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考,很多人腦海中立馬會出現一個「難」字。高考難是公認的,這可能跟全民的關注度高有關係,再加上以高考為題材的影視劇很多,給人們營造出一種高考很難的感覺。中考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次分流,很多人把中考比喻做「小高考」。其實,中考的壓力較之高考有過之無不及,中考在某種意義上說比高考更殘酷。
自從2010年開始,高考的升學率已經超過了70%,但是查看近幾年的中考數據我們會發現,中考的升學率維持在50%左右。也就是只有一半的考生能上高中考大學,剩下一半的考生提前被分流出去。而且高考考不上可以復讀,但是中考只有一次機會,考不上只能走職業教育的道路了。那麼,中考後為什麼不允許復讀?原因主要在以下5點,你都清楚嗎?
1. 電子學籍卡的限制
之前的時候,學習不好的學生會進行留級。但是如今沒有留級跟復讀這一內容了,主要是因為現在都是電子學籍卡,一個學生一個電子學籍卡,電子學籍卡會隨著年級自動跳級,初中畢業後初中的課程已經修完了,電子學籍卡會顯示學生已經初中畢業,所以想要復讀幾乎沒可能。
2. 易形成惡性循環
初中的知識相對來說要簡單一點,只要認真專研,成績會有明顯的變化。初中復讀也就是說初中讀了四年,成績超過應屆生是很明顯的現象。這對於復讀生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應屆生來說,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樣沒考好的考生都會選擇復讀,而高中的名額就那麼多,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3. 不利於中考分流
我國的教育體系分為普通教育跟職業教育,在中考之後會進行分流,兩者的比例為5:5,有的地方是4:6。成績好的學生進入普高就讀,成績差一點的學生進入職校就讀。就目前來說,很多人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職校的學位相對來說要空缺很多。如果允許復讀,這一現象更加嚴重,是不利於中考分流的。
4. 會佔用教育資源
初中是義務教育,國家每一年都會根據規劃,劃撥一部分經費。如果允許初中生復讀,勢必會佔用教育資源,增加教育成本。而且一旦有了復讀的退路,考生想著還有重來的機會,可能也就不會全力以赴了。只有唯一一次的機會,考生必定會做好萬全的準備。
5. 影響中考的公平性
中考大家都應該站在一個起跑線,在同一個終點一較高低。但是復讀的話,大家站的就不是一個起跑線了,復讀生要領先於起跑線,這對於應屆生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不允許復讀也是為了保證中考的公平公正性。
老師有話說:中考失誤,又不能復讀,其實讀中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中職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國家如今正在發展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進行一系列的補助。而且中職不僅可以學習一技之長,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大學。但是前提是要選好專業跟學校,好專業跟好學校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所以只要職業生涯規劃得好,照樣可以在自己的舞臺上光彩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