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現在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壞的時代。
老年父母焦慮不安,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怪胎。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時代的發展,而去擴大甚至助長它糟粕的一面。使人類文明越來越膚淺,這與發展是背道而馳的。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分析老年父母焦慮不安的原因。一是社會養老機制的不健全,尤其是大多數獨生子女的父母,靠政府發的有限的養老金達不到體面養老的條件,靠公費醫療機制難以抵禦大病重病風險,所以心理沒有安全感。二是靠自己的積蓄很難做到,,父母把孩子撫養長大,結婚生子後,留給自己的資金已經所剩無幾,自己本來能夠用於防老的資產又受子女的制約和控制,不能隨意處置。三是靠孩子養老基本上都沒希望,沒可能。經濟條件特別好的有可能資助一點;經濟條件較好的,要看子女的良心,大多數最多也就是意思意思;經濟條件差的不但幫不了父母,可能還需要父母出錢出力撫養孫子孫女。
其次,老年父母都比較節儉,如果自己管自己,日子都能過的比較好。主要是要考慮支持資助孩子的小家庭,否則子女不高興,不滿意,自己也沒有好日子過。
第三,老年父母現在普遍感到不安的是,孩子對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父母對孩子沒有過分的要求,無論孩子的貧富,無論自己再窘迫,都儘可能不向兒女張口,不給孩子添麻煩。父母比較在意的是,兒女心裡還有沒有自己的位置,有沒有孝心,而現實中比比皆是的多數孩子對父母越來越冷淡,缺乏最基本的關心照顧的責任心。
最讓老年父母困惑不解、傷心難過的是,自己千辛萬苦養大的孩子,已經變得不認識,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責任義務已經非常淡薄或者已經不存在,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不願意和父母呆在一起,甚至連面都不想見。父母在孩子的眼裡已經是可有可無,沒有親情的維繫了。是自己做的不好?好像也沒有做錯什麼。那年輕的子女們怎麼多數都變成這樣了?是社會把好人變壞了,還是人把社會搞壞了?
老年父母太悲哀,很失敗,為孩子奮鬥了一生,老了老了沒有任何價值了。像孩子一樣只顧自己,堅決做不到,知道孩子不待見自己,還放不下。所有的焦慮不安都是因為孩子沒有心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除老年父母的焦慮不安症狀,病根在孩子,還是孩子良心發現能夠給與點安慰才能解決問題,父母自己也要強迫自己接受現實,從孩子帶給的焦慮中走出來,既然對他們怎麼好都沒用,都捂不他們的心,只能隨他們去吧,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