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23時許,王某(男,24歲)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某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經公安機關調查,王某對散布洩露趙某某個人隱私的行為供認不諱,並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目前,王某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已被我局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公安機關提示:公民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對於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依法調查處理;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觀觀快評
非常時期的個人隱私
——四川觀察評論員 侯珊珊
安迪沃霍爾曾經說過: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15分鐘的名人。20歲的成都郫都區女孩趙某可能也聽過這句話,她也不是沒有想過自己會在某一天走紅,像很多流量明星一樣爆紅,迎接劈頭蓋臉的名和利,滿心狂喜又不知所措。但她沒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
被無數人千夫所指,口誅筆伐,編著段子嘲諷,並延伸出無數的黑色幽默,說她一個人毀了一座城,說她堪比穿山甲,以20歲女孩的旺盛精力穿梭多個夜場,將新冠病毒無窮擴散。甚至身份證信息,個人隱私,被編造的照片,謠言裹挾著真實,泥沙俱下半真半假………
除了身處輿論漩渦中的趙某,輿論場的態度也呈現出鮮明的分化。
吐槽者有,這可以理解,疫情那漫長而巨大的陰影在前,那段苦苦支撐的時間,那段無論對個體還是對企業對國家都無比艱難的時光,任誰想起來都覺得眼前一黑。
替趙某辯解者有,這基於理性的事實,她不過是個病人,並不是罪犯,沒有惡意傳播病毒的動機,至於個人的生活方式,只要是在法律的底線之上,做一個已經成年的人,也並不應該納入公共道德批判的範疇。
好像兩方都沒有錯,吐槽者的情緒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而理性者,不過是講了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個人隱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一點,在非常時期,在極其緊迫的公共安全大事件面前,個人隱私必須有所讓渡,患者的行動軌跡必須公開,除去某些不方便言說和對公眾公開的隱私之外,其動線必須第一時間作出告知,以避免疫情的擴散和蔓延。
這一點,是得以實踐的,並且已經成為醫學操作樣本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中國能夠戰勝疫情的重要舉措。
所以在這個時候談論個人隱私,是應該加個引號的,非常時期的隱私是有限制的,跟平時是不一樣的。但這不意味著可以去惡意地抹黑,編造,污衊,不意味著誰都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去判處某個人的社會性死亡。
消息的來源那麼多,那麼快,其中也是有真有假,事情的反轉往往來得更快,所以不用著急表態,不用馬上轉發,不要被鋪天蓋地的謠言和小道消息一葉障目。
請對我們的城市多一點信心,更大的風和浪,我們都見過了,也戰勝了,也克服了,這次也是一樣的。你相信什麼,守護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