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 浦東「雙館」成網紅「四史」課堂

2020-12-25 上海政務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可是您知道嗎?定下國旗設計稿時,距離開國大典只剩4天了……」在慶祝建黨99周年的日子裡,面對熱情的參觀者,上海建橋學院國政館講解員伊莉老師,一次次將第一面五星紅旗製作的故事娓娓道來。自去年12月開館以來,建橋國政館已成為臨港乃至浦東的網紅「四史」課堂,來自浦東大中小幼學校和港城集團的5000多名師生、員工,在這裡聆聽理想信念的故事,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有了新的感悟。

  建橋國政館裡的這堂「四史」課,涵蓋國家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強國、國家安全、藍圖繪就、激勵奮鬥、國家戰略等11個板塊,長廊裡的圖文資料梳理出國家政治經濟發展脈絡和發展成就。要把館藏資源利用好,把文化基因傳承好,優秀講解員的生動演繹非常重要。首批15名優秀志願講解員都是經學院推薦選拔,從60名思政輔導員學員中脫穎而出的精英。在上崗前,他們都參加了2020年上海民辦高校黨員「四史」學習班學習,學習並掌握了國政館講解內容與技巧。

  與國政館相對而望的,是上海高校校園裡唯一一座雷鋒館。今年是上海建橋學院學習與傳承雷鋒精神的第20個年頭,也是建橋雷鋒館開館的第4個年頭。在400多平方米的館內,觀眾看到上百張雷鋒的珍貴影像:有參加軍區運動會身著運動背心的運動形象,有彈奏手風琴的文藝範兒,也有在天安門城樓前駕駛摩託車的帥氣模樣。與此同時,展覽還動態展示發生在建橋校園裡的當代「活雷鋒」事跡。2017年開館以來,雷鋒館先後接待參觀者3萬餘人次,一支由學生志願者組成的成熟講解團隊講好雷鋒故事、傳播雷鋒精神。

  雷鋒廣場、雷鋒銅像、雷鋒館,校園裡的雷鋒地標是建橋學院獨一無二的特色。從2005年開始,每年在學雷鋒日前後頒發的雷鋒獎,則讓雷鋒的故事在這個校園代代傳承,讓雷鋒精神成為建橋師生共同的「精神基因」。今年該校有近500名師生主動報名,在全國各地積極參與抗擊疫情的志願服務,用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我們把『四史』學習教育培訓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養發展結合起來,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結合起來,深入挖掘育人養料。」上海建橋學院黨委書記江彥橋表示,學校探索區域化黨建品牌打造的新路,將國政館與雷鋒館打造成「雙館」紅色教育基地,成為臨港新片區2020年區域化黨建工作十大品牌,在服務學校師生參觀實踐的同時,重點面向臨港地區開通服務熱線、提供專業講解、聯合開展活動。未來,該校將進一步用好「兩館」的紅色資源,讓師生在豐富的史料中真切體會和親身感悟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問題的精神密碼之所在,增強愛黨愛國情懷,不斷拓展「四史」學習教育成效和影響輻射力。

相關焦點

  • 浦東這個鎮用音樂劇/雲課堂/TED演講……摁響「四史」系列黨課上課鈴
    「講史團」成員們正在積極備課,找準切入點,頭腦風暴,有的準備重溫「四史」;有的聯繫本職工作談家國情懷;有的準備結合本村村史談改革開放的變遷;90後宣講團成員們則準備排練情景黨課,用沉浸式的表演傳承紅色精神。
  • 浦東總工會:做好「三字」文章,紮實推進「四史」學習教育
    (上海基層黨建網)浦東新區總工會黨組始終把「四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將「四史」學習教育真正落實到思想認識上、落實到理論學習上、落實到工會工作上,以史為鏡,擦拭初心、砥礪擔當、踐行使命,努力做到學史學知學思想、見人見事見精神、學思踐悟促創新。
  • 【「四史」學習教育】用好紅色資源,開展思政教育 ——西青區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助力創文攻堅
    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四史」學習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8月4日上午,區逸夫小學的師生們走進檔案館,開展創文宣傳、「四史」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四史」、守初心圖書角,學習黨史、國史有關知識,夯實信念之基,補足「精神之鈣」。
  • 莊行鎮打造「四大課堂」 讓「四史」學習近在家門口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四史」學習教育,強化思想理論武裝,莊行鎮著力開展貼人心、接地氣的「家門口·學四史」系列理論宣講活動,打造固定課堂、流動課堂、實景課堂、空中課堂「四大課堂」,迅速掀起全鎮「四史」學習教育熱潮,實現「四史」學習教育全覆蓋。 做精固定課堂,讓「四史」知識人人皆學
  • 以學術資源涵養「四史」用通俗話語傳播「四史」
    小小的鉛筆承載了一段民族工業發展史,將鉛筆作為畢業禮物是學院「四史」主題畢業教育系列活動之一,引導畢業生在新的人生起點上回望歷史,汲取力量。一方面,生動多樣的畢業課、團課、支部活動讓「四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另一方面,學校依託豐厚的學術和名師資源,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以「四史」學習教育拓展課程思政的內涵建設。
  • 趙巷鎮:「館校互動」促成長,「快樂星期三」來社區學「四史」
    原創 綠色青浦 綠色青浦「館校互動」把「社區課堂」與校園課堂有機融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溢出效應」。
  • 松江區民樂學校:「四史」學習入心入腦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上海基層黨建網)學習「四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也是堅定理想信念、把穩思想之舵的重要支撐。
  • 黨建| 浦興路街道「四史」學習教育紅色路線火熱出爐,快來預約吧!
    黨建 | 浦興路街道「四史」學習教育紅色路線火熱出爐,快來預約吧!」守初心為豐富「四史」學習教育內容,推動「四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浦興路街道通過整合轄區內紅色文化及區域黨建資源,推出了一條「四史」學習教育紅色路線。
  • 高橋鎮生活日記——「「四史」學習」三課合一:打卡古鎮「寶藏」追尋紅色印記
    三課合一打卡古鎮「寶藏」 追尋紅色印記「千年高橋鎮、萬裡長江口」。高橋鎮,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更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色基因傳承。近日,在高橋鎮,婦聯、團委、黨群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整合力量、聯合開設的「學四史、走高橋、看家鄉」紅色家庭日活動「行至正酣」,社區家庭參與也「興致正酣」。
  • 紅色資源共享!長三角一體化四地教育聯盟啟動「學『四史』紅色學堂」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春霞上海普陀區的「學四史、暢遊蘇河十八灣」紅色學堂,江蘇蘇州的沙家浜紅綠新學堂,浙江嘉興的南湖研學旅行,安徽蕪湖的王稼祥紀念園……今後,四地青少年開展「四史」教育活動時可以共享這些紅色資源。
  • 【四史教育】讓楊浦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紅色課程中「潤物無聲」
    基於楊浦「三個百年」區位優勢、「三區融合」發展戰略,區教育工作黨委積極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推進紅色課程融入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踐,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著力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三全育人」立德樹人新體系,深度推進「學生人格成長培育工程」。
  • 剪紙版紅色書籤!二工大將「四史」學習教育與非遺文化傳承有機融合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通訊員 夏君中國剪紙,一門古老而優美的藝術;四史浩瀚,一部奮鬥而光輝的歷史。這個暑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文理學部先鋒文創團隊師生與「浦東剪紙」傳承人陳金妹女士共同創作了剪紙版「四史」紅色書籤。這也是該團隊繼七一創作繪畫版紅色書籤後,將優秀傳統文化非遺剪紙與「四史」學習教育融合而製作的「四史」紅色書籤2.0版。「四史」浩繁,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印刻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艱辛探索,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如磐信念和忘我犧牲。
  • 上海推出紅色場館系列直播:永不褪色的紅為「四史」教育注入理想動力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充分發揮上海紅色資源優勢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市文旅局將全新推出系列直播《博物·在看》,通過歷史情景再現、紀念館現場體驗等方式,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從不同視角展現上海的紅色文化基因。
  • 在嗶哩嗶哩上引起刷屏的網紅思政課,如何讓年輕人對「四史」教育入...
    5月10日下午,楊浦區「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第三季、「四史」教育雲端思政課首講活動在長陽創谷會堂舉行。全新一季「大家微講堂」緊扣「四史」教育主線,推出雲端思政課,推動全區上下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
  • 高橋鎮生活日記——「「四史」學習」童心向黨學「四史」雛鷹逐夢向未來
    高橋鎮,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更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色基因傳承。暑假期間,圍繞高橋鎮「四史」教育主題,高橋鎮婦聯、團委等單位部門,用好紅色陣地、紅色資源、紅色教育,幫助孩子們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力促「四史教育」向家庭延伸。
  • 用好紅色資源 講活歷史故事 再現光輝歷程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
    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力圖用好紅色資源、講活歷史故事,再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光輝歷程,為全市和學校的「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
  • 圖繪「四史」二工大學子用畫筆傳承紅色基因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應用藝術設計學院64名藝術學子,用手繪的方式創作出70多幅作品,傳承上海紅色基因。此次系列探訪活動,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四史,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傳統發揚好。活動讓同學們在學習四史知識的過程中更加明白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每一代人甚至每一個人的不懈努力,只有明責任、勇擔當,才能真正擔負起未來建設國家的重任,做優秀的新時代接班人。
  • 「四史」學習教育丨理學院:學習「四史」守初心,堅守信念強擔當
    二、推動校內外資源聯動,彰顯理學院「四史」學習特色結合全國首批黨建工作標杆院系建設,推動校內外資源聯動,推進了三項黨建共建聯建項目。錢偉長舊居紀念館修繕黨建共建項目,由理學院黨委牽頭,聯合校內資源和無錫錢偉長故居所在的蕩口古鎮共同建設,擬申報「三全育人」基地,基地依託滬蘇「兩地」建設「三館」:錢偉長圖書館(含錢偉長紀念展和錢偉長藏書館)、錢偉長舊居(在建
  • 「四史」學習教育 | 這位同學中考歷史學科取得了滿分,好成績的秘訣是?
    而就讀於新北郊初級中學的沈樂怡在歷史中考中取得了滿分,她說好成績的秘訣在於學校開展的「四史」學習教育。抓好課程融合是新北郊初級中學對學生進行「四史」學習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這一「潤物細無聲」的方法,正是本區各學校在推進「四史」學習教育中的共性。虹口轄區內有87處紅色歷史舊址遺蹟,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區教育學院和基層學校共同探索開發區域場館資源課程。
  • 再添兩大科創「網紅」打卡點!借力科學城,浦東張江鎮這樣提升「雙創」濃度
    作為2020浦東科技節期間的系列活動之一,張江資源再生科普館、張江國際青少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今天正式揭牌,張江青少年雙創聯盟正式成立,將成為整個區域內的科創「網紅」打卡點。融合各方力量,培養科創新生力量張江科學城的加速建設,讓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雙創」熱土。如何培養青少年群體的創新創業意識?張江鎮發揮資源優勢,融合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場館、知名高校等各方力量,成立了張江國際青少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