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孤獨症的心理調適

2020-11-05 振東健康小助手

老年病孤獨症為慢性疾病,病程長,且反覆發作,易出現苦悶、心煩、自卑、情緒不穩等固定症狀;再加上子女多為雙職工,能夠陪護在老人 的時間很少,易造成老年病患者的孤獨感。我們經常看見老人或靜躺在床上的一言不發,或孤獨地坐在一旁看著牆壁發呆,或蹣跚地在住所行走,顯得孤苦伶仃。因此,應努力解除老年病患者的孤獨感,幫助他們早日康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調試。

一、護理

家庭及親屬每天與老人交談,了解其飲食習慣以及愛好等;消除老人的緊張顧慮,讓老人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老同志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每個人都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社會實踐經驗,人們尊敬他們;同時他們也需要人們的關心。應對他們的生活提供一流的服務,給予必要照顧。做到有求必應,能辦到的事情要盡心盡力地按照他們的要求去辦,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便於他們安心生活。

親切交談,溝通思想。老人患病後往往擔心別人遠離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視,心事重重,情緒低落或焦慮不安,希望周圍的人關心自己。要通過交談接觸,及時了解老人的心理想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正確引導,做到老人情緒放鬆。開展娛樂活動,增添歡樂氛圍。可以組織一些老人在一起進行思想交流,適當地下棋、打撲克、聽音樂或打太極等。這樣可以使他們心情舒暢、愉快。

積極的情緒對人的心身健康起著良好的作用,可以充分調動和發揮機體的潛能,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及整個神經系統的動力。良好的情緒還能使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協調一致,腎上腺分泌適量,整個內分泌系統及體內激素、酶等生理活動物質處於穩定平衡狀態;通過神經和神經體液的調節,加強新陳代謝活動及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從而有益於身心健康,減少孤獨症發生。


二、心理指導

結合心理學知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教育。解釋孤獨情緒對恢復健康的危害,提高老人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向老年人宣傳解釋,說明衰老的程度差異很大,保持愉快的心理狀態可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延年益壽,以解除他們心理上的壓力。鼓勵他們從心理上振作起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可以例舉一些疾病,介紹自我調整的心理措施,讓他們相信愉快的心理狀態有利疾病的康復,不良的情緒可以加重病情而延長疾病的痊癒時間。

熱情接待老人的朋友,讓他們與親友交談。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必要時提供適當的環境與時間,並勸告親友不要講會另老人過度興奮或不愉快的事情,避免老人情緒波動。


本文內容由振東健康網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外向孤獨症」漫畫戳中都市人心理
    17日,一組關於「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的漫畫走紅網絡,讓很多人表示,非常生動,紛紛躺槍!微博上一個名為「呆呆」的漫畫小人物,將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直接對號入座。(12月18日《揚子晚報》)    「外向孤獨症」本身就是一個網絡詞語,由網友發明創造的詞語,反映了很多網友的心理實際狀況,指的是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看似「外向」,實則「孤獨」,沒有可以傾訴內心情感的朋友。
  • 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及老年心理保健的方法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來臨,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正日益凸顯,故社會各界均須重視和關注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4) 老年疑病症疑病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懷疑自己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或是斷定自己已經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感到十分苦惱,其煩惱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
  • 什麼是外向孤獨症
    核心提示:  外向孤獨症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一個人他的性格偏外向,但卻很孤獨,與我們日常所了解的外向、孤獨症這兩個詞有些偏差,我們總是去把一個人的性格分為外向或內向兩種,從我們個人理解,內向的人一般比較孤獨,而外向的人善於交際,並不會感覺到孤獨,那麼外向孤獨症是什麼意思呢?
  • 外向孤獨症 熱點孤獨症 你是潛在患者嗎
    早前,網絡上出現一個熱詞——外向孤獨症患者,他們在生活中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並且在人面前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印象。外向孤獨症的八大特徵:手機不離身、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有時神經有時鎮靜、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安慰很多人自己卻沒人安慰、懷念從前討厭現在、有時候會笑的沒心沒肺,有時候卻沉默寡言等……很多網友紛紛表示「中招」,醫學上甚至將這種表現劃入心理疾病。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斥,讓特殊兒童家庭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貼上標籤、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孤獨症、不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這種情況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那時候孤獨症的孩子真的就如天上孤零零的星星一樣,無法走出來,他們的內心也沒人能走進去。這些孤獨症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專業的機構來幫助他們回歸社會,而不是成為社會的棄兒。
  • 解說孤獨綜合症
    而通常我們所說的「老年孤獨症」、「白領孤獨症」,其實和自閉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們所指的都是因孤獨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  「孤獨症」一詞隨著城市生活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為人熟悉,但是對孤獨症的認識,人們可能還存在誤區。真正的孤獨症,也稱為自閉症,在我國已被醫學和教育界確認為一種精神殘疾,是先天就具有的疾病。
  • 熟悉的周星馳,陌生的孤獨症
    自閉症,其實最貼切的翻譯是孤獨症(以下統稱孤獨症),醫學上稱之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以孤獨症和阿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r syndrome, AS)為代表的疾病的總稱。孤獨症患者的社交情況、認知和接受技能都很糟糕。
  • 送給孤獨症兒童的禮物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日」。4天前,十幾位獨立遊戲開發者聚集在一起,為孤獨症人群組織了一場48小時的Game Jam。對於他們而言,這也是一次學習孤獨症知識的課程——1小時「培訓」,48小時「實踐」,這些遊戲開發者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在座各位都是獨立開發者,心中有愛和力量,希望我們發揮自己的力量,為孤獨症點燃一束光。」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Bryce 超出了我所了解的孤獨症孩子能夠完成的範圍,我也曾帶過孤獨症的學生,他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遠超過其他人。」但,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家發現一個普通的孤獨症孩子「與眾不同」,這不是很悲哀嗎?顯然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羅大眾,對於「孤獨症」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 孤獨症兒童心智解讀能力不存在缺損
    4歲半是兒童認識心理狀態的轉折期,5歲的兒童便能夠完全理解自我及他人的心理狀態,大部分兒童在5歲時都能夠通過錯誤信念任務。  目前對普通兒童心智解讀能力的研究已趨於完善,那麼孤獨症兒童的心智解讀能力發展情況如何?曾有研究表明,孤獨症兒童並不具備像普通兒童那樣自然而然地獲得心智解讀的能力,他們的心智解讀能力是缺損的。
  • 幫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
    本報訊(記者 韓雯)到2020年底,建成基本滿足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需求的康復服務體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實現孤獨症兒童應篩盡篩、應治盡治、應救盡救、應管儘管。這是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為幫助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陰影列出的時間表。如今進展如何?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3 孤獨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孤獨症不是一種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獨症兒童會有心理問題,如認知、情緒和行為問題;孤獨症也不是性格孤僻。
  • 音樂理療妙緩老年心理 新概念有效預防老年痴呆
    生活在都市裡的老年人由於長期缺乏與人溝通,易產生孤獨、自尊感不強和老而無用的感覺;也有些老人將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影響了身體健康與家庭和睦。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心理疾病,進而造成老年痴呆。有心理問題的老年人時常會表現出健忘、失眠、心情焦慮等症狀,並影響到日常行為,而這在旁人眼中就常常以為是「老糊塗」了。
  • 孤獨症誤區:了解孤獨症,別再說孤獨症就是孤獨引起的了。
    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們都患有孤獨症(也稱自閉症)。語言交流障礙是自閉症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即孩子不願說話或不願與別人說話。自閉症的孩子分為高功能和低功能兩種,像上面說的例子中的孩子,都是高功能一類的。這一類孩子,由於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表現,很容易讓家長忽視他們其他特別的行為,如不愛說話,不愛理人,或者每次跌倒從不哭鬧,不尋求安撫。
  • 十大調適"藥方"給心理"消毒"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許多人宅在家裡心理不免恐懼、焦慮,而現在有一些人要陸續返崗復工,心理也不免忐忑。其實,在面對公共突發事件時,個人表現出的焦慮和不安,無助與孤獨是正常的生理和情緒反應。但是,人處在緊張、焦慮狀態時,總是會格外關注危險信息。這種選擇性的關注會增加人對危險的易感性,讓人持續處在高度緊張警覺的狀態中。
  • 商丘市文化街道辦事處開展老年心理關愛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尚海東 通訊員 梁潔 孟傑)為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提升老年人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月15日,商丘市文化街道辦事處在商都社區開展老年心理關愛活動,通過座談等方式為社區老年人現場答疑,宣傳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識,為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並為現場老年人贈送了禮品。
  • 外向孤獨症!
    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上了這樣一種「病」:外向孤獨症。 所謂外向孤獨症,主要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擁有很好的人緣,看起來很外向,很開朗和豁達,沒有什麼憂愁,但其實內心很孤獨,經常會感到不安、失落,甚至是抑鬱。 「白天的自己一副沒心沒肺, 大大咧咧的樣子,晚上的自己卻難過的像條狗。」
  • 天津新增一處孤獨症康復中心
    10月10日,據天津日報報導,天津孤獨譜系障礙患者可到天津安定醫院孤獨症康復中心接受規範系統的康復訓練、共患病的對症處理、家長互助及指導。根據《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殘聯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辦法的通知》,7歲以下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可享受救助康復訓練費用補貼,每月不超過0.2萬元,每年度不超過2萬元。此外,孤獨症兒童可在安定醫院康復服務定點機構嘗試社交技能訓練、奧爾夫音樂療法、廚藝課以及對家長的心理支持等特色康復項目。
  • 疫情對小學生學習心理影響的調適研究
    毫無疑問,學校和教師意識到了複課時小學生存在的學習心理問題,採取了不少針對小學生學習心理變化的調適措施,比如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對全體教師進行學生心理輔導方面的培訓,以保證授課教師能更好地發現學生學習心理的變化,並具有一定的學習心理輔導能力;認真調研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對學生因為疫情而導致的心理問題進行分類分析、增加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增加課堂中有關戰疫故事的講述,
  • 峰度大講堂之心理健康維護與調適
    為了讓員工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正確緩解壓力,舒緩情緒,健康快樂工作,10月29日下午,峰度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工會舉辦「心理健康維護與調適——心理健康講座」,由武進區總工會「訂單式」培訓講師鍾小燕為員工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心理疏導課。鍾老師從調整認知、管理情緒、釋放壓力、提高情商、珍愛生命、學會感恩、培養逆商七個層面進行闡述,旨在解讀心理健康,探尋心理調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