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常跟我抱怨,她的兒子寫作業太拖拉,總是要她一遍又一遍的催,每天都要拖到很晚才能寫完。
比如有一回,老師布置五頁口算題,總共不到一百個算式,按照正常速度,他半個小時肯定能寫完。
誰知等她洗完碗收拾完廚房回來,一個小時多過去了,兒子的作業還停在第二頁上。
小姑子頓時氣壞了,對著兒子就是一頓罵,小男孩低著頭一聲不吭,任憑小姑子再怎麼催他快點寫作業,他都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那天晚上,兒子的作業寫到十一點還沒寫完。小姑子讓他先睡,第二天早上起早再把剩下的作業補完了才去上學。
其實,孩子寫作業拖拉,並不是他不會,而是他沒有學會「自食其果」。
這裡說的「自食其果」是指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承擔沒有完成任務而造成的後果。
對自己負責,就是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並承擔其後果。
上學是孩子的事,不是大人的,寫作業也是。
老師把作業布置下來,孩子就應該意識到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什麼時候寫,怎麼寫,什麼時候寫完,都要他自己去規劃完成,而不是等著家長來幫他安排。
家長也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如果你一直在幫他,那麼他就會對你形成依賴,對將來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當你放手不管,孩子因為自己的散漫而沒有完成任務,回到學校受到老師懲罰,這也是他應該承擔的後果。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說:「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
只有孩子自己承擔了後果,才能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
你越早讓他自己負責,他才會越快學會獨立處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當孩子對你一再的提醒,以及有可能會產生的後果都無動於衷的時候,那就別說了。尤其當孩子跟你頂嘴反對的時候,不要跟他爭。
孩子天生就有叛逆的心理。
當你不斷地跟孩子爭執,認為他的一意孤行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時,他只會想要反駁你,不斷地爭辯,從而錯誤的認為,爭辯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
孩子只有受過一次挫折,得到一次教訓,才會長一分才智。
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自食其果」。
他只有自己去面對,親自解決自己犯的錯誤,才會認真思考怎麼解決問題,如果他逃避了,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只有讓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為將會產生什麼後果,他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中國式父母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我的孩子,我說了算」。
事實上,孩子是你的孩子,但並不屬於你。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而不是以父母的威嚴強迫他們接受我們的想法。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一個孩子很好動,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後面跟著媽媽或者奶奶,追著他喊:「不要跑,會摔跤!不能爬,小心掉下來。」
等孩子真的摔跤了,家長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一遍安慰一邊斥責:「叫你不聽話!早就跟你說過了會摔跤,你還跑(爬)!」
甚至有些脾氣比較急躁的家長會通過打罵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權威。
長此以往,孩子在家長的高壓之下變得膽小、怯弱、缺乏自信,更糟糕的是,有些孩子也學會了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這都是不可取的。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產生某種後果,開始害怕而向你尋求幫助,甚至已經犯錯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說「我早知道會這樣」、「我早就跟你說過了」之類的話。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家長,教育應該引導孩子而不是控制,應該鼓勵孩子而不是強迫他們。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何不試著把主動權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選擇。
當他們遇到麻煩的時候,告訴他們,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想想應該怎麼辦?
孩子終有離開父母獨自飛翔的時候,越早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越能獨立,才會飛得更高,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