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隱私安全&信息洩露大事件回顧

2021-01-09 51cto

即便是不願承認,但當我們在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快速,便捷,智能的時候,有意或無意間,已經賣掉了自己隱私。回望2020,我們梳理了世界各地發生的重大信息洩露事件,以史為鑑。

川普指責蘋果疑犯手機都不願解鎖

1月15日,川普指責蘋果:幫了你那麼多,連個疑犯手機都不願解鎖。


「我們一直在貿易和許多其他議題上幫助蘋果,但是他們卻拒絕解鎖殺人犯、毒梟以及其他暴力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機。現在,他們必須開始行動,幫助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在推文中稱。事件經過:

1 月 8 日,FBI 第一次要求蘋果協助獲取上月在佛羅裡達海軍基地QIANG擊事件中的疑犯 Mohammed Saeed Alshamrani 的兩部 iPhone 1 月 14 日,美國司法部長 William Barr 要求蘋果公司解鎖 Mohammed Saeed Alshamrani 的兩部 iPhone 1 月 14 日,蘋果回應美司法部長,已經在積極幫助 FBI,為其提供了電話支持,並提供了 iCloud 備份、帳戶信息和多個帳戶的交易數據等相關信息 1 月 15 日,川普炮轟蘋果,要求蘋果配合 FBI 的調查

10.8億次電信詐騙案抬頭

1月16日,從工信部獲悉,2019年全國共攔截詐騙呼叫10.8億次,關停重點地區詐騙號碼88.8萬個。


9月23日,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今年前8個月,全國共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5.5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5萬名,同比分別上升65.6%和74.1%,為群眾直接避免經濟損失約800億元。

70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信息遭洩露

1月25日,微博上出現的#武漢返鄉人員信息被洩漏#的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2800萬,留言反饋者不少是武漢各大高校的學生,近7000多名武漢返鄉人員的信息被洩露。

  武漢返鄉人員信息遭洩露 

不少人在信息遭遇洩露後,被微信騷擾,甚至誤認作新冠攜帶者被人打電話辱罵。


2月9日,中央網信辦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除衛生部門依法授權機構外,任何單位、個人都不得借疫情防控為由未經同意收集個人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開姓名、年齡、身份zheng號碼等個人信息。

4月13日,膠州市民的微信群裡出現中心醫院出入人員名單信息,內容總共涉及6685人的姓名、住址、聯繫方式、身份zheng號碼等個人身份信息,個人信息再次遭洩露。

萬豪520萬客人資料被洩露

3月31日,萬豪國際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調查一起涉及客戶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約520萬名客戶的資料可能被洩露。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萬豪發生了第二次大規模數據洩露事件......

   

最終,因未能確保客戶個人數據安全,萬豪國際被罰1840萬英鎊。與此同時,接連兩次的股價大跌,直接導致萬豪數十億市值蒸發。

50億美元Facebook認領天價罰單

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4月24日,聯邦法院正式批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Facebook之間的用戶個人隱私問題和解協議,Facebook認罰50億美元。

  史上最高罰單 

此前,因盜用8700萬份Facebook個人資料,英國數據分析企業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最終破產倒閉。至此,長達兩年的劍橋分析事件,塵埃落定。

銀行頻出客戶隱私洩露醜聞

5月6日,脫口秀演員王越池(藝名池子)微博發聲,指責銀行洩露其個人帳戶交易信息。王越池表示,笑果文化從銀行拿到其近兩年的流水並列印出來,銀行稱「是配合大客戶的要求」。


5月7日凌晨,銀行發布致歉信稱,王越池所反映一事屬實,該行員工向與王越池存在糾紛的笑果文化提供個人收款記錄,屬於未嚴格按規定辦理。已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並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


4月23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兩則浙江舟山監管分局披露的罰單。罰單顯示,浙江岱山農商銀行因違規洩露客戶隱私,被罰款人民BI30萬元。另外,該銀行員工王某亮對洩露客戶隱私負有主要責任,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3年。

韓國國內四大銀行之一的友利銀行(Woori)被曝出,在未經客戶授權的情況下,私自使用客戶隱私。同時,該銀行未經同意,於2018年更改了23,000個密碼。

個人信息保護法違者最高可罰五千萬

10月13日,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上,提請審議。

數字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際網路用戶已達9億,網際網路網站超過400萬個,應用程式數量超過300萬個,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為廣泛。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


2,580萬美元英國航空公司認領本土最大罰單

10月17日,英國隱私監管機構開出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張罰單,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PLC, BAY.LN)因2018年一起影響逾40萬客戶的數據洩露事件被罰款2000萬英鎊(約合2580萬美元)。

3月4日,英國信息專員辦公室(ICO)以未能保護乘客個資安全為由,對國泰航空開罰50萬英鎊。有分析稱,這或許是根據英國相關法律而指定的最高罰款金額。據悉,本次漏洞暴露了全球約 940 萬客戶的個人詳細信息,且其中有 111578 名來自英國。

330萬臺老人機被植入木馬

近日,從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法院獲悉,該院日前對一個非法控制老年人手機的犯罪團夥作出一審判決,吳某等19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至4年6個月不等的刑罰。

     黑產鏈條 

非法控制老年機達330餘萬臺,獲取手機驗證碼500餘萬條,後將信息出售給下遊平臺、個人,用於「薅羊毛」、「刷量」,出售獲利790餘萬元,受害老年人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文書網11月30日公布的刑事判決書顯示,金立控股的深圳市致璞科技有限公司曾對2651萬臺手機植入木馬,並採用具有「拉活」功能的SDK控制用戶手機,「拉活」超28億次,牟利2785萬元。

泰國王妃1400張私照遭外洩

11月24日,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泰國「廢妃」詩妮娜(Sineenat Wongvajirapakdi)出獄後傳出負面文章,多達1443張的私人清晰照片在網絡上流傳。有些是扮鬼臉的,或是小露身材,而這些照片可能是她發給泰國國王哇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的私密照。


5月17日,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總統府」蔡英文辦公室電腦於15日晚間遭黑客入侵,多個所謂「機密文件」流出,其中包括4月間蔡英文與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chang會面時幕僚幫忙準備的資料。


未來十年,網際網路安全將成為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之一。據測算,2019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達到1563.59億元,較2018年增長17.1%,預計2020年產業規模約為1702億元。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安全的對抗也將變得愈加複雜,唯一不變的是,企業紮實過硬的安全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

趙寧寧

TEL:(010)68476606】

點讚 0

相關焦點

  • 盤點:2020上半年國內外數據洩露大事件
    2020年以來整個世界動蕩、震驚和悲觀,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數據安全問題亦然,每一次數據洩露都籠罩著森森白骨感和重重鐵幕感。誰也不敢肯定,自己不是下一個數據洩露的被害者。一場以數據為武器的隱形戰爭已經被發動。
  • 觀點:Cookie洩露隱私是安全廠商集體失職
    自1993年Cookie誕生以來,其就擁有專屬性原則,即A網站存放在Cookie中的用戶信息,B網站是沒有權限直接獲取的。但是,現在一些第三方廣告聯盟的代碼使用範圍很廣。
  • 1萬多人隱私信息洩露,不能止於賠償
    (12月20日人民日報公號)<br/><br/>  這個案子的起因並不複雜,2020年7月14日,一則「沙坪垻區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的新聞背後,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涉事產品及購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這本是常態化的疫情防控措施,乃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相關人員進行溯源,及時檢測出病毒感染者,防範出現大規模疫情。
  • 提高安全意識 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提高安全意識 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2020-09-16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個人隱私」洩露他人隱私信息怎麼處罰?
    經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洩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洩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 求職信洩露個人信息?大數據資訊時代如何拒絕隱私裸奔?
    圖:熱搜榜截圖微博中出現#1元即可購買一條簡歷#、#簡歷被販賣或成騷擾電話源頭#等熱點話題,引發媒體機構和大量網民就「信息安全」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有關1元簡歷、隱私、陷阱、簡訊、求職、洩露、一條龍、產業等成為該話題的網絡熱詞。
  • 20款教育類APP洩露個人信息,孩子的隱私安全誰來守護?
    事實上,工信部日前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二批)》。截至目前,尚有15款APP未完成整改,其中2/3涉及教育類APP,包括智慧樹、ClassIn、TutorABC、納米盒、樂學高考、洋蔥學院、小盒家長、小盒學生、樂教樂學、彩雲小譯等共10款。
  • 成都警方通報:洩露確診女孩隱私信息者被行政處罰
    成都警方通報:洩露確診女孩隱私信息者被行政處罰 2020-12-09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年大健康洩露客戶體檢隱私信息,導致深圳女子被拒保
    來源:花朵財經隱私是安全、是錢、是尊嚴、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之一,但你也許對隱私的理解有偏差,比如看似不起眼的體檢報告。當今體檢機構大行其道,這些機構手握大量的客戶體檢信息,這些本該嚴格保密的信息究竟是否安全呢?
  • 【保密微課】你的隱私是如何被手機APP洩露的
    【保密微課】你的隱私是如何被手機APP洩露的 2020-05-2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網絡安全事件回顧(國際篇)
    2020年世界變局之大「百年未有」: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全球治理遭遇挑戰,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網絡空間加速變革,信息安全首當其衝,現實與虛擬相互交織,發展與安全相輔相成,世界「大勢」、網空「形勢」和中國「優勢」共同塑造2020年國際網絡空間態勢。
  • 5億房客信息洩露,酒店信息安全不亞於衛生安全
    11月30日,萬豪國際集團發布聲明稱,公司旗下喜達屋酒店的一個客房預訂資料庫被黑客入侵,在2018年9月10日或之前曾在該酒店預定的最多約5億名客人的信息或被洩露。  據媒體報導,目前萬豪正在調查用戶信息洩露是否波及中國酒店及中國顧客。考慮到萬豪在中國也有大量酒店,這次洩露事件恐怕大概率涉及中國顧客。對此,相關監管部門恐怕也有必要適時作出響應。
  • 防止隱私洩露 安卓系統安全使用技巧盤點
    1、不在Play商店下載無名氣應用程式雖然Google Play商店是Android的官方應用商店,但該商店內偶爾也會出現一些不合格的應用以及垃圾應用,而這些應用涉及到的隱私權限可能會威脅到用戶們的隱私安全
  • 洩露「趙某某」隱私那個人遭起了,觀觀快評!
    2020年12月7日23時許,王某(男,24歲)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某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經公安機關調查,王某對散布洩露趙某某個人隱私的行為供認不諱,並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你的信息被「撞庫」了嗎? 小心洩露隱私致傾家蕩產
    撞庫是黑客最常用的竊取個人信息的手法,近年來,大規模的個人身份洩漏已經發生多起,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撞庫」撞出13萬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洩漏問題愈演愈烈  這就是網上流傳的被洩露的個人信息,這份用戶資料有131653個,包含用戶的姓名、手機號碼、註冊用的郵箱,甚至連身份證號碼也一應俱全。
  • 個人隱私信息洩露存隱患 eID應用推廣迫在眉睫
    個人隱私信息洩露隱患  嚴則明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建立網上信任體系,是很多國家都在探索的問題。  比如韓國就在2007年啟動線上個人信息認證,實現網絡註冊實名化。因為個人認證信息均為真實而明確的信息,很快韓國門戶網站「NATE」、社交網站「Cyberworld」等遭到黑客攻擊,造成3500萬名用戶的個人信息洩露。  目前中國的網際網路用戶已經超過6.5億,諸多關係個人社交、交易的網站均需提供個人身份信息。
  • 2020加密貨幣安全大事件:洩露、盜幣、垃圾郵件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加密貨幣交易所受到了從漏洞利用到社會工程攻擊在內的各類攻擊。下面列舉2020年以來發生的加密貨幣數據洩露、被盜、投資人損失相關的大事件。 1月 Poloniex: Poloniex發生數據洩露事件,並在憑證洩露在社交媒體之後要求所有用戶重置密碼。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怎麼防止手機隱私信息被洩露?徹底刪除微信記錄首當其衝!
    手機隱私洩露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老生常談不等於問題已經解決,反而隱私洩露問題愈演愈烈,而且方式五花八門,令人防不勝防。手機裡面的很多APP都會留下我們的隱私信息,其中留存隱私的「重要基地」就是微信。想要防止手機洩露你的隱私信息,徹底刪除微信聊天記錄勢在必行!
  • 當前公眾的信息安全意識與隱私觀念調查報告
    那麼,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爆炸式發展,傳播技術、渠道不斷更新迭代的今天,公眾的信息安全意識和隱私觀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企業要如何處理「個人隱私」和「企業利益」之間的關係?政府應採取哪些措施來保護面臨諸多威脅的公眾個人隱私?針對這些問題,2019年6月以來,人民智庫實施專題問卷調查,共回收來自全國各省市區、覆蓋社會各典型群體的有效問卷38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