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民法總則》適用指引① | 勞動爭議案件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的銜接

2021-02-20 法信

導讀:《民法總則》公布後,相關立法機關和專家學者推出了許多條文釋義類圖書。那麼,在審判實務領域應如何適用《民法總則》?最高人民法院沈德詠常務副院長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適用》一書,針對審判實務和司法實踐,給出了適用《民法總則》確切指引。從本期起,法信公號連續推送該書中的熱點內容,介紹《民法總則》司法適用的最高法觀點。本期推送關於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銜接的規定,並附《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具體修改情況的匯總。

>>>> 民法總則條文理解


第一百九十八條 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如何銜接的規定。

 

【條文理解】

所謂仲裁時效,是指法律規定的允許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法定期間。當事人就合同爭議申請仲裁,應當在法律規定的一定期限內提出,超過法定期限的,仲裁機構不予受理,當事人即喪失了請求仲裁機構通過裁決途徑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權利。故而仲裁時效在解決合同爭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訴訟時效適用於訴訟程序,仲裁時效適用於仲裁程序,兩者雖然是不同的法律制度,但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在本質上有共通之處,作為權利行使尤其是救濟權行使期間的一種,都與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密切相關,但又都與當事人通過相應的程序救濟其權益密不可分。一般而言,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相一致,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但如果特別法有關於仲裁時效的規定時,按照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的原則,在適用上應當優先適用仲裁時效的相關規定。

因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的適用對象有相同之處,即都可以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因此兩者在具體方式和具體程序上亦可以互相借鑑。當然,由於訴訟存在的時間長,其程序更為成熟和完備,因而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可以借鑑適用訴訟時效。


>>>> 審判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對仲裁前置的訴訟案件,應如何適用時效?

實踐中,主要解決的是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的銜接問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1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因為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仲裁是訴訟的必經程序,所以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與仲裁時效是有聯繫的,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寓於仲裁時效之中,應當認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仲裁時效就是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人民法院在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時,訴訟時效不應適用民法總則中三年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而應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關於仲裁時效一年的規定。

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追索勞動報酬爭議基本上不受仲裁時效限制,人民法院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中,要審查多年以前的加班工資是否給付,以及給付了多少。這不但增加了法院審理案件的難度,而且使交易秩序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中,違背了時效制度的立法目的。對此,有的仲裁機構通過舉證責任對勞動者加班工資的保護時效進行一定的限縮,由用人單位對於兩年之內的加班工資支付情況承擔舉證責任,超過兩年的,則由勞動者承擔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第3條規定,對確已超過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該規定表明在勞動爭議訴訟中人民法院可以主動審查仲裁時效。即當事人在仲裁階段未提出超過仲裁申請期間的抗辯,勞動人事仲裁機構作出實體裁決後,當事人在訴訟階段又以超過仲裁時效期間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未按照規定提出仲裁時效抗辯,又以仲裁時效期間屆滿為由申請再審或者提出再審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為時效制度的目的在於促使權利人儘快行使權利,促進權利關係穩定,防止權利睡眠。法律對於長期未行使請求權的事實狀態給予承認,權利人因在法定期間內沒有行使權利,義務人得以享有拒絕履行的權利,權利人的權利不能得到勝訴保護。這樣的規定,既有利於平衡勞資雙方利益,維護交易穩定,又可以使裁審統一起來,從而樹立起仲裁與訴訟的權威性。


>>>> 附:案例連結吳某與恆旺公司勞動合同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10年6月,吳某到恆旺公司上班。2010年12月11日,吳某在上班過程中受傷。吳某向恆旺公司提出支付一次性工傷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停工留薪期間工資、治療期間交通費、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等工傷賠償請求,經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定:雙方勞動關係自恆旺公司支付完畢工傷賠償款項後終止。

2012年8月,恆旺公司依據生效判決向吳某支付了相應的工傷賠償款額,雙方對勞動關係終止沒有異議。2012年9月14日,吳某向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認為自己於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與恆旺公司勞動關係存續期間,雙方一直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要求裁決由恆旺公司支付吳某因未與其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共計17600元。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事勞動仲裁委員會於當日以「超過仲裁時效」為由裁定不予受理,吳某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吳某要求對方支付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的請求超過仲裁時效,其請求不予支持,遂判決駁回吳某的訴訟請求。

【裁判摘要】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吳某要求恆望公司支付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的請求是否超過仲裁時效。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第1款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該條第4款規定:「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1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其中,第1款規定了勞動爭議的一般仲裁時效,第4款規定了勞動爭議的特殊仲裁時效。勞動者關於工資等勞動報酬的仲裁申請,適用特殊仲裁時效,即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方有效;其他權利請求,則適用一般仲裁時效標準,以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這是雙倍工資的法律依據之一。而該雙倍工資差額的法律性質是對用人單位的懲罰性賠償而不是給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故糾紛發生後,應當適用一般仲裁時效規定而不適用特殊仲裁時效規定。

本案中,吳某依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1款中所規定所主張的「雙倍工資」,屬於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應當在用工一個月之內籤訂勞動合同的法律義務而苛以的法律責任,是一種賠償責任,屬於賠償金範疇,非勞動報酬,不屬「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情形,故不以「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算仲裁時效,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吳某在2010年6月就到恆旺公司上班,上班一個月後公司並未與其籤署書面勞動合同,此時吳某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然後吳某2012年9月14日才提起仲裁申請,遠遠超出了一年的仲裁時效。故吳某要求對方支付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的請求超過仲裁時效,其請求不予支持。

 

>>>> 附:《民法總則》訴訟時效規定的修改情況匯總


《民法總則》第九章是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本章共十二條,對訴訟時效的性質、效力、法定性、訴訟時效的客體、普通訴訟時效期間、訴訟時效期間延長、訴訟時效期間起算點、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中止、仲裁時效、解除權和撤銷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等進行了規定。

應予指出的是,訴訟時效制度是關係某一實體權利是否為完全權利,是否應受法院強制力保護的制度,其實質為實體法上的制度。明確這一點,在司法實務中的意義是,儘管訴訟時效期間經過,但如果當事人提起的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或者其他特別法對民事訴訟「訴」的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案件,而不應當因訴訟時效期間經過而裁定駁回起訴。在受理後,如果訴訟時效期間經過,當事人一方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應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相較於民法通則的七條規定,本章增加了八條規定、刪除了一條規定、修改了四條規定。具體分析如下:

一、增加八條規定

(一)增加了第189條關於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點的規定。

(二)增加了第190條關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點的規定。

(三)增加了第191條關於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點的規定。

(四)增加了第193條關於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五)增加了第196條關於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權利的規定。

(六)增加了第197條關於訴訟時效法定性的規定。

(七)增加了第198條關於仲裁時效的規定。

(八)增加了第199條關於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的性質和效力的規定。

二、刪除一條規定

刪除民法通則關於短期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但應予注意的是,民法總則第188條在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的同時,規定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三、修改四條規定、六項內容

(一)對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進行了修改,將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期間修改為三年(第188條)。

(二)對訴訟時效起算點的規定進行了修改,將民法通則規定的「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的規定修改為「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只有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且義務人時,才能夠向確定的對象主張權利,因此,民法總則作出上述修改(第188條)。

(三)對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的規定進行了修改,將民法通則規定的「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修改為「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增加了關於「根據權利人申請」的規定(第188條)。

(四)在民法通則原有關於義務人自願履行的規定中增加了訴訟時效效力和放棄訴訟時效抗辯權的規定(第192條)。

(五)對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斷事由以及訴訟時效期間中斷後重新起算點如何確定的規定進行了修改(第195條)。

1.關於訴訟時效中斷事由的修改。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的訴訟時效中斷事由有三: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當事人一方同意履行義務。民法總則第195條規定的訴訟時效中斷事由有四類: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2.關於訴訟時效期間中斷後重新起算點如何確定

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考慮到訴訟時效中斷事由有持續性事由,故民法總則第195條規定,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六)對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止事由的規定進行了修改。民法通則第139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民法總則第196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三)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除不可抗力外,民法總則又明確列明了三種訴訟時效中止事由。關於訴訟時效中止的效力,民法總則較民法通則的表述也有不同,其表述為「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本文內容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適用(上、下)》

主編:沈德詠

ISBN:9787510917820
出版時間:2017-5

【內容介紹】
本書由最高人民法院沈德詠常務副院長主編,最高人民法院各民事審判庭、研究室參與民法總則起草、研究工作的法官聯合撰寫,全書採用「條文對照+條文主旨+條文理解+審判實務」四段式結構,對民法總則各個條文在審判實踐中的適用進行了深入的闡述,是民法總則實務類圖書的精品力作,是學習、研究和適用民法總則權威參考指導用書。

【網購方式】

1.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跳轉至人民法院出版社官方微店;

2.複製並打開以下連結,前往人民法院出版社天貓旗艦店: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b.w4011-14359452605.18.Tl3HDZ&id=550330998582&rn=eeab6da28fc0739c81c24db4528b2ab1&abbucket=16

內容整理、版式編輯:華華

相關焦點

  • 《民法總則》訴訟時效的理解與適用
    》和最高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訴訟時效制度》」)等相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對訴訟時效規則作了重大調整。 一《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訴訟時效銜接問題    根據我國《立法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訴訟時效期間制度的過渡與銜接
    民法總則是中國民法典編纂的開篇之作,意味著中國民事法律正式開啟民法典時代。在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制度作了重大的調整與重構。其中最重要的變化為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調整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
  • 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法律規定
    ④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同時根據《民法總則》196條規定,下列請求權也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①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④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法律規定。二,訴訟時效期間經過後的法律效力(1)根據《民法總則》192條第1款規定,訴訟時效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抗辯。
  • 最高法司法解釋明確民法總則相關訴訟時效問題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妥善處理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主要不同規定的銜接問題。該司法解釋規定,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國日報北京7月18日電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妥善處理民法總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主要不同規定的銜接問題,2018年7 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44 次會議通過了法釋〔
  • 民事訴訟時效:一年、二年、三年傻傻分不清?一講就懂!
    當然,在剛開始實施《民法總則》時,由於與《民法通則》的一年、二年訴訟時效期間存在重疊、銜接關係,所以容易產生適用一年、二年還是三年訴訟時效的混淆。對此混淆,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司法解釋予以了明確。 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8〕12號)第一條: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民法總則施行以後訴訟時效應當如何確定?
    從上述條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民法總則施行以前和施行以後,普通民事訴訟時效從二年變更為三年,那麼這就遇到了實踐中訴訟時效的確定問題,民法總則施行以前剛好滿兩年的是否按三年計算訴訟時效?民法總則實行以前滿兩年未滿三年的是否按三年計算時效?為解決實踐中的上述問題困境,最高人民法院於2018年7月19日出臺司法解釋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
  • 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勞動仲裁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
    訴訟時效中斷——勞動仲裁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一、勞動仲裁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下簡稱《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 【乾貨】《民法總則》訴訟時效更改對單行法時效的影響
    那麼,在《民法總則》施行後,單行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究竟是按照《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的「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繼續適用,還是需要區分不同情形或隨之適用《民法總則》或繼續適用單行法律的規定?本文持後者立場,並對時效完成「不予保護」之誤識加以辨正。
  • 民商事案件訴訟時效如何界定?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明確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夢遙)訴訟時效制度是民商法中的一項基本制度,去年施行的民法總則對原民法通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條款做了調整。但由於兩法規定不同,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不少爭議。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對「訴訟時效」的適用做出了明確規定。
  • 確認勞動關係適用一年的時效規定嗎?
    如,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會議紀要》(津高法〔2019〕296號)第二條第4點規定,依據《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勞動者申請仲裁確認勞動關係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 民法典學習之13:訴訟時效期間如何計算?哪些情形不適用訴訟時效
    這是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二)、特別訴訟時效。特殊時效優於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定的,適用特殊時效。特別訴訟時效分為1、短期時效。
  • 最高法:《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合同法.公司法法律銜接問題
    2019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劉貴祥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其中關於《民法總則》適用的法律銜接問題,給出了四個要點:關於民法總則適用的法律銜接問題民法總則頒布施行後到民法典編纂完成前
  • 最高法:確認之訴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訴訟時效的規定)第一條即開宗明義規定:「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係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 勞動關係確認之訴適用時效制度的認定
    經審理,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張成良請求確認其與通山縣國土資源局之間存在勞動關係,應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相關規定;張成良申請仲裁時,已超出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二審法院判決不予支持其訴訟請求,於法有據。因此,湖北高院裁定駁回了張成良的再審申請。
  • 最高法明確訴訟時效適用規則 防止惡意逃廢債務
    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從司法角度促進誠信社會建設,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穩定,防止義務人利用訴訟時效制度惡意逃廢債務。《解釋》將於2018 年7 月23日起施行。
  • 最高法:確認之訴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案例索引《陳某生、北京盈電電氣有限公司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二審案》【(2019)最高法知民終947號】案件事實原審法院認定如下事實:根據《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的記載,涉案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號為ZL200620127917.9,申請日為2006年10月23日,申請人為陳某生,名稱為「
  • 大帥解讀《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看新舊訴訟時效制度如何銜接
    鑑於立法機關和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出臺法律和司法解釋就新舊訴訟時效的法律適用問題予以明確,為確保新舊訴訟時效期間的平穩過渡和有效銜接,保證全市法院民事審判部門適用法律的統一,現就《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制度的具體適用提出如下意見,供全市法院民事審判部門參考。
  • 最高法:這種情況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案例索引】《陳某生、北京盈電電氣有限公司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二審案》【(2019)最高法知民終947號】【案件事實】原審法院認定如下事實:根據《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的記載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訴訟時效的規定)第一條即開宗明義規定:「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係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 疫情防控期間,有關訴訟期間、訴訟時效、除斥期間等法律要點
    法信 · 司法觀點1.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導致債權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嚴格執行《民法通則》第139條規定的條件,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因非典型肺炎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導致債權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