不在意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是個聰明的寶寶,這也學習起來會比較快,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強。當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就成為了父母最關心的事情,寶寶是否會聰明,會不會長得高,會不會有禮貌……父母都希望可以提前了解,然後通過其他手段幫助寶寶彌補不足。父母可以通過孩子身體上的一些地方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比如孩子的手掌。
  • 父母做對這些,孩子越變越聰明
    上一篇:上一篇說到,智力代表人的學習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挺「聰明」的孩子上學後卻越來越「笨」的現象,本質上是孩子能力不足。這一篇就接著這個話題,討論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越變越聰明,也就是具備更強的能力。
  • 那些聰明的孩子,父母是怎樣培養的?
    近幾年圍繞著孩子學習話題熱搜不斷,大部分家長都好奇,別人家的聰明孩子都是怎麼養成的?其實生活中96%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正常水平。不一樣的只是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和做法不一樣。想要讓孩子聰明活潑,以下幾件事身為父母的你可以嘗試一下。1·不要給孩子讀書,要和她們一起讀書孩子喜歡聽故事,請你不要只給他讀。你確定你的在讀的時候他的小腦瓜有在轉啊轉?
  • 培養孩子創造力,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做
    孩子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創造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聰明,所以某些家長就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操心器教育的問題,也會看到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孩子比別人更快>,幾乎每個創造力強的孩子都會找事情給自己做。
  • 孩子拖拉磨蹭,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說
    在這漫長的假期中,不知有多少家庭為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的不規律而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口水戰!快點,怎樣才算快點??相信我們家長們在很小的時候也被自己的父母這樣催促,「快點」,「快點」!當時的我們恐怕真是一臉迷茫??轉眼,我們的孩子也已經長大,而「快點」這個詞又開始在我們家庭中開始上演。
  • 父母親熱被孩子撞見,聰明的父母應該怎樣回答孩子?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總有一天得離開父母,然後學會獨立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孩子和父母分床睡的問題。但總覺得孩子還比較小,認為還沒有到分房睡的年齡,並且很多時候孩子們也會纏著父母,不希望自己一個人過早的在小黑屋裡睡覺。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情況肯定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
  • 聰明的父母,懂得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郭晶晶接受採訪時就曾說過:無論多忙多重要的工作,霍啟剛都會抽空回家陪孩子,沒有應酬的時候,就會回家吃飯。除了保證時間上陪孩子,霍啟剛還會注重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教孩子學會做飯。午餐,多數職場父母在單位就餐。唯獨晚餐,卸下一天的重擔,不慌不忙,吃著精心準備的菜餚,有大把的時間和家人交流一天的所見所聞,了解孩子一天的經歷。因此,再忙,也要和孩子吃晚飯,晚飯時間是最好的親子時光。而聰明的父母,懂得晚飯也是最好的教育時間。
  •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孩子想要父母陪伴,父母想讓孩子感恩。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養牛餵羊,只要辛苦賺錢,給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並且感恩自己的付出。聰明的父母,懂得適時陪伴孩子。孩子畢竟年齡小,他來到這個世界,就像是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急需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 人到老年,聰明的父母都會握緊這四個「命門」,不讓別人有機可乘
    有些父母,總是抱著陳舊的觀念去過老年的生活,不是這裡管,就是那裡管,閒事管得太多,可大事卻忘了。如此,只能是家庭矛盾不斷,甚至讓晚年生活質量下降。而有些較為聰明的父母,明白何為輕,何為重,懂得「權衡利弊」,也就不會在小事上著眼,而是把控著大事的「命門」。
  • 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
    導讀: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父母「對症下藥」用這些方法,孩子越養越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聰明的父母,從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我看著不遠處,兩個孩子在一起聊得很high,說「不會啊,不愛說話,只是和我們大人沒有共同語言吧?你看,兩個孩子在那裡說的好著呢。」然後轉了話題。後來,我又提醒過她,別老給孩子隨意貼標籤。父母給孩子貼的標籤(包括好標籤),不管如何,都會給孩子很強的心理暗示,孩子往往朝著這個暗示的方向發展。
  • 聰明的父母都會替孩子把關:我的班群我做主,別讓班群信息變了味
    作者:我是蝸牛麻麻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建立班級微信群,是眾多家校溝通方式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形式,不僅可以讓家長快速了解孩子在校園中的生活狀態, 讓老師及時得到教學情況的反饋,還能讓家長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共享信息,有助於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
  • 聰明孩子養成記——有心的父母,都能培育出聰明孩子
    養育一個聰明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願,那麼怎樣才能養育出聰明的好孩子呢?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在科學領域,猶太人共拿走了19%的化學獎、26%的物理獎、28%的生理與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可以說, 教育和科學上最傑出的榜樣,大概就是猶太民族了。
  • 孩子的自控力決定未來?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一次棉花糖實驗,就能預知孩子的未來!缺乏自控力,再聰明的孩子都沒用!自控力是比智商更重要的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後來家裡中了彩票,喬治轉到了更好的學校,這所學校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也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老師始終堅信所有人都會考上理想的大學,在老師的幫助下,喬治漸漸對自己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帶著這樣的信念,喬治越發努力學習,最終以全額獎學金考入了耶魯大學。
  • 孩子有以下4種「怪行為」,父母不要急著否定,可能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的成績始終是父母關注的重點。孩子的成績好,父母自然會誇獎孩子「聰明」,考不好就會說是「笨」。只是因為成績而斷定孩子是否聰明,也許有點過於牽強。孩子的聰明表現,不只是在學習上,方方面面都是考慮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