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春秋時期遠不只5個國家,大家都知道,而戰國七雄也不只7個國家。
其中魯國,宋國,衛國這樣的千乘小國依然存在,而且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比宋國,衛國滅亡的還早。
說中山國是戰國第八雄,確實有點蛇頭龍尾的感覺,比較中山國本身也是千乘小國。
中山國比宋國,魯國強,不是強在國力上,而是草原民族的鬥志,還有稱霸一方的野心。
中山國根據史書記載有七位國君,第一位是中山文公,其實是侯爵,文公是中山國後人對他的追諡。
在考古發掘中,中山國的一件青銅器中記載,第一位被周天子封為侯爵的並不是,戰國時期中山文公,而是春秋時期的「鮮虞」首領「穩」。
鮮虞人起源於西亞及歐洲,來到中國北方,成為「白狄」部落的一支。
白狄部落在春秋時期非常強大,曾打到陝西,陝西的黃土高原,太行山山脈,甚至一路打到山東。
晉國兼併了太行山以西土地,鮮虞人穿越太行山,來到河北平原的「滹沱河」一帶,又南下滅了兩個小國,這就是公元前662年和660年的「伐邢滅衛」,邢君出逃,衛君被殺。
這個時候可以說白狄人佔領了黃河以北,齊國的邊境,黃河南岸就是周天子的都城「洛邑」。
鮮虞人也加入了這場戰爭,也是白狄部落的主力,此時齊桓公,晉文公已經將其看做是亡國之患。
齊國,晉國,宋國,曹國等國聯合攻打白狄部落,從公元前530年開始肥,鼓等部落相繼被滅,白狄人有的降服,有的向北退。
可是鮮虞人已經建立了一座城池「中人城」,公元前529年晉國大將荀吳大破中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峭嶺。
公元前507年秋鮮虞人大破晉軍,俘虜了晉將觀虎,公元前506年又在唐縣西北粟山建國,中山國正式出現在史書上,建國時間其實更早。
中人城也叫「中山城」,城中有座小山叫「委粟」,中山國因此得名,此後晉國趙簡子,與趙襄子先後攻打,鮮虞人逃進太行山中。
公元前432年趙襄子在鮮虞後裔中選了一個傀儡國君,還娶了魏文侯的女兒,他就是史書上中山國第一個國君「中山文公」,中山人口中的「穩」應該是建立中人城時的首領,比中山文公大概早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