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山的人口法門陳靖姑祈雨處福州龍潭角

2020-12-18 樂享閩清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傳承了我國上下5千年的歷史。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在道教發展中又分出了許多到道派。在以福建為中心,廣泛流行於中國廣東、浙江、江西、江蘇、湖南、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的有一個教派為閭山派。

閭山派:又稱閭山道、閭山教等,最早源於閩越故地的原始宗教,不斷吸收與融合道教派系中淨明道、靈寶派諸派的宗教形式,逐漸形成一個以福建為中心向外發展的一個派系,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流派,供奉閭山九郎為法主。

閭山做為福建的教派,肯定不是遼寧省境內的閭山,據傳說閭山是在閩江江底的神秘世界,凡人看不見,唯獨精通閭山正法,道行高深的道士和有道緣的心善之人才能看到。那麼閭山的法門在哪裡呢?

根據文獻記載,閭山的法門在福州市倉山區倉前街道,與中州島和蒼霞隔閩江相望的龍潭角。相傳在龍潭角下有一座山,名叫「閭山」,而龍潭角則是閭山的法門,陳靖姑求師學法時便是經龍潭角這個三千年一開的法門進入的閭山,所以有民俗傳唱「閭山沉在龍潭角,三千年一度開法門」。龍潭角是倉山以前的古渡口,本名「龍潭窟」,相傳古代有白龍居住於此地,而且還與福州四中裡面的大廟山上的釣龍臺和釣龍井相通。

在龍潭角江邊有

在龍潭角江邊有一座懸空在閩江上的廟叫龍潭角祈雨處、放生首池。在門上兩位門神威武的守護在兩邊。進得門來,腳下十分逼仄,只容下一株大榕樹和一個懸空小廟。江水蒼綠,從眼前無聲地流過。 廟裡中間供奉的就是閭山祖天師許真君,一邊供奉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另一邊臨水陳太后陳靖姑、林二娘,李三娘三姐妹。

在龍潭角對面的山上是2002年12月由閩臺各界人士共同出資五百萬在這裡興建的一座陳靖姑祈雨處大殿。

沿著臺階登山來是一座龍珠亭,在龍珠亭的對面就是興建的閭山法門。朝山身入瑯環地,悟道神遊兜率天,臨水依山龍潭千古秀,順天福地寶殿四季春。

通過法門就是一尊陳靖姑祈雨的法相,一手拿龍角,一手拿道士玲,正在認真做法祈雨。這座法相高8米,重74噸,有臺灣信士捐贈。在法相的背後還有一個二女在橋上梳頭的石雕。這兩位站的橋可是很出名的百花橋。

在像上面走就是威嚴的祈雨殿了。大門口有石獅龍柱等基本建築。門的話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雕花門。

祈雨大殿中間供奉的是臨水陳太后陳靖姑、林二娘,李三娘三姐妹,

邊上是觀世音菩薩,

法主許真君、楊太保、王太保

張真人、劉真人、五花鄧元帥、百花高元帥,

丹霞大聖、江夫人虎婆奶、白雞奶幾位神仙。

關與祈雨大殿和臨水夫人是息息相關的。據記載:臨水陳太后名陳靖姑,出生於唐哀帝二年,正月十五日。傳說觀音菩薩赴宴瑤池返回南海時,見南方黑氣衝霄,捏指一算,知有白蛇成精,為害人間,便咬破中指,將指血往南一彈,血雲直往福州下渡陳昌的家裡投胎化生了陳靖姑。

陳靖姑誕生之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閻裡稱奇,均引為吉祥之兆。陳靖姑自幼聰慧端莊,悟解玄機,繡房靜養,持齋禮佛,信奉觀音,她父母十分喜愛這個女兒,在她尚未及關之前,便作主將靖姑與古田縣的劉柏定了親。成人後,靖姑立誓把奉觀音,終生不嫁。父母不允,靖姑便逃婚出走,得神人指點在福州龍潭角進入閭山,拜在許真君門下學法。

許真君知其前身非同凡響,便悉心傳授諸般法術。許真君算出女弟子日後有產難之厄,特意授予靖姑扶胎救產之術,但陳靖姑認為自己一生不會出嫁,學這門法術沒有用處,執意不學。真君見陳靖姑拒學扶胎救產之術,知天意如此,天機不可洩露,只得由她而去。

三年後,陳靖姑學成回家,許真君特意交代陳靖姑二十四歲那年不能擅動法器,否則將有厄難臨身。回到家裡,靖姑見父母因思念自己而罹病纏綿於床榻,且患癰瘡,調治三年,群醫束手。陳靖姑見父母病痛不堪,黯然傷心,便擺設香案,散發戴冠,腰系法裙,手執寶劍龍角,念經湧咒,繪寫靈符,清除患者傷處汙血後,用刀割下自己股上的肉,然後填進父母的傷處,並以符水噴於補處,以符渣抹在割處,無血無痕,兩老立起沉府,下床行走竟然如故。離別了三年,靖姑倍感父母的慈愛親情,為消除父母對自己婚事的擔憂,她答應嫁給劉柏。

陳靖姑出嫁之後,以救世濟民為己任,二十四歲那年,陳靖姑記起師傅交代這一年不能動法器,便讓結義姐妹林二娘、李三娘和王楊二太保等人各回自家閉門修煉。沒想到這一年福州乾旱,禾稻枯焦,哀鴻遍野。陳靖姑不忍看故鄉百姓遭難,雖然自己身懷六甲,卻不顧自身的安危,於永和二年八月十五日,脫胎家中,來到龍潭角,浮席江中施法祈雨。不久大雨傾盆,旱象頓消,五穀得以豐收,百姓免於飢餓。但陳靖姑正在施法祈雨之時,仇妖白蛇精和長坑鬼乘隙陷害,他們先潛赴靖姑家中,毀去陳靖姑的孕胎,然後再趕去龍潭角,欲將浮席弄沉,將陳靖姑溺死。

施法中的陳靖姑腹痛難忍,站立不穩,草蓆逐漸沉入水中,眼看著河水即將把陳靖姑吞沒,陳靖姑拼餘力咬破自己的手指,將指血向空中彈去,遙望閭山向師父求助。閭山法主許真君見陳靖姑的血光來到洞府,知徒弟遇難,急遣王楊二太保前往救助,王楊二太保脫下腳上的草鞋,施法術將其化為四隻母鴨,將草蓆的四隻角拖住,不讓草蓆沉入水中。陳靖姑得師傅之助,免掉溺水之厄,因母鴨救了自己性命,便發誓終生不食鴨肉。

白蛇精和長坑鬼見有母鴨從天而降救助靖姑,知陳靖姑一緩過神來,即使自己二人聯手,也絕不是陳靖姑的對手,便落荒而逃。陳靖姑忍痛在後緊追不捨,欲斬草除根,永除後患。長坑鬼狡猾,被其兔脫,白蛇精無路可逃,慌亂中竟逃回古田的巢穴白蛇洞,被陳靖姑追上,堵住洞口。靖姑運神通將白蛇斬為三段,但她自己也因為祈雨時落水,寒氣侵入五臟六腑,致遭產厄,肉身坐蛇首而羽化。

她坐化之前,發誓說:「吾死之後,必救婦人產難」由於陳靖姑生前並未學過扶胎救產之術,坐化之後,她的英靈復到閭山再求師傅教自己學會扶胎救產。保赤佑童等諸般法術。陳靖姑始得道後,眾人感念她的恩德,便立「順懿夫人」廟以奉識之。

在往邊上是仿造的閭山景色。在龍潭角祈雨大殿外面可以看到閩江,江心公園,福州魅力的景色。

相關焦點

  • 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祖籍廟,出生地,祖殿,祈雨大殿
    陳靖姑坐化之前,發誓說:「吾死之後,必救婦人產難」由于靖姑生前並未學過扶胎救產之術,坐化之後,她的英靈復到閭山再求師傅教自己學會扶胎救產。保赤佑童等諸般法術。據史載,陳靖姑的父親陳昌是莆田醴泉半島東莊竹林村人,後到福州當官經商,與當地一退隱知府之女葛氏結婚。所以今天就和各位介紹下陳靖姑的幾大有光的廟宇。祖籍廟宇莆田的秀嶼區嵩山陳靖姑祖籍廟,福州上渡陳靖姑出生地,羽化地陳靖姑夫家寧德古田臨水大戶的臨水宮也就是陳靖姑祖殿,福州倉山龍潭角陳靖姑祈雨殿。
  • 福州古田和倉山「爭搶」陳靖姑這張文化旅遊大牌
    旅遊節上,福州首次向遊人推介祈雨處等景點。福州舉辦這次文化旅遊節的目的,是決心把陳靖姑打造成一個響噹噹的文化旅遊品牌。  有意思的是,古田縣也力圖把陳靖姑這位民間女神打造成一個文化旅遊品牌,做大古田的旅遊業。去年9月26日,古田縣也舉辦了一次陳靖姑文化旅遊節,與福州舉辦的節目名稱完全相同。  一場「爭奪」陳靖姑的較量在福州倉山與寧德古田之間悄悄展開。
  • 《請舍人哥咒詞》中的陳靖姑信俗
    陳靖姑祈雨圖陳靖姑(公元767-791),是福建兩大女神之一。祖籍福州倉山下渡(今福州市倉山區臨江街道)。陳靖姑龍潭角祈雨圖陳靖姑的兒子,人稱「舍人」「舍人哥」。他年紀雖小,本領卻很大。民俗學家魏應麒是福州人,他在其《福建三神考》中記錄說,舍人哥有一大本事,就是可以到陰間把死去人的魂魄帶回陽世,通過「神婆」「神媽」的口,和在陽世的親人應答談話。福州舊時稱這一「問亡」迷信活動為「覆掉」「討亡」。
  • 陳靖姑傳奇之臨水三姐妹
    閭山三奶娘 民俗.故鄉 ——點擊播放音樂—— 陳靖姑是歷史人物,生卒年有中唐和五代二說酬以金帛不受,但需帕方,令徐親書某贈數字,且言:「某具福州古田,左右鄰某也。異日垂青,甚幸!」言訖不見。後清叟知福州,遣人尋訪所居。鄰人云:「此間有陳夫人廟,嘗現身救產。」入廟視之,徐所題帕在案上。徐請於朝,封慈濟夫人,賜額順懿。清叟系歷史人物,足見其時已頗有名頭。
  • 道教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與羅源雲梯村
    據傳陳靖姑於唐大曆二年(公元767--791),生於福州倉山下渡(今福州下藤路)小名陳十四。福建民間俗稱娘奶、奶娘、臨水夫人、順天聖母等。倉山下池,有一座許真君祖廟,廟附近有一座舊木屋,當地老人說陳靖姑就出生在木屋裡故稱祖屋。但以往傳說都是說其祖屋「靜廬」內。下池鄉親對此解釋說:「娘奶祖居原在下池,後搬遷到靜廬那邊去。」    陳靖姑自幼嚮往道教,一心想學法。
  • 臨水夫人陳靖姑:兩岸信眾共奉的民俗信仰
    一次突如其來的造訪  走進位於福州倉山下渡的陳靖姑故居,入口處便能瞧見一座嶄新的陳靖姑故居牌坊。牌坊外形似方正拱門,用大理石製成,由來自臺灣的聖恩佛祖會捐建。  據史料記載,唐代時,陳靖姑出生於福州倉山下渡村。16歲時,陳靖姑到龍潭角閭山大法院學法。後嫁到古田縣。
  • 「陳靖姑」故事搬上電影 《臨水夫人陳靖姑》福州取景
    閩南網11月7日訊 昨日,首部反映「陳靖姑」傳奇故事的電影《臨水夫人陳靖姑》在福州正式啟動。該片由姜郎執導,劇組將在福建和浙江兩地取景拍攝。影片計劃2015年底上院線。  陳靖姑傳奇故事有許多文字記載,這部電影劇情是什麼?據姜郎介紹,故事是從陳靖姑年少時講起。年少時,陳靖姑到閭山學道教法術,相傳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
  • 臨水夫人陳靖姑
    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父親陳昌為朝廷戶部郎中,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叄歲去閭山(閭山為道教秘境,相傳在福州閩江底。參見《閩都別記》)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  。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福州啟動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2月9日電 (記者 劉可耕)9日,中國南方「小年」,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在福州倉山陳靖姑故居啟動,來自陳靖姑信俗宮廟的代表和民眾共同見證了這場文化盛事。福州陳靖姑故居前,不少書法家參與現場書寫春聯,贈與現場市民,送上節日的祝福。
  • 陳靖姑(順天聖母 臨水陳太后)
    順天聖母陳靖姑(公元767-791),出生於福州市倉山區下渡街道。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夫人奶、臨水夫人、臨水陳太后、順天聖母等。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父親陳昌為朝廷戶部郎中,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叄歲去閭山(閭山為道教秘境,在福州閩江底。參見《閩都別記》)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
  • 陳靖姑傳奇之擒殺長坑鬼
    靖姑升仙,重回閭山學護胎法 長坑鬼驚魂未定,忽見橋上有美少女,淫心一動,便變作小孩蹲在溪邊釣蟛蜞,伸手向九娘要頭髮,說要綁蟛蜞,想揪住她頭髮拉下水
  • 陳靖姑傳奇將搬上大銀幕 在福州啟動2015年底上院線
    閩南網11月7日訊 昨日,首部反映「陳靖姑」傳奇故事的電影《臨水夫人陳靖姑》在福州正式啟動。該片由姜郎執導,劇組將在福建和浙江兩地取景拍攝。影片計劃2015年底上院線。  陳靖姑傳奇故事有許多文字記載,這部電影劇情是什麼?據姜郎介紹,故事是從陳靖姑年少時講起。年少時,陳靖姑到閭山學道教法術,相傳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
  • 兩岸共祭臨水夫人陳靖姑祈平安
    3月7日,兩岸數千名信眾齊聚福州,共同祭拜順天聖母陳靖姑,共祈和平,民眾幸福安康。當天,以「弘揚臨水文化 兩岸共享平安」為主題的第六屆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舉行。來自福建和臺灣的眾多順天聖母宮觀及民間演藝團體,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臨水文化及閩臺民俗文化。   【解說】上午九點半,福州閩江畔鼓樂齊鳴。
  • 電影《陳靖姑傳奇》大綱
    題材:古裝神話、非物質文化 思想內涵: 唐末年間陳靖姑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跟隨名士學習,培養出了真善美的性格;十五歲的她往閭山學法,拜許真君為師,學成設醮法、呼風喚雨、縮地騰空、退病祛疫等法術。
  • 福安羅江街道「福水宮」與陳靖姑的信俗文化
    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載:陳靖姑,公元767~791年,祖籍福州倉山下渡,父名陳昌,戶部郎中,母葛氏,善巫術。陳靖姑受母薰陶影響,十三歲上閭山學法,拜許旌陽為師,學得設礁法、驅虎斬蛇、封山破洞、斬妖捉怪、醫病卻瘟、解厄除災等奇門遁甲法術。十五歲學成歸來,造福民間,其後又遇觀音大士點化,教她符籙、保胎救產等醫術。
  • 映像莆田|秀嶼陳靖姑祖廟
    陳靖姑祖廟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象山村嵩山寺。陳靖姑生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十四日,福建莆田縣醴泉裡竹林村(今秀嶼區東莊鎮象山村)人,丈夫劉杞古田縣人。陳靖姑曾向閭山許師傅學法,學成歸來途中,她一路斬妖除邪,扶危濟難,一面廣收弟子。
  • 農曆正月十五,恭迎順天聖母臨水宮陳靖姑太后,見者有福平安吉祥
    農曆正月十五,是順天聖母臨水宮陳靖姑陳太后誕辰,恭迎順天聖母臨水宮陳靖姑太后,見者有福平安吉祥!一次觀音菩薩赴宴瑤池返回南海時,見南方黑氣衝霄,捏指一算,知有白蛇成精,為害人間,便咬破中指,將指血往南一彈,血雲直往福州下渡陳昌的家裡投胎化生了陳靖姑。陳靖姑誕生之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大有吉祥之兆。陳靖姑自幼聰慧端莊,悟解玄機,繡房靜養,持齋禮佛,信奉觀音。
  • 閩劇《陳靖姑》上演 代言福州傳統文化走出去
    12月20日晚,由福州市文旅局和福州市倉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傾情打造的閩劇《陳靖姑》在福州上演。 記者劉可耕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1日電 (記者 劉可耕)冬夜,燈光映照下的戲臺,陳靖姑強忍身心之痛,於閩江上鋪席為渡,勇鬥鬼妖三百嬰兒獲救,天降甘霖……20日晚,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傾情打造的閩劇《陳靖姑》在福州上演,受到參加陳靖姑海絲行活動的「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來賓的好評。國家一級演員、閩劇「非遺」傳承人林穎在劇中飾演陳靖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