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 政策 熱點 試題 微課
重慶升學主要矛盾
十九大報告中一個關鍵核心:我國的社會主義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那麼,考慮到教育方面,現階段重慶升學的主要矛盾又是什麼呢?是高考上大學嗎?NO NO NO!!!
在重慶,升學的主要矛盾早已轉移,所謂高考獨木橋的現象早已不是主要矛盾。現在升學的主要矛盾是:上大學越來越容易,越來越難的是上個重點高中甚至是普通高中!
1
高考,曾經對許多娃娃甚至家庭來說,是一生中最慘烈的戰鬥,許多人因高考失利而悔恨終身。而自1999年高校擴招之後,高考升學率一路狂飆。截止到2017年,全國本科平均錄取率已經超過50%。
再來看看咱們重慶,2017年全市普通高考報名24萬7490人,高考各類各批次共錄取22萬0674人,錄取率達89.16%,創歷史新高。其中,本科錄取11萬5019人,佔錄取總人數的52.12%;專科錄取10萬5655人,佔錄取總人數的47.88%。
從上述數據看,可以說通過高考升上大學真的沒那麼難了。只要不是超級學渣,一般的考生都能通過高考被一所高校錄取。以七大直屬校為例,這幾所牛校每年高考的本科率基本都達到近100%,甚至重本率都能達到90%、80%,除此之外,很多不那麼拔尖的區重點高中也能達到70%+、60%+的高考升學率。
這樣看來,考不上大學的矛盾已經不是主要矛盾,那升學的主要矛盾轉向了哪裡呢?
2
近期,小輕老師匯總分析了重慶近些年中考的升學數據,從這些數據中,小輕老師得出了一個令家長們焦慮、揪心的結論:現階段重慶升學的主要矛盾就是初升高——上普高難!上重點高中更難!
在咱重慶,幾乎所有初中生家長都想著孩子能夠進入七所直屬校!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心裡明白:進入直屬校,就相當於一隻腳邁入了重點大學!很多清北的學生,小學和初中都籍籍無名,但是高中,毫無例外的都出自名校。然而直屬校每年660+、670+的錄取分數和僅僅幾百人的招生計劃,將絕大多數學子和家長拒之門外。
很多重慶初中家長已不奢求孩子考上直屬校、重點高中,他們甚至只奢求孩子能上個普高。為什麼家長們僅奢求孩子能讀個普高呢?是對孩子成績不自信嘛,可能有這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在重慶,初升高競爭有多麼激烈。
之所以說初升高是重慶升學的主要矛盾,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直屬校、重點高中錄取比例低
2017年重慶市38區縣畢業生共計31.9萬人,其中普高計劃招生只有19.5萬人,主城區聯招計劃招生人數僅僅4.8萬,這4.8萬人中包括了:
1)7所原教委直屬校面向19區縣招生指標300人;援藏生指標20人;面向4區縣招生指標115人;
2)區屬重點中學招生計劃70%指標到校共計27560人(不含直屬校);
3)全市12所市級重點中學學生藝術團藝術特長生225人,24所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體育特長生300人(不含足球)。
也就是說,除去指標生、特長生,通過聯招中考考試統一錄取的僅有1萬9560人!
7所直屬校是重慶家長學生們都夢寐以求的名校,但想要成為其中的一員,難度確實相當大。今年七所直屬校共計計劃招生4860人,再加上一些擇校生指標等,實際招生毛估可能也就8000人左右。
我們來簡單做幾個算術題:
普高比例:19.5/31.9=61.1%
聯招比例:4.8/31.9=15.0%
聯招統錄比例:1.9/31.9=5.96%(即除去指標生、特長生)
7所直屬校招生比例:0.8/31.9=2.51%
這些數據意味著,每年重慶有四成近13萬的考生不能上普高,只能面臨分流讀職高或者直接輟學。而能進入聯招學校和直屬校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只有15%和2.5%的比例。這意味著中考考進直屬校比高考考進985還難!
更為嚴峻的是,高考你就算總分考二百多分,你也可以順利地升入大學,總有一所適合你分數的大學。
中考,分數沒上聯招線,孩子就只能選擇職高,選擇普高要支付十萬元左右的擇校費(具體金額因人脈因分數而異)。客觀地說職高的就業率比本科就業率高些,但主觀上家長和孩子很難接受在孩子15歲的這一年被中考這件事先劃分了一個檔次,不甘心讀職高就只能無奈地選擇交錢擇校或者復讀初三。
一邊是如此低的錄取比例,一邊是龐大的中考學生人數,這就形成了重慶中考升學的一大矛盾。
2
外戶籍、區縣學籍考試擇校限制多
在重慶,想要參加主城區聯招中考,必須擁有重慶市戶籍和學校正式學籍。
首先,重慶市戶籍,這就限制了大批外籍學生。中考政策規定,具有連續兩年重慶市初中學籍的市外戶籍初中畢業生,可報名參加畢業及區普升學考試(不含「聯招」),並區內所屬普通高中學校錄取。
也就是說,連續兩年有重慶學籍的外籍畢業生:
可以參加中考,但不能參加聯招
可以就讀普通高中,職高、民辦高中,但不能填報重點高中
外地戶籍的家長們在重慶辛苦打拼了這麼久,卻很難讓自己的孩子進入一所重點中學讀書,要麼花錢擇校,要麼學校願意給指標名額,否則基本無緣直屬和重點。這樣的情況實在讓人有些心酸與焦慮。
而另一種,非主城區的區縣考生,他們雖然擁有重慶市戶籍,但因其初中畢業學校是區縣的,也就是擁有的是區縣學籍,也同樣無法參加聯招,只能參加普通中考入讀區縣內的高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都無緣聯招區的重點中學和直屬校,只有極少數尖子牛娃會以自主招生掐尖的方式被直屬校等網羅過去,每年至多也就幾百人,簡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外籍生、區縣生及家長們,在重慶中考,你怕了嗎?
點擊播放 GIF 0.0M
3
中考估分填志願難度大
第一,高考是根據實際的高考分數來填報,而重慶中考是考完後隔一天立即估分填志願。這技術含量要求可就高了,數理化英相對來說好估點準確率高些,語政史主觀題你自我感覺寫得不錯,還得看改卷老師怎麼閱讀理解?參考改卷老師的心情和喜好吧,很難估準確,變相地加大了填志願的難度。
第二,和高考差不多,中考也實行平行志願,但中考基本只認第一志願。尤其是直屬校和一些重點中學,基本要求必須填第一志願,所以填報志願必須思慮周全,無比謹慎,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第三,拿不到密碼卡,這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填志願基本都是班主任代勞,美其名曰怕家長弄掉了怕家長填錯了,實際上更多是為了留住成績好的人又要留住成績差的錢。
難吶!
4
新高考改革來新一輪焦慮
為什麼說中考家長最焦慮,小升初九年義務教育不用擔心沒有學校讀,只是學校的不同;重慶的高考生呢,已經有80%以上能進入本科或專科。
而初升高呢,學校就那麼些,成績不夠就沒有普高讀,考上優質重點高中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初中生家長無疑是最焦慮的!
每天家長群裡都有家長擔心自己孩子能不能考上高中,有家長拿著月考、半期分數私聊問這個成績能上某某中學嗎之類的問題,這些舉動都足以說明家長們有多焦慮。甚至有剛升入初中甚至是還未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長,就已經提前開始中考家長的焦慮狀態了。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明白,在重慶,初升高是一場豪賭,一次強制分流,中考將是孩子們的第一個轉折點。
當下初中生家長如此焦慮,還有一個因素:新高考改革。
沒錯,今年是新高考改革討論最熱烈的一年。「3+3」高考改革也即將在重慶實施,2018屆初三的學生恰好是重慶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考生。這又引發了家長們新一輪的焦慮:為啥是我們剛好趕上新高考啊?新高考到底怎麼回事啊?孩子們能不能適應啊.......
以上種種,不難得出結論,每一個重慶中考家庭都有一篇故事(牛娃除外),且都是一篇血淚史,其慘烈程度比高考更甚是的!
儼然已成為升學的主要矛盾
你怎麼看?
在重慶中考,你怕了嗎?
再告訴你個秘密:輕輕還有超多經驗豐富的老師
你有問題不妨找他們幫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