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幼苗定植完成後,就要注意洋蔥的苗期管理了,幼苗出土時揭掉覆蓋物。秧苗苗齊後澆水一次,然後儘量少澆水。苗期可根據苗情施肥1-2次,後期可進行人工除草,種植前半個月可適當控制水分,促進根系生長。
洋蔥苗的管理主要包括間苗,栽培,澆水和施肥,除草,病蟲害的防治等,目的是培育適合年齡的強壯秧苗。 有必要防止幼苗長得太大以至於引起早期抽秧,並防止幼苗長弱和難以越冬。 適宜年齡和強壯秧苗的指標如下:秧苗齡50、60天,秧苗高20-25釐米,葉片4-5片,莖粗0.4到0.7釐米,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通過控制水分含量來調節幼苗的生長,以使其達到合適的年齡標準。 為了保持土壤水分,播種後可以用覆蓋膜或遮陽網,稻草等覆蓋土壤,以保護土壤,當70%的幼苗出苗時,應除去覆蓋物。
洋蔥種植後,出現了第一片真正的葉子,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芽期。 從吸收土壤營養到種子的新芽,破繭而出,「拉弓」和「伸展腰部」(出土的子葉為弓形,稱為「拉弓」),出土的子葉直到變直並發芽為止。 它們被稱為「伸出腰部」, 需要潮溼的土壤環境。 因此,播種後,必須保持苗床潮溼,以防止苗床形成幹地面,以確保整個苗期發芽。 通常,在播種前進行灌溉,並且在播種後至「拉弓」和「伸展腰部」階段不需要澆水。 如果播種前底水不足或未灌溉,通常在出苗後澆2至3次。
應根據土壤水分和播種方法的不同。 如果在播種前對底水進行灌溉,則通常不需要在旗苗之前澆水。 在不拉伸子葉之前澆水其他播種方法。 在「伸腰」期間,需要再次澆水。 此後,直到第一片真葉誕生為止,澆水才得到適當控制。 當生長兩片葉時,可以每畝施用3-5公斤尿素並澆水。 幼苗生長過快,應控制肥料和水。 簡而言之,應根據天氣條件使土壤保持溼潤,以防止土壤變幹或變澇。 收苗後要保持土壤乾濕。 一次澆水洋蔥苗,以後儘量少澆水。 根據苗的情況,可對苗進行適當的追肥1或2次,以促進根系的發育並增加15%以上的增產潛力。 播種前半個月應適當控制水量。
葉面噴灑洋蔥可以促進根部發育。 洋蔥從土壤中吸收和轉移磷的過程非常緩慢。 相關數據顯示,從根尖轉移到葉尖需要3到4天,而葉面噴霧劑可以在1到2個小時內吸收並轉移。 為了減緩幼苗的生根,在種植前10到15天向洋蔥幼苗的葉片上噴灑0.2%至0.4%的磷酸二氫鉀可以提高洋蔥的生根能力。
不要在洋蔥育種過程中急於變稀,需要提防常疫病。 在第二片葉長出後和施肥前,應將幼苗稀疏一次,以去除過度擁擠和脆弱的幼苗。 在整個苗期中,每5天清除一次雜草。 生產無汙染的洋蔥通常需要人工除草,但也可以選擇性使用某些化學除草劑。
洋蔥幼苗用50%香茅可溼性粉劑處理洋蔥苗之前,每英畝的量為100克。 種植和收穫期間的劑量(出苗後處理)和出苗前處理是相同的。 可以用水稀釋並噴灑,或撒在土壤上。 配製好的藥土必須混合均勻,攤開均勻,否則容易造成藥害。使用此藥的噴霧器在使用前應反覆衝洗。 還可以通過用水噴灑50%1號除草劑可溼性粉劑來處理土壤,每畝的劑量為150克。 可以適當減少生長雜草的量。 或者,使用100至150克的33%二甲戊樂靈EC或200克的48%琥珀醯EC,50千克水,播種3天後,均勻噴在苗床表面。 注意不要太遲。
加強洋蔥播種後苗期管理
1、播種後應進行苗床管理。 下雨時,應及時檢查田間溝渠系統以消除積水。 在持續乾旱和少雨的情況下,有必要及時噴水以抗旱,促進洋蔥早苗。
2、幼苗長到10釐米時,應及時清除覆蓋的稻草或秸稈,並在晴朗的天除草。
3、出苗後要密切注意病蟲害。 除草2-3天後,用50%妥布津500倍液或75%阿爾伯克散800倍液噴灑一次,以防止幼苗病害。 如果發現地下害蟲,則每667平方米可施用50%的辛硫磷,混合1000公斤的水。
4、及時清除田間雜草。
科學促進和控制秧苗質量直接影響洋蔥產量。
秧苗過大容易早開花, 如果太小,則不利於安全越冬。 通常3-4葉適合移植,並及時施肥幼苗。 幼苗期結束後,在一畝地40-50 kg的尿素,並在移植前5-7天每畝地施用50-60kg尿素。 如果生長趨勢過強,應加強控制,或少施肥或不施肥。 同時,可使用0.2%-0.4%磷酸二氫鉀和0.4%尿素進行外部追肥,以促進幼苗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