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古琴文化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在淮開班

2020-12-11 中國江蘇網

昨日上午9時,淮陰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古琴教室裡琴聲悠揚,由江蘇藝術基金資助的「古琴文化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正式開班。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音樂人類學博士高舒為學員們傳授了開班第一課,「非遺回歸生活,古琴走進校園」的觀念深入人心。

●掛牌開班,古琴文化開枝散葉

「古琴有三種音,散音松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泛音有如天籟,有股清冷入仙之感;而我最歡喜按音,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令人心曠人怡。」在「古琴文化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開班第一課上,學員高雅描述了自己對古琴琴音的看法。據高雅介紹,她目前是我市一位中學的音樂老師,有著古箏基礎的她剛接觸到古琴便愛不釋手,通過層層選拔有幸成為學員之一。

「古琴文化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於昨日上午9時在淮陰師範學院音樂學院的古琴教室正式開班。據了解,此項目面向全省招生,旨在培養一批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舞臺表演及教學實踐能力的古琴文化藝術傳承人才。項目經過嚴格審核選拔,共錄取了來自南京、無錫、徐州、鹽城、宿遷、淮安等不同地市區的20位學員。

淮安市古琴學會會長、淮陰師範學院古琴藝術傳習所常務副所長李家祥老師認為,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是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隨著淮陰師範學院古琴研習所的掛牌成立,古琴文化將煥發勃勃生機。

●教育傳承,非遺回歸現代生活

「中國古琴藝術在2003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讓當時有些式微的琴,重新回到了國民視野。」開班第一課上,高舒告訴學員們,近十年來,國內非遺工作把文化載體的「教育傳承」提到首位,以替代原來的博物館式的收藏或者研究,一直在嘗試非遺回歸現代生活。

「高老師,您說古琴歷史悠久,有何考證?對於處在當下的我們又有哪些現實意義呢?」聽完學員提問,高舒作了詳細回答。《尚書》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當時古琴被看做治世之樂器,對於文人墨客的意義是非凡的。如今,古琴藝術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作為古琴藝術傳承者的我們,更應樹立普及中國音樂知識的理念,擔負形塑民族國家概念的責任。

●藝文雙修,古琴納入淮師必修課程

「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校和地方教育資源服務人民,將校外有較高技藝的古琴藝術教師引入大學校園,充實傳統音樂人才培養隊伍,這對發展地方傳統音樂文化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對全國高校傳統音樂文化建設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淮陰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仲崇連表示,古琴課程自2019級開始正式作為淮師音樂學院師範類音樂學與舞蹈學專業的必修課程。

仲崇連認為,將古琴文化植入古琴技藝的學習,可以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文化認同,對國家傳統音樂人才的培養有啟迪意義。此外,古琴藝術與高校教育、科研的結合,是未來中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高校工作者責無旁貸的文化使命。■融媒體記者 胡適之/文 王昊/圖

相關焦點

  • 國家級「非遺」京劇唐派藝術人才培養項目開班
    國家級「非遺」京劇唐派藝術人才培養項目開班 2017年10月16日 15:31   來源:光明日報
  • 【消息】「中州派古琴藝術表演人才培養」課程進行中
    7月1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齊聚洛陽,開始了「中州派古琴藝術表演人才培養」項目的系列課程。
  • 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中州派古琴藝術表演人才培養》第二十八至三十天課程圓滿結束
  • 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福州開班
    7月20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在福州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閩劇藝術中心舉行開班儀式。 楊凡 攝中新網福州7月20日電 (記者 劉可耕)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閩劇《雙蝶扇》表演人才培養,20日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閩劇藝術中心舉行開班儀式。閩劇《雙蝶扇》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作演出,是近年來湧現出來的閩劇精品劇目。
  •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國防工業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在北京理工大學開班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李和章教授在開班儀式的致辭中指出,《國防工業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是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在學科方向與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也是北京理工大學堅持貫徹中央「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體現。國防工業裝備藝術設計已經成為工業設計專業發展重點方向之一,也使北京理工大學成為國內同類院校國防軍工設計龍頭單位,這也是項目實施的重要保障。
  • 學奏古琴,學斫古琴,開班傳藝 一位越南博士的琴色人生
    受訪者供圖  中國古琴藝術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今年是越南籍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畢業生阮延俊來到武漢的第15個年頭。沉醉於古琴藝術的他,在東湖之畔的琴坊,開班傳授古琴技藝,另還教人製作古琴。
  • 國家藝術基金 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工藝美術設計人才培養》招生簡章
    國家藝術基金 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工藝美術設計人才培養》招生簡章一、
  • ...知行合一 傳承創新 ——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暨東方雅樂...
    、海澱區非遺展示中心(北館)承辦,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天津七弦琴院協辦的"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暨東方雅樂音樂會"成功舉辦。在討論古琴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作者們從多個角度考察當前古琴界的現狀,分析古琴在傳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主編韓傑先生,副主編張雅晶女士經過層層篩選,最後優中選優41篇編輯成冊。
  • 講座|琴藝與琴道,古琴傳承與藝術人生
    85歲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系教授、北大國學院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樓宇烈先生近日在北京大學從《琴藝與琴道》的角度講述古琴傳承和發展,他認為:「學過琴的人都會在琴裡面感受到人的一種安靜、專一、中正的東西,所以中國的藝術不是簡單的技藝,而是通過技藝引導你的興趣。中國的古琴能夠幫助人養成這種敬意。」
  • 河北衡水弘揚、傳承中華優秀非遺文化,古琴進課堂
    弘揚中國非遺文化,延續千年技藝之髓。衡水好人志願者協會、衡水好人網在衡水好人館舉辦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公益課,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傳統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文化進社區課堂,提升文化自信自強,20個課時,受眾大學生達1000人次。
  • 線上線下教中小學教師吟唱古詩詞 龔琳娜開啟人才培養項目
    10月9日在保利WEDO,這31位中小學教師登臺演唱了15首作品——這是龔琳娜舉辦「吟唱古典詩詞,留住中國聲樂」音樂專項人才培養項目的中期匯報演出。作為北京市文化基金支持的項目,龔琳娜這一培養音樂教育人才的活動從今年初疫情期間獻上報名和教學開始,就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京繡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精彩呈現
    京繡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因受疫情影響,同時也響應北京市教委及學校號召,以網絡授課的形式與各位學員見面。【傳承與密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苑利老師《傳承的密碼》課程,讓我們對非遺有了系統且深刻的認識。課上苑老師用有趣的故事深入淺出,將非遺的概念、價值及如何保護、如何去傳承做了詳盡的講述。從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怎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強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 《徽州傳統村落活化傳承創意設計人才培養》研修班 招生簡章
    >《徽州傳統村落活化傳承創意設計人才培養》研修班招生簡章一、項目情況(一)項目簡介「徽州傳統村落活化傳承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是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申報的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於2017年8月正式獲批、立項。
  •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曲詞撰寫人才培養》啟動
    7月4日,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曲詞撰寫人才培養》在長沙開班。紅網時刻7月4日訊(記者 袁思蕾 通訊員 陳嘉琪)今天,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曲詞撰寫人才培養》在長沙開班,來自全國26個省市藝術研究院所、創作中心、文藝院團、各大高校的30名學員將接受為期近4個月的培訓,集中系統學習曲詞撰寫方法、切磋創作技巧。該項目由湖南省藝術研究院和「穀雨社」組織實施。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端午古琴雅集活動優雅上演
    長春晚報記者 梁闖  29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廣新局、市園林局、市文聯、長春日報社、長春廣播電視臺主辦,以古琴為主題的「吉祥中國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列活之「丁酉端午古琴雅集」活動在長春動植物公園舉行。
  • 藝術金融高級職業經理資質培訓與評價項目首期培訓班開班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8日訊 2017年8月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所屬的職業經理研究中心與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藝術金融高級職業經理資質培訓與評價項目第一期培訓班在北京開班。中國工藝(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國藝交所董事長瞿賢軍、職業經理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兼主任王永利、中錄國嘉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燕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
  • 招生簡章|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人才培養》
    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人才培養」 ,是中央美術學院在以往鄉村建設研究與實踐成果之上,依託國家藝術基金專項支持,集合眾多海內外知名專家之力,面向中國當代鄉村建設骨幹隊伍進行的一次培訓。
  • 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掛牌
    □半島記者 黃靖斐8月24日晚,青京少兒戲曲培訓中心專場匯報演出暨山東省文化藝術學校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掛牌儀式在市北區第一文化館舉辦,100多名小學員向家長及觀眾們匯報學習成果,其中最小的學員年僅4歲。青京少兒戲曲培訓中心成立於2013年8月,成立之初與中國戲曲學院附中聯合開展島城少兒京劇培訓的工作,培訓中心本著「弘揚國粹藝術 培養京劇人才」的宗旨,聯手青島京劇院一線的演職人員本著認真教學、嚴格要求、出人出戲的態度,成立之初學校不足十名學員,發展至今300餘名京劇小戲迷,同時聯手青島教育部門進入市南區、市北區、嶗山區、李滄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等各區16所學校建立京劇社團,取得豐碩的教學成果
  • 臺灣學員大陸學銅雕藝術 冀「搭橋」兩岸文化交流
    2日,由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的銅雕藝術人才培養項目開班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年來首個面向全國招收專業學員,經認真評選和審核,共錄取32名學員接受該項目培養。  當日,來自浙江、湖南、江蘇、河南、臺灣等地的32名學員共同參加開班動員。
  • 古琴梅庵 海曲清韻|梅庵派古琴藝術公益講座在海曲書房舉行
    12月20日上午,東港區文化和旅遊局推出的第九期周末名家藝術公益講座在城市書房海曲公園館舉行。本次公益講座由中國教育衛視「綻放的向陽花」藝術聯盟常務副會長,「金龜子國際兒童藝術節」日照組委會副主席宋詩音老師主講梅庵派古琴藝術。古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之首,被視為高雅藝術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