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學子三下鄉:傳承非遺文化,走進儀隴剪紙
服務傳統,展望藝術;傳播非遺文化,保護歷史文脈。為繼續深入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西華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巴蜀拾藝人」實踐團隊來到了南充市儀隴縣。7月21日下午, 「巴蜀拾藝人」實踐團隊抵達剪紙博物館(何作霖剪紙工作室),展開了一系列實踐活動,並採訪了儀隴剪紙第三代傳人毛小玲。在毛小玲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了解了儀隴剪紙的悠久歷史,並對獨具特色的儀隴剪紙有了全新認識。儀隴剪紙源遠流長,蘊藏著古老的文化內涵,具有樸實自然的藝術特色,且與儀隴皮影、藍印、民歌緊密結合著,互生互長,並行發展。
-
紅色傳承非遺剪紙
7月30日,江蘇省如皋市迎新社區邀請南通市級項目如皋剪紙技藝的傳承人王竹軍和轄區內孩子們一起進行「紅色傳承非遺剪紙」主題活動。通過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傳承紅色基因,迎接八一建軍節。圖為小朋友在活動現場學習紅色剪紙作品創作。徐慧攝/光明圖片《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1日03版)
-
傳承非遺文化:環縣鄉音計劃項目——鄉音傳承人剪紙培訓第5-6期
2020年6月6日剪紙——第五課 星期六環縣鄉音計劃項目非遺傳承剪紙班正式開班培訓,賈生鑫老師給學生們細心講解普及了非遺知識,讓孩子們在了解非遺、感受非遺魅力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非遺保護意識。——第六課 星期日經典國學中華文化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智慧精髓。
-
水城「非遺」,讓文化傳承一路向陽!
為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近日,遷安趙店子鎮宣傳辦、文化站、圖書分館在李官營小學開展慶元旦 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活動。 遷安皮影第三代傳承人陳海雲老師現場為同學們科普「非遺」知識,傳授剪紙方法和技巧,講述了傳承的重要意義。同時,還與孩子們互動,以2021牛年的「牛」為原型,帶領同學們一起剪新春吉祥圖案、招福動物、十二生肖等圖案。
-
非遺文化進高校 剪紙漆藝「雲」上教
剪紙雲課堂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7日16時20分訊(記者 秦思思)大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你聽說過嗎?雲課堂線上教授你見過嗎?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四川外國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開展第一次剪紙漆藝課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基地成立於2013年。2016年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限選課程,聘請金錢板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長福任課程教師。推動傳承方式由傳統師徒口口相授向課堂化課程化傳授轉型,2017年還被重慶市文旅委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
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第40期小主人論壇圓滿結束。體驗非遺活動,讓「保護非遺」意識滲透入心在佳木蔥蘢、曲橋臥波、層臺疊翠、古色古香的荔園裡,小主人們在非遺傳承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廣繡、廣彩項目,以體驗和滲透的方式,讓保護非遺的意識深入心裡。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內的「非遺課堂」天天爆滿,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向非遺大師學習布藝、剪紙、葫蘆畫、香包製作,感受手工製作的樂趣。 博物館的非遺大師們為了講好非遺課,紛紛拿出自己的絕活,剪紙大師馬連喜特地用剪刀剪出了「元宵節」三個字和燈籠,高超的剪紙技藝令家長與孩子讚不絕口。
-
非遺文化保護傳承:環縣鄉音計劃項目鄉音傳承人剪紙培訓第2-4期
那一縷縷煙囪上升起的炊煙是那黃土地上的一座山,一道溝是遊子夢中的牽掛,亙古的記憶是先賢們對鄉土文化的敬畏和守護2020年5月24日剪紙——第二課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環縣鄉音計劃項目非遺傳承剪紙班正式開班培訓,賈生鑫老師給學生們細心講解普及了非遺知識,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亮相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吸引了來往市民遊客的目光。
-
安大學子:「雲端」開展剪紙課堂,再現非遺文化精彩魅力
8月2日和8月3日上午9:00——11:30,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一支暑實隊伍邀請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十大神剪葛庭友老師一起開展 「非遺文化登上『雲端』」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騰訊會議直播形式進行線上課堂。此次活動旨在宣傳保護非遺文化,學習民間藝人的家國情懷,鍛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
非遺+遊戲:傳統文化傳承有了新玩法
春節前後,完美世界《誅仙》手遊將南京夫子廟歷史街區實景植入到遊戲當中,讓玩家在線領略盛世秦淮風光,此舉引起了文化業界不少關注的目光。作為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這些非遺項目承載著璀璨的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是需要全體中華兒女一起珍視和傳承的文化財富。
-
體驗非遺剪紙 樂享暑假生活
8月2日,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永昌社區手工培育坊內,自治區級剪紙非遺傳承人趙文花(中)在教小學生剪紙。暑假期間,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永昌社區開設「非遺剪紙小課堂」,邀請自治區級剪紙非遺傳承人為小學生教授剪紙技藝,讓小學生們近距離了解和體驗非遺文化,樂享暑假生活。
-
一把剪刀訴心意,一張剪紙傳非遺!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崔博雲,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崔博雲,原名崔秀臣,祖籍山東登州,20世紀60年代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現任全球華人聯合會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盟民間藝術委員會會長,上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城管委會副主任,中國佛教文化促進會副會長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加大保護力度拓展非遺發展空間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於2011年正式啟動,至今已近10年。 其間,我市相繼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機構,制定了《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對非遺項目進行全面普查、整理、歸檔與申報。通過普查發現,我市非遺線索主要集中在根雕、剪紙、面人、手工刺繡、燙畫、雕塑、飲食技藝和傳統手工技藝等方面。
-
何芳林:傳承非遺艱難並快樂著
談到她的作品及向祖輩學習非遺剪紙的經歷,她卻總是發出爽朗的笑聲,眼睛笑成一道彎。省級非遺傳承人何芳林從小就從長輩那習得了剪紙、彩扎等非遺技藝,是家裡的第六代非遺傳承人。大學專修傳統文化畢業後,她又學習了麵塑、棕編等非遺技藝。她取得的非遺成果,用她自己的話說,「拿獎拿到手軟」。
-
濱城區三河湖鎮殘疾人蘭福梅:傾心傳承非遺剪紙手藝繪就紙與剪刀和...
自幼受家人啟蒙,而勤奮鑽研民間剪紙技藝。多年傾心研究發展非遺手藝剪紙,成為了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優秀民間藝人,濱州首批優秀民間剪紙藝人。蘭福梅的剪紙作品,繼承、保持並發揚了濱州剪紙結構嚴謹、古樸渾厚、拙中蘊靈的特點。他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其剪紙創作既不脫離傳統又自成一體、自創一格。
-
巧手舞動,傳承剪紙手藝人的工匠精神!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鍾林強,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鍾林強,男,陝西城固人,現為縣民間藝術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會員。一張張鮮紅的紙張,用一把銳利的剪刀,在他的手中輕盈舞動,或剪、或裁,只一會兒,一張張精美絕倫的剪紙藝術品便誕生了。
-
當剪紙遇上《DNF》非遺大師傾情獻藝
原標題:當剪紙遇上《DNF》 非遺大師傾情獻藝近日,DNF官方開展了以「國創·新篇」為主題的非遺共創活動。旨在架起DNF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梁,發揚屬於中國本土的特色藝術。在本次共創活動中,DNF玩家將攜手非遺大師共同創作藝術精品。
-
「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在黃花小學掛牌
2020年11月30日,孝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在孝南區臥龍鄉黃花小學舉辦了「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授牌儀式。授牌儀式上孝感雕花剪紙所和黃花路小學負責人共同表示:授牌儀式只是一個起點,雙方將攜手共建孝感雕花剪紙特色課堂,通過校內非遺教育常態化,課外延伸教學傳承,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非遺教學,讓孩子們愛上孝感雕花剪紙,讓傳統文化更好的走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蓬勃發展、得以傳承。
-
剪紙版紅色書籤!二工大將「四史」學習教育與非遺文化傳承有機融合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通訊員 夏君中國剪紙,一門古老而優美的藝術;四史浩瀚,一部奮鬥而光輝的歷史。這個暑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文理學部先鋒文創團隊師生與「浦東剪紙」傳承人陳金妹女士共同創作了剪紙版「四史」紅色書籤。這也是該團隊繼七一創作繪畫版紅色書籤後,將優秀傳統文化非遺剪紙與「四史」學習教育融合而製作的「四史」紅色書籤2.0版。「四史」浩繁,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印刻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艱辛探索,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如磐信念和忘我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