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月多月,就要中考了。高考分流的問題又擺到了日程上。近日,就有家長向媒體投訴,說班主任不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中考,要他去職高。
他生氣地說:班主任在上早讀課之前給一些成績差的講職高是怎樣的好,免收學費,畢業了還有不錯的工作。班主任要求他們趕緊去參加春招報名,不要繼續在學校上課了。凡是分流的學生,一律回家,不準參加中考。
學生辛辛苦苦讀了三年的書,你不讓他參加中考,這是什麼邏輯?沒有任何邏輯。中考全稱為初中學業水平測試。它是檢測初中在校生是否達到初中學業水平的水平性考試和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的高中選拔性考試,是初中畢業證發放的必要條件!中考是義務教育結束的標誌,這樣的一個考試權利誰也沒有資格去剝奪。參加這樣的一個考試,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撼,應該是深遠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最好還是能夠參加一下。這對於那些成績差些的學生而言,恐怕一生中也就這麼一回吧。
從這個角度出發,沒有哪個學校哪個老師敢剝奪一個參加中考的孩子權利吧。
那麼,為什麼會有分流的情況出現呢?其實這是響應國家的號召,提前做好職業技術學校的入口工作。現在,國家大力提倡職業教育,而且今年對職高的傾斜度達到45%——也就是說差不多2個學生就有1個必須要走進職高的大門。
國家急需大量的基礎性和服務性的工人,尤其是高級技工,所以在政策上對職高是大力扶持的。但是,社會上重普高、輕職高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許多家長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沒有什麼基礎,但還是願意把孩子送到普高去。怎樣改變這樣一種供需失衡呢?這就需要讓更多的學生走進職高,參加技能學習和培訓。而春招的目的,就是提前動員一部分學生上職高,減輕中考之後招生的壓力,也是給其他沒有及時上職高的學生做出示範和引領。
這些提前被分流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是參加中考也不可能被錄取。當春招政策出臺的時候,作為學校,自然是希望他們能夠自動地從學校離開去上職高。這樣一來,分母小了,升學率不就提高了嗎?這雖然是「皇帝的新裝」,但是作為一個學校來說,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政績啊——考核中這可是最有分量的一項呢!
學校正是基於這一方面的考量,才會不惜採取一些非常的手段來逼成績差的學生去職高——以不準參加中考相威脅!
這樣的強制分流,明顯的,與《義務教育法》的精神相悖,是不恰當的。但是,有多大錯的,也不盡然——孩子本身確也是考不取普高嗎?
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合適的教育。好的教育,從來不是照本宣科,從來不是什麼所謂的專家口中的理念。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那就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才的路又怎麼能數得清楚呢?說實在的,上不上高中,其實並沒有我們某些家長看到的那麼嚴重。每一個孩子的智商不同,天賦不同,能力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我們有什麼必要要求孩子千篇一律呢?削足適履的做法,帶給孩子的只能是揮之不去的痛苦記憶,我們有什麼必要讓他淚與雨中掙扎著爬行?讓他們笑著奔跑,不更好嗎?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充分認識和深刻了解孩子情況的基礎上,對孩子做正確的指引。只有方向正確了,孩子的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得到轉化,才能有更多的收穫感。
當然,回到正題,學校以不允許孩子參加中考為條件脅迫他上職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必須要摒棄。我們無論是出於怎樣的目的,都不應該輕易就剝奪本就屬於孩子參加中考的權利,不是嗎?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對於這件事,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