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職場運營小達人」,喜歡總結和分享關於職場管理方面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關注交流,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評論。
在我們的同事中存在這樣一類人,平時跟大家相處的時候表現的很活潑、很會交際、性格外向、容易溝通,甚至是大家的焦點,很會帶動氣氛。但工作之外,回到家或自己宿舍的小環境中,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孤獨無助的感覺。這些跟平時因為工作太累造成表現差異有很大不同,而是在不同環境中截然相反的表現而且是持續性、平常都是這樣。輕微點的屬於外向孤獨症,嚴重的還有點多重性格或者說是人格分裂。嚴格上說算是一種精神方面出現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和這樣的性格表現呢?我覺得主要跟這兩個方面有關係。
一、跟小時候成長環境有關
很多人小時候開始,因為家庭、學校的環境原因,性格內向,不受歡迎,為了迎合別人的標準和喜好,強迫自己努力表現的好一點,但骨子裡又不是很樂意,比較矛盾。慢慢形成了兩面的性格,人前活躍,人後沉默。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長大後的生活、工作中。所以我們周圍就難免出現這樣的同事,工作時很活躍很配合,下班了就不願跟大家去玩去湊熱鬧。有的雖然下班後也參加同事的聚會等活動,但內心想法和表現出來的不一樣。
二、跟公司氛圍有關
現在很多公司雖然也在強調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但做得好的真沒幾個,更多的是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競爭,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勾心鬥角,尤其是私企,這種鬥爭太多了,把人搞的精疲力盡的。在這種環境氛圍下,大部分人岌岌可危的,但為了自己的利益又必須做出不同的表現,這也造成職場人在上班時和下班後出現截然不同的表現。上班的時候同事一家親,該表現的表現,該活躍的活躍,但真正的關係沒那麼好,都是做出的樣子。下班後因為沒有可以真心交流溝通的人,還得提防隔牆有耳,導致我們更願意把自己封閉起來,但內心的孤獨無助感會很強烈,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回到宿舍、回到家的時候。
即便是結婚成家了,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工作上的很多事情和內心壓抑的東西也不願告訴家人,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和忍受。
這種情況算是心理問題的一種,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發展成抑鬱症等更為嚴重的情況。所以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該如何減輕和避免呢?我覺得可以嘗試下面的方式。
第一、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不管任何情況,我們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隱私,為了不讓自己感覺很孤單,我們就需要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充實起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比如健身運動、音樂、電影、讀書學習、旅遊等等,每天閒暇或無聊的時候給自己找點事做,既轉移了注意力排解了自己的壓抑情緒,又能通過興趣愛好讓自己充實和更有意義。
第二、交朋友,融入合適的圈子
老實說,職場中真的很難交到真心朋友,大部分就是純粹的同事關係,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利益的競爭,但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溝通。可以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同學是一種,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也是一種,這種關係相比同事關係更純淨一些,至少沒那麼多的勾心鬥角,氛圍會更輕鬆。所以就需要走出去,我不建議網絡上的這種虛擬交際,雖然也能起到排憂發洩的效果,但缺乏真實感和體驗感,畢竟宅不是很誇人的詞彙,尤其是死肥宅,還是面對大自然、面對真人更好一些,情感傳遞更準確。
第三、把握好跟同事的相處關係和交際的內容
工作場合只圍繞工作內容交流,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工作需要什麼就說什麼。工作之外也需要跟同事相處,這是工作的延伸需求,也是人社交需求,但工作之外一定要做到禁談工作,即便是你認為你們關係很好,也儘可能不談工作,尤其是不要帶有主觀色彩的去議論公司、同事、領導等。既然下班了,同事聚會等活動就屬於私人活動了,大家可以圍繞興趣愛好、家庭等非工作話題進行交流,這些方面你即使言論不合適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也算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吧。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畢竟咱們沒有火眼晶晶,不可能一眼看穿誰是小人誰是君子,隔牆有耳,你跟工作有關的言行可能隨時被報到上司那裡。
如果做到不談工作,尤其是不但感情色彩,工作中還是有很大機會交到很好的朋友的。仔細想想,我們誰也沒那麼多的精力去拓展太多的圈子啊,同事圈絕對算是我們人生歷程中的重要環節了,對於一些人,幾乎沒有機會去接觸別人了,所以對於同事該珍惜該把握的還是要去努力和嘗試的。我相信大多數人內心還是希望能好好相處變成朋友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存在這種外向孤獨症裝了,一定要足夠重視,不要讓自己活得那麼累。也希望我說的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
感謝大家閱讀,歡迎關注、轉發和評論,轉發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指正,我也會虛心學習和改進,希望在網絡中認識更多的好朋友。部分圖片和靈感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會好好處理,碼字不易,感謝您的支持,尊重原創,共同打造和諧網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