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對峙加劇,中美正在滑向戰爭邊緣?

2020-12-19 騰訊網

據臺媒報導,美軍機本月15日以來,已經連續12次對中國大陸進行抵近偵察,截至27日,進入中國南海上空的大型偵察機已超過60架次,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白宮高官多次在公開場否定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主張,美國「裡根」號航母打擊群和「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也在中國南海兩進兩出,並進行了兩次雙航母編隊群聯合軍事演習,可以說,目前的南海的局勢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

另外,中美互撤領事館的外交降級事件,讓中美關係跌至歷史冰點,外界一度認為,美國正在為對華武裝衝突做準備。部分專家甚至已經開始公開推演中美在南海武裝衝突的形式和規模。

但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的兩個大國,佔據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一二名的位置,真的會有戰爭的風險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有戰爭的可能,但微乎其微。

二戰結束以來,由於核武器的巨大破壞力,大國之間的博弈是有基本底線的。現代熱戰爭不同於外交博弈和貿易戰,一旦中美爆發大規模實體戰爭,所帶來的後果一定不會是某一方的壓倒性勝利,兩敗俱傷應該是最能預見的結果。更何況,對於美國來說,也難以預測大國軍事衝突對自身國際地和現有國際秩序的影響。所以,中美兩國都保持著一定的底線,即便是美軍在中國南海耀武揚威,耍槍弄棍,也不意味著白宮做好了與北京「大打出手」的物質和心理準備。

至於坊間流傳的美軍要率先摧毀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基本上也不存在可能,美國非常清楚,這樣做無疑會導致中美間的全面戰爭。

但不得不警惕,中美兩國間小規模的武裝衝突的風險日益升高。

首先,美國新一輪大選在即。美國國內的大選向來就毫無底線,共和黨和民主黨為了大選素來毫無底線,為了選票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可以用疫情為大選鋪路。按照以往的經驗,川普本人擅長「極限施壓」,「積極退群」,並不喜好熱戰,且對南海議題不感興趣,但如果美國國內選情一直不漲,不排除會在南海刻意製造摩擦來顯示對華的強硬態度,渲染自己「危機總統」和「戰士總統」的形象,已達到獲取選民支持的目的。

川普

其次,美國國內對華強硬派煽風點火。自2015年以來,美國官員在許多場合都在強調要準備在南中國海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甚至為此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戰爭沙盤推演。加之現任國務卿蓬佩奧一直以來的「雙標」「甩鍋」外交手段,更有可能促成美國以一場與中國之間的小規模海上衝突來轉嫁美國國內的矛盾。

最後,海上「偶遇」事件引發的緊張。中美兩國海軍在南中國海有意或無意的海空相遇已是常態,每天都會有數起事件。在中美兩國氛圍友好時期,這些「偶遇」事件可以得到良好的處理,一些溝通機制能夠發揮作用,但鑑於兩國目前的總體關係,一旦出現意外事件,中美兩國的海上對峙可能面臨直線升級,進而演變成一場中低烈度的局部軍事衝突。

但總體上來看,川普政府雖然相較於美前幾任總統,對華政策趨於強硬,頻頻打出「南海牌」,但需要明確一點,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將中國視為自己國際霸權對「競爭對手」而非「敵人」。雖然在國際上從軍事、科技、經貿層面對中國圍追堵截,但中美雙方仍致力於健全各項機制,皆在減少風險、管控危機。儘管溝通機制級別較低,但仍在通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進行交流,鞏固現有聯絡機制和聯絡熱線。所以,從戰略層面來講,中美兩國只是「打打鬧鬧」,畢竟中美關係是世界和平的保障,國與國之間所追逐的利益也有所差別,所以,大國博弈是難免的。但至於爆發全面的軍事衝突,相信不管是北京方面還是川普政府都會克制,畢竟一旦爆發戰爭,在21世紀的今天,誰都好不了。(野牛山姆)

相關焦點

  • 外媒炒作「中美軍艦南海對峙」事件
    外媒炒作「中美軍艦南海對峙」事件     美國軍官13日說,一艘中國海軍軍艦上周在局勢緊張的南海地區危險地向一艘美國戰艦靠近。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防部官員在電子郵件中說:「事發時間為12月5日,地點在南海的公海水域。最終,雙方船員通過駕駛臺有效溝通後,兩艦再次啟動,相互安全通過。」這名官員說,事發時中國最新航母遼寧艦「正在附近」。    報導指出,雖然這次對峙以和平方式結束,但凸顯了中美間的緊張關係。北京上月宣布在東海設置「防空識別區」後兩國關係惡化。
  • 緊張對峙,中美兩軍同時在南海布陣,菲越兩國連表態不願看到戰爭
    據日本媒體近日報導,隨著美國持續向中國進行極限施壓,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陷入緊張對峙局面,而軍事對峙的最前線在中國南海。美國防長埃斯珀在7月21日的演講中提及美國海軍本月兩度在南海實施雙航母演習時聲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遏制中國在南海的恫嚇行為。"
  • 外媒:中美軍艦在南海對峙 逼停美艦為報復B52闖識別區
    13日晚,美國媒體爆出上周中美軍艦在南海對峙。正在監視遼寧號航母演習的美國「考彭斯」號飛彈巡洋艦被中國海軍坦克登陸艦逼停,險些相撞。美國已經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向中國抗議。外媒分析認為,中國軍艦逼停美艦或許是為了報復上個月美軍B-52轟炸機闖入中國防空識別區。
  • 外媒:五角大樓淡化處理中美南海軍艦對峙事件
    外媒:五角大樓淡化處理中美南海軍艦對峙事件   美國國防部16日試圖對一艘中國軍艦和美國「考彭斯」號巡洋艦最近差點在南海相撞一事作淡化處理。
  • 紀碩鳴:中美在南海對峙 改變世界五大格局
    那麼這種的對峙,不管未來南海怎麼發展,起碼在南海這個問題引發出世界大概有五大格局的一種變化。 鳳凰衛視4月22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 紀碩鳴:其實如果看美國的媒體,美國的媒體美國的學者對這個現象是講的更加劍拔弩張,甚至於有說有可能是南海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出發點,不管怎麼說,就是其實2011年中美聯合聲明確定,中美的關係是一個互相珍重,互利共盈的中美合作關係,但是現在這樣一種中美的合作關係已經被前所未有的這種冷戰這種情形所籠罩了
  • 中美戰艦南海對峙視頻曝光!
    此前,美國曝光的中國海軍一艘052C型驅逐艦在南海南沙群島附近水域主動驅離美國海軍「迪卡特」號驅逐艦的一張照片讓許多國人為之自豪,這艘052C型驅逐艦逼近「迪卡特」號驅逐艦,雙方相距僅40餘米,顯示了國家對南海主權堅定維護的決心。
  • (原創)南海對峙只是中美博弈鬥而不破格局的延續
    就在「南海仲裁案」的最終判決結果出籠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南海局勢呈白熱化,對峙的雙方幾乎劍拔弩張。在南海的一邊,美國的「斯坦尼斯」號和「裡根」號兩艘航母以及戰鬥群裡的6艘戰艦、140架飛機和超過12000人正在並駕齊驅,以宣示「自由航行」。在南海的另外一邊,從7月5日-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例行性演習」。
  • 再看看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就知道中國為什麼不怕美國威脅
    再回頭看看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就知道中國為什麼不怕美國威脅。2016年7月中美南海對峙2013年3月,在美國背後支持下,菲律賓單方面將南海爭端提交國際法庭。菲律賓自己出錢,自己找人,自己搞了一個法庭,要仲裁誰才對南海的島嶼有所有權。
  • 中美軍艦南海對峙險些相撞 外國網友急吐槽
    中美軍艦南海對峙最新消息:據美媒報導,12月5日,美軍一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在南海海域試圖接近遼寧號航母戰鬥群時,被一艘中國坦克登陸艦阻攔險些相撞,美方已經通過外交和軍事途徑向中方交涉,就中國和解放軍在公海的危險行為提出抗議。
  • 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著!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2016年中國南海,發生了一起中美對峙事件,這場對峙的勝負,直接決定了整個亞太地區未來局勢的走向,關係到國家命運、民族存亡。幸好,我們最後取得了勝利。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否定了「九段線」,並宣稱中國對南海海域沒有「歷史性所有權」。消息一出,菲律賓高潮了,但是中美兩國卻安靜了,猶如黎明前的黑暗,靜悄悄!為什麼此時中美雙方都保持安靜,此時的美軍已實行戰時新聞管制,無線電靜默,以最大限度減少被發現的機率。
  • 美軍膽敢轟炸南海島礁?胡波解讀中美南海戰爭風險
    種種跡象顯示,南海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那麼美國是否會在南海挑起戰爭?雙方的動作有何意味?目前值得警惕的有哪三種危險狀況?越南和日本為什麼愈益活躍?中國應該如何衝出第一島鏈?在與美國的海權博弈如何取勝?就此,鳳凰網《風向》欄目與「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展開了深入對話。
  • 馬爾薩斯陷阱3.0|世界正滑向危險邊緣
    如今,關於馬爾薩斯陷阱3.0之零和博弈、存量爭奪趨勢愈加明顯,最近這方面的聲音日益增大,全球化經濟及政治局勢正在快速向「馬爾薩斯陷阱3.0」推進:中美貿易戰賽道升級:美國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貿易戰晉升到金融戰,匯率市場角逐、資本市場博弈公開化,匯率及金融市場波動,正在左右中美乃至全球經濟形勢
  • 【深度】美政客挑動南海衝突,東南亞國家「不想被騙進反華運動中」
    他們最擔心南海發生戰爭「雖然不排除爆發戰爭的可能,但相信雙方的理智會防止事態朝這個方向發展。」10月29日,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在一場對話會上就中美關係問題表示,雙方有可能時不時在邊緣地區出現小衝突。在他看來,中國的想法是,使用市場和經濟手段好過出動炮艦和戰機。
  • 中國外交新局|2015年中美關係很矛盾,2016年看南海
    如何賦予「2015年中美關係」一個恰當的形容詞?「回顧2015年中美關係,有一個特點——矛盾。今年是中美合作面和衝突面都出現的一年,畫面複雜。」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倪峰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今年,中美的戰略博弈加劇。
  • 全球衝突加劇,世界局勢巨變,中國如何應對?
    ,中美、俄美衝突加劇,中俄加強戰略協同,歐洲在經歷英國脫歐的分裂和極右翼勢力泛濫的民粹主義思潮之後突然相互擁抱,不僅自己擁抱,還和美國強化協同。總的感覺是大國衝突進一步加劇,世界局勢正在進入巨變前夜,一場可能會影響全球格局的巨大變革正在發生,世界正在滑向各種影響深遠的衝突和戰爭:軍事衝突、貿易戰爭、政治和外交戰、金融戰爭等等。 第一、美歐聯手絞殺俄羅斯,俄羅斯面臨空前危機。
  • 鳳凰名嘴:中美南海博弈的終局
    中國駐美使館就美國涉南海聲明發表談話,強烈反對美國對中方的「無理指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13日在一份聲明中宣稱,中國在南海的野心沒有法律依據,並說北京多年來一直使用恐嚇手段對待其他南亞沿海國家。1899年美西戰爭,勝方美國取得了西班牙在西太平洋的屬地關島,即通過購買與戰爭的方式取得了菲律賓;在此之前,美國也先後以購買(1867年,阿拉斯加)及政治介入(1893年,夏威夷)的方式,取得了兩地的控制權;1945年二戰結束,美國一方面收編了原本日本控制的太平洋諸島(如中太平的的威克島、西太平洋的琉球),之後又以防堵蘇聯
  • 澳軍準航母在南海與中國海軍對峙 替美軍出打頭陣
    原標題:澳媒:澳準航母艦隊靠近南沙群島,「一度與中國海軍發生對峙」【環球網報導記者 徐璐明】近日澳大利亞派出多達5艘軍艦在南海和西太平洋與美國、日本開展聯合演練,澳大利亞媒體最新報導還曝出,澳大利亞艦隊在南海航行期間還一度與中國海軍發生對峙。
  • 外媒稱中菲南海對峙有升級危險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 外媒12日報導稱,一艘菲律賓戰艦和兩艘中國海監船在南海一處有爭議的島嶼陷入了僵持。香港《南華早報》援引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的伊恩·斯託裡博士的警告說,儘管牽涉到的船隻裝備不重——中國方面是民用船隻——但該事件非常嚴重,可能惡化。
  • 傅瑩投書中美媒體談南海問題
    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對抗似乎正在通過南海問題展現出來,彼此都開始從戰略層面評估對方意圖。    最新的話題是「南海軍事化」「航行自由宣示行動」,雙方國內都出現「武力相向」的聲音。而圍繞南海問題的齟齬,進一步凸顯了雙方戰略互信的缺失,對抗情緒也在兩國社會上擴散。美國學者戴維•蘭普頓用「中美關係日益接近一個『臨界點』」來表達擔憂。
  • 外媒猜中國056輕護將與美瀕海戰鬥艦對峙南海
    中國海軍2月25日正式服役的新一代隱形護衛艦首艦582艦,被西方看做是中國海軍未來在東海與南海巡邏的主力。美國將於3月1日正式部署到新加坡的新概念戰艦——瀕海戰鬥艦首艦「自由」號,則擔負著「維護周邊海上安全」的重任。韓國《朝鮮日報》2月28日認為,這種任務的重疊使「中美隱形護衛艦在南海正面對峙的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