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傳承非遺剪紙
7月30日,江蘇省如皋市迎新社區邀請南通市級項目如皋剪紙技藝的傳承人王竹軍和轄區內孩子們一起進行「紅色傳承非遺剪紙」主題活動。通過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傳承紅色基因,迎接八一建軍節。圖為小朋友在活動現場學習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徐慧攝/光明圖片《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1日03版)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亮相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吸引了來往市民遊客的目光。
-
圖繪「四史」二工大學子用畫筆傳承紅色基因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應用藝術設計學院64名藝術學子,用手繪的方式創作出70多幅作品,傳承上海紅色基因。」學習教育融入專業特色,融入日常。此次系列探訪活動,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學習四史,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傳統發揚好。
-
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體驗非遺活動,讓「保護非遺」意識滲透入心在佳木蔥蘢、曲橋臥波、層臺疊翠、古色古香的荔園裡,小主人們在非遺傳承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廣繡、廣彩項目,以體驗和滲透的方式,讓保護非遺的意識深入心裡。
-
非遺文化進高校 剪紙漆藝「雲」上教
剪紙雲課堂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7日16時20分訊(記者 秦思思)大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你聽說過嗎?雲課堂線上教授你見過嗎?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四川外國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開展第一次剪紙漆藝課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基地成立於2013年。2016年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限選課程,聘請金錢板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長福任課程教師。推動傳承方式由傳統師徒口口相授向課堂化課程化傳授轉型,2017年還被重慶市文旅委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
融合傳承|消防剪紙廣流傳 冬春火災齊防範
融合傳承|消防剪紙廣流傳 冬春火災齊防範 2020-12-11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學子三下鄉:傳承非遺文化,走進儀隴剪紙
服務傳統,展望藝術;傳播非遺文化,保護歷史文脈。為繼續深入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西華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巴蜀拾藝人」實踐團隊來到了南充市儀隴縣。7月21日下午, 「巴蜀拾藝人」實踐團隊抵達剪紙博物館(何作霖剪紙工作室),展開了一系列實踐活動,並採訪了儀隴剪紙第三代傳人毛小玲。在毛小玲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了解了儀隴剪紙的悠久歷史,並對獨具特色的儀隴剪紙有了全新認識。儀隴剪紙源遠流長,蘊藏著古老的文化內涵,具有樸實自然的藝術特色,且與儀隴皮影、藍印、民歌緊密結合著,互生互長,並行發展。
-
傳承非遺文化:環縣鄉音計劃項目——鄉音傳承人剪紙培訓第5-6期
2020年6月6日剪紙——第五課 星期六環縣鄉音計劃項目非遺傳承剪紙班正式開班培訓,賈生鑫老師給學生們細心講解普及了非遺知識,讓孩子們在了解非遺、感受非遺魅力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非遺保護意識。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在於:傳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鑄造精神、提升智力。6.7日早上取到了基金會購買的國學系列書籍,驅車趕到小南溝鄉非遺傳承人剪紙培訓班,把書送到同學手中。
-
傳承非遺文化——剪紙
為傳承民族文化,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8月16日上午,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在社區活動室開展了「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剪紙藝術」活動。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特地邀請了剪紙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李國香來擔任授課老師,活動開始,李國香老師首先給大家講解了剪紙工序:摺紙、剪紙、翻紙,並邊講邊做示範。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弘揚四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書法美術作品展在天津市河西區文化...
新華網天津12月11日電(周潤健、薛中慶)為激發廣大黨員群眾進一步學習「四史」的熱情,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弘揚四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書法美術作品展近日在天津市河西區文化館美術廳開幕。 展覽共徵集書畫作品200餘件,經過專家認真評審,共有85件作品脫穎而出入選展覽。
-
學科融合+文化傳承+佛山智造 佛山創客教育全面開花
11月20日,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在珠海開幕,揭曉了教博會最高教育創新成果獎(包括SERVE獎、SERVE 提名獎)。其中,佛山選送的「學科融合+文化傳承+佛山智造」創新創客教育實踐項目榮獲SERVE提名獎。從2000餘項作品中脫穎而出,佛山靠的是什麼?
-
固民族精神之本,鑄校園文化之魂——以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
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體衛藝教研室成立了「非遺」志願者小組,通過多方聯絡、奔走,調研東昌府區的非遺資源,在東昌府區文廣新局等部門的幫助下,與非遺傳承人見面接頭,最終確定了將剪紙、澄泥、木版年畫、麵塑、葫蘆雕刻、八角鼓和梅花樁拳等10餘項國家級、省級、市級和區級項目引進水城小學,郭太星、梁穎、徐秀貞等10餘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該校授課30餘次,培訓教師和學生萬餘人次,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韻味
-
東明路街道生活日記——「「四史」學習」「播撒紅色種子 傳承革命精神」——青少年『四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
播撒紅色種子傳承革命精神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思想引領工作,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意識,東明路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堅持把「四史」教育內容融入青少年活動中。8月20日,東明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播撒紅色種子 傳承革命精神」——青少年『四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情感。轄區內40組親子家庭參加活動。
-
打卡紅色教育基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打卡紅色教育基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這個鎮中小學生暑期這樣學「四史」日前,閔行區少工委組織全區46所學校150位中小學生,參加了「學『四史』,爭做新時代好隊員——成長1+1夏令營」活動。同學們來到「華漕手工技藝體驗基地」,參觀了華漕抗日戰爭紀念館和非遺手工藝館,並體驗了傳統手工藝項目。來源:閔行區華漕鎮來源:閔行區華漕鎮華漕抗日戰爭紀念館由華漕鎮黨委於2006年牽頭成立。紀念館分主廳和副廳,主廳內是場景復原展項,背面是一幅大型油畫。
-
【四史學習】上海交大舉行沉浸式「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重溫紅色...
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上海交大徐匯校區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6月29日上午,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在兩位主講嘉賓的帶領下走進徐匯校園,體驗校園內一座座凝結著紅色基因的紀念碑、建築物承載的深厚底蘊,重溫交通大學的黨史、校史;回顧交大第一個黨團支部的建立歷史,舉行上海交大第一個黨團支部紀念碑奠基儀式;並在學校黨委常委會會議上圍繞「四史」學習教育工作推進情況、徐匯校區紅色資源挖掘工作等議題進行研討交流。
-
體驗龍鳳字、剪紙…還有香囊、團扇DIY,七寶古鎮非遺手作集市來了
下午兩點,直播鏡頭來到七寶古鎮鐘樓廣場的非遺手作集市。有著千年歷史的七寶見證了文化發展,也見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龍鳳字、糖畫、麵塑、剪紙、各式DIY……本次集市設有14個攤位,既可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還可以現場進行DIY製作,把文化帶回家。
-
安大學子:「雲端」開展剪紙課堂,再現非遺文化精彩魅力
8月2日和8月3日上午9:00——11:30,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一支暑實隊伍邀請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十大神剪葛庭友老師一起開展 「非遺文化登上『雲端』」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騰訊會議直播形式進行線上課堂。此次活動旨在宣傳保護非遺文化,學習民間藝人的家國情懷,鍛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
在課程中有機融入 上海大學各學院持續推動「四史」教育
體育學院在開好各門「體育」公共基礎課的同時,發揮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20年秋季學期,學院將首度開設新開發的學校紅色傳承系列之「體育中國」通選課,將「四史」融入課程,將新時代「健康中國」理念等有效傳遞給青年學生。備課會上,課程負責人劉兵院長率先展示了第一講「體育是什麼」的設計理念、思路和方法。
-
高橋鎮生活日記——「「四史」學習」三課合一:打卡古鎮「寶藏」追尋紅色印記
三課合一打卡古鎮「寶藏」 追尋紅色印記「千年高橋鎮、萬裡長江口」。高橋鎮,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更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色基因傳承。近日,在高橋鎮,婦聯、團委、黨群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整合力量、聯合開設的「學四史、走高橋、看家鄉」紅色家庭日活動「行至正酣」,社區家庭參與也「興致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