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企業家背後的企業家」
他骨子裡創新、顛覆、不墨守成規
不斷引領著軟體與企業管理中一輪又一輪的革命
27年來金蝶的發展始終以創新為驅動
破釜沉舟,砸碎舊世界,開創新生態
用手中一行一行的代碼
實現了中國軟體從追趕到超越的金蝶夢
整理| 戰新會小秘書
一部金蝶創業史,半部中國軟體史
徐少春領導的金蝶國際軟體集團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軟體公司、中國最大的企業雲服務公司;二十七年來,金蝶成功地經歷了三次轉型,用財務軟體幫助1200萬會計人員甩掉了算盤,用ERP提升了680萬企業和8000萬人的管理效率,現在正用雲計算幫助千萬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改變億萬人的工作方式。
華為、萬科、中石油、溫氏、蒙牛……超過2000家合作夥伴選擇金蝶作為共創共贏的發展平臺。金蝶不僅連續16年穩居中國成長型企業應用軟體市場佔有率第一、更連續2年在中國企業級應用SaaS雲服務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連續4年在中國企業級ERM SaaS (即雲ERP)、財務SaaS市場佔有率第一。金蝶還是目前唯一入選Gartner全球市場指南(Market Guide)的中國企業SaaS雲服務廠商。今天我們一起來走近被稱為「企業家背後的企業家」、第4期戰新人物——徐少春。
創業夢,蟄伏而出
徐少春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的一個小鄉村,雖然小時候生活清貧,但家庭的溫馨關愛、父母的諄諄教誨,兄弟姐妹的友愛互助、自己的閱讀熱愛,讓他從小就相信善良和愛的力量,也早早種下立志的種子 。
1979年,16歲的徐少春考取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雖文質彬彬,但銳氣和創造力十足。1983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武漢一家工廠,看到財務人員花費大量時間整理帳務的時候,他萌生了幫財務人員擺脫算盤的夢想。他選擇了繼續深造,考取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成為中國第一批會計電算化碩士研究生。
1988年的深圳,處處瀰漫著創業的氣息,空氣中蘊含著夢想、生機和活力。聽到同學對深圳的描述後,他心裡充滿了好奇,隨即辭掉了山東稅務局的工作,奔赴深圳。拿著導師寫的推薦信去深圳市蛇口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報到,中巴車搖搖晃晃地行駛在像鄉下一般的泥濘路上,但映入眼帘的卻是處處建設、欣欣向榮的場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在事務所工作期間,徐少春利用業餘時間開始編寫財務軟體,對於自己的未來他有清晰的規劃。
1991年5月,徐少春正式辭職,向嶽父借了5000元,買了一批散件然後組裝成一臺電腦,開始了創業生涯。就在賺到人生第一桶金5萬元的時候,深圳市發布一個關於民間科技人員創辦民間科技企業的規定,他認為創業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了,開始籌備屬於自己的公司,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足足寫了65頁,很快就被審批下來,於是愛普公司(金蝶前身)正式成立,「讓愛普灑人間」是他的創業初心。
引入戰投,破繭成蝶
「我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我願不斷破繭成蝶,化作金蝶無數,飛向全世界,給每一位企業經營者帶去陽光、溫暖和愛。」 — —徐少春人生使命
愛普(金蝶前身)成立之初,除了徐少春外,只有一名員工。他每天帶著「愛普財務軟體」和夥伴一起騎著自行車,逐個企業進行宣講,不買也可以免費試用。由於產品實用,幫助企業解決了財務報表的難題,愛普軟體在財務人員那裡口口相傳,有口皆碑。短短幾個月時間,用戶就增加到了30多家,徐少春和同伴忙得不可開交,也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將公司規模做大。
徐少春決定引進戰略投資夥伴,對公司進行股權改造,「深圳愛普電腦技術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遠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並且形成了私營、外資、國資三種經濟性質並存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1992年,當時外資公司使用的財務軟體都是國外的,無法處理中文文本及人民幣業務。而當時財政部規定,外資企業需要使用人民幣作為企業的記帳本貨幣。因此,在處理財務時,外資企業需要一套符合中國特點的軟體。
徐少春認為,這是一個發力點,於是1993年推出了首個財務軟體產品——「金蝶」,填補了市場空白。他希望這個產品能夠像一隻金色的蝴蝶一樣,飛進當時全國1200萬名財務工作者的窗口,幫助他們甩掉算盤,減輕他們的艱辛。這一理念也演變成了金蝶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廣告語之一「用金蝶軟體,打天下算盤。」
金蝶的產品投放到市場後,由於非常契合深圳市場上不同企業對於財務軟體的需求,所以銷售成績非常好。當時很多客戶只記得金蝶這款產品的名字,既然這款產品讓客戶如此印象深刻,為了讓品牌效應的影響力最大化,徐少春就把公司改名為「金蝶」。
三次蝶變,大破大立
「企業經營者對成長的渴望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金蝶哲學
金蝶的歷史上,經歷了3次大的轉型,這三次「蝶變」對於金蝶來說無異於是砸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一個過程。
第一次蝶變是從做DOS財務軟體轉為做Windows財務軟體。
先前時期,財務軟體都是基於DOS系統設計的。1985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1.0系統;1994年,第一個中文版Windows系統登錄中國。徐少春認定Windows系統才是未來的主流和發展方向,儘管當時國內的大部分電腦是DOS作業系統。頂著質疑和壓力,徐少春帶領團隊經過一年時間研發,於1995年春節後推出了中國首款基於Windows作業系統的財務軟體「金蝶財務軟體For Windows 1.0版」。
新軟體推出後,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還被中國軟體評測中心確認為中國首個優秀級Windows版財務軟體。金蝶基於Windows系統的軟體帶動了整個軟體業的升級,促進了國內財務軟體由DOS系統向Windows系統的迅速轉移,也奠定了金蝶在財務軟體行業中的領先地位。1996年,金蝶從一個深圳區域性的小軟體公司,變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知名軟體公司。
金蝶的第二次轉型是從開發財務軟體到開發企業ERP系統。
1997年之前,國內的ERP市場主要被跨國公司壟斷,其中德國SAP、美國四班軟體、美國甲骨文等公司佔據著ERP高端市場。徐少春呼籲:「中國財務軟體公司重任在肩,可以走自己的路。」
金蝶順應時代,開發了K/3 ERP產品,實現了企業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合一,並且融合了電子商務功能,獲得了市場良好回應,被評價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軟體。
這一時期,國際資本市場正經歷一輪寒冬,納斯達克指數半年內跌去了4成,網際網路泡沫開始破滅,2001年,金蝶卻逆勢增長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獨立軟體廠商。
2002年,國內ERP市場進入了「戰國時代」,國內本土企業的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國內廠商開打「價格戰」,導致整體利潤下滑。
徐少春認為,本土企業更需要帶動產業生態鏈群的發展,於是發布了BOS平臺,合作夥伴可以在該平臺上研製具有自己品牌的管理軟體,平臺也可為企業進行應用定製和個性化開發。並提出了「個性化ERP」戰略,解決了異構系統不能有效集成,各項業務工作無法標準化、規範化,企業個性化需要無法滿足的行業頑疾。
這一次轉型,鋪墊了金蝶的光明前景,也讓它跟很多國外軟體平起平坐。
金蝶的第三次轉型從ERP系統到「雲戰略」,最艱難,也最刻骨銘心。
ERP系統讓金蝶的版圖不斷擴張,企業人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間,金蝶的員工人數漲幅超過了一倍,總人數達到近1萬人。2012年上半年,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幾乎把金蝶逼向了生死存亡的險地。此時,金蝶在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徐少春認為是時候調整方向,把公司變成一個輕公司,未來業務更多的集中於網際網路、雲計算等領域。
主動求變、主動轉型,金蝶拉開了公司史上最波瀾壯闊的轉型序幕,這個期間,徐少春砸掉了很多東西,2014年5月4日,他砸掉筆記本電腦,宣布用一部手機處理所有工作,誕生了智能協同平臺雲之家;同年8月,他與客戶砸掉伺服器,顛覆變革傳統ERP;2017年5月4日,他砸掉了20多年積累的ERP,因為「軟體是過去,雲才是未來」;今年,他又和客戶砸掉了代表傳統數位化的煙囪,共同打造產業網際網路雲生態。
砸掉舊世界,成就一個新世界。2019年金蝶發布金蝶雲·蒼穹,2020年上半年,金蝶的雲收入佔比已接近60%,金蝶被納入恒生科技指數中,被獲納為前10大成份股。今年11月,金蝶股價漲至27.8元,相比2014年的2.25元,6年間股價翻了十幾倍,成為香港資本市場企業雲服務的第一股。
大破才能大立,這三次蝶變不僅是因為行業的日新月異需要變革和迭代,更是因為徐少春骨子裡的持續創新精神和他內心的使命。
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2020年,疫情的催生下,各行各業都在進行行業價值鏈的重構,每一個企業的運營、產品與服務,商業模式、管理領域都在發生劇烈的數位化轉型和變革。企業管理又迎來了一次顛覆性的劇變: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city,企業業務能力),EBC正在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並且與企業的現實命運緊緊相連。
EBC更關注整體企業業務能力,包含連結客戶、員工、夥伴、萬物以及數據驅動的能力,而EBC的建設,由企業業務的思維模式、數位化的技術及企業實踐三大要素構成。EBC其實是新時代企業管理的「數字作業系統」,是重構企業數字戰鬥力的必選項。
面對充滿不確性和複雜嚴峻的客觀環境,面對一切皆數據皆上雲、皆智能化的大趨勢,金蝶推出了被譽為「EBC中國最佳實踐「的落地產品金蝶蒼穹3.0,其全面的SaaS應用和全新的PaaS平臺,尤其是PaaS數據中臺將推動企業發展從流程驅動到業務驅動,通過基於數據中臺的智能數據分析能力,重構其企業業務能力。
金蝶雲·蒼穹幫助中車株機重構數字戰鬥力連結萬物,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製周期縮短50%以上,轉向架整架生產效率提升30%,全條碼應用質量追溯效率提高80%以上;幫助華為海洋連結員工,68天成功替換184個IT系統,剝離並重構了華為海洋四大核心業務流程,用國產化系統重構了華為海洋的業務能力,確保了每一位員工在信息系統的連接下更高效的工作。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金蝶蒼穹系列產品,已經走出國門,沿著一帶一路,伴隨中國企業走向全世界,為這個世界貢獻它的精彩。
金蝶文化建設
徐少春砸電腦、砸伺服器、砸辦公室、砸ERP……其實是用實際行動來要告別過去,用創新技術和模式顛覆傳統思維,所以金蝶人自上而下都有一種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動力。
那背後這種創新精神從何而來?這都得益於金蝶的文化建設。
徐少春在多年前就倡導激情文化,高管不稱呼XX總,從2004年開始就稱兄道弟,或者叫英文名字,員工都會很親切的叫他Robert、老徐、還有春哥。破除了等級關係,在平等的環境裡創新創造才會那麼的自然和發自內心。
除此之外,金蝶還有非常優厚的激勵措施,2001年起,金蝶就每年給員工發期權或股票,截至到2017年底,金蝶累計授出8.2億股股票期權;在2018年的年會上,徐少春拿出1000萬現金紅包,發給員工家屬,給8000多名在職員工發放888股金蝶國際股票。2019年年會,送出「價值千萬的深圳灣智能房一套」,並落成港大醫院金蝶門診中心,金蝶人可以在園區問診;在2020年年會,除了「價值千萬的深圳灣智能房一套」,程式設計師們擁有了4天帶薪發呆日。這也成為了激勵金蝶人不斷創新的一個動力。
「金蝶首席服務官」文化。2019年,徐少春開通了個人公眾號「徐少春個人號」,每天他會花一到兩個小時回答客戶的問題,與客戶建立心與心的連結。有問題、有投訴、也有對產品的改進建議,還有人生哲學的問題。個人號讓他與680萬企業客戶緊緊相連,讓金蝶變得更加透明。金蝶的滿意度在不斷地提升,服務意識和響應速度有了很大的改善。金蝶由服務體系的變革開始,最終倒逼研發體系的變革,公司組織與文化的變革,「徐少春個人號「已然成為了促進金蝶數位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抓手。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金蝶生逢其時,也承載著一種歷史的使命。金蝶的發展歷程,是深圳特區改革開放歷程的縮影,也是中國企業管理進程的縮影。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金蝶將始終擁抱變化、顛覆創新、突破極限,借時代之勢砥礪共進,萬千中國企業一同建立新的商業文明,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關於金蝶
金蝶國際軟體集團有限公司(「金蝶國際」或「金蝶」)始創於1993 年,是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268.HK),總部位於中國深圳。以「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為核心價值觀,以「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讓陽光照進每一個企業」為使命,致力成為「最值得託付的企業服務平臺」。
金蝶在中國企業雲服務市場不斷探索,IDC數據顯示,金蝶不僅連續16年穩居中國成長型企業應用軟體市場佔有率第一、更連續2年在中國企業級應用SaaS雲服務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連續4年在中國企業級ERM SaaS (即雲ERP)、財務SaaS市場佔有率第一。金蝶是目前唯一入選Gartner全球市場指南(Market Guide)的中國企業SaaS雲服務廠商。
金蝶旗下的多款雲服務產品獲得標杆企業的青睞,包括金蝶雲·蒼穹(大企業數字共生平臺)、金蝶雲·星空(成長型企業數位化平臺)、金蝶雲·星辰(小微企業成長服務平臺)、雲之家(智能協同雲)、管易雲(企業電商雲服務平臺)、車商悅(汽車經銷行業雲)及我家雲(物業行業雲)等。金蝶通過管理軟體與雲服務,已為世界範圍內超過680萬家企業、政府等組織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