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法解釋明確民法總則相關訴訟時效問題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妥善處理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主要不同規定的銜接問題。

該司法解釋規定,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司法解釋同時規定,民法總則施行前,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已經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總則施行之日,中止時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

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表示,訴訟時效制度是民商法中的一項基本制度。民法總則對民法通則的規定進行了修改、完善。由於兩法的規定存在不同,導致在司法實務中,對如何正確適用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存在較大爭議,亟需統一司法裁判標準。同時,該司法解釋從司法角度促進誠信社會建設,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穩定,防止義務人利用訴訟時效制度惡意逃廢債務。(完)

相關焦點

  •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國日報北京7月18日電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妥善處理民法總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主要不同規定的銜接問題,2018年7 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44 次會議通過了法釋〔
  • 民商事案件訴訟時效如何界定?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明確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夢遙)訴訟時效制度是民商法中的一項基本制度,去年施行的民法總則對原民法通則中關於訴訟時效的條款做了調整。但由於兩法規定不同,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不少爭議。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對「訴訟時效」的適用做出了明確規定。
  • 民法總則施行以後訴訟時效應當如何確定?
    從上述條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民法總則施行以前和施行以後,普通民事訴訟時效從二年變更為三年,那麼這就遇到了實踐中訴訟時效的確定問題,民法總則施行以前剛好滿兩年的是否按三年計算訴訟時效?民法總則實行以前滿兩年未滿三年的是否按三年計算時效?為解決實踐中的上述問題困境,最高人民法院於2018年7月19日出臺司法解釋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
  • 最高法:《民法總則》適用指引① | 勞動爭議案件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的銜接
    最高人民法院沈德詠常務副院長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理解與適用》一書,針對審判實務和司法實踐,給出了適用《民法總則》確切指引。從本期起,法信公號連續推送該書中的熱點內容,介紹《民法總則》司法適用的最高法觀點。本期推送關於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銜接的規定,並附《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具體修改情況的匯總。
  • 《民法總則》訴訟時效的理解與適用
    》和最高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訴訟時效制度》」)等相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對訴訟時效規則作了重大調整。 《民法總則》就訴訟時效問題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將《民法通則》規定的一年和二年的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為三年,以適應社會生活中新的情況不斷出現,交易方式與類型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係更趨複雜的現實情況與司法實踐需求,有利於建設誠信社會,更好地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並增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後訴訟時效的特殊起算點,給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後提供尋求法律救濟的機會,保護未成年人利益;在《訴訟時效制度》的基礎上,明確了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
  • 最高法明確訴訟時效適用規則 防止惡意逃廢債務
    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從司法角度促進誠信社會建設,維護社會交易秩序穩定,防止義務人利用訴訟時效制度惡意逃廢債務。《解釋》將於2018 年7 月23日起施行。
  • 【乾貨】《民法總則》訴訟時效更改對單行法時效的影響
    》出臺後,訴訟時效由原來的兩年變為三年,但隨之涉及到的時效適用問題卻值得深思:訴訟時效起算時效該如何確定?單行法的時效問題該如何適用?下面這篇文章,將為你一一解答《民法總則》出臺後的一系列時效問題。作者:餘文唐單位:福建省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來源:中國法院網時效期間、時效起算以及時效完成的法律效果,是訴訟時效制度的三項關鍵內容。
  •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訴訟時效期間制度的過渡與銜接
    民法總則是中國民法典編纂的開篇之作,意味著中國民事法律正式開啟民法典時代。在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制度作了重大的調整與重構。其中最重要的變化為將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調整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
  • 最高法:《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合同法.公司法法律銜接問題
    人民法院應當依照立法法有關上位法優於下位法、新的規定優於舊的規定、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等法律適用規則,依法處理好民法總則與相關法律的銜接問題,主要是處理好與民法通則、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之間的關係問題。一是關於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關係及其適用問題。
  • 最高法劉貴祥:《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
  • 最高法劉貴祥:《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
  • 最高法劉貴祥:《民法典》施行後,原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
  • 大帥解讀《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看新舊訴訟時效制度如何銜接
    北京高院民一庭關於《民法總則》施行後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的參考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和相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對訴訟時效制度作了重大調整
  • 最高法:確認之訴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訴訟時效的規定)第一條即開宗明義規定:「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係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
    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
  • [民法總則你我他]訴訟時效有多長?
    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國民法典的這部開篇之作,了解這份與你我密切相關的「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人這一輩子也許不會打官司,但是如果遇上了,你對訴訟了解多少呢?
  • 張新寶談《民法總則》的創新與特色
    本次制定《民法總則》以及隨後的民法典分則各編的制定,對於現存的《民法通則》和其他幾部民事法律,「既不完全推倒重來,也不完全照單全收」。  從技術路徑看,這樣的立法介乎編纂法典與法律整理彙編的性質。因此,《民法通則》的許多條文在《民法總則》中被保留下來。最高人民法院多年來做出的相關司法解釋也部分被吸收,上升為法律條文。
  • 最高法:這種情況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訴訟時效的規定)第一條即開宗明義規定:「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係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