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隱私買賣,堵住洩露源頭是關鍵

2020-12-23 新民晚報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據新華社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圖片來源:東方IC

買賣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平臺上,居然可以買到敏感的個人隱私信息,這一狀況讓人無法等閒視之。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是網絡市場治理的重點之一,但買賣隱私的違法違規交易屢禁不絕,警示平臺須花更大力氣審核把關。同時也要看到,這類隱私買賣不僅出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也通過流動QQ群、微信群、論壇等明碼標價交易,還有利用「暗網」方式交易的。因而,堵住信息洩露的源頭更為關鍵。

個人信息洩露的源頭,有些是黑客攻擊,有些是「內鬼」洩密。2018年,華住集團旗下酒店近5億條個人信息疑似洩露,後經上海警方偵查,抓獲利用黑客手段竊取數據的犯罪嫌疑人,幸好被竊數據沒有交易成功。而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過的一起案件中,派出所原民警聶某夥同輔警郭某等人違規登錄公安內部信息網查詢系統,查詢公民個人信息5萬多條,非法獲利32萬餘元,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罰金30萬元。

如今,一個人的日常行為很大一部分形成了各種數據。出行有蹤跡,網購有記錄,住酒店也會留下入住時間、房間號等信息。這些數據能勾勒出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如果被居心叵測的人掌握,顯然十分危險。近年來,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已不限于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靜態信息,還增加了徵信信息、定位信息、行蹤軌跡信息、住宿信息、房屋產權信息等動態信息。有一句話說,「好人」拿你的數據推銷做廣告,壞人拿你的數據詐騙勒索。個人信息洩露為各類侵權、犯罪提供了工具。

收集、儲存個人信息的機構須「守土有責」,但部分機構資料庫安防力量薄弱、責任意識淡薄。有法院通報,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面對二手交易平臺上「活躍」的隱私買賣,除了斬斷交易鏈之外,堵住信息洩露的源頭,才能讓人更放心。

紀玉/文

相關焦點

  • 洩露「趙某某」隱私那個人遭起了,觀觀快評!
    2020年12月7日23時許,王某(男,24歲)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某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經公安機關調查,王某對散布洩露趙某某個人隱私的行為供認不諱,並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明星防疫小程序照片被售賣,身份信息洩露是源頭
    說起來,明星身份信息、航班信息、酒店信息及私生活照片被洩露和售賣,已算不上「新聞」。在網上跟線下,這還衍生出了代拍產業鏈。只不過,這次被洩露的是明星防疫小程序所用照片。在此事件中,明星防疫小程序照片被洩露跟販賣,問題涉及兩個層面:防疫小程序查詢漏洞;明星身份信息洩露與販賣利益鏈。
  • 人民日報評APP權限"越界":隱私條款非"空頭支票"
    然而,當平臺逾越合理界限任性索權,一旦疏於保管防護,個人信息便大門洞開,難免被不法分子「乘虛而入」,不僅用戶信息安全無法保障,還可能滋生個人信息買賣、電話簡訊騷擾、網絡電信詐騙等亂象,侵擾網絡空間良性秩序。APP索權需要把好度。何為核心隱私,何為一般信息,明確合理適度的邊界是規範權限索取、守衛用戶隱私的重要前提。
  • 整治嚴打不斷,為何還能買賣個人信息?
    3到5年內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都可以查詢,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甚至有的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近年來,有關部門對於「如何保護網絡個人信息」的議題十分重視。
  • 求職信洩露個人信息?大數據資訊時代如何拒絕隱私裸奔?
    圖:熱搜榜截圖微博中出現#1元即可購買一條簡歷#、#簡歷被販賣或成騷擾電話源頭#等熱點話題,引發媒體機構和大量網民就「信息安全」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有關1元簡歷、隱私、陷阱、簡訊、求職、洩露、一條龍、產業等成為該話題的網絡熱詞。
  • 誰洩露了我們的隱私?寧夏網警查到了這些行業!
    誰洩露了我們的隱私?寧夏網警查到了這些行業!專案組於8月5日將3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捕歸案,扣押存儲公民個人信息的桌上型電腦3臺、筆記本電腦2臺、手機16部、U盤3個,手機中發現被洩露的住宅小區業主信息3萬餘條。目前犯罪嫌疑人張某、樊某、白某已被刑事拘留。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例中,不同的裝修公司之間常常存在「信息買賣」「信息交換」等,其中很多都是內部員工之間的非法交易。
  • 禁令之下,為何二手平臺個人隱私信息出售依舊活躍?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隱私洩露是不是更長遠的一種疫情?
    然而,人們關注成都,除了疫情本身,還有一位20歲的確診病例趙某個人信息被公然洩露的細節,一張帶有趙某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活動軌跡等隱私信息的圖片在網上流傳。隨之而來就是謾罵、誹謗和謠言,雖然本周三洩露趙某隱私的男子王某被警方找到並予以行政處罰,但他是誰?為什麼能得到這樣的信息?而公然傳播他人隱私信息的人們就真的法不責眾嗎?個人隱私的洩露是不是更長遠的一種疫情?
  • AUID可實現手機號匿名化 再也不怕隱私洩露了
    但這帶來了用戶隱私洩露、騷擾電話、垃圾簡訊等一系列問題。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9》顯示,2019年國內網民因垃圾簡訊、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洩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達805億元。70%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洩露情況嚴重,82.3%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因個人信息洩露帶來的不良影響。
  • 陳根:大數據時代下隱私洩露頻繁,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與此同時,隱私問題也逐漸成為焦點。儘管數據洩露在網上已經非常普遍,但每一次數據洩露的事件都依舊駭人聽聞,我們誰也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下一個數據洩露事件的受害對象。研究人員表示,尚不知道是否有人搶在他們之前發現了這些暴露的隱私數據,如果有的話就有可能產生欺騙、勒索和其他可怕的在線濫用。
  • 【保密微課】你的隱私是如何被手機APP洩露的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起底手機APP是如何洩露用戶隱私的。安裝APP時強制用戶同意權限你在安裝某APP時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xxx想訪問您的麥克風/訪問你的圖庫」當我們點擊不同意時,將無法使用該APP,最後我們不得不被迫同意,躺在我們圖庫、音頻中的個人信息將陷入「易洩露」困境。
  • 家庭活動變現場直播 攝像頭成洩露隱私「黑洞」
    麗水法院審理新型網絡「黑客」犯罪案家庭攝像頭被不法分子侵入專家建議加大打擊力度堵住洩露隱私「黑洞」□ 本報記者  趙 麗□ 本報實習生 靳雪林有不少人會買一個攝像頭但一些攝像頭在傳輸數據時可能被不法分子侵入,導致隱私被洩露,甚至因此危及用戶人身財產安全。
  • 個人隱私信息花費幾百塊錢就能「查」到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   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依然有各種個人信息出售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 一不小心隱私全部洩露了
    不過,最初的好奇過去之後,小黎開始暗暗擔心照片洩露。照片洩露?如果是真的,那可是涉及隱私了。那麼,這種「免費列印照片」的機器,真的會有隱私洩露的隱憂嗎?亂掃二維碼是有風險的,小心被盜號洩露信息。隱私洩露危險排行榜如今,個人信息甚至隱私洩露,也算是社會一大害,所以,面對這免費的事,大家多個疑心,也是情有可原。那麼,要真正避免個人隱私洩露,要注意些什麼呢?有哪些渠道,又是人們常常忽視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了一個整理,給您提個醒。
  • 簡歷信息被販賣,你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過嗎?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
  • 微信裡這3個功能最好別用,很容易洩露隱私,快相互告知吧!
    微信裡這3個功能最好別用,很容易洩露隱私,快相互告知吧!微信是一款很受歡迎的社交軟體,一直以來用戶的群體也是比較大的,很多的人喜歡微信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隱私性比較強,就比如說朋友圈動態不會像QQ一樣誰都可以看見評論和回復。
  • 到底是誰洩露了我們的隱私?
    此類隱私洩露和人肉事件已發生多起,因為輿論有的丟了工作,有的無法面對親戚朋友,更有甚者精神異常。這給一個家庭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未來還有多少起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無法去估計。這些隱私到底是怎麼洩露的?
  • 萬豪信息洩露背後生意:黑客篩出北上廣房客 暗網買賣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萬豪信息洩露背後生意:黑客篩出北上廣房客,暗網買賣 3月31日,萬豪國際集團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約520萬名客人的資料可能被洩露。這是一年半以內萬豪酒店遇到的第二次大規模信息洩露事件。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萬豪兩次數據洩露的途徑不同,首次為黑客攻擊資料庫的「外部攻擊」,此次則為員工登錄憑據訪問的「內鬼洩露」。520萬客戶信息洩露,「家賊」沒防住?
  • 舊手機是如何一步步洩露你的個人隱私的?保護隱私請這樣做!
    舊手機是如何一步步洩露你的個人信息的?時下,各種智慧型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少手機用戶在更換新手機後都會選擇把「退休」的閒置手機賣給二手手機回收市場。這樣安全嗎?「恢復出廠設置」能否一了百了?手機中一般都保存了我們大量的私人信息,你能確保不被洩漏嗎?舊手機裡面的數據信息應該怎麼處理?
  • 街頭衝洗手機照片小心洩露隱私
    原標題:街頭衝洗手機照片小心洩露隱私   用手機連接印表機,花上一元錢,一張用手機拍的照片就能被列印出來。最近,手機照片「一元衝洗」,這種快速衝洗手機照片的街頭「生意」在省城流行起來,吸引了不少市民關注。   近日,在西寧市大新街夜市一個一元洗照片的攤位上,有不少市民圍著攤主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