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翻譯 | IRENA: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佔總發電量的85%

2020-12-17 國際能源網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在IRENA最新報告「全球

能源轉型

:2050年發展藍圖」中,IRENA總幹事Adnan Z. Amin表示,要實現全球能源結構脫碳,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必須佔總能源的三分之二,累計排放量至少應比目前預計的少4700億噸。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需求至少提升六倍,才能開始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巴黎協定」中制定的目標,從而在國家和全球層面帶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報告稱,儘管可再生能源的總份額需要在2050年之前上升到三分之二左右,但能源強度需要下降三分之二,將一次能源供應總量降低到略低於2015年的水平。ARENA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圖還表明,可再生能源在許多國家的最終能源消耗中所佔的比例將達到60%甚至更多。
 

 

  與此同時,早期採取正確的能源技術投資渠道被認為對於減少擱淺資產規模是至關重要的,而拖延啟動能源轉型則是有極大風險的。該路線圖目前預計到2050年擱置的能源資產將高達110億美元,如果能源轉型行動進一步推遲,這一數字可能會翻番。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電力行業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ARENA認為進展速度需要加快。

 

  2017年電力行業增加了167GW可再生能源電力,年增長率為8.3%,太陽能發電量和風力發電量分別達到了創紀錄的94GW和47GW。但是為了實現巴黎協議目標,可再生能源電力在電力行業的份額應該從2017年的25%增加到2050年的85%,主要通過太陽能和風能發電。

 

  顯然,能源轉型將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但減少空氣汙染、改善健康狀況和降低環境損害所節省的費用遠遠超過這些成本。根據IRENA的數據,在2050年,長期能源轉型的成本每年將達到1.7萬億美元,而減少空氣汙染、改善健康狀況和降低環境損害所節省的費用每年將達到6萬億美元。

 

  可再生能源規劃圖顯示,能源轉型刺激了經濟活動,會在2018年到2050年將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增加52萬億美元。

 

  此外,在2015年至2050年期間,為了實現能源轉型,能源領域的累計投資需要增加30%,從93萬億美元增加到120萬億美元。
 

 

  能源轉型的另一個關鍵好處是能源部門的就業崗位的增長。報告發現,儘管到2050年將減少740萬個化石燃料崗位,但可再生能源領域將新增1900萬個新就業機會。

 

  能源轉型不僅將實現氣候目標,而且將支持世界各地取得積極的社會和經濟成果,使數百萬人擺脫能源貧困,提高能源獨立性,並促進可持續的就業增長。(實習編譯:劉鑫)

相關焦點

  • 日本擬調整電能構成比例 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佔5~6成
    預計,海上風力發電在日本也將會增加。(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人民網東京12月23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針對2050年的總發電量中各種電能的構成比例,日本經濟產業省21日在專家會議上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佔5~6成、氫和氨的發電量合計佔1成的方案。剩下的3~4成將依靠核電站和火力發電站來維持。
  • 獨家翻譯 | 柏林計劃到2050年利用太陽能滿足25%電力需求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柏林已通過一項計劃,加快在城市屋頂安裝光伏板,目標是到2050年用太陽能滿足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以實現碳中和。  德國綠黨(Green Party)能源部長Ramona Pol表示,研究表明,可以從柏林的太陽能屋頂獲得所需發電量的25%。
  • 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9萬億千瓦時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問:關於中國承諾的2020年的一些目標,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已經達到,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目前達到百分之多少,距離15%的目標還有多少距離呢?趙英民回答: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支持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特別是落實《可再生能源促進法》,依法推動,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規劃和產業政策體系,穩步推進水電領域各項工作,繼續保持風電平穩有序發展,大力推動太陽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推進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協調解決清潔能源的消納問題
  • 國家能源局:2019年一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885億千瓦時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 4月29日在國家能源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2019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8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約佔全部發電量的23.2%,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
  • 2018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同比增加10.1%
    記者 王軼辰  □ 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持續增加,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明顯緩解,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率顯著提升。  □ 具體來看,風力發電處於政策切換期,尤其是海上風電建設提速,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光伏發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近期有望提前實現平價上網。
  • 2019年德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超化石燃料
    可再生能源在實際供給到用戶的淨髮電量中的份額,從2018年的40.6%增加到46%,首次超過化石燃料(40%)。 2019年,德國風力發電量約為127TWh,比2018年增長15.7%,首次成為德國最強勁的能源來源。截至2019年10月,德國陸上風電裝機容量為53.1GW,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為7.6GW。
  • IRENA:要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須在2050年之前將太陽能裝機量提高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周二(11月12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2019年世界太陽能大會上,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發布新的分析報告敦促各國政府降低政策,經濟,監管和技術壁壘,使全球太陽能裝機量在2018年達到480GW,2030年達到2.84TW,2050年達到8.5TW,全球才有機會抵禦最嚴重的全球性氣候變暖問題。
  • 補貼綠色電力生產企業 德國可再生能源佔電力消耗量一半以上
    德國聯邦氣象局表示,當地時間4月20日,德國光伏電站發電量達到約3.2萬兆瓦,創歷史新紀錄。德國聯邦能源與水業協會日前也發布數據稱,2020年第一季度,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電力消耗量的52%,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德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 國家能源局: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50% 居世界首位!
    (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欄目)今天,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了2018年可再生能源併網運行情況,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實現較快增長,光伏發電量已經居世界首位。2018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87萬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比重為26.7%,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水電1.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風電36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光伏發電17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生物質發電9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
  • 中國綠色能源程度超過世界平均,是全球發電量最多的國家
    非再生能源發電(化石燃料和核能發電)佔72.7%,繼續被再生能源發電排擠,而再生能源發電佔27.3%,以水力發電為主,但是風電場和光伏發電進展較快。 化石燃料是原油、天然氣和原煤構成;非再生能源由化石燃料和核燃料構成。綠色能源由水力發電、再生能源和「其他」構成。「其他」指抽水蓄能、城市廢物發電等。綠色程+度為水力發電、再生能源和「其他」的水力發電、再生能源和「其他」的%之和,用%表示。表中紅色表示這些國家綠色程度超過了世界平均值26.9%。
  • 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能來源
    新華社巴黎10月25日電國際能源署25日發布報告說,2015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新增電能來源。報告說,去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153吉瓦,佔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50%以上。不過,煤炭發電量仍佔全球發電總量的近39%,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僅佔23%,預計這一比例到2021年將增至28%。
  • 太陽能裝機41.7GW 德國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總裝機容量的53...
    德國施行能源轉型戰略以來,核能比例不斷下降,以穩定的煤電來支撐可再生能源比例快速上升。綜合而言,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總裝機容量的53.0%,而煤電裝機佔24.6%。(12.4%)、礦物油5.9TWh(0.9%)、可再生能源188.3TWh(29.0%)、其他27.5TWh(4.2%)。
  • 獨家翻譯 | 2020年第1季度英國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達47%
    國際新能源網訊:近日,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個月英國風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比例達到了47%的新高。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在其季度「Energy Trends」報告中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月到3月,可再生能源的份額打破了2019年第3季度創下的38.9%的季度紀錄。
  • 2018年發電量:全球超26萬億千瓦時,中國佔25.49%,美國佔15.66%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公開的信息,2018年全球發電量再創新高,同比上年增長了2.6%,總量達到了26.672萬億千瓦時(1千瓦時就是我們通常說的1度電)。其中,咱們中國的發電量再次全球第一,約為6.8萬億度千瓦時(同比上年增長6.8%),全球佔比高達25.49%。
  • 哥斯大黎加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nbsp&nbsp&nbsp&nbsp哥斯大黎加國家能源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哥斯大黎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達到99.78%,化石燃料發電量創1986年以來最低紀錄。
  • 核電在中國2018年發電量中佔比4.22%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9》(下稱藍皮書)4月1日在北京發布藍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為2865.11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22%。藍皮書稱,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比2017年上升了15.78%,在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中的佔比達到15.83%。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信息,2017年全球電力結構中核電發電量佔比為10.3%,核電發電量佔比超過10%的有20個國家,超過25%的有13個國家,超過50%的有4個國家。
  • 化石燃料雖仍佔主導 可再生能源正強勢來襲
    專注於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係的IDDRI智庫的尼古拉斯·伯格曼斯(Nicolas Berghmans)表示,可再生能源:風能在背後——「化石燃料仍佔主導地位,但形勢明顯有利於可再生電力。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太陽能電池板的裝機發電量出現了驚人的增長,從2015年的217吉瓦攀升至去年的578吉瓦。
  • 《全球可再生能源趨勢》:太陽能和風能已成首選
    該州新的可再生能源部長HardeepSinghDang表示,該浮動光伏陣列計劃建在橫跨納爾默達河(Narmada)的Omkareshwar大壩水庫,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據悉,目前最大規模的浮...1—11月累計總發電量362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其中:火電發電量290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2%;風電發電量39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太陽能發電量11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水電發電量211.7億千瓦時,同比減少9.4%。
  • 獨家翻譯 | LGA: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經濟將在英國創造超100萬個...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根據英國地方政府協會(LGA)發布的一份報告,到2030年,英國的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經濟將創造近7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00萬。《本地綠色就業—加速可持續經濟復甦》報告預計,到2050年,直接就業崗位將增加118萬個,比2030年增加近50萬個。LGA表示,正在敦促英國政府與協會合作,制定新冠肺炎後的經濟復甦方案。
  • 專訪國際能源署高級分析師海米·巴哈爾:「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場和政策高級分析師海米·巴哈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他表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並提出碳中和目標,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言非常重要。今年9月,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巴哈爾表示,這一宣布「非常重要」。