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陳靖姑》上演 代言福州傳統文化走出去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12月20日晚,由福州市文旅局和福州市倉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傾情打造的閩劇《陳靖姑》在福州上演。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12月21日電 (記者 劉可耕)冬夜,燈光映照下的戲臺,陳靖姑強忍身心之痛,於閩江上鋪席為渡,勇鬥鬼妖三百嬰兒獲救,天降甘霖……20日晚,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傾情打造的閩劇《陳靖姑》在福州上演,受到參加陳靖姑海絲行活動的「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來賓的好評。

國家一級演員、閩劇「非遺」傳承人林穎在劇中飾演陳靖姑。 記者劉可耕 攝

傳統經典閩劇《陳靖姑》是根據陳靖姑有關史料和傳說改編而成,也是福州市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劇目,2009年榮獲第四屆福建藝術節暨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優秀劇目獎以及優秀劇本獎、兩個優秀演員獎等多個單項獎,2011年獲福建省第六屆文藝百花獎二等獎,2010年赴臺灣臺中、高雄等地演出。

閩劇《陳靖姑》福州上演。 記者劉可耕 攝

本次復排,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全方位提升劇目。閩劇《陳靖姑》由國家一級導演、福建京劇院原院長劉作玉擔任導演。

「『無技不成藝,無藝不成戲』。該劇文武兼具,福州市閩劇院的主演們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扮演的角色,下一步在聽取各方面意見和觀眾的觀感後,需進一步加工、修改、提升,定能成為一部優秀劇目。」劉作玉說。

閩劇《陳靖姑》福州上演。 記者劉可耕 攝

在劇中擔任領銜主演的國家一級演員、閩劇「非遺」傳承人、福州閩劇院副院長林穎告訴記者,自己所飾演的陳靖姑,唱念做打全部齊全,是非常大的考驗。「陳靖姑除了在閩劇舞臺上具備一定藝術價值外,在海外信俗文化傳播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意義。」

國家一級演員、閩劇「非遺」傳承人林穎在劇中飾演陳靖姑。 記者劉可耕 攝

「這齣戲是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閩劇及陳靖姑信俗文化的完美結合。陳靖姑是福州人,用福州戲演繹陳靖姑故事,今晚呈現給海內外賓朋。」林穎稱。

現場觀看演出的新加坡世界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主席王忠義表示,這部戲主題突出陳靖姑救苦救難、行善濟世的大無畏精神,是一部詮釋福州傳統文化經典之作。給觀眾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文化鉻印。

閩劇《陳靖姑》福州上演。 記者劉可耕 攝

陳靖姑出生於福州倉山下渡,她的故事在閩中世代相傳,其信仰播及閩東、浙南、港澳、臺灣以及日本、東南亞等地,被百姓尊為「婦幼保護女神」。陳靖姑信俗文化現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完)

相關焦點

  • 陳靖姑祖廟所在地上演新版閩劇《臨水夫人陳靖姑》
    10月22日晚,中國首屆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學術研討會獻演劇目,大型神話閩劇《臨水夫人陳靖姑》在陳靖姑祖廟所在地——福建古田精彩上演。該劇由古田縣閩劇團演出,共有《陳靖姑出世》、《蛇鬼禍害》、《延婚離家》、《結義學法》、《婚禮劍影》、《蛇鬼陰謀》、《哭別嬰兒》、《閩江祈雨》、《得道臨水》、《天上人間》10個場次,講述了陳靖姑降妖除魔、救助婦孺的感人事跡。兩岸媽祖宮廟代表人和當地信眾,共同觀看了此次演出。
  • 兩岸陳靖姑信眾觀賞新版閩劇《臨水夫人陳靖姑》
    兩岸陳靖姑信眾觀賞新版閩劇《臨水夫人陳靖姑》 (1/9) "← →"翻頁
  • 慶國慶迎中秋 福州倉山古韻「喚」新顏
    傳統中秋拜月習俗在此展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9月29日電 (葉秋雲)「良辰吉時,庚子年中秋拜月祈福典禮起始……」9月29日晚,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一群身著漢服的女子領銜,傳統中秋拜月習俗在此展示。
  • 臨水夫人陳靖姑:兩岸信眾共奉的民俗信仰
    「有嬰兒啼哭的地方,就有您的身影」  採訪地點:福建福州市、福建古田縣  從一位普通女子到「救產護胎佑民」的陸上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文化千年不衰,情牽兩岸萬千民眾——  近日,大陸首部聚焦陳靖姑文化的電影作品《臨水夫人陳靖姑》在福州開拍。
  •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福州啟動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2月9日電 (記者 劉可耕)9日,中國南方「小年」,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在福州倉山陳靖姑故居啟動,來自陳靖姑信俗宮廟的代表和民眾共同見證了這場文化盛事。福州陳靖姑故居前,不少書法家參與現場書寫春聯,贈與現場市民,送上節日的祝福。
  • 婦女兒童保護神陳靖姑,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的陸上女神平安女神
    陳靖姑,唐朝時期,福建福州人。在福建省民間老百姓稱之、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順天聖母等。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的陸上女神平安女神。經過一千多年的民間傳誦,陳靖姑信俗文化影響十分的廣泛,涵蓋著歷史、文藝、宗教、民俗、社會、人文等諸多領域。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傳她早年拜許真人為師,學得斬妖捉怪、醫病卻瘟、解厄除災等奇門遁甲法術,十五歲學成歸來。
  • 「行攝古厝 清涼一夏」2019福州倉山納涼季啟動
    閩劇、陳靖姑信俗文化表演、茉莉花茶文化展示……8月13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串燒快閃表演在福州火車南站二樓候車大廳上演,吸引來往旅客駐足欣賞。原來這是「行攝古厝清涼一夏」2019福州倉山納涼季啟動儀式的現場。
  • 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福州開班
    7月20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在福州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閩劇藝術中心舉行開班儀式。 楊凡 攝中新網福州7月20日電 (記者 劉可耕)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20日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閩劇藝術中心舉行開班儀式。閩劇《雙蝶扇》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作演出,是近年來湧現出來的閩劇精品劇目。
  • 福州古田和倉山「爭搶」陳靖姑這張文化旅遊大牌
    旅遊節上,福州首次向遊人推介祈雨處等景點。福州舉辦這次文化旅遊節的目的,是決心把陳靖姑打造成一個響噹噹的文化旅遊品牌。  有意思的是,古田縣也力圖把陳靖姑這位民間女神打造成一個文化旅遊品牌,做大古田的旅遊業。去年9月26日,古田縣也舉辦了一次陳靖姑文化旅遊節,與福州舉辦的節目名稱完全相同。  一場「爭奪」陳靖姑的較量在福州倉山與寧德古田之間悄悄展開。
  • 兩岸信眾相聚臺灣花蓮共揚陳靖姑民俗文化
    新華社臺北3月2日電(記者林凱 章利新)2日,第十二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臺灣場)系列活動在花蓮開幕。140多位來自大陸的信眾與當地民眾共同分享來自「順天聖母」陳靖姑的慈光與祝福。此次活動由福州市倉山區陳靖姑文化研究會、福州陳靖姑故居、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協會和花蓮縣宗教文化藝陣協會共同主辦。福州陳靖姑故居管委會主任鄭煒說,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兩岸共同傳承陳靖姑文化的重要盛會。臺灣會場的成功舉辦,是兩岸共同弘揚臨水文化開出的新花朵,是兩岸人民同根同源結出的新成果。
  • 福州陳靖姑故居順天聖母金身圓滿完成赴臺巡安返閩
    這標誌著兩岸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臺灣會場系列活動順利完成。秉承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靖姑信俗文化這一同屬於兩岸的文化傳統,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已經連續舉辦十二屆,進一步溝通海峽兩岸陳靖姑信俗文化傳承人之間的感情,增進臺灣同胞對兩岸文化同源的認識。
  • 兩岸青年拼創意 新潮設計推動陳靖姑文化新發展
    李南軒 攝 展出的陳靖姑文化文創作品件件時尚可愛,使得傳統的女神也現代了起來。 李南軒 攝  中新網福州8月13日電 (陳丹妮)祭祀大米、儲錢罐、書籤、油紙傘……這些聽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竟統統匯集到了臨水夫人陳靖姑身上。13日,由海峽兩岸青年創作的30餘件陳靖姑文化文創作品登陸福州集中展示。
  • 道教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與羅源雲梯村
    詩歌、散文散見於報刊、網絡臨水夫人陳靖姑是聞名海內外的婦幼保護神,信俗文化起源於唐代,興盛於明清。其信仰在閩、浙、贛粵及海外廣泛流傳已1200餘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繫閩臺人民感情的重要紐帶。千百年來,陳靖姑信俗從福建向海內外延伸,在世界各地的分靈宮廟達4000多座,信眾有8000多萬人。
  • 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啟幕
    圖為信眾在福州陳靖姑故居舉行祭拜儀式。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2月24日電 (葉秋雲)作為第十二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天下娘奶回娘家」信俗活動2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陳靖姑故居啟幕。
  • 海內外50餘家宮廟順天聖母金身回福州陳靖姑故居「省親」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3月9日電 (記者 林春茵 劉可耕)水贊、花贊、供贊,一聲聲悠長的臺灣禪和樂唱贊中,作為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的「天下娘奶回娘家」信俗活動,9日在福州市倉山區陳靖姑故居啟幕,逾2千名海內外陳靖姑信眾參加該信俗活動。
  • 祖國,福州對您說——文化繁榮篇
    > 採取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 立體推進歷史文化資源、 城市空間格局和文化遺產風貌的 保護和傳承 守護城市精神家園 營造宜居和諧的人文環境 守護福州傳統文化不遺餘力
  • 閭山的人口法門陳靖姑祈雨處福州龍潭角
    門的話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雕花門。據記載:臨水陳太后名陳靖姑,出生於唐哀帝二年,正月十五日。傳說觀音菩薩赴宴瑤池返回南海時,見南方黑氣衝霄,捏指一算,知有白蛇成精,為害人間,便咬破中指,將指血往南一彈,血雲直往福州下渡陳昌的家裡投胎化生了陳靖姑。陳靖姑誕生之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閻裡稱奇,均引為吉祥之兆。
  • 晉安石牌村:鄉村小劇場 閩劇大觀園
    78歲的蘇祥信介紹閩劇服裝道具。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文 陳暖/攝名片:晉安區壽山鄉石牌村,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的林陽寺位於村中。石牌鄉村劇場因傳習閩劇而聞名。鑼鼓響、燈光亮,一齣好戲正上演。邀親友、進劇場,全村老少樂陶陶。這是石牌鄉村劇場常有的熱鬧場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劇,在這裡找到了生長的土壤。近日,記者探訪了石牌村,感受那裡的民風特質。
  •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動
    福州新聞網3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文 葉義斌/攝)10日上午,倉山飛鳳山奧體公園出入口熱鬧非凡,在閩臺兩地及海絲沿線的陳靖姑文化機構代表的見證下,象徵賜福平安的福袋被打開,五彩氣球同時放飛,這標誌著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正式拉開序幕。
  • 「臨水夫人」陳靖姑金身赴臺巡遊 兩岸信眾祈福歡送
    ,臨水宮祖廟陳靖姑金身14日起駕再次赴臺灣巡遊,數百名兩岸信眾共同歡送,沿途雙手合十祈福。臺灣順天聖母協會理事長趙守堯對陳靖姑金身巡遊臺灣表達了很高的寄望。  當天上午,祖廟內鼓樂齊鳴、歌聲悠揚,由兩岸信眾分別擔任的18名主祭和陪祭,在陳靖姑金身前舉行傳統祭祀儀式。隨後,陳靖姑金身由12人抬起,在送鑾隊和兩岸信眾的護送下,起駕赴臺灣巡遊,信眾沿途雙手合十祈福。  據介紹,此次護駕交流團由35人組成,將經由平潭乘船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