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聰明的父母都會握緊這四個「命門」,不讓別人有機可乘

2020-12-18 舒山有鹿

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使命和挑戰。年輕的時候,你要為了吃口暖飯而到處找工作;中年的時候,你要為了緩解生活的壓力而不斷掙錢;老年的時候,你要為了「養老」的生活而滿是憂愁。

有人說:「人到了60歲以後,將會是新一輪洗牌的開始。」

在工作中,「洗牌」就是輪換不同的崗位和派別;在生活中,「洗牌」就是分清不同種類的生活方式;而人到了晚年,他們所要面臨的「洗牌」,就是「養老」生活的變化與差別。

有些父母,總是抱著陳舊的觀念去過老年的生活,不是這裡管,就是那裡管,閒事管得太多,可大事卻忘了。如此,只能是家庭矛盾不斷,甚至讓晚年生活質量下降。

而有些較為聰明的父母,明白何為輕,何為重,懂得「權衡利弊」,也就不會在小事上著眼,而是把控著大事的「命門」。只有權衡輕重後的把控,才能換來優質的老年生活,不讓別人有機可乘。

人到老年,錢財才是最大的「底氣」

對於老年人來說,自己的那份「錢財」積蓄才是最靠譜的。

有人就疑惑,不是說「養兒防老」嗎?為什麼「錢財」才是最重要的呢?說實話,並不是說孩子不會為父母去養老,而是他們的底氣和實力,並不能支持他們養活晚年的父母。所以說,「錢財」才是老年人最大的底氣。

小區裡面有個老人,劉叔。在他退休那年,他把自己的錢財全部給了孩子去保管。他的老伴勸他要留點錢給自己傍身,可他卻說:「這是自家的孩子,還怕他走了不成?」

劉嬸也不好反駁,也就默認了。可後來,他們的孩子並沒有給他們有質量的養老生活,而是把錢拿去為自己買車買房,讓劉叔劉嬸大半輩子賺的錢頓時沒了蹤影。

倆老人家的生活越過越差,便問兒子,為何他的贍養費越來越少了。他的兒子回應,說買了車買了房,未來只能讓父母和自己全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那時候他們倆人才明白,沒有錢的生活,只能看兒子的臉色去做人,甚至別人買了車買了房還不跟自己打聲招呼。

不論是孩子,還是其餘的親人,並非他們沒有孝心,而是他們自己也有自己的私心,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如果他們沒了錢,作為父母的也沒了錢,那日子要怎麼過呢?

錢財之事,不能馬虎,只能是精打細算。要知道,在你兜裡的錢財,才是最靠譜的。

人到老年,好好規劃生活,少依靠別人

說到「養老」生活,其實每一代人都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依靠」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不管,由孩子替自己打算,他們怎麼打算,作為父母的就怎樣過。

這樣的想法,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佔了大多數。有些人,無論自己有錢與否,都讓孩子去安排生活;有些人,無論去做什麼,都得讓孩子去陪著;甚至有些人,連在家做個飯也不想做,完全等著孩子回家後再給自己做飯。

人,過分去依賴別人,終究難以過好往後餘生。年輕的時候,不能依靠別人,因為身邊沒有人會幫扶你;中年的時候,不能去依靠別人,因為你的家庭只能你做主。等人到老年的時候,不能去依賴別人,因為你的生活始終由你自己負責。

俗話說:「靠樹樹會倒,靠水水會流,靠人人會跑。」

靠人,終究是靠不住的。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擺脫對孩子的依賴,主動去規劃生活。明天該去哪裡,就去哪裡;後天去哪旅遊,就去哪裡旅遊;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要知道,不依靠,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能減輕孩子的負擔。如果孩子的負擔過重,自己的生活愈發窘迫,對自己,對後輩,也不是什麼好事。

人到老年,要維護好「家庭」的風氣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停。」

越是有福氣的家庭,它的風氣就越好,不會有爭吵,也不會有勾心鬥角的事兒發生,而是和和睦睦,一家安穩。

可越是沒有福氣的家庭,它的風氣就越差,每天多是爭吵,不是媳婦和婆婆爭執,就是兒子和父親打罵,整個家就像是一盤散沙。

作為家庭的「掌舵手」,一個老人就該發揮他「頂梁柱」的作用。面對即將到來的家庭矛盾,就該及時解決。面對家庭的某些潛在危機,就該團結家庭的成員去克服。

為何我們說每個家庭都需要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呢?就是因為越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越是有擔當的老人,越能為這個家指明方向,讓這個家迎風雨而不倒,見世面而愈強。

人到老年,那些聰明的父母,其實就是「家庭搖籃」的締造者。他們明白,好家風,好家庭才能惠及千代萬代,而壞家風則會禍亂千人萬人。

一個家,最要緊的就是風氣,最怕「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老一輩的父母能守住這個「命門」,其實這個家也就能蒸蒸日上了。

人到老年,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有人說:「富裕和貧窮之間,只隔了一張病床的距離。」

人到老年,應該說最要緊的事兒,就是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在這個養老的大環境中,其實每個家庭最怕的,就是老年的父母生一場病。

健康的身體,不僅屬於父母自己,更屬於家庭。因為好的身體,能給家庭減免很多負擔,而一旦身體出現狀況,只能讓兩代人都陷入「泥潭」之中。

朋友的父親,陳伯。年輕的時候喜歡吃特別鹹的食物,甚至每次煮菜都得放一大堆鹽。這種習慣,陳伯延續了一輩子。到老的時候,這種習慣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愈發強勁起來。

就是因為這種習慣,陳伯有一次因為血壓過高而進了醫院,甚至到了中風的地步。那個月,朋友一家忙上忙下去照顧陳伯,就連朋友的媳婦也請了長假回了家去照顧公公。後來,她還差點丟了工作。

經過這件事後,朋友感慨,家中的父母如果出了什麼問題,不僅是他們的問題,更是自己的問題。每天忙上忙下不說,最怕是沒了生活來源,連飯都吃不上了。

所以,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會在「健康」這個命門上下功夫。該鍛鍊的,就去鍛鍊;該飲食清淡的,就飲食清淡。把握好良好的生活規律,才能換來良好的健康生活。

餘生,要把握好這四個命門。如此,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過自己想過的老年生活。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少說話、多做事,莫讓別人有機可乘
    前幾天在一本書上看到人為什麼是兩隻眼睛,兩隻手,兩隻耳朵,一張嘴。他的解釋是我們應該多做多看,少說話。確實是這樣,我們就應當少說話,多做事,莫讓別人有機可乘。他說也沒有,只是有時候在別人面前討論別人罷了。在別人面前討論別人這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是說別人如何優秀,如何有能力,如何高人一等這樣的話,就可以說。如果是說一些相反的話題,那麼當事者或許也懶得跟別人提起,但是一旦你說了一些負面的話題,當事者肯定會原話說給那個「別人」聽,甚至會更加地添油加醋般地說一通。
  • 想要知道孩子聰不聰明,家長可以觀察這四個方面,準沒錯
    想要知道孩子聰不聰明,家長可以觀察這四個方面,準沒錯概述:對於家長來說,他們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聰明,但是孩子聰不聰明是很難一下子就改變的。甚至有的孩子是天生聰明的,後天想要改變的可能性比較小。而有的孩子還小,父母在一開始並不能分辨出孩子聰不聰明。但是雖然看不出,其實也是有辦法的。
  • 汪峰母親去世,臨終遺言讓人淚目:人生的下半場,要握緊伴侶的手
    「愛是一種冷暖自知的情感,別人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永遠不知道兩個人真正的歡喜和苦悲。」這一句話就涵蓋出來他們這段婚姻的來之不易。剛在一起時那麼讓人質疑,可是別人質疑歸他們質疑,關鍵是你們兩個人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 面對孩子的問題,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格局,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回答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孩子問到這樣一些問題:「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能不能不上班陪我?」「媽媽,為什麼別人都開車接送而我是電動車?」「媽媽,同學XX都穿名牌鞋子,我也想要,可以給我買嗎?」「媽媽,別人家都住大房子,為什麼我們家是小房子?」
  • 人到老年,聰明的父母愛孩子,離不開這幾大智慧
    也許我們對未來尚可預測,但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使是最親密的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也是不可預測的。之後,大女兒動員父母將這筆錢去買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一年賺個幾萬塊用於貼補生活。兩位老人雖覺主意不錯,但畢竟下半輩子就靠這點錢過日子了,馬虎大意不得。
  • 人到老年,最怕的是什麼?
    人到老年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怕生病,怕生活不能自理,怕給兒女添麻煩,成為別人的累贅。老年人害怕孤獨寂寞,希望身邊常有人陪伴,老年人心理抗壓能力差,害怕生氣,擔心憂慮的事情特別多。老年人一輩子不容易,兒女要孝順,為老人解決後顧之憂。作為老人更要豁達開朗,放平心態,儘量照顧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少給兒女添麻煩。
  • 人到老年,什麼樣的父母愛最拖累孩子?就怕這兩樣都佔全
    喜歡生病的父母人到老年,如果喜歡生病這樣的話,也會拖累到孩子。雖然你會發現人老了之後,身體總會不好,然而有的老人卻不是經常生病,有的老人卻常年都躺在了病床上。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應該盡到的義務,父母生病了,帶父母去看醫生,也是子女應該盡到的責任,但是如果父母經常生病的話,時間一長,孩子們也會感覺到無賴,因為孩子們也會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的時候不是孩子不孝順,而是孩子實在挪不開時間來,因為父母生病了之後,孩子去照顧父母,可是孩子的孩子卻沒有人照顧了。
  • 黃帝內經:此氣可謂人的命門,若要補它,就靠這四個穴位
    陽就是人身體內所具備的能量,而「陰」則是指人的身體,陰陽須相合,人才能健康、體質好。人隨著年齡生長,陽氣會逐步衰減,若如果身體失去了陽氣便成空殼,便會迎來生命的盡頭。《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陽氣這東西,就如同天空中的太陽,若失去太陽,天地將會全部陷片黑暗,萬物停止生長,四季運行也會戛然而止。養護陽氣,就是養生!我們一定不能損害自身的陽氣。
  • 父母的回應決定孩子的未來,聰明的父母都會從這2個方面來培養
    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回應方式分為一下幾種類型?1.無關反應型比如孩子抓到一隻知了,興奮地拿給媽媽看。媽媽卻說你的手好髒啊,趕緊去洗手。這個時候媽媽的反應與孩子所關注的內容完全不相干,這種反應被存在主義精神病學家來因稱為"無關反應"。
  • 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成功、聰明的人都會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1、父母養育之恩父母是世界上最無私的人,他們撫養我們長大,教育我們做人。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他們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們。出門在外,衣食冷暖,都在他們的惦記之中。父母恩情大於一切,我們要終身回報,莫要不孝。
  • 為人精明聰明,卻從不算計別人的四個星座,人緣好惹人愛!
    現在這樣的社會,身邊的人都很聰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很多話都只是默默的藏在心裡,不向任何人吐露心聲。但還是有些人,把自己的聰明,用到了別人的身上,為了達到自己的某些目的,而不惜傷害別人的利益,這讓身邊的人對他們「敬而遠之」,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其實聰明的人不是只對自己聰明,也要在人際交往的時候做到聰明,希望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不要總是利用別人,因為能被你利用的人都是十分信任你的人,當你辜負了他們的信任,之後再做朋友就很難了。接下來盤點一下為人聰明但從不算計別人的星座吧。
  • 命門火衰型ED,中醫如何調理?
    導語~命門火衰型ED,中醫如何調理?很多朋友對於男人ed總是認為是虛造成的,也有很多溼熱或者寒溼又或者是肝鬱氣滯,但是這種情況來的快去的也快。對於虛只要是長期傷精的朋友一定是命門火衰。命門火衰,心包之火亦衰,雖然心中努力振奮但是陽事依然不起。
  • 孩子出現「假聰明」,有這3個弊端,父母卻還當成炫耀的資本
    所以常常就會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會答應,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就變得嬌慣,放縱的性格,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正是因為家長的寵愛,孩子便形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其中「假聰明」就最為明顯,不過這種「假聰明」常常成為父母們拿來炫耀的資本。
  • 心理測試:四個水果魔方,你更想吃哪一個?測你在別人眼中有多聰明
    心理測試:四個水果魔方,你更想吃哪一個?測你在別人眼中有多聰明AB
  • 這六個所謂的"壞習慣"說明孩子很聰明 父母不要擔心
    作為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很淘氣,而是要耐心去教育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父母要做好表率,為孩子做好榜樣,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比如,有的寶寶喜歡吃自己的手指,有的寶寶非常"小氣",不喜歡給別人分享玩具等等。父母不用擔心,這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類似這樣的習慣還有很多,今天給大家分享六個。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裝傻」
    威廉·亨利·哈裡遜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又蠢又傻。為什麼有這樣的判斷呢?就是由於當別人給他一毛錢和一塊錢的時候,他總是去拿一毛錢。可就是這個「傻子」,長大後竟然當選為美國第九任總統。生活中,常有人喜歡賣弄聰明、炫耀自己,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個人,最終,這樣的人註定只會害人害己。聰明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名垂青史,用不當遺恨終生,歷史上的楊修,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例子。
  • 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玩這三種遊戲,開發大腦讓孩子更聰明
    如果有人誇自己的孩子聰明,那麼作為父母肯定是十分開心的,往往家長會接上一句:「這孩子隨我」不過真的是這樣嗎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能夠聞名於全世界?而他的父母卻沒有什麼巨大成就的原因了。到了後來流傳到民間開始逐漸傳播,最終演變成了民間的拼圖玩具。相信各位父母小的時候,家裡都會有七巧板吧。雖然每家都有,但是會玩的人還真沒有幾個。看似簡單的七塊木板,卻能夠拼出上千種各式各樣的形狀,讓人驚奇!
  • 人不但有命運,還有命門——簡說趙志勇的黑化
    這是個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類型。有人說他的圓滑世故,源於原生家庭的教育:不負責任的父親離家出走,與身體不好的母親相依為命。我不這麼認為。我始終忘不掉《民兵葛二蛋》裡二蛋和麥子的人生路。「隱秘」中的顧耀東和趙志勇,有得一比。劇中有這樣一句話:「妥協一次,就得次次妥協,最後只能活出悲哀的人生。」對應趙志勇的人生,這句話說得太對了。
  • 老年父母的焦慮不安怎麼解除?
    老年父母焦慮不安,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怪胎。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時代的發展,而去擴大甚至助長它糟粕的一面。使人類文明越來越膚淺,這與發展是背道而馳的。那我們該如何做呢?首先,要分析老年父母焦慮不安的原因。一是社會養老機制的不健全,尤其是大多數獨生子女的父母,靠政府發的有限的養老金達不到體面養老的條件,靠公費醫療機制難以抵禦大病重病風險,所以心理沒有安全感。
  • 孩子經常被欺負,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做,比「打回去」更有效
    孩子被欺負,聰明的父母往往會選擇這麼做,往往效果會更好。,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會趨於順從討好別人的感受,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影響是深遠的。這也是對別人的一種提醒,讓對方知道自己做這樣的事是不對的,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自然而然也就會收斂許多。而大聲指責往往也會吸引老師的注意力,能夠在第一時間注意到這裡的情況,從而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