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外向孤獨症

2021-01-10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  外向孤獨症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一個人他的性格偏外向,但卻很孤獨,與我們日常所了解的外向、孤獨症這兩個詞有些偏差,我們總是去把一個人的性格分為外向或內向兩種,從我們個人理解,內向的人一般比較孤獨,而外向的人善於交際,並不會感覺到孤獨,那麼外向孤獨症是什麼意思呢?

  外向孤獨症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一個人他的性格偏外向,但卻很孤獨,與我們日常所了解的外向、孤獨症這兩個詞有些偏差,我們總是去把一個人的性格分為外向或內向兩種,從我們個人理解,內向的人一般比較孤獨,而外向的人善於交際,並不會感覺到孤獨,那麼外向孤獨症是什麼意思呢?

  外向孤獨症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常用詞,它就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中非常善於交際,人緣極好,人前高高興興,極其樂觀熱情,積極進取,很是自信,內心足夠豐富多彩,但卻也有些多愁善感,只是這一面不會表現在人前,不喜歡與人分享這樣的感受,也沒有什麼他覺得可以傾訴的朋友,而周邊人因為他總是給人開朗的印象沒有去細心地關心,從而就會有外向孤獨症這樣的說法,這樣的情況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時還會影響家庭正常生活。

  在心理學上,外向孤獨症的人感覺活著很累,像是有一種對什麼人就說什麼樣的話意思,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性格表現,這也是一個人出入社會練就的一種本領,看人做事,耳聽八方、察言觀色,做事對人開始做的圓滑,實際在做這些行為時,他們的內心是做出很多假設,很多想法,而當處理結束後,可能內心的活動是覺得好累,輕易不會說悲觀傷心的話,也不會表露出這樣的情感,生怕被人發現,不喜歡訴說,周邊的朋友總是覺得他足夠強大而忽略了該有的關心,外向孤獨症的人大多是性格多樣化,有時候會沒心沒肺的笑著,有時候則會沉默寡言的坐著,有時候表面十分開心,但內心卻口是心非的一種狀態。治療外向孤獨症主要還是心理治療法,從認知領悟等方式上灌輸健康的心理觀念,慢慢加強自己的修養,做事坦然,偶到任何煩惱也要學會傾訴,從生理上慢慢改變,再從心理上慢慢接受。

相關焦點

  • 外向孤獨症!
    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上了這樣一種「病」:外向孤獨症。 所謂外向孤獨症,主要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擁有很好的人緣,看起來很外向,很開朗和豁達,沒有什麼憂愁,但其實內心很孤獨,經常會感到不安、失落,甚至是抑鬱。 「白天的自己一副沒心沒肺, 大大咧咧的樣子,晚上的自己卻難過的像條狗。」
  • 患上外向孤獨症的日子
    如果你有時只想聽純音,什麼也不想幹,那麼你可能已經患上外向孤獨症孤獨症外向孤獨症,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指的是這樣一類人:1、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2、從小懂得很多道理。3、有時候笑的很開朗,有時候很沉默。4、 有時很神經 有時很鎮靜。5、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
  • 「外向孤獨症」漫畫戳中都市人心理
    17日,一組關於「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的漫畫走紅網絡,讓很多人表示,非常生動,紛紛躺槍!微博上一個名為「呆呆」的漫畫小人物,將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直接對號入座。(12月18日《揚子晚報》)    「外向孤獨症」本身就是一個網絡詞語,由網友發明創造的詞語,反映了很多網友的心理實際狀況,指的是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看似「外向」,實則「孤獨」,沒有可以傾訴內心情感的朋友。
  • 外向孤獨症 熱點孤獨症 你是潛在患者嗎
    早前,網絡上出現一個熱詞——外向孤獨症患者,他們在生活中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並且在人面前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印象。外向孤獨症的八大特徵:手機不離身、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有時神經有時鎮靜、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安慰很多人自己卻沒人安慰、懷念從前討厭現在、有時候會笑的沒心沒肺,有時候卻沉默寡言等……很多網友紛紛表示「中招」,醫學上甚至將這種表現劃入心理疾病。
  • 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你中了幾條?
    important}有些人,總是會在社交中,表現的過於孤獨,儘管自己有許許多多的好朋友,可是,卻也還是開心不起來,這樣的現象,叫做外向孤獨症。 外向孤獨症有八個特徵,或許有時候自己本沒有什麼事情,但總是會在無人的時候感到一些苦惱。
  • 告別「外向孤獨症」巧用中華通網絡電話
    何為「外向孤獨症」?網絡上的定義表現在幾大特徵:手機不離身、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懂得很多道理、有時神經又有時很鎮靜、安慰很多人但自己卻沒人安慰……不得不說,看了這些「症狀」連小編也自感是「外向孤獨症」的一員,甚至知名香港歌手陳奕迅也承認,自己就是一名外向孤獨症患者。那麼,我們該如何告別「外向孤獨症」呢?
  • 你可能患了「外向孤獨症」
    「開玩笑,我很外向,就是個人來瘋,怎麼可能有孤獨症!」  「那外向孤獨症呢?雖然有時候很神經,但有時候也很鎮靜,有時候會笑的沒心沒肺,但有時候卻很沉默,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喜歡自省,懷念過去……」  外向孤獨症——「外向」背後的「孤獨」  25歲的小芳性格開朗,善於交際,人緣很好,平常應酬很多,在大家面前總是快快樂樂的樣子,給大家留下了活潑、樂觀、開朗的印象。
  • 「外向孤獨症」,你有沒有? 網友漫畫8特徵
    [詳細] 外向的人也會孤獨嗎?答案是肯定的。昨天,一組關於「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的漫畫走紅網絡,讓很多人表示,非常生動,紛紛躺槍!
  • 「外向孤獨症」的8種表現:不談寂寞,我們就都快活
    「外向孤獨症」嗎?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這一類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善於交際,也有很好的人緣,在大家的面前總是喜笑顏開、輕鬆開心的樣子。「外向孤獨症」具體表現為這八大特徵:01從小就懂得很多道理所以變得不敢任性
  • 插畫人丨韓國插畫師Juno 外向孤獨症患者
    或許他們已經換上了一種病——外向孤獨症來自韓國的插畫師Juno,旨在表現當代年輕人心目中的焦慮與不安,在現如今科技發達、生活節奏快速的生活狀態中,許多年輕人無法適應當下生活狀態,或因為壓力所致常常壓抑著許多情緒,進而不斷積累逐漸形成更大的問題。Juno通過插畫的形式將這種問題展現出來,希望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 職場中的外向孤獨症,這是病,得治
    在我們的同事中存在這樣一類人,平時跟大家相處的時候表現的很活潑、很會交際、性格外向、容易溝通,甚至是大家的焦點,很會帶動氣氛。但工作之外,回到家或自己宿舍的小環境中,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孤獨無助的感覺。這些跟平時因為工作太累造成表現差異有很大不同,而是在不同環境中截然相反的表現而且是持續性、平常都是這樣。輕微點的屬於外向孤獨症,嚴重的還有點多重性格或者說是人格分裂。
  • 細數外向孤獨症患者擁有的九大特徵 你中了幾槍?_遊俠網 Ali213.net
    外向孤獨症,指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看似「外向」,實則「孤獨」。外向孤獨症是一種網絡語言,它與醫學上的「孤獨症」截然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在大家的面前總是喜笑顏開、快快樂樂的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進取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外向」。但是,這種人的內心情感往往很豐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們不喜歡將之表現出來,不喜歡刻意地找人訴說。周圍人也誤以為他們內心很強大而沒用心關心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孤獨」。  這裡列舉了九大特徵,看看你中了幾槍?
  • 網易雲熱評:有些笑起來沒心沒肺的人,卻是外向孤獨症患者……
    網易雲熱評:外向孤獨症者的特徵: 1.手機不離身 2.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3.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4.安慰過很多人,自己卻沒人安慰 5.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傷心
  • 外向孤獨症的8個特徵:我真的沒事,你看我笑的多開心啊
    這種人看起來總是十分的開心,有什麼苦惱的事情也不會找外人傾訴,以至於讓人們忽略了她的內心也會有悲傷,忘記了要去關心她。這樣的人,其實是很孤獨的,也是最需要關心的,八個外向孤獨患者的特徵,看看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 面對孤獨症,我到底需要什麼?
    我的名字叫艾琳(Erin),我15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症。我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是一名作家、公開演講者,孤獨症宣傳者,我還是一位訓狗師。1.您什麼時候意識到孤獨症意味著什麼在現實中,我可能加倍努力才能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因為孤獨症使現我很難表達出我的真實意圖,但它確實也幫助我記住一些細節或重要的事情,也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Bryce 超出了我所了解的孤獨症孩子能夠完成的範圍,我也曾帶過孤獨症的學生,他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遠超過其他人。」這樣的高期望換來的很可能是:我做什麼都不夠好,那我為什麼要嘗試呢?Ellen所堅持的「他有孤獨症」很好地傳達給了Bryce,他認可了孤獨症是他自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並且永遠如此。
  • 什麼才是真實的孤獨症形象?
    「你的工作和孤獨症兒童有關?」「是的。」「他們真聰明。」「有些是這樣的。」「真希望我也有一個孤獨症孩子,能幫我在拉斯維加斯贏上100萬美元!」(無語。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被雷蒙的記憶力所震撼,甚至有人會覺得孤獨症並沒有什麼不好。
  • 既開朗又孤獨——心理學:外向的「孤獨患者」,通常有這3個特點
    內向和外向,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兩個性格標籤。我們習慣於將自己或他人定義為一個內向或外向的人。但提出內傾和外傾性格概念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極度內向和極度外向的人在人群中佔有的比例是少數的,大部分人身上都同時具備了外向與內向的兩種特徵。
  • 幫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
    本報訊(記者 韓雯)到2020年底,建成基本滿足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需求的康復服務體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實現孤獨症兒童應篩盡篩、應治盡治、應救盡救、應管儘管。這是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為幫助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陰影列出的時間表。如今進展如何?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第一個接觸的孤獨症兒童名叫李天樂(化名),男,5歲半,特點:語言障礙、缺乏目光對視、不聽指令。當時孩子在特訓中心已經訓練了一個多月,孩子媽媽覺得沒有效果已經想放棄了。當時黃秀清的壓力很大,不服輸的她抱著試試的想法,動手做了一份對天樂的康復教育計劃。當時她並沒有掌握什麼專業知識,完全是在原來幼教知識基礎上摸著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