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福州開班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7月20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在福州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閩劇藝術中心舉行開班儀式。 楊凡 攝

中新網福州7月20日電 (記者 劉可耕)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20日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閩劇藝術中心舉行開班儀式。

閩劇《雙蝶扇》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作演出,是近年來湧現出來的閩劇精品劇目。閩劇源自曹學佺創立的「儒林班」,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作《雙蝶扇》的初衷就是對「儒林」的一種回歸,充分展現新時代閩劇人對閩劇品質和審美理念的孜孜追求;同時,讓觀眾重溫閩劇典雅精緻的另一面,彰顯閩劇「儒林戲」的獨特風採,促進閩劇的發展。

該劇通過愛情故事,詮釋人性道德的成全與自我成全,詮釋了人性真誠、善良和溫暖。該劇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經過精心編排,在第六屆福建藝術節·第二十六屆戲劇會演中獲劇目獎一等獎、表演獎一等獎、舞美獎(燈光設計)一等獎等10個獎項。

《雙蝶扇》2017年又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立項(全國10部)、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全國10部),成為全國唯一一部同時入選兩個項目的劇目。今年,該劇編劇王羚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第23屆曹禺劇本獎),主演周虹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

該劇自誕生起便頗受戲劇界矚目。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雙蝶扇》有著一種可貴的文化自信,對閩劇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獨特的審美優勢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於當今整個中華戲曲創作都具有普遍借鑑意義的示範性成功經驗。

中國劇協副主席季國平認為,《雙蝶扇》拓展了閩劇的表現題材,在看似「復古」的基調和風格下,推陳出新、返本開新,正是閩劇藝術在當代的新發展。

閩劇精品劇目不僅要立得住、傳得開,更要留得下,需要新人去傳承、去演繹。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周虹表示,此次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得到了國家藝術基金的大力支持,藉助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繼承、發揚「儒林班」的演劇特徵,於戲中提升文化品格、寄託人文關懷,於當下的閩劇藝術而言,也是一種特殊意義的創新。

此次培訓的師資陣容強大,基本上是《雙蝶扇》劇組的原班人馬,包括著名戲曲導演徐春蘭,曹禺劇本獎編劇王羚,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周虹,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洪翔等10多位戲曲名家。他們將對學員進行戲曲理論、閩劇鑑賞、身段、唱腔、道白培訓以及劇目排練等方面的授課。(完)

相關焦點

  • 閩劇《陳靖姑》上演 代言福州傳統文化走出去
    12月20日晚,由福州市文旅局和福州市倉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傾情打造的閩劇《陳靖姑》在福州上演。 記者劉可耕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1日電 (記者 劉可耕)冬夜,燈光映照下的戲臺,陳靖姑強忍身心之痛,於閩江上鋪席為渡,勇鬥鬼妖三百嬰兒獲救,天降甘霖……20日晚,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傾情打造的閩劇《陳靖姑》在福州上演,受到參加陳靖姑海絲行活動的「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來賓的好評。國家一級演員、閩劇「非遺」傳承人林穎在劇中飾演陳靖姑。
  • 晉安石牌村:鄉村小劇場 閩劇大觀園
    78歲的蘇祥信介紹閩劇服裝道具。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文 陳暖/攝名片:晉安區壽山鄉石牌村,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的林陽寺位於村中。劇場之內 別有洞天閩劇已是石牌村的金字招牌,站在村道邊,遠遠就能望見石牌鄉村劇場圍牆上的閩劇彩繪。劇場大門邊掛著晉安區非遺(閩劇)展示館、石牌閩劇鄉村非遺傳習所、城鄉社區大舞臺藝術中心牌匾。作為石牌村特色旅遊景點之一,劇場裡除了舞臺和觀眾席,還別有洞天。
  • 國家級「非遺」京劇唐派藝術人才培養項目開班
    國家級「非遺」京劇唐派藝術人才培養項目開班 2017年10月16日 15:31   來源:光明日報
  • 量身定製培養計劃!福州首個「圓夢班」開班夢圓
    池遠/攝接下來,學校將通過創新課程設置、優化班級管理、拓寬海外升學通道,精心研究制訂「圓夢班」三年規劃,努力將該班打造成為福建外交官培養基地,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輸送多語種人才。開班儀式現場,徐中遠先生通過視頻向同學們表達了他的殷切期望。
  • 江蘇省「古琴文化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在淮開班
    昨日上午9時,淮陰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古琴教室裡琴聲悠揚,由江蘇藝術基金資助的「古琴文化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正式開班。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音樂人類學博士高舒為學員們傳授了開班第一課,「非遺回歸生活,古琴走進校園」的觀念深入人心。
  • 福州首個「圓夢班」開班 將打造成福建外交官培養基地
    記者 池遠 攝福州日報記者 謝薇昨日,江蘇中遠助學幫老基金會捐資設立的福州外國語學校「銀坤圓夢班」啟動儀式舉行。據悉,這是福州首個、全省第四個「圓夢班」,目前該班60名學生已全部入學。接下來,學校將通過創新課程設置、優化班級管理、拓寬海外升學通道,精心研究制訂「圓夢班」三年規劃,努力將該班打造成為福建外交官培養基地,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輸送多語種人才。
  • 福州首個「圓夢班」開班夢圓
    本報記者 池遠攝昨日,江蘇中遠助學幫老基金會捐資設立的福州外國語學校「銀坤圓夢班」啟動儀式舉行。據悉,這是福州首個、全省第四個「圓夢班」,目前該班60名學生已全部入學。接下來,學校將通過創新課程設置、優化班級管理、拓寬海外升學通道,精心研究制訂「圓夢班」三年規劃,努力將該班打造成為福建外交官培養基地,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輸送多語種人才。
  • 婺源縣中小學管理後備人才培養培訓班開班
    2020年8月12日上午9點,婺源縣中小學管理後備人才培養培訓班在鄣公山共大教學樓五樓多媒體報告廳舉行開班典禮。婺源縣縣教體局副局長王炳祥、婺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書記校長鄭繼東、婺源縣教體局教研室主任葉玉林、婺源縣教師進修學校師訓部主任葉銀盛參加了開班典禮,婺源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江莉主持了開班典禮。
  • 慶國慶迎中秋 福州倉山古韻「喚」新顏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9月29日電 (葉秋雲)「良辰吉時,庚子年中秋拜月祈福典禮起始……」9月29日晚,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一群身著漢服的女子領銜,傳統中秋拜月習俗在此展示。
  • 福州馬尾交流團赴馬祖參加鬧元宵活動
    福州馬尾交流團赴馬祖參加鬧元宵活動 2019-02-16 17:21: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潘力維   中新網福州2月
  • 中山市2020年青年教師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培訓班開班
    12月10日,中山市2020年青年教師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培訓班在市教體局開班。來自全市10所高中、10個學科的36位青年教師以及他們的學科導師和實踐導師共聚一堂,參加開班儀式。華東師範大學劉良華教授上了開班第一講。
  • 福州幫助定西培養社工人才
    昨日,為期四天的福州市社工人才儲英培訓班落幕。此次培訓不僅有福州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還特邀扶貧結對的甘肅省定西市五名社工骨幹前來學習。「定西組織骨幹人才來榕學習取經,把先進培訓方式、先進的理念和知識帶回去,能夠為加快推進脫貧攻堅步伐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孵化更優秀的社會工作人才,助力社會工作再上新臺階。」定西市民間組織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福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幫扶定西不僅僅是資金、技術上的支持,幫助定西培養專業人才、做好扶智方面的工作同等重要。
  • 福州大學:開放式辦學助推人才培養
    6月6日,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學院由福州大學與福建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辦,雙方聯合培養我國地質勘探和採礦工程等地學和礦業的緊缺人才。
  • 表演藝術類非遺傳承人福建共話後繼人才培養
    【解說】11月19日,崑曲、蒙古族長調民歌、南音、侗族大歌、西安鼓樂、京劇、中國皮影戲、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等15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冊)的表演藝術項目相關社區、群體和傳承人代表共聚福建泉州,共話後繼人才培養。
  • 「行攝古厝 清涼一夏」2019福州倉山納涼季啟動
    閩劇、陳靖姑信俗文化表演、茉莉花茶文化展示……8月13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串燒快閃表演在福州火車南站二樓候車大廳上演,吸引來往旅客駐足欣賞。原來這是「行攝古厝清涼一夏」2019福州倉山納涼季啟動儀式的現場。
  • 內蒙古全區殘疾人藝術人才培訓班開班
    近日,由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主辦、內蒙古烏蘭恰特演出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內蒙古自治區殘疾人藝術人才培養培訓班在呼和浩特市開班。 來自全區各盟市的30名學員將在為期1個月的培訓期內,接受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藝術專家組織開展的聲樂、器樂、舞蹈等專業培訓。
  • 清華附中福州學校等92所中學初中招生計劃確定!最高學費75000元/學期
    學校依託清華附中優質的教育資源,秉承和發揚清華附中在辦學理念、管理模式、課程設置、學生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經驗,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以「德修於行,行勝於言」為校風,以培養具有科學精神、法治意識、人文情懷的傑出人才為培養目標;創建「愛學、善思、明理、篤行」的學校氛圍,助學生成長成才,助教師修己樹人。
  • 首批福州方言傳承學校!
    ,將在福州方言的教育教學中,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培養一批優秀的閩都文化傳承者,並帶動其他學校共同做好福州方言的傳承、弘揚、推廣工作。據介紹,福州市教育局鼓勵學校開展包含福州話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在堅持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教育教學的前提下,通過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對有興趣的部分學生開展福州話、閩劇、福州評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學習、傳承、弘揚活動,湧現出一批長期堅持傳承福州方言的學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福州十四中全校參與市級課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福州方言文化的實證研究
  • 數字中國「數」說非遺——福州的1到10
    或粗獷激越、或通俗平暢、或典雅婉約、或清新活潑,閩劇藝術家們將福州市井生活的點點滴滴融進戲曲。閩劇自明朝萬曆年間開始,沿襲鮮亮的時代底色,綜合福州民間音樂與崑曲等外來聲腔特色,流行於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福州伬藝源於唐宋,使用福州方言說唱,吸收了評話的道白、閩劇的表演,雅俗共賞。
  • 促進產業人才培養,電子科大成都學院首期PBL導師培訓班開班
    近日,電子科大成都學院第一期PBL導師培訓班在八一建軍節如期開班。開班儀式採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主會場設在國騰科技園2號樓。該校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陳春發,首席導師羅建中,新經濟教育事業發展部、教務處,各分院負責人和全體參訓師生共230餘人參加了開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