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問萬豪:520萬用戶信息洩露 補救措施為何不包括中國會員?

2020-12-25 IT時報

30秒快讀

1、520萬用戶的信息裸奔!萬豪聲明顯示,除了姓名、地址、郵箱、電話、公司、性別、出生年月等信息外,用戶帳戶信息,包括帳號和積分以及個人喜好、航班計劃等均被洩露。

2、萬豪會為受到隱私洩露影響的用戶提供一年免費使用個人信息監測服務Identity Works。但為何中國用戶不受數據安全保護?

520萬份萬豪用戶資料被洩露!這註定是個無眠之夜。但當故事發生在愚人節前夜,一切似乎多了分戲謔的味道。

隨著《IT時報》記者的調查深入,更為戲謔的事浮出水面,萬豪的補救措施居然沒有包括中國大陸會員。

美國時間3月31日晚間,萬豪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公司發現今年2月底,有人利用兩位萬豪員工的登錄憑證訪問了大量的用戶數據。

萬豪認為,該活動始於1月中旬。

4月1日晚間8點,《IT時報》記者撥通萬豪的官方熱線,試圖求證更多數據洩露的細節。

工作人員表示,黑客很有可能已從萬豪的數據系統中偷取了部分用戶的信息,「但如果萬豪的用戶沒有收到萬豪官方發送的郵件,有99%的可能,這部分用戶的隱私未被洩露。」

2018年11月,萬豪旗下喜達屋被爆出3.39 億用戶隱私洩露。因觸犯歐盟於2018年5月25日實行的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萬豪於去年7月披露收到了英國數據隱私監管機構開出的9920萬英鎊的天價罰單(大約1.23億美元)。

距離萬豪上一次數據洩露才不到2年,上億美元的天價罰單陰影仍未散去。此番萬豪再度觸雷,這背後值得深思的,遠不止擺上檯面的「數據安全」幾個字。

01

為何中國用戶不受數據安全保護?

520萬用戶的信息裸奔!萬豪聲明顯示,除了姓名、地址、郵箱、電話、公司、性別、出生年月等信息外,用戶帳戶信息,包括帳號和積分以及個人喜好、航班計劃等均被洩露。

萬豪還在聲明中透露,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萬豪不認為黑客沒有獲取到帳戶密碼、支付卡信息、護照信息、身份證或駕照號碼等信息。

萬豪用戶林政(化名)在得知上述消息後,旋即點開萬豪官網聲明上顯示的自主服務入口(Self Service Online Portal),查詢自己的隱私信息是否受到波及。

詭異的是,從4月1日下午5點起,林政多次提交相關信息,頁面卻顯示無法登錄。不斷推倒重來,他始終未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這不是個例。萬豪客服在北京時間4月1日晚上9點告訴《IT時報》記者,他們已經注意到自助查詢入口無法點開的現象。

但問及何時會恢復,對方未能給出確切答案,只以用戶需耐心等待,之後再嘗試回應。

截至記者發稿,4月2日上午9時,用戶已能正常訪問上述自助查詢入口。

或許唯一令林政感到僥倖的是,他沒有接收到來自萬豪的官方郵件。他身邊多位同是萬豪用戶的朋友也未收到郵件。

聲明顯示,萬豪會為受到隱私洩露影響的用戶提供一年免費使用個人信息監測服務Identity Works。

這項服務由第三方大數據和信息服務商Experian(益博睿)提供,根據公開信息,Experian提供的類似服務價值9.9美元/月以上。

但這項服務僅適用於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德國、印度、愛爾蘭、義大利、墨西哥、紐西蘭、波蘭、新加坡、西班牙、英國、美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等。

萬豪客服稱,如果中國大陸用戶遇到隱私被洩露的情況,目前無法享受到益博睿提供的個人信息檢測服務權益。

對於未來是否會針對受事件影響的中國大陸用戶,也開通益博睿服務的計劃,客服避而不談,只強調目前中國用戶無法獲得益博睿權益的事實。

《IT時報》記者詢問萬豪客服有不少中國用戶未收到郵件,是因為中國的用戶的帳戶信息都安全,還是萬豪沒有針對中國用戶發郵件提示。

客服只對前者作出回應:「很有可能。」

02

洩露數據可能未被完全「盜走」

受此影響,美東時間4月1日9:30開盤,萬豪國際酒店股價旋即跳水,盤中一度大挫近9%。

截至收盤,萬豪國際酒店報69.15美元/股,日跌幅為7.57%。

受隱私洩露影響,超過18億美元市值打了水漂。

除了市值縮水,萬豪是否還會面臨有一封天價罰單呢?

網絡尖刀團隊創始人曲子龍表示,萬豪的這份聲明中用了很巧妙的公關措辭,多採用虛擬時和未來時態,「我不確信黑客拿到了這部分數據,如果有的話,我們將提供Experian一年的免費服務!」如果以這種不確信的口吻披露相關事項,監管部門只要無法證實萬豪因此事件被拖庫(用戶數據被黑客全部盜走),並不會觸犯GDPR。

《IT時報》記者4月1日下午4時,在某中文暗網中發現,有賣家出售萬豪520萬用戶的隱私信息,售價1600美元,只賣10份。

截至發稿,該訂單成交量為「0」。由於賣家沒有公布部分隱私信息,其售賣的數據難辨真假。

曲子龍認為,目前在中文暗網中出售的萬豪用戶數據很有可能是假的。

網絡尖刀團隊一直關注著與公民隱私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暗網上的很多數據其實都是不可信的,很多都是通過老數據打亂次序重新拼湊或者抽取數據再重組變成「新數據」進行售賣的,並不能直接證明問題。

「萬豪之前經歷了喜達屋酒店的數據洩漏事件,市場上還有很多別的品牌的酒店數據洩漏,拼湊一份假數據並不難,除非能夠找到原來庫上沒有的數據,同時這個數據時間節點確實是近期的,能和萬豪這邊的入住數據匹配上,不然很難說明售賣的數據,就是這次事件相關的數據,更無法證明萬豪被拖庫。」

在曲子龍看來,目前黑客很有可能只停留在盜用了其員工的帳號,通過非法訪問的方式看到了相關敏感數據,但並沒有攻破伺服器拿到資料庫權限,將這些數據批量拷貝走,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

《IT時報》記者曾詢問萬豪客服用戶數據是否會出現在暗網中?萬豪是否會面臨因觸犯GDPR而被罰?

對於前者,客服表示有可能,但客服避開了後一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IT時報》曾報導有用戶在閒魚、飛豬等平臺上售賣萬豪會員SPG積分。(見文末推薦閱讀:《黑客連薅萬豪集團5年「羊毛」,蠶食用戶沉澱積分後黑市銷贓》)

彼時有技術人員稱,會員積分易於變現,可能是黑客竊取的主要目標。

而如今在閒魚、飛豬等平臺仍有出售萬豪會員積分的賣家,1萬積分的價格在400元至700元不等。

閒魚上仍在售賣萬豪積分

近兩年後,萬豪為何仍未禁止積分售賣?此次被黑是否與用戶積分相關?這成為事件中的謎題。

03

萬豪該如何防護用戶隱私?

在某社交平臺中,萬豪最新一次更新發聲在3月27日,曬出了一段「我們會再出行」(We will travel again)的宣傳視頻,顯示疫情過後,用戶對詩和遠方的嚮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萬豪並未針對此次隱私洩露事件在社交媒體上發聲。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或許,萬豪仍未平復業績上的痛。

3月18日,萬豪發布公告稱,受疫情影響,公司計劃通過關閉餐飲店、裁員、關閉樓層甚至整個酒店等措施,以減少至少1.4億美元的日常和行政成本。

據報導,在萬豪組織的投資者會議上,萬豪表示集團執行總裁兼董事局主席比爾萬豪和總裁兼執行長蘇安勵將不再領取2020年餘下時間的薪水。而高級管理團隊將降薪50%。

在聲明中,萬豪披露了目前已經採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停止被黑員工的登錄權限、調查事件、發郵件通知相關用戶、暫停相關用戶登錄官網並要求修改密碼、提示用戶啟用多重身份驗證等。

但在騰訊技術人員看來,為防止黑客竊取數據、倒賣數據,一種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加密。

「如果黑客拿走的是明文數據,就很難限制他使用。」數據加密後,如果沒有拿到秘鑰就無法破解密文。

此外,如果在數據中添加水印,技術人員還可以通過水印溯源,知道哪些人掌握數據,洩露的數據是從哪一批數據裡來的,「這可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萬豪未來是否會對數據加密?之後還會採取哪些手段保護用戶隱私?《IT時報》記者曾向萬豪官方發送郵件,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覆。

作者/IT時報見習記者 孫鵬飛

編輯/挨踢妹

圖片/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相關焦點

  • 時隔兩年再次洩露!萬豪酒店520萬客人資料洩漏
    原標題:萬豪酒店520萬客人資料洩漏!你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生日等全被洩露了!不到兩年,萬豪酒店再次發生數據洩露。本周二,萬豪酒店表示,公司有近520萬房客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上一次萬豪有3.83億人次詳細個人信息被洩露。
  • 信息洩露與衛生問題夾擊下的萬豪
    萬豪集團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自2014年起,便有第三方對喜達屋的網絡進行未經授權的訪問。目前,未經授權的第三方已複製並加密了某些信息,且採取措施試圖將這些信息移出。11月19日,萬豪將該信息解密,確定這部分信息來自於喜達屋的賓客預訂資料庫。這也就意味著,黑客在4年前就已經開始入侵喜達屋預訂資料庫了。
  • 萬豪信息洩露背後生意:黑客篩出北上廣房客 暗網買賣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萬豪信息洩露背後生意:黑客篩出北上廣房客,暗網買賣 3月31日,萬豪國際集團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約520萬名客人的資料可能被洩露。這是一年半以內萬豪酒店遇到的第二次大規模信息洩露事件。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萬豪兩次數據洩露的途徑不同,首次為黑客攻擊資料庫的「外部攻擊」,此次則為員工登錄憑據訪問的「內鬼洩露」。520萬客戶信息洩露,「家賊」沒防住?
  • 對標中信銀行信息洩漏事件,回首旅企用戶數據「裸奔」之殤
    01,旅遊企業用戶數據「裸奔」的歷史3月4日,英國信息專員辦公室(ICO)發出通知,稱從2014年10月至2018年5月,國泰航空系統缺乏安全措施,導致全球約940萬客戶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洩露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護照信息,出生日期,電話號碼,地址和旅行記錄。這是迄今為止民航業最普遍的個人數據洩露事件。
  • 萬豪旗下喜達屋酒店資料庫遭入侵 5億顧客信息或洩露
    據萬豪國際集團表示,這次洩露至少可以追溯到2014年9月喜達屋被萬豪收購之前,並一直持續到今年9月。本次用戶數據遭竊事件也成為了自雅虎宣布大約30億用戶的信息被竊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在公告中,萬豪國際集團稱旗下喜達屋的客戶預訂資料庫發生信息洩露。在今年9月8日,萬豪國際集團收到了內部安全工具發布的警報。
  • 還洩露用戶隱私信息?
    對於當下這個網絡高度發達的社會來說,個人信息隱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對於個人隱私的保密也是越來越看重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不良的商家,利用自己收集的用戶個人隱私信息,賣出去用來獲利,就比如某些五星級酒店。
  • 萬豪酒店宣稱資料庫被入侵,5億用戶私密信息或外洩!
    這可能會成為僅次於去年雅虎30億用戶信息洩露後,歷史上第二大公司用戶洩露事件。從萬豪酒店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的聲明中我們得知,在9月10日或之前,就已經檢測到有未經許可就訪問資料庫的行為,具體來說,洩露行為可以追溯到2014年。
  • 黑客連薅萬豪集團5年「羊毛」,蠶食用戶沉澱積分後黑市銷贓
    原標題:黑客連薅萬豪集團5年「羊毛」,蠶食用戶沉澱積分後黑市銷贓 5億用戶數據被「黑」!近日,萬豪國際集團在其官網通告了一則數據安全事件,初步預計將涉及5億用戶,成為繼雅虎約3億用戶信息被黑客竊取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信息洩露事件。
  • 50名小紅書用戶被騙近88萬元 質問:信息是怎麼洩露的
    「儘管說洩露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這麼大面積的小紅書消費者被騙,只能說明是小紅書造成的信息洩露。」馬琳說,騙子掌握了小紅書後臺用戶幾乎所有信息,包括身份證信息,這些都是在小紅書註冊時必填的,「這說明小紅書後臺已沒有保密性」。  而就在3月13日,西北民族大學研一學生李西(化名)接到「小紅書客服」電話,在理賠過程中,李西根據「客服」指示,最終被騙18100元。
  • 2020年隱私安全&信息洩露大事件回顧
    70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信息遭洩露1月25日,微博上出現的#武漢返鄉人員信息被洩漏#的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2800萬,留言反饋者不少是武漢各大高校的學生,近70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的信息被洩露。萬豪520萬客人資料被洩露3月31日,萬豪國際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調查一起涉及客戶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約520萬名客戶的資料可能被洩露。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萬豪發生了第二次大規模數據洩露事件......
  • 萬豪旗下五星級酒店被曝用浴巾擦馬桶 屢次發生用戶信息洩露
    2020年1月17日,據全國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公告顯示,文旅部在暗訪檢查中發現,部分五星級飯店的衛生和消防安全問題嚴重,必備項缺失、設施設備陳舊、服務不規範問題突出。因此,包括海南海口喜來登酒店在內的9家飯店,被取消五星級旅遊飯店資格。
  • 當心了:中餐外賣平臺 Chowbus 80萬條用戶信息被洩露
    圖片來源:Reddit根據矽谷在線社區一畝三分地上用戶的帖子,有人對信息做了去重整理,此次洩露的餐館信息大約 4000 條,用戶信息 803350 行數據,去重後大約包括 44 萬真實的用戶數據,影響範圍包括芝加哥、紐約、波士頓、費城、西雅圖等地。
  • 2014年網上信息洩露事件:百萬考研用戶信息被賤賣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小米手機用戶孟卓立即下載上述資料庫進行比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以前刪除過的簡訊,竟然都在小米雲裡面。」  據安全專家分析,小米論壇官方資料庫洩露,涉及800萬使用小米手機、MIUI系統等小米產品的用戶。洩露數據帶有大量用戶資料,可被用來訪問小米雲服務並獲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過同步獲得通訊錄、簡訊、照片、定位、鎖定手機及刪除信息等。
  • 萬豪把西藏列為「」國家」,中國會員稱:這已不是第一次犯錯
    萬豪酒店集團在發給其中國會員的活動郵件中,居然把西藏和港澳臺地區都列為了「國家」,這在萬豪的中國會員中瞬間炸開了鍋。1月9日,該事件經萬豪會員在微博上曝光後持續發酵,引發輿論譴責,網友們紛紛表示已觸碰底線。當日,萬豪對此事件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已暫停所有問卷,並第一時間修改調查選項。
  • 個人信息頻頻洩露,非法倒賣的「毒瓜秧」必須切斷!
    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話題上了微博熱搜一張快遞單能洩露你多少秘密?地址、姓名、電話、手機號綁定的社交網站帳號、具體工作單位和家庭信息,你的網購習慣和經濟能力,甚至通過攬收人籤字一欄得知你的真實姓名和籤字……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網友熱議。
  • 信息洩露事件再次爆發,消費者為何一直在「裸奔」
    最近酒店業可是真不消停,前有四季、柏悅、香格裡拉、麗思卡爾頓等一大波高星級酒店遭遇了「毛巾門」事件,上周末萬豪的喜達屋酒店又出現了5億訪客數據被盜事件。如果說「毛巾門」事件是酒店們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在服務等級上完全不達標,那此次萬豪的數據洩露事件,則是更加之直接地讓涉及到的消費者「裸奔」了。
  • 萬豪酒店再次發生信息洩漏;海昌海洋公園2019年淨利潤下降22%
    中國農業銀行佛山分行將對受疫情影響的文廣旅體企業堅決做到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通過多種方式做好融資接續安排,保障企業資金需求,精準幫扶民營、中小微文廣旅體企業。2、萬豪酒店再次發生信息洩漏,涉及520萬客戶的個人信息3月31日,萬豪酒店通報,約520萬名客人的資料可能被洩漏。洩露資料包括客戶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生日日期、偏好等。萬豪否認客人的信用卡資料、護照號碼、駕駛執照等資料已被洩漏。
  • 提高安全意識 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航空會員裡程被盜並非鮮事,因為個人信息洩露而引起的財產損失、隱私暴露等事件也頻頻發生。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 防信息洩露,拒做「透明人」
    數字時代,信息化、大數據極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稍有不慎,信息洩露讓用戶變成網際網路上的「透明人」。信息被洩露怎麼辦?該怎麼防?信息倒賣讓人防不勝防「您好!您的信用卡已經透支,請及時還款。」近日,從事個體職業的馬先生接到這樣一通「催款」詐騙電話,騙子對他的姓名、電話號碼、銀行卡號甚至身份證號均了如指掌。「這太可怕了!
  • 5億房客信息洩露,酒店信息安全不亞於衛生安全
    11月30日,萬豪國際集團發布聲明稱,公司旗下喜達屋酒店的一個客房預訂資料庫被黑客入侵,在2018年9月10日或之前曾在該酒店預定的最多約5億名客人的信息或被洩露。  據媒體報導,目前萬豪正在調查用戶信息洩露是否波及中國酒店及中國顧客。考慮到萬豪在中國也有大量酒店,這次洩露事件恐怕大概率涉及中國顧客。對此,相關監管部門恐怕也有必要適時作出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