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孤獨症,我到底需要什麼?

2020-09-25 北大醫療腦健康

今天分享一位來自美國的孤獨症患者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獨症她是怎樣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讓我們跟隨這位女孩以她自己的視角來尋找答案吧


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艾琳(Erin),我15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症。我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是一名作家、公開演講者,孤獨症宣傳者,我還是一位訓狗師。

我非常希望能夠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來幫助別人,同時也希望其他的孤獨症患者也以這種方式被尊重和了解。我渴望人們能明白一件事:「如果您遇到一個孤獨症患者,那麼對那個孤獨症患者而言你就是他的朋友。」

2019年5月,我從大學畢業並且獲得了兒童發展副學士學位,但是我卻深刻地意識到我真正感興趣的是在養狗。但當時沒有學校具有正式的養狗專業或教育,更何況我作為一名孤獨症患者,導致我很難進入訓狗這個領域。經過我不斷的努力,終於在布蘭迪動物保護協會(Brandywine Valley SPCA)擔任一名志願者。

我還記得在我小時候,經常被同齡人唾棄又或者被欺凌。每次我都會被告知不要理會這些欺凌者,又或者是和這些欺凌我的人講道理,但是這樣做並不會減少或改變他們對我的唾棄。

後來我明白有些人是會改變的,有些小時候欺負我的同學在高中畢業後就變得非常好,甚至為他們對我曾經的歧視而向我道歉。但是,有些人似乎不會改變,但這並不重要。不要讓過去的傷疤毀掉您當下生活中正在發生的美好事物,自己感到開心和幸福是最重要的。


下面讓我們通過11個問答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位孤獨症患者

1.您什麼時候意識到孤獨症意味著什麼?答:實際上我到現在也沒有徹底地弄清楚,不過我覺得應該是我最初上大學的時候。我的父母給了我一本書,其中列出了關於孤獨症許多不同的症狀。他們告訴我要去留意這些症狀,他們還將我的情況告訴給我的教授。這使我了解到,我並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去感受、體驗世界

2.孤獨症對您的生活有影響嗎?答:我覺得一開始孤獨症就影響了我。但是現在我將其視為我自身的另一個特徵。有的時候,這很令人沮喪,但有時候,它對我的生活、成長卻很有幫助。我沒有因為我是一個孤獨症患者而自卑,我仍然是我自己。在現實中,我可能加倍努力才能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因為孤獨症使現我很難表達出我的真實意圖,但它確實也幫助我記住一些細節或重要的事情,也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3.您覺得孤獨症會使您與眾不同嗎?
答:我堅信我就是我自己,世界上只有一個不可代替的艾琳。但是,我認為真正使我與眾不同的是,我和其他人對生活、世界的看法有很多不同。我不覺得我比正常人差,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我也不覺得自己是孤獨症患者


4.孤獨症在哪些方面幫助您脫穎而出?
答:我有難以置信的記憶力,我甚至可以回想起在尿布時期。但是更多的時候,我會回想起和別人相處的時刻。我也不是總有著這樣的記憶力,比如當我壓力太大的時候,我就會幾乎什麼都不記得。我覺得孤獨症還能幫助我與動物拉近關係,特別是和狗的關係。我就好像天生就有能力了解它們的情感和解讀它們的肢體語言,這就有點像是第六感,但是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又會變得很困難。


5.因為孤獨症,您面臨著什麼困難?
答:有的時候我會有太過於敏感的問題。每當改變日常的習慣或是飲食方面的時候我就會有些過激的反應,這對我日常的生活和進入到陌生的空間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但是我認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題還是在於溝通。我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艱難的書寫出來,所以人們認為我能夠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但是實際上,他們很難知道我的所書寫的是否符合我的預期,因此我經常誤解別人對我說的話或是別人常常會誤解我的本意。對於孤獨症患者而言溝通是最大的問題,這會對我的精神造成長期的疲憊。


6.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什麼東西是一直在支撐了您的?
答:我的朋友和家人一直以來都不斷地關心和鼓勵我。小學時的老師、以及我的大學教授,也一直在關注著我。我來自西切斯特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館員朋友也很棒。此外,我通過社區成人孤獨症合作夥伴計劃(Devereux CAAPP)獲得的孤獨症服務也很重要。我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雖然我知道我遺漏了很多人,但是我會記得每一個幫助過我的人


7.您目前最大的成就是什麼?答:我認為我的最大成就包括寫了關於自身孤獨症的書《我有阿斯伯格》,以及大學畢業。這兩件事都是我從未想到過的,而且都花了很多年才完成。


8.您對未來的目標是什麼?答:我非常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訓犬師,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尋找進入這一領域的辦法。我想有一天,我能養一頭自己的狗,甚至可能是孤獨症的服務犬。不過,目前我沒有辦法養狗,因為我負擔不起養狗的費用,所以我會一直為此努力。同時,我也想幫助其他孤獨症患者讓大眾能關注更多的孤獨症患者更了解孤獨症



9.您將對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症的人有什麼建議?答:不要讓孤獨症患者定義您診斷的結果只是幫助了身邊的人和自己了解真實自己


10.為什麼成為孤獨症宣傳者對您很重要?
答:我想通過分享我的經驗來幫助別人。雖然我只能為自己說話,但我希望其他人可以通過分享我的故事找到有用的東西。我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可以改變自己,並希望我能啟發他人。


通過對艾琳的介紹以及這11個關乎她自身與孤獨症的問答,我們能看到一個孤獨症患者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讓我們從孤獨症患者的視角來總結一下,他們到底需要什麼。在我害怕的時候保護我在我焦慮的時候寬慰我在我緊張的時候安撫我在我惱怒的時候逗笑我在我做錯的時候包容我,指導我不要把我長時間一個人留下陪伴我,但給我安靜自由的空間


翻譯自autismspeaks


相關焦點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這些詞不應該被用來描述任何一個孤獨症孩子!作為被孩子愛著、信任著的人,她不得不當即做出決斷:我該如何看待孩子和他的孤獨症。「Bryce 超出了我所了解的孤獨症孩子能夠完成的範圍,我也曾帶過孤獨症的學生,他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遠超過其他人。」
  • 什麼是外向孤獨症
    核心提示:  外向孤獨症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一個人他的性格偏外向,但卻很孤獨,與我們日常所了解的外向、孤獨症這兩個詞有些偏差,我們總是去把一個人的性格分為外向或內向兩種,從我們個人理解,內向的人一般比較孤獨,而外向的人善於交際,並不會感覺到孤獨,那麼外向孤獨症是什麼意思呢?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中國第一例孤獨症患者時隔多年,賈美香仍然清楚記得她接診第一個孤獨症兒童患者時的情景。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中國第一例孤獨症患者時隔多年,賈美香仍然清楚記得她接診第一個孤獨症兒童患者時的情景。那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不大會跟人交流,卻有很多「特異功能」。
  • 什麼才是真實的孤獨症形象?
    「你的工作和孤獨症兒童有關?」「是的。」「他們真聰明。」「有些是這樣的。」「真希望我也有一個孤獨症孩子,能幫我在拉斯維加斯贏上100萬美元!」(無語。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被雷蒙的記憶力所震撼,甚至有人會覺得孤獨症並沒有什麼不好。
  • 面對孤獨症兒童,我們(家長及特教老師)需要這樣做
    一般對於孤獨症兒童進行一對一綜合訓練,但患兒本身存在社交等方面的障礙,所以必須配合進行團體的訓練。通過集體的力量,逐漸提升患兒對社會以及環境的認知,改善其核心症狀。兩種訓練方式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康復效果。並且訓練中最主要的是能夠確保患兒看懂各項任務的要求,並且特教老師應該跟蹤訓練任務完成情況。
  • 孤獨症青少年的就業建議
    文 | 靜進醫生面臨的挑戰與困難很多大年齡孤獨症青少年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融入社會,並找到適合於個人的工作。他們面對的突出問題有:▷恐懼和焦慮:幾乎所有孤獨症青少年面對社會與職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懼與焦慮,由此可能出現逃避和情緒失控,從而使技能培訓和就業遭受挫敗,進而會加重他們的恐懼與逃避,更容易蝸居、宅家、不出門。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第一個接觸的孤獨症兒童名叫李天樂(化名),男,5歲半,特點:語言障礙、缺乏目光對視、不聽指令。當時孩子在特訓中心已經訓練了一個多月,孩子媽媽覺得沒有效果已經想放棄了。當時黃秀清的壓力很大,不服輸的她抱著試試的想法,動手做了一份對天樂的康復教育計劃。當時她並沒有掌握什麼專業知識,完全是在原來幼教知識基礎上摸著石頭過河。
  • 觸樂夜話:Game Jam與孤獨症
    我們跟著這些獨立遊戲開發者一起度過了48小時,在這段時間裡,他們要為孤獨症人群以及想要了解孤獨症的大眾做出遊戲,而我們要記錄下這個過程,以及那些在遊戲之外的故事。孤獨症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主題,所有人在面對它時都顯得小心翼翼。
  • 送給孤獨症兒童的禮物
    出於「遊戲」與「心理學」的雙重背景,她需要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讓這些專精遊戲,卻未必掌握專業心理學知識的開發者們大致了解「孤獨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她並未完全從專業角度講解孤獨症的成因,而是將重心放在孤獨症人群的類型、外在表現,以及對待他們的態度上。
  • 說說這些年人們對孤獨症的誤解
    人們把孤獨症都按照字面的意思加上自己主觀的想像理解的片面化啦!孤獨症起病於3歲之前,大約2/3的患兒在出生後逐漸表現出異常,另外1/3的兒童,早期有1-2年的正常發育期,之後才退化出孤獨症症狀。對於非退行起病的患兒,大部分患兒在1歲前就表現出孤獨症症狀。
  • [新聞調查]孤獨症兒童
    他們都是孤獨症的患者。在一些國家,據統計,孤獨症是排在兒童精神障礙的首位。得上了孤獨症的孩子,從外表上看,跟普通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但是,他們卻深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面,很難跟外界溝通,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旦有了一個得上了孤獨症的孩子,這個家庭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一旦他被確認得上了孤獨症,那麼他的人生又將如何度過呢?
  • 自閉症/孤獨症是什麼?該怎樣治療?
    孤獨症全稱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又稱自閉症,是一種發於學齡前期及學齡期的兒童心裡發育行為障礙。主要症狀是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及刻板行為。怎樣診斷:我見過很多孤獨症的孩子都是在2歲左右不說話,目光無對視,不和小朋友玩帶來醫院就診的。醫院一般會採用DSM-5量表來輔助診斷,也有用ABC兒童孤獨症診斷量表的。醫院一般也會做顱腦DR排除器質性損害等,也會行韋氏智力測試排除智力發育障礙。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7 帶孤獨症兒童參加聚會家長應注意什麼? (1)提前告訴朋友們你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而這些表現又代表了什麼。 9 孤獨症兒童可以正常上學嗎? 孤獨症兒童具有法律保護的就學權利。由於客觀存在的社會交流和溝通障礙,孤獨症兒童需要科學的康復訓練,需要融合環境的支持,康復訓練效果越好,接受教育的障礙就越小。
  • 北大六院賈美香:孤獨症康復怎麼做才有效?
    面對孤獨症康復進程中所需跨越的重重難題,對於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也許不管再如何努力地想做到「感同身受」,也是無法完全共情的。當聽到正在親歷這一切的人們說「太難了」時,我們知道,這話語雖簡短,卻很重。
  • 患上外向孤獨症的日子
    如果你有時只想聽純音,什麼也不想幹,那麼你可能已經患上外向孤獨症孤獨症外向孤獨症,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指的是這樣一類人:1、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2、從小懂得很多道理。3、有時候笑的很開朗,有時候很沉默。4、 有時很神經 有時很鎮靜。5、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
  • 終於,「孤獨症」不再成為我的噩夢
    情緒來源於不理解,對於孤獨症當時我是完全不懂的、聾啞需要手語,同樣孤獨症人需要提供有效的支持;「支持支援」不是「康復治療」,了解人類生物世界的多樣性,不是為了消滅,而是為了更好的共存。教什麼?什麼時候上學?」
  • 父親殺死孤獨症女兒,讓人不寒而慄!誰能拯救孤獨症兒童?
    關注我,每日一更孤獨症家庭教育小技巧!孤獨症(別名自閉症),是最近一個世紀才被世人發現並且開始專注的一個精神發育疾病。據統計,至今為止中國有300多萬個孩子被確診為孤獨症,一個孤獨症孩子帶給一個家庭更多的是辛苦和迷茫。因為以現在醫學技術來看,並沒有一個可以直接根治孤獨症的有效方法,只能依靠教育手段來改善。
  • 當孤獨症兒童「開始上學」會改變什麼?
    每個孤獨症兒童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進入普校,可是「上學」這件事兒究竟能改變孩子什麼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因為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孤獨症孩子的成績普遍不好在這種大氣候下,融合教育尤其需要理解和寬容。我們家長也要對孩子的成績看淡一些,對融合教育來說:「課堂是起點,社會才是終點」,我想融合教育最大的意義就在這裡。
  • 熟悉的周星馳,陌生的孤獨症
    作為一個孤獨症孩子的父親,作家蔡春豬曾寫道:當你認為孤獨症患者都具備某方面的「天才能力」,對大多數不具備「天才能力」的孤獨症患者而言就是一種不公平。具有超強的智力和天賦的高功能孤獨症患者只是極少數人,大部分孤獨症患者因社交障礙、語言障礙、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日常生活都難以達到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