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信開始普及之後,班級群成了老師和家長們交流溝通的重要途徑。不過,有家長吐槽,現在有的班級微信群成了廣告群、攀比群、聊天群。一些人在裡面閒聊,或發一些與班級管理無關的內容。條條都看吧,浪費時間;不看吧,又怕錯過重要的事情,簡直是不堪其擾,不勝其煩。也有老師也反映,一些家長要求自己隨時在線,讓自己感覺每天都在開家長會,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成為了一種隱形負擔。
最近,陝西一地終於對班級群出手了。12月8日,渭南澄城縣教育局發布通知,關於規範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對於微信群管理做出了以下要求:班級群除班主任外全員禁言;各科家庭作業由學科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布置給學生;如確需微信布置的,不允許將作業習題內容以文檔或圖片等形式直接發在群中;避免由學生家長列印或抄寫作業習題;對於作業不得要求家長講解批閱……
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0日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教育部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有記者提問,家長群的出現可以方便家校的溝通,同時也給老師和家長帶來一些困擾,最近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措施,請問教育部如何看待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
俞偉躍表示,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這幾年,教育部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作業管理的問題,像中發26號文件、減負三十條等等都有一些明確的要求。
「目前,像遼寧、山西、長沙等地都陸續出臺了關於規範作業管理的一些意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俞偉躍指出,下一步,將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舉措,來指導地方按照要求切實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
第一、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像學校作業的常規管理、年級和班級的統籌、教師試做和面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等方面的機制。
第二、提升作業的質量,主要是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的設計,創新作業的形式,強化實踐性的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我們也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
第三、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但是,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家長也要在家裡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俞偉躍如是說。
責任編輯:原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