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昔日荒坡 今朝果園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吃飯嘍——」,62歲的於翠放下鋤頭,吆喝一起勞作的老姐妹下山吃飯。

  揭開自帶的飯盒,酸菜燴豆米,辣椒小炒肉,滿滿當當一大盒。「吃飽吃好,有力氣幹活。」於翠滿足地扒了一大口飯。種了大半輩子地,前幾年還戴著貧困帽子,於翠沒想到自己60多歲了,還能在自家門口掙工資:村裡的藍莓產業園,一天80元,只要想幹,就有活兒。

  於翠家在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板當鎮硐口村。紫雲屬於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貴州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不過,這個縣當下正逐步擺脫貧困。

  「就這石頭地,苞谷都長不好,能長藍莓?」當初村幹部帶著企業的人來動員大家,於翠和大多數村民都搖頭。但如今,於翠已經算得上「半個土專家」了。將草餅、糞肥等拌和在一起,裝車運上山,再用背簍把拌好的糞肥搬運到藍莓樹下蓋好,於翠精心照料著每一棵藍莓樹。

  「你說怪吧,這荒山,沒幾把土,可藍莓就喜歡這種環境,果子又大又甜。」於翠不懂什麼是「產業革命」,說出來的話也樸素:「種玉米只夠勉強餬口,還是種藍莓好,這是搖錢樹。」

  幹活累了,於翠喜歡伸直腰,遠眺對面的藍莓園。寬闊的園區道路上不時有車輛穿梭,觀景臺上遊人不斷,趁著難得的好天氣,都喜歡來藍莓園裡轉轉。

  昔日沉寂的荒山坡上,層層疊疊的藍莓樹順勢排開。「藍莓園這兩年已擴建到5200畝,用工量常年保持在150人左右。」硐口村百靈生態藍莓園總經理陳鵬介紹,僅去年一年,藍莓園支付務工費就超過500萬元,解決了硐口村67戶、河邊村20戶貧困農戶的脫貧問題,於翠去年一年就掙了1.5萬元。

  農民變工人,土地流轉有租金,勞務有收入,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當地黨委政府和企業達成共識:未來要讓村民都持股,把藍莓產業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

  硐口村2014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69戶619人,到2019年已脫貧136戶539人,貧困發生率由17%下降到2.9%,於翠家也在2019年脫了貧。

  於翠說,以前因為家窮,兩個兒子在外務工。她打算和他們商量,今年別再出去了,家門口就能打工,一家人守著果林踏實過日子。

(責任編輯:李方)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多才多藝的「美麗遜讓」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多才多藝的「美麗遜讓」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
  •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昔日窮山村,今朝幸福園
    記者走村入戶來探訪。  山連著山,路連著路。在沈橋村村部附近的一家商店門口,因為車輛太多,發生了短暫的交通堵塞。當地人告訴記者,村民買車司空見慣,臘月裡堵車是常事。記者好不容易「擠」進村部,看到牆上的脫貧攻堅作戰圖寫滿了貧困戶的名字、脫貧措施等。 「全村1800多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415人。經過幾年的攻堅拔寨,2016年底就申請了出列,村出列已是定局。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新春走基層|昔日饑荒窮鹽茬兒 今日旺年聚寶盆兒
    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 福地溫暖行,執筆畫浮沉——「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
    2017年1月10日至16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溫暖中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在福建省部分地區展開。來自全國的54名網絡媒體記者走向春運一線,來到田間地頭,深入海島漁村,圍繞八閩大地上的溫暖事跡,講述了一個個鮮活樸素的感人故事。   歷時7天,行程近1500公裡,網媒記者們在十分緊湊的行程中完成了所有採訪任務。
  •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勝利路步行街「美食夜市年貨節...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迎接農曆庚子鼠年新春
  • 新春走基層:別樣臘八節 真情暖寒冬
    為大力宣傳全區各市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情況,充分展示我區幹部群眾的新面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本報組織骨幹記者下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並從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層》欄目。敬請關注。  1月5日,正值傳統臘八節,又逢「小寒」,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日子的開始。
  •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 雙腳丈量時代筆墨記錄變遷
    原標題:雙腳丈量時代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杜贏說這話時有點擔憂的樣子,是記者在整個新春走基層期間最難忘的一個鏡頭。   杜贏,90後,是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早在大四的時候,「家鄉的巨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機遇」,就讓小杜下定決心回鄉創業。小杜創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不僅有啟動資金,還有低息貸款;如今,小杜的茶葉加工銷售業務已小有名氣、市場不斷拓寬,甚至註冊了自己的商標。
  • 【新春走基層】三都澳的「海上郵遞員」
    三都澳是我國大黃魚養殖的主要區域,漂浮在海上的漁排小屋就是漁民的家。如今,石進全也已經在這條郵路上走了二十年。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全國廣大新聞記者將深入踐行「四力」要求,聚焦脫貧攻堅主題,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進群眾心坎裡,展示好奮進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溫暖的中國。  「新春走基層」活動已進入第10個年頭,成為新聞戰線的年度重要行動、響亮新聞品牌。
  • 新春走基層·陝西扶風一口香臊子麵
    新春走基層·陝西扶風一口香臊子麵  重新瀏覽  一口香,顧名思義,一碗一筷子面,一口放進嘴裡,讓人流連忘返。
  • 新春走基層·駐村日記——「不盈利景區」的「致富經」
    古老驛站——彰驛站穿越盛京,夢回驛站千年前,這裡曾是古驛之路南北往來商客絡繹不絕現如今,彰驛站開門納客再演繹昔日盛景記者 李英傑新春走基層·我們的小康2020年中國將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春節臨近,瀋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推出「新春走基層」特別策劃《我們的小康》,捕捉幹群合力、溫暖人心的動人鏡頭,見證迎難而上的堅定信念,感受追逐夢想的強勁脈搏。
  •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13:37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08:58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早上五點,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還在沉睡中。此時,村民紀道明家裡的燈已經亮了,連續16年,老紀每天要準時起來給妻子做早飯。
  • 新春走基層丨中旺航空產業園裡電鍍廢水能養魚
    &nbsp&nbsp&nbsp&nbsp2020新春走基層&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開欄語&nbsp&
  • 「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提升春節期間群眾性文化活動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基層,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將舉辦「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活動。
  • 新春走基層|平原剪紙藝人紙上生花 剪出濃濃「年味兒」
    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 新春走基層·特別策劃④︱新時代的畫面美不勝收
    新春佳節,記者分赴大江南北、沿海邊陲,進農村、入社區、走企業,傾聽工農商學兵所思所想、所盼所願,描摹新時代的一幅幅動人畫面……江蘇常州雕莊街道回遷安置中心,記者尹曉宇(左)在採訪村民變居民後的新生活。「新春走基層」活動近尾,我們約請記者小結「走」的感動、體會和心得,銘記「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一起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砥礪奮進和磅礴力量……走到湖北大巴山中——盡職盡責幹事 方能不負芳華從幕阜山區的扶貧一線
  • 瀏陽永和鎮:昔日拋荒地 今朝稻花香
    通過走規模化發展道路,種子、化肥、農藥成本都有所下降,種糧的收益更有保障。」廖佛生說,目前剛種下不久的一季稻長勢喜人,預計可以產稻穀20餘萬公斤。據悉,永和鎮全鎮花木種植面積達9000多畝,再加上一部分耕地還在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可用於糧食生產的耕地相對有限。
  • 【新春走基層】縣裡就能看「專家號」!「鄉賢名醫工作室」正式啟動
    【新春走基層】縣裡就能看「專家號」!推薦閱讀來源:醉美五島湖微信號原標題:《【新春走基層】縣裡就能看「專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