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重要的淋巴器官,脾的作用可不小,能造血、清除衰老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因此被冠以「人體血庫」的美稱,因此如果有脾虛的症狀最好及時補脾,如何養脾補脾呢?食療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補脾的食物有哪些?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金牌補脾食物。
補脾的食物: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洩。」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補脾的食物:西國米 又稱西谷米,西米。白淨滑糯,營養豐富。性溫,味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補脾的食物:紅薯 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補脾的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補脾的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洩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洩、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補脾的食物: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補脾的食物: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所以,凡脾虛之人,或病後脾胃虛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補脾的食物:牛肉 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故凡久病脾虛、中氣下陷、氣短乏力、大便洩瀉、脾虛浮腫之人,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調料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補脾的食物:飯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的記載。明·李時珍還說它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還可同粳米煮飯或煮粥食用。
補脾的食物:白鯗 為大黃魚或者小黃魚的幹製品。有健脾、開胃、補虛、消食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它「開胃醒脾,補虛活血,為病人產後食養之珍」。《本草匯言》中還說:「黃魚有養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減,不能進厚味者。以白鯗水煮爛食之,健利腸胃,為腸虛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誠藥食中之良品也。」可見脾胃虛弱者食之頗宜。
補脾的食物:鯽魚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鯽魚合蓴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記載。《本草經疏》還說:「鯽魚,甘溫能益脾生肌,調胃實腸,與病無礙,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