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周星馳,陌生的孤獨症

2020-12-22 好好學在線課堂

作者 | Ada

01

自閉症≠天才疾病

很多人對自閉症的了解,大多通過電影或小說中的藝術形象,如著名演員達斯汀·霍夫曼在電影《雨人》扮演的自閉症患者,不懂社交,有強迫性的動作,要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卻有超強的記憶力和計算能力,可以準確報出航空公司發生過的所有事故,一口氣報出四位數乘法結果等。

在某方面有驚人的才賦,只是不善社交,很多作品這樣描述自閉症患者,給了大眾一個錯誤的認知:自閉症是天才的疾病。

自閉症,其實最貼切的翻譯是孤獨症(以下統稱孤獨症),醫學上稱之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以孤獨症和阿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r syndrome, AS)為代表的疾病的總稱。

孤獨症患者的社交情況、認知和接受技能都很糟糕。遠遠不止是避開人們的視線這麼簡單,他們普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語言障礙,動作重複,社交問題,睡眠紊亂,過敏反應,癲癇痙攣和行為異常等。

作為一個孤獨症孩子的父親,作家蔡春豬曾寫道:當你認為孤獨症患者都具備某方面的「天才能力」,對大多數不具備「天才能力」的孤獨症患者而言就是一種不公平。

具有超強的智力和天賦的高功能孤獨症患者只是極少數人,大部分孤獨症患者因社交障礙、語言障礙、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日常生活都難以達到自理。

心理研究發現,當一個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症的時候,會發現Ta的直系親屬,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與孤獨症病症極為相似的性格特點或行為模式,但其嚴重程度不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這種特質後來也能在一般人群中找到,也就是「孤獨症特質」。

02

孤獨症特質,隱藏在你我之間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或者你就這樣的人:

感官異常,對某種聲音或者氣味異常敏感;不喜歡社交,比起一群人狂嗨,更喜歡一個人呆在;堅持程式化的日常,不喜歡改變,有重複、刻板行為;擅長某些有規律的東西,空間技巧、機械記憶能力超強……

孤獨症特質的可能成因有很多,不過一般認為是遺傳原因、家庭環境、個人成長經歷和個人性格的影響。

特別是嚴格的教養環境、冷漠的親子關係和在成長中受到欺騙和孤立的孩子,最容易體現出孤獨症特質。

我們熟知的周星馳,是孤獨症特質較明顯的名人。

創造過無數喜劇經典的周星馳,螢屏外卻意外沉默,心裡有一道本能的防護壁壘,一直無法自如應對媒體採訪。上節目他經常尷尬地站著,把鴨舌帽壓得低低的,像個害羞的孩子。

周星馳孤獨症特質的形成原因可以回溯到他的年少時光,父母在他7歲時離異,單親家庭長大的周星馳從小過著艱辛的生活,個子矮小的他在學校常遭欺負,在成長過程中他習慣自我封閉保護自己,才造成了這樣獨特的人格特質。

看到這裡有人問,我不擅長甚至害怕社交,喜歡有規律的生活,害怕變化……我感覺自己有「孤獨症」,我需要改變嗎?

其實特質無好壞之分,你就是你,不需要改變,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有完整的看見,接受真實的自己。即使星爺不善言辭不喜社交,但極具創造力的他也是一個獨特又可愛的人啊。

相關焦點

  • 利用好「感統」,讓孤獨症兒童進步更神速!
    「感統」這個詞對大家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很多兒童教育機構都會宣傳自己有「感統」課,不熟悉也許是各位家長認為「感統」是對於正常孩子「錦上添花」的提高課程。如果孤獨症兒童的家長,是這種方法,那麼,請務必仔細看一下這篇文章。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2004年,27歲的黃秀清從事幼教行業,對「孤獨症」這個詞是陌生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從事特殊康復教育的朋友邀請黃秀清進入康復機構工作,她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當時的她覺得自己不了解特殊兒童、也不懂得如何去訓練他們。
  • 我有孤獨症,但我不只有孤獨症
    「Bryce 超出了我所了解的孤獨症孩子能夠完成的範圍,我也曾帶過孤獨症的學生,他的創造力和組織能力遠超過其他人。」但,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家發現一個普通的孤獨症孩子「與眾不同」,這不是很悲哀嗎?顯然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羅大眾,對於「孤獨症」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 幫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
    本報訊(記者 韓雯)到2020年底,建成基本滿足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需求的康復服務體系和工作格局,基本實現孤獨症兒童應篩盡篩、應治盡治、應救盡救、應管儘管。這是今年7月,我市出臺《關於加強孤獨症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為幫助孤獨症兒童走出「孤獨」陰影列出的時間表。如今進展如何?
  • 用孤獨的一生,書寫無敵的英雄,重溫周星馳《功夫》
    如果要問起你來,有哪些人的電影是你從小看到大,記憶深刻的,想必許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周星馳」三個字。都說英雄是寂寞的,因為知心人太少,因為懂自己的人太少。周星馳就是這麼來形容自己的。周星馳的電影可以說是部部經典了。但是今天我們只來談談周星馳2004年上映的《功夫》。
  • [新聞調查]孤獨症兒童
    進入[新聞調查]>>     CCTV.com消息(新聞調查):    孤獨症兒童(視頻一)    孤獨症兒童(視頻二)    被採訪人:    尚 瑤 羅意的媽媽
  • 孤獨症誤區:了解孤獨症,別再說孤獨症就是孤獨引起的了。
    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們都患有孤獨症(也稱自閉症)。語言交流障礙是自閉症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即孩子不願說話或不願與別人說話。自閉症的孩子分為高功能和低功能兩種,像上面說的例子中的孩子,都是高功能一類的。這一類孩子,由於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表現,很容易讓家長忽視他們其他特別的行為,如不愛說話,不愛理人,或者每次跌倒從不哭鬧,不尋求安撫。
  • 面對孤獨症,我到底需要什麼?
    我的名字叫艾琳(Erin),我15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孤獨症。我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是一名作家、公開演講者,孤獨症宣傳者,我還是一位訓狗師。在現實中,我可能加倍努力才能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因為孤獨症使現我很難表達出我的真實意圖,但它確實也幫助我記住一些細節或重要的事情,也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 什麼是外向孤獨症
    核心提示:  外向孤獨症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一個人他的性格偏外向,但卻很孤獨,與我們日常所了解的外向、孤獨症這兩個詞有些偏差,我們總是去把一個人的性格分為外向或內向兩種,從我們個人理解,內向的人一般比較孤獨,而外向的人善於交際,並不會感覺到孤獨,那麼外向孤獨症是什麼意思呢?
  • 父親殺死孤獨症女兒,讓人不寒而慄!誰能拯救孤獨症兒童?
    關注我,每日一更孤獨症家庭教育小技巧!孤獨症(別名自閉症),是最近一個世紀才被世人發現並且開始專注的一個精神發育疾病。據統計,至今為止中國有300多萬個孩子被確診為孤獨症,一個孤獨症孩子帶給一個家庭更多的是辛苦和迷茫。因為以現在醫學技術來看,並沒有一個可以直接根治孤獨症的有效方法,只能依靠教育手段來改善。
  • 什麼才是真實的孤獨症形象?
    「你的工作和孤獨症兒童有關?」「是的。」「他們真聰明。」「有些是這樣的。」「真希望我也有一個孤獨症孩子,能幫我在拉斯維加斯贏上100萬美元!」(無語。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都被雷蒙的記憶力所震撼,甚至有人會覺得孤獨症並沒有什麼不好。
  • 送給孤獨症兒童的禮物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日」。4天前,十幾位獨立遊戲開發者聚集在一起,為孤獨症人群組織了一場48小時的Game Jam。對於他們而言,這也是一次學習孤獨症知識的課程——1小時「培訓」,48小時「實踐」,這些遊戲開發者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在座各位都是獨立開發者,心中有愛和力量,希望我們發揮自己的力量,為孤獨症點燃一束光。」
  • 外向孤獨症 熱點孤獨症 你是潛在患者嗎
    早前,網絡上出現一個熱詞——外向孤獨症患者,他們在生活中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並且在人面前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印象。外向孤獨症的八大特徵:手機不離身、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從小懂得很多道理、 有時神經有時鎮靜、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安慰很多人自己卻沒人安慰、懷念從前討厭現在、有時候會笑的沒心沒肺,有時候卻沉默寡言等……很多網友紛紛表示「中招」,醫學上甚至將這種表現劃入心理疾病。
  • 觸樂夜話:Game Jam與孤獨症
    我們跟著這些獨立遊戲開發者一起度過了48小時,在這段時間裡,他們要為孤獨症人群以及想要了解孤獨症的大眾做出遊戲,而我們要記錄下這個過程,以及那些在遊戲之外的故事。孤獨症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主題,所有人在面對它時都顯得小心翼翼。
  • 關愛孤獨症兒童——德州市舉辦孤獨症康復教育第五屆公益論壇
    近年來,孤獨症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孤獨症兒童的數量日益增多。為增加全社會對孤獨症人士的關注度,為孤獨症人士及其家庭提供更高效、更優質、更專業的康復服務,12月18日,德州市舉行孤獨症康復教育第五屆公益論壇,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主辦,德州星雨特殊兒童家長互助中心協辦。
  • 他懂周星馳,說星爺很孤獨,「李小龍」陳國坤給他取名醬爆
    還記得周星馳《功夫》裡的醬爆嗎?這是他出場的第一句臺詞,用配音聽不出什麼,其實聽粵語這句臺詞非常的經典。醬爆在《功夫》裡的角色、臺詞和造型都非常的有特點和搞笑,比如那個穿一半的褲子。「就算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其實,醬爆在《功夫》裡並沒有名字。
  • 國家孤獨症康復研究中心將開展「全國孤獨症康復教育從業規範培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2020年9月起,國家孤獨症康復研究中心將攜手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症康復專業委員,聯合開展「全國孤獨症康復教育從業規範培訓」,並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孤獨症康復中心等基地周期性開展為期3個月的進修實踐培訓。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緣起 2015年5月17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國助殘日,活動主題為「關注孤獨症兒童,走向美好未來」。 為進一步推動孤獨症兒童康復工作,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營造更適合孤獨症兒童融合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國殘聯康復部組織專家編寫了《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簡稱「《手冊》」)。
  • 孤獨症寶寶,爸爸媽媽該如何愛你?】
    來治療的孤獨症孩子家長,都會有一些培訓,一是給家長定期排憂解難,二是讓日常幹預可以在規範中進行時刻進行,太難了、搞不定這是最常聽到的家長反饋。作為一個,連父母都不認識的孤獨症孩子家長,或許只有在孩子睡著了,才能安心的撫摸孩子的頭髮…「孤獨症」在近幾年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一是因為科普的越來越多,了解的家長也越來越多
  • 9個與孤獨症有關的術語
    孤獨症是一種「譜系障礙」,意思是有孤獨症的個體症狀表現可能不盡相同,且輕重不一。·輕度孤獨症與阿斯伯格綜合症的表現相似或相同;·輕度孤獨症人士可能很難被識別,直到他們因為壓力或複雜的社交情境出現應對困難等問題;·如今,大多數輕度孤獨症現在被劃歸為一級孤獨症譜系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