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有關「中產鄙視鏈」(middle-class chain of contempt)的文章在網上刷屏。 這篇文章寫道,如果小朋友沒有英文名字,會被其他小朋友和家長疏遠。英語成了孩子之間區分階級的一大標準。並且還提出看《喜羊羊》、《熊出沒》的孩子,也無法和看《迪士尼》、《小豬佩奇》的孩子聊到一起去。
△位於金字塔尖:「探險活寶」「開心漢堡店」「倒黴熊」等最新、最流行,還沒有中文配音版的各種英文原版動畫片
△位於金字塔中間:第二檔是「迪士尼」「海綿寶寶」「託馬斯小火車」等從歐美日韓引進的動畫片
△位於金字塔最底端:「喜羊羊」「熊出沒」「豬豬俠」等國產動畫片
對此,有不少家長表示認可:
@Uno諾:「我家孩子最常看的是《小豬佩奇》、《汪汪隊立大功》、《天線寶寶》、《託馬斯小火車》、《迪士尼》、《超級飛俠》等,我都讓他看英文版,從小把英文學好。」
@Steven:「看《迪士尼》既可以學英語又可以學數學,一舉兩得,而且學好英語太重要了,如果能從小就掌握的話,對上學也很有幫助。」
@林立:「一些國產動畫片的邏輯都有問題,比如《熊熊樂園》,熊大熊二連1個蘋果加1個蘋果都算不出來,可是他們卻認識很多字,這太不合理了。」
不難看出這條「動畫片鄙視鏈」的背後,反映了新一代的白領或父母對子女的啟蒙教育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要求:
①是否優質的作品
許多家長是接觸到國內外資訊、動畫更新最多最快的一代人,所以對於動畫的內容,審美各方面都有比較高的鑑賞水平和高度。
而進口的動畫片,無論在敘事風格還是在表現手法上,都更接近他們的審美標準。原版動畫片「學英語」的功能,更讓一些家長視之為寓教於樂的媒介。
②是否有年齡分級
國外那些動畫片都有年齡分級,會直接說明適合幾歲小孩看,家長選起來也方便放心。
而國產電話則沒有明確的分級,這樣家長沒辦法第一時間找到適合孩子看的動畫片,電視臺也不會根據分級情況在適合的時段播放適合的動畫片,孩子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動畫片的內容不一定適合全年齡段的孩子觀看。
其實,不光是「動畫片鄙視鏈」,這篇文章的作者還列出了一系列鄙視鏈,其中跟孩子相關的還有「興趣班鄙視鏈」、「幼兒園鄙視鏈」、「早教機構鄙視鏈」,家長們自己感受下:
@牆角的茉莉:「厲害了我的『中產階級』!這個就是鄙視鏈中常見的英文更高貴吧,但是這些英文原版動畫小孩子真的能看懂嗎?」
@每天都新鮮:「怎麼,這也有優越感?小朋友不是想看哪個看哪個嗎?說實話這條鄙視鏈不太有代表性,我還沒見過看託馬斯小火車海綿寶寶的去鄙視人家看喜羊羊的。」
@童媽:「國產動畫那麼多神作都被吃了?就算是《喜羊羊》《熊出沒》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好麼?更別說還一棍子打死了《大聖歸來》《神筆》《大鬧天宮》《西遊記》等一系列十分出色的國產動畫!」
的確,現在市面上的動畫片成千上萬,隨便打開一個視頻網站,或是轉轉電視臺頻道,總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動畫片正在播放。而事實上,即使是國外引進版動畫片,也曾遭遇過各種質疑:
2017年4月15日,江蘇崑山一7歲男孩獨自在家時,模仿《倒黴熊》動畫片情節,打著傘從複式躍層的5樓一躍而下,萬幸的是落到2樓時被物體阻擋後才落地,孩子送醫後經過緊急救治脫離了生命危險。
2014年1月5日,重慶6歲男孩小龍模仿奧特曼飛行,從6樓高的窗臺上翻落,跌到樓下一個大燈箱裡。萬幸的是,醫生只發現小龍腰椎有兩根骨頭受損。
風靡全球的卡通片《海綿寶寶》風靡全球,卻曾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李拉德質疑會把孩子看傻,因為他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們一天只要看9分鐘這類不用花腦筋思考的卡通,學習能力就會比看正常節目或是看書的孩子差很多。
《口袋妖怪》、《辛普森一家》、《天線寶寶》也被質疑要麼倡導破壞家庭,要麼就是濫用藥物或有其他眾多惡習,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危害身心健康。
這些例子看起來似乎有點匪夷所思,但由此看來,「中產階級」推崇的國外原版動畫片也不見得全部都適合孩子們看啊!
現在的動畫片種類繁多,主題豐富,選擇的空間也非常大,不管是國產動畫還是國外動畫,都可以在電視少兒頻道、數位電視節目點播以及各類視頻播放網站中觀看。所以,父母完全可以把這條「動畫片鄙視鏈」放一邊,根據以下標準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動畫片,畢竟,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動畫片沒有標明適宜年齡,也有不少動畫片更適合青少年甚至大人觀看。因此,爸媽在選擇動畫片時,要特別注意根據自家寶貝的年齡來挑選:
①2歲左右:情節簡單,色彩鮮豔,篇幅較短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不要看電視。2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適當地看些主題單一、情節簡單的動畫片,畫面色彩要比較鮮豔,配樂要優美,要短小。而且,看動畫片的時間不宜過長,要保證他們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②2~4歲:故事情節簡單緊湊、人物形象生動,有教育意義
建議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神話故事、古老的童話、有關動物植物的故事,一方面滿足其旺盛的好奇心,一方面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兒童各方面的發展。
動畫片裡的人物要形象可愛、性格鮮明,情節要簡單、緊湊,矛盾衝突激烈,也要畫面色彩鮮豔,配樂優美,具有欣賞性。
③4~6歲:娛樂性強,語言比較豐富,知識容量大
此時的孩子喜歡娛樂性、趣味性比較強、人物形象和情節都較簡化、動作比較誇張的動畫片。他們語言理解能力已經發展得較好,可以引導他們看一些科普性質的動畫片,擴大知識面,開發智力。
在根據孩子年齡挑選的基礎上,在播放給孩子觀看之前,父母可以先通過閱讀簡介、劇情提要、試播試看等方式,來了解這些符合孩子年齡的動畫片是否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人物造型可愛、充滿童趣,讓人忍不住產生喜愛之情。
②畫面穩定清晰、色彩鮮豔,符合孩子的興趣。
③確保在鏡頭中沒有與暴力相關的道具、動作和畫面。
④選擇具有開發兒童想像力、培養兒童幽默感、滿足孩子求知慾、淨化兒童心靈等多種教育功能的益智型動畫。
一部成功的動畫片是能讓家長和孩子坐在一起觀看的,它既要滿足兒童成長過程中不斷增長的審美需求,也要跟得上當代家長已成型的審美能力。
在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跟寶寶交流和互動一下動畫中的情節和有趣的地方,不會說話的寶寶見到動畫中出現的小動物或寶寶肯定會有親切感,會說話的寶寶更能跟爸爸媽媽進行互動交流了。看完動畫片,父母也不妨陪孩子用喜愛的動畫人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玩遊戲,既有益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專注力,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融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