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昔日饑荒窮鹽茬兒 今日旺年聚寶盆兒

2020-12-23 海報新聞

編者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時間:2020年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 地點:德州市齊河縣潘店鎮鹽場村記者:王浩菲

喜迎新年的鑼鼓隊新春走基層|昔日饑荒窮鹽茬兒 今日旺年聚寶盆兒臨近春節,記者帶著好奇和疑問前往齊河縣潘店鎮鹽場村,這裡在全縣前不久的美麗庭院測評中,從30個抽測村莊裡脫穎而出,以99.3的高分榮立榜首。車子剛駛進潘店鎮,記者就聽到了此起彼伏的鑼鼓聲,時不時還會看到沿途扭秧歌、跑旱船的熱鬧景象。同行的潘店鎮宣傳委員宋妍妍和鎮婦聯主席鄭建英告訴記者,從小年開始,老百姓就開始忙年,各村的文藝隊伍也進入了新年匯演的排練期。果然,車子開到鹽場村,記者聽到的第一個動靜,就是村頭廣場上的敲鑼打鼓聲,整齊的鑼鼓聲不時引來圍觀村民的叫好。在鑼鼓隊十多個排練的隊員中,一個戴眼鏡的老者引起記者的注意。看上去他的年紀明顯比其它隊員大許多,但他手中的銅鑼撞擊聲格外響亮,還不時上下翻飛換個花樣敲鑼。

大眾網記者與靖立珍一家交流排練間隙,記者上前詢問,得知他叫吳傳榮,今年75歲,家中已是四世同堂。他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家裡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過去那種「坑塘淹死人,鄰村背水喝」的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是啊!我回貴州老家再不訴苦了,告訴他們婆家日子好得很!」突然,一句南方口音插話進來。記者回頭一看,原來身後不知什麼時候聚過來幾位穿著廣場舞套裝的中年婦女, 一位身材高挑長相俊俏的婦女正捂著嘴在笑。也許是看到記者臉上寫滿了問號,宋主任笑著從鑼鼓隊員中拉出一個魁偉憨厚的中年男子:「說來話長,還是讓邵珠華書記給你從頭兒說起吧!」「你好,我是鹽場村的支部書記邵珠華。」邵書記熱情地向記者點頭示意,在聽明白記者的來意後,帶著記者來到了村裡的中心廣場,映入記者眼帘的是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巨大儲水庫。「這原來有老大一個坑,倒垃圾都往這裡來倒。一到下雨陰天就非常臭,還排不出去。」邵書記臉色凝重,深嘆了一口氣告訴記者,「坑塘淹死人」就是說的這裡。

靖立珍一家開始忙年貼福字「我們村以前是熬硝鹽的,地裡含硝和鹽,以前這裡的水非常鹹,牛都不喝!」聽邵書記說到這裡,記者恍然大悟了那個「鄰村背水喝」的緣由。「我打小從這長起來的,一年一個新變化。2003年開始村村通,2006年開始按的自來水。」邵書記話鋒一轉,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生活好了,大伙兒的精神頭兒也足了!」。邵書記指著周遭挺拔的梧桐樹告訴記者,這是4年前搞綠化栽下的600多棵法桐,村裡接著建設道路搞硬化,安裝太陽能燈搞亮化。最讓大伙兒開心的是美麗鄉村建設投資160多萬的氧化塘項目,把過去的臭坑塘變成了氧化塘。生活用水排到這裡,經過氧化塘的淨化,再排出去的水無味無害,還可以繼續使用。鄉親們在這裡散步玩耍,現在這裡成為村裡的文體廣場和最美的景觀地帶了。記者正與邵書記聊得興起,只見一直隨行的鎮婦聯主席鄭建英拉住一對塘前散步的婦女「靖立珍,還真是你娘倆兒啊!記者去上你家裡看看,行嗎?」 「那感情好!歡迎歡迎!」母女倆的臉上瞬間像是綻開了花了。一路上聽鄭主席介紹,記者了解到,這對母女的家是村裡的美麗庭院示範戶之一。8年前,靖立珍將鄰村孤寡吃低保的母親接到家裡贍養,今年老人已經83歲了。邁進靖立珍的家門,記者看到迎門牆上大紅的福字格外喜慶。庭院裡沒有一件雜物,顯得十分敞亮。掀開連廊的塑封門,七八盆生機勃勃的綠植挺拔嬌豔。居室裡的物品用具擺放得很有次序,就連水泥地面也像是剛用水拖過,幾乎一塵不染。聽到記者嘖嘖稱嘆,鄭主席笑著說:「你還沒上她家廁所看看呢,收拾乾淨得能住人!」一位中年男性聽到動靜,從隔壁房間迎了過來,手裡還拿著一個大紅的福字掛飾。原來,他是靖立珍的丈夫張秋生,正各屋忙活著貼春聯掛福字。「過年的活兒都讓他幹了!」靖立珍的臉上溢滿了幸福。「我平日裡在外打工,家裡全指著她們娘倆照應,回來我就多幹點,讓她們也歇歇。」張秋生的神情滿是山東漢子的豪爽。「現在政策好了,養兒養女都一樣。我也是兩個閨女,都很孝順,早就沒有後顧之憂了。」說到給丈母娘養老送終的話題,張秋生說。「嬸子,快給俺幫忙,炸年貨去!」從屋外傳來清亮的呼喚聲打斷我們的對話,隨著推門進來了一個喜笑顏開的中年婦女。「趙麗英,俺的鄰居,有事就叫著!」張秋生急忙給記者介紹。「趙麗英家也是咱村的美麗庭院示範戶,要不一起去她家裡瞧瞧,順便嘗嘗她炸的年貨!」鄭主席向記者解釋道。隨後,記者應邀來到趙麗英家中,炸年貨的香味撲面而來。在整潔的廚房裡,記者看到少有的拉風箱的大鍋底,大鍋裡的油已經燒開了,一位戴著口罩的男性老者正在往大鍋裡放沾好了麵糊的藕合子。見趙麗英進來,他指著坐在灶臺邊的一位老婦人說:「你磨嘰這麼久,老姐姐一個勁兒偎過來幹活兒」。趙麗英聞訊轉頭笑著嗔怪道:「媽,這不,俺嬸子來了,人手夠了,你就等著吃就行!」「光吃咋行,我這身子骨還能幹點啥!」老婦人笑容滿面,說著又往燃得正旺的爐底添了一把棒子核兒。靖立珍挨著老婦人坐下,一邊拉著風箱一邊對記者說:「這兩個老人,一個是麗英的婆婆,一個是麗英的舅舅。」趙麗英也笑著給記者解釋:「俺舅在濟南住,是個廚師,每年過年都來看望俺婆婆」。「村裡這幾年的變化忒大了!這不村頭的河又用石板鋪起來了,我按過去的老印象都快找不到家了。」趙立英的舅舅摘下口罩,笑著遞給我們一盤剛出鍋的炸魚、藕合和綠豆丸子:「現在裡裡外外都這麼好了,再也不用掛著俺的老姐姐了!」吃著趙立英家新炸出來的年貨,記者胃口大開,感覺就連自己的唇齒之間,似乎也已經溢滿了年的味道。採訪即將結束,記者問起邵書記作為土生土長鹽場人這些年來的感受,他意味深長地說:「過去的窮鹽茬兒,現在的聚寶盆。50多年了,我是看著它一點點變化的。」邵書記告訴記者,2002年他剛接過支部書記時,村裡有1015畝地,現在村裡1400多畝地。將近300畝的鹽鹼坑窪地都是墊起改造成了田地,平均起來每年收入5萬多元,村裡的貧困戶也都脫了貧。他指著沿街的牆繪和村莊規劃圖,繼續說:「今年要通過合作社把開發出來土地運作好,壯大集體經濟。等你再來時,鄉親們日子更好,年味更濃!」說這話時,邵書記的眼中閃動著淚光與深情,記者的眼睛也溼潤了。

相關焦點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華社石家莊1月7日電(記者胡璐)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  「新春走基層」活動已進入第10個年頭,成為新聞戰線的年度重要行動、響亮新聞品牌。活動開展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戰線持續記錄當代中國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始終牢記初心使命、踐行「走轉改」精神、增強「四力」,堅持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現象級作品不斷湧現。
  •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 雙腳丈量時代筆墨記錄變遷
    原標題:雙腳丈量時代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杜贏說這話時有點擔憂的樣子,是記者在整個新春走基層期間最難忘的一個鏡頭。   杜贏,90後,是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早在大四的時候,「家鄉的巨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機遇」,就讓小杜下定決心回鄉創業。小杜創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不僅有啟動資金,還有低息貸款;如今,小杜的茶葉加工銷售業務已小有名氣、市場不斷拓寬,甚至註冊了自己的商標。
  • 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
    原標題: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燒出美酒好待客,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鎮蝦團村村民陸言禮家的灶火正旺,蒸餾出的黑老虎酒滴落在瓦罐中,發出動聽的聲音。「以前我們是做這個的。」1990年,陸忠家懷揣著借來的50塊錢,坐火車到廣東打工;到1995年,已有100多個侗寨鄉親跟著他一起南下務工。但這麼多年,蝦團村依然貧困——1030人的寨子,2014年經精準識別,有貧困戶74戶312人。「村裡沒長久產業,全面脫貧難實現。」
  • 新春走基層:別樣臘八節 真情暖寒冬
    為大力宣傳全區各市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情況,充分展示我區幹部群眾的新面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本報組織骨幹記者下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並從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層》欄目。敬請關注。  1月5日,正值傳統臘八節,又逢「小寒」,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日子的開始。
  •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昔日窮山村,今朝幸福園
    記者走村入戶來探訪。  山連著山,路連著路。在沈橋村村部附近的一家商店門口,因為車輛太多,發生了短暫的交通堵塞。當地人告訴記者,村民買車司空見慣,臘月裡堵車是常事。記者好不容易「擠」進村部,看到牆上的脫貧攻堅作戰圖寫滿了貧困戶的名字、脫貧措施等。 「全村1800多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415人。經過幾年的攻堅拔寨,2016年底就申請了出列,村出列已是定局。
  •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勝利路步行街「美食夜市年貨節...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迎接農曆庚子鼠年新春
  • 新春走基層:昔日荒坡 今朝果園
    昔日沉寂的荒山坡上,層層疊疊的藍莓樹順勢排開。「藍莓園這兩年已擴建到5200畝,用工量常年保持在150人左右。」硐口村百靈生態藍莓園總經理陳鵬介紹,僅去年一年,藍莓園支付務工費就超過500萬元,解決了硐口村67戶、河邊村20戶貧困農戶的脫貧問題,於翠去年一年就掙了1.5萬元。  農民變工人,土地流轉有租金,勞務有收入,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昔日「窮叮噹」 今日「愛擔當」 ——金秀縣六巷鄉大嶺村脫貧不忘...
    昔日「窮叮噹」 今日「愛擔當」 ——金秀縣六巷鄉大嶺村脫貧不忘感恩黨,捐資戰「疫」獻愛心 2020-02-28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13:37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08:58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早上五點,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還在沉睡中。此時,村民紀道明家裡的燈已經亮了,連續16年,老紀每天要準時起來給妻子做早飯。
  • 「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提升春節期間群眾性文化活動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基層,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將舉辦「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活動。
  • 【新春走基層】多才多藝的「美麗遜讓」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多才多藝的「美麗遜讓」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
  • 【新春走基層】三都澳的「海上郵遞員」
    三都澳是我國大黃魚養殖的主要區域,漂浮在海上的漁排小屋就是漁民的家。如今,石進全也已經在這條郵路上走了二十年。
  • 新春走基層丨找準「方子」幫扶 永春窮村「換骨」
    閩南網1月17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王惠敏 文/圖)1月16日下午,2020新春走基層「泉州網絡公益扶貧行」活動走進永春縣達埔鎮新瓊村,給村裡的貧困戶送去溫暖。慰問團一行不僅將大米、食用油、春聯等物資送至貧困戶家中,還針對貧困戶的情況進行了解和交流,給予關心和鼓勵。
  • 新春走基層:祁門字豆糖,「字」裡行間的年味兒(圖)
    前期工序已經完成,正在一字排開準備切糖。   人民網祁門2月19日電(汪瑞華)年前下起了小雨,在皖南山區的祁門,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這裡的濃厚年味,節前幾天,人們開始忙碌於置辦年貨,雞鴨魚肉、茶酒油醬都要採買充足。而就是這樣一座小小的山區縣城,傳統工藝食品卻枚不勝舉,其中尤為值得稱道的是與新安鄉古戲一脈相承的字豆糖。
  • 新春走基層產業增收 醴陵橫江村付展宏圓了三代脫貧夢
    「新時代 新夢想」湖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醴陵橫江村。 2017年下半年,付展宏達到了脫貧的標準,搬進了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紅網時刻記者 王詩穎 陳彥兵 醴陵報導 今年48歲的付展宏是醴陵市橫江村的村民,他的前半生都被貼上了「貧困戶」的標籤,2017年下半年,付展宏達到了脫貧的標準,籤下脫貧申請書的那一刻,付展宏淚流滿面,「我終於不是貧困戶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過上更好的生活。」
  • 新春走基層·駐村日記——「不盈利景區」的「致富經」
    早在公元1143年,鐵西區彰驛站村就修築城郭建立了章義縣,到了元代,官府在章義縣設立驛站,打那時起,這裡就是一個繁華之所。現如今,彰驛村搞起了旅遊業,熙熙攘攘的人群,讓人仿佛回到了當年的盛景……今天,請看記者李英傑的《駐村日記》。
  • (新春走基層·回家,回家)匆匆到來,又匆匆離去——新華社記者節前...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執筆記者:朱立毅;參與採寫記者:吳振東、劉金輝、吳濤、陳煒偉、林暉、王賢、田建軍)     開欄的話:用心走基層,用情寫群眾。新春的腳步越來越近,新華社今日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陸續播發分赴各地深入基層採訪的記者發回的鮮活報導,通過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筆觸,反映各地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新舉措新變化,傳遞百姓的真情實感和所思所盼,用身邊人身邊事講述社會前行的故事,努力為讀者奉獻一份能留下美好記憶的春節禮物。
  • 【新春走基層】2019年春節,我值班!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2019年春節,我值班!   疊彩區自從2017年天網與小區監控系統聯網之後,偷盜的報案少了。吳鳳榮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大年初一自己和隊友劉並東、蔣宜進、王緒銳四人值班。   在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七星大隊事故處理中隊,記者見到將在春節第一天值班的黃智藝,他讓記者提醒車友:春節假期,桂林市區本地車少,外地車多,遊客多、路況好,忘交規,就容易發生事故。給車友拜年,祝願大家出門順順利利,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